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1-11-24 09:35: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目的: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 98 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 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 布汀分散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 评分和 Gerd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降低咳嗽症状评分和 GerdQ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雷贝拉唑治疗。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马来酸曲美布汀;咳嗽症状评分;GerdQ 评分;不良反应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 使患者出现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 。雷 贝拉唑属于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可起到抑酸作 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属于胃肠运动调节剂,可起到 兴奋与抑制的双重调节作用 [2] 。本文观察马来酸曲 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 效果。

\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 2017 年 11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 98 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为研究 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断标 准 [3] 。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 不全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精神障碍,无法正常 沟通交流者。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 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 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 观察组:  男 33 例,  女 16 例;  年龄 22~57 岁,  平均 (39.66±9.47)岁;A 级 36 例, B 级 10 例, C 级 3 例。 对照组:  男 32 例,  女 17 例;  年龄 21~56 岁,  平均 (38.19±10.63)岁;A 级 38 例, B 级 9 例, C 级 2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胶囊(济川药 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61220,20 mg) 治疗。20 mg/ 次,  1 次 /d。以日间咳嗽为主或日夜无差异患者,晨起后口服;以夜间咳嗽为主患者, 睡前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 缓释片(信合援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20072,0.3 g)治疗。0.3 g/ 次,2 次 /d。餐前 口服。两组均治疗 12 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 评分。日间咳嗽,  0 分:  没有出现咳嗽;  1 分:  出现 1~2 次短暂性咳嗽;2 分:  出现多于 2 次短暂性咳嗽; 3 分:出现较为频繁的咳嗽,但不会对各项活动带 来影响;  4 分:出现较为频繁的咳嗽,会对各项活 动带来影响;  5 分:出现较为频繁的咳嗽,无法进 行各项活动。夜间咳嗽,  0 分:  没有出现咳嗽;  1 分: 只在清醒或将要入睡时出现咳嗽;  2 分:由于咳嗽 引发惊醒;  3 分:由于咳嗽在夜间较为频繁引发惊 醒;  4 分:在夜间大多时间出现咳嗽;  5 分:咳嗽 十分严重而无法入睡 [4] 。咳嗽症状评分 = 日间咳嗽 评分 + 夜间咳嗽评分。评分越高,  咳嗽症状越严重。 (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 评分。GerdQ 主要包括 6 个问题:①胸骨后出现烧 灼感的频率;②感觉有胃内容物上反到咽喉或口腔 中的频率;③因为烧心或反流较难得到良好睡眠的 频率;④除了医师告诉所需服用的药物外,额外服 药以减少烧心或反流的频率。以上各项 0 分:没有 出现;  1 分:  在 1 d 中出现;  2 分:  在 2~3 d 中出现; 3 分:在 4~7 d 中出现。⑤感到上腹中央疼痛的频率; ⑥感到恶心的频率。以上各项 3 分: 没有出现;2 分: 在 1 d 中出现;1 分:  在 2~3 d 中出现;0 分:  在4~7 d 中出现 [5]。评分越高,  胃食管反流症状越严重。 (3)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 前,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两组咳嗽症状评分均低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 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 GerdQ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 组 GerdQ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 GerdQ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两组 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会造成咽喉、气管等食管邻近组织 损害 [6-7] ,抑制胃酸分泌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 要方法 [8-10]。

      雷贝拉唑是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具有稳定的 抑酸效果 [11]。马来酸曲美布汀是新型胃肠运动类调 节剂 [12]。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观察组咳嗽症 状评分和 GerdQ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分析原因为, 马来酸曲美布汀可抑制胆碱能神经,降低胃肠平滑肌纤维的兴奋性,从而减少胃肠运动,并调节胃动 素、高血糖素等脑肠肽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 [12]。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 现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未 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雷贝拉唑治 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可降低咳嗽症状评分和 GerdQ 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雷贝拉唑治疗。

参考文献

[1]    孙燕,郑明伟,戴其利,等 . 腹腔镜 Nissen 胃底折叠术及术后健康管理在改善老年重度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中的 作用 [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9,34(10):895-897.
[2]    王敬东,杨阅楼 . 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胃食管返流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26(20):142-146.
[3]    王蔚文 . 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 [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210.
[4]    刘会智,刘丽,陈也 . 苓甘五味姜辛汤联合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研究 [J]. 西南国防医药,2017,27(6): 585-588.
[5]     陶凯,黄庆兴,张万红,等 . 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术间置空肠单通道和双通道消化道重建的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8,  17(8)  : 830-835.
[6]    胡娟娟,郑美君,陈媛,等 . 关于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药物治疗的再思考 [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8, 53(8): 635-639.
[7]     宁东,  付茂勇,  刘俊宏,  等 . 进展期 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切除食管窄管胃吻合与传统远半胃吻合术后胃排空的 比较 [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9,22(2):185-188.
[8]    胡海清,苏秉忠,杜春,等 . 内镜下不同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 病 的 特 点 [J]. 中 华 消 化 内 镜 杂 志,2017,34(4):298- 301.
[9]     丁雨,张灵,林琳,等 . 内镜下热能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 疗 效 进 展 [J]. 中 华 消 化 内 镜 杂 志,2019,36(2):147- 150.
[10]   李俊民,李艳,石志敏 . 上焦宣痹汤联合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湿热型临床研究 [J]. 山东中医杂志,  2018, 37(6):472-474.
[11]   刘富伟,黄琳,俞建华,等 . 胃食管反流病与心房颤动发生及干预治疗的研究进展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3): 250-252.
[12]   曹东亮,朱江帆 . 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 进 展 [J]. 中 华 消 化 外科 杂 志,2017,16(3):316- 3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336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