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黄河主题”舞蹈作品中的文化形态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9 14:02: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作为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承载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无论在经济发展还是文化发展中都起到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诞生了许多弘扬黄河文化的舞蹈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还能够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对于文化传承十分重视,尤其在黄河流域的文化传承中,因为黄河衍生了我国许多传统文化,有了黄河加持的舞蹈作品具有更高的鉴赏价值 。本文基于此,以黄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山西省 、陕西省的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对秧歌 、鼓舞等舞蹈品种进行了鉴赏,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形态及艺术价值 。

  关键词:黄河,舞蹈,文化形态,秧歌,鼓舞

  我国民间舞蹈的生命力十分顽强, 加上有黄河 文化的熏陶,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袭,许多 舞蹈艺术家将研究重点放在了西方的舞蹈文化中, 只有少部分的艺术家坚持传统文化的研究, 他们在 长时间的研究中, 也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黄河主题 的舞蹈作品,以《元宵夜》《落帽》为代表 。在 20 世纪 中后期,山西省歌舞剧院表演了“黄河三部曲”《黄河 一方土》《黄河水长流》《黄河儿女情》,在当时引起了 行业内的一番热议 。黄河派的舞蹈形式就此诞生,对 于黄河流域的舞蹈而言, 它有着非常浓烈的民族色 彩,凸显了黄河悠久的历史底蕴,真实地反映了黄河 流域人民的日常生活。

\
 

  一、黄河流域的舞蹈类型

  黄河流域的舞蹈类型主要以秧歌 、鼓舞为主,这 些舞蹈需要与道具进行融合, 鼓舞和秧歌之间也有 着一定的联系,两种舞蹈在民间广为流传。

  ( 一 )秧歌

  秧歌是我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之一,大多数的创作灵感都来自百姓的生活, 真实地反映出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秧歌不仅和古代的祈福、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还对我国各种传统文化进行了融合,例如武术、杂技、曲艺等 。秧歌也属于扇舞艺术,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 。扇舞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舞蹈形式,成为我国艺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扇舞自身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不仅可以作为生活的娱乐工具,还可以当做装饰性的一种元素, 也能作为舞蹈艺术在舞台上进行展示 。而秧歌作为陕西人民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与黄土高原产生了强烈的文化共鸣 。陕北高原作为历史上的要塞, 有着非常浓烈的历史色彩,对于中原地区的保护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地的地形十分复杂,且沟壑纵横,交通十分不便,极大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 。陕北地区是黄河中游流域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在粗犷 、豪放的背景之下展现出了质朴的艺术气息 。

  (二)鼓舞

  鼓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是一种力量感较强的乐器,而我国传统舞蹈也提倡力量表现,所以鼓舞成了非常受欢迎的舞蹈类型之一 。鼓舞以豪迈的舞蹈 动作及强大的气势感染观众的情绪 。相关资料表明, 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击鼓的表演, 说明鼓的诞生非常 早,随着我国艺术的不断发展,鼓应用的范围也越来 越广泛,且将鼓与舞蹈艺术形式进行结合之后,其具 有强烈的审美独特性。《易·系辞》当中就对鼓舞进行 了记载,明确了“尽神”是鼓舞的作用之一,说明鼓舞 艺术有着一定的推广价值, 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弘扬 的作用 。鼓舞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遗存,有着比较特 殊的意义,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现出人 类的精神风貌, 因 自身有着非常强烈的感染力以及 磅礴的气势,会带给人们非常震撼的感受。

  二、黄河流域舞蹈风格特征

  舞 蹈 风 格 的 形 成 十 分 容 易 受 到 外 部 因 素 的 影 响,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还要以社会文化作为 制约 。其通过一个民族、地区的环境状况、民风状况、 传统文化,结合民族的审美要求,发展成了体现民族 精神的舞蹈类型 。特定的自然环境所出现的舞蹈类 型夹杂着该地区浓烈的特色, 黄河地区的舞蹈体现 着这片大地的灵魂 。

  ( 一 )秧歌风格特征

  秧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在体态特征中,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扭”的婀娜,黄河 流域当中秧歌的“扭”主要依靠腰的摆动,通过上半 身 、下半身的作用力进行扭动,扩充作用比较明显, 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许多的秧歌舞蹈表演 中,表演者都是由男性进行装扮的,在舞蹈扭动中, 膝盖的“扭”当中十分重要,若膝盖不够灵活,将会直 接影响其观赏性,因此在表演过程中,应该尽量让膝 盖保持轻松,如果表现得过于僵硬,就会影响到人们 的观赏体验,其表演性 、观赏性都会降低 。对于黄河 流域的人民来说,劳动人民居多,自然环境比较恶劣, 生活条件不好,人们长期劳作活动,所以膝盖比较灵 活,这对于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二,“线”的灵动,这一点在身形上的体现比较 明显,多数形态为“三道湾”,譬如在舞蹈作品《看秧 歌》中,脚下步伐十分灵活,就算是到了舞蹈高潮,也 不能表现出疲惫,脸上始终洋溢着喜悦之情 。除此之 外,“线”的灵动还在队形上有所体现,因为黄河主题 的舞蹈主要以大自然作为创作源泉, 黄河流域具有 特别的地理条件,无论是在田野还是在山尖上,都会 给予黄土地区人民创作流线型舞蹈的灵感 。该地区 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了多样的线性美, 线性美所表现 出来的曲折变化和流动变化, 将其与民间渠道进行融合,让队形更加的美观 。许多黄河主题的舞蹈都涉 及了风土人情 、人文历史 、战争 、自然景观等元素,在 队伍变换的过程当中,线条变化也会有所不同,舞蹈 自身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曲折 、盘旋的特点,在背景 的渲染之下,形成了十分美丽的图景。

  其三,“走”的轻巧,秧歌舞对于下半身的要求比 较高,大多数都是步伐变化以及膝盖的变化,都要靠 下半身完成,特点就是韧中带柔,十分灵活 。步伐也 是生活的反映, 突出人物的个性, 步伐并不是独立 的,需要与上身的形态共同作用 。黄河流域中的中游 秧歌舞的基本步伐能够体现出动态美,虚实相生,保 证秧歌的流畅 。这样的步伐所表现出来的是劳动人 民在劳动时的辛苦,之前修建房子的时候,大多数当 地人都将稻草和泥巴进行混合, 混合的时候通过脚 进行工作,由此形成了该形态 。秧歌常用的步伐主要 是讲究“巧”,在起跳的时候,两只脚所形成的是剪刀 的样子,跳得要轻快。

  (二)鼓舞风格特征

  黄河地区的鼓舞受到了当地文化很大的影响, 其中的特点主要是以厚重质朴为主 。大多数民间鼓 舞都是由人民自己创作的, 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很大 的联系,反映出了当地民风质朴的特点 。对于黄河地 区人民来说,质朴 、善良是最主要的人物性格,在劳 动的过程中,他们对于黄河土地也有着依恋的情感 。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创作的鼓舞作品表现出了人民 群众的生活状态,将美好寄托在鼓舞当中,具有真实 的情感表现 。黄河流域的鼓舞类型也比较丰富,在陕 西省, 将鼓舞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就超过了 四十项。

  在体态特征当中,舞者上半身会猛烈地敲击鼓, 动作十分潇洒,加上手部强劲有力的动作,显得十分 震撼 。下半身主要表现在鼓手的步伐当中,随着感情 的不同,跑跳也变得更加分明 。鼓舞具有两种特点: 其 一,热烈洒脱 、灵活花哨,鼓舞所需要的乐器主要 包括鼓 、锣等,在威风锣鼓当中还会使用到钹这个乐 器 。威风锣鼓由鼓带进行固定,肩带在舞者的左肩绕 过,将鼓放在面前,正是因为肩带的存在会限制左肩 膀的活动,所以右手击鼓的幅度非常大,在肆意的挥 舞过程中,左手臂的幅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影响舞蹈 的流畅性 。在上锣鼓当中, 主要将其分为大鼓和小 鼓,敲击大鼓,将大鼓放在地面上就可以了,小鼓则 是要放在鼓架上 。威风锣鼓主要发力点在上半身,通 过鼓槌对大鼓进行敲击,下半身主要是以马步为主, 体现英勇无畏的气势 。在锣鼓表演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鼓手,一般来说,对表演者双手的灵活性要求较 高, 将道具与身体进行配合, 体现出了鼓者的爆发 力,使得他的关注度较高 。在鼓槌分类当中,分为单 一击槌和双手同时击槌, 有的还会轮流击打, 有时 重 、有时轻,变幻无穷,击打时,可能还会有一些花哨 的动作,包括“转槌 花”“双槌 绕 花 ”“单 槌 绕 花 ”等, “单槌绕花”当中,所展现出来的动作对手指灵活性 的要求非常高,通过左手对鼓面进行敲击,右手掌心 向上,抓住槌头底端,手腕向外直接甩出,动作要连 贯,讲究的是瞬发力。

  在手部的动作中,锣鼓以热烈洒脱的特点闻名, 表演时借助鼓手对鼓面的有力击打,敲响 、敲准,只 有通过这种击打方式,才能起到感染情绪的作用,突 出一个狠劲 。威风锣鼓及上锣鼓敲打时,不仅要求击 鼓 、推锣,还要对表演性进行兼容,需要经验较多的 表演者进行掌控。

  其二,步伐稳健 、跑跳分明,黄土高原的面积十 分广阔,在这样的环境下所生长的人民有着豁达 、豪 爽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在表演中也会有所凸显,鼓手 会与舞蹈者进行配合, 表现出鼓舞技术的同时也能 够表现出自己的情感 。威风锣鼓、上锣鼓在表演中也 会出现跑和跳的动作,在节奏的表现上比较分明,力 量较大,动作稳健且流畅,跺脚的时候比较沉稳,配 合上半身的舞蹈动作, 形成了较为沉着稳固的风格 特点 。鼓舞常见的动作包括下蹲转 、连身转等,在脚 蹬当中,必须体现出一定的高度和力度,这借鉴了我 国传统武术的形态,注重身体的平衡性,保证整个队 伍的和谐 。对于鼓舞来说, 鼓手的步伐相对比较稳 健,大多数都是呈马步,脚尖向外,并且弯曲,双腿在 向前进的时候,需要根据鼓点的节奏进行移动,在移 动的过程中要保证稳定性, 通过左横步和右横步的 步伐,保持律动,形成独特的节奏 。

  除了马步之外,鼓舞中还会出现一些跑跳的动作, 随着鼓点节奏的加快,步伐变化的幅度也会加快,会 变成跳跃的动作 。双脚会逐渐并拢,脚尖为八字形的 站位,脚后跟踮起来,由腿部和脚踝处进行发力,表 演达到高潮的时候,就会开始跑跳分明的表演。

  三、黄河流域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

  对于黄河的文化自信而言,水 、土的关系在自然 界是和谐共处的,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黄河流域的 文明带给民族许多的启示, 已经成为很多人民精神 的象征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黄河也出现了几次陡 然的清澈之谜,从古至今都没法获取真相,这也预示 着我们,黄河奔流不息,人们奋斗不断。

  ( 一 )对封建世俗的据弃

  以黄河为主题的舞蹈作品可以说是突破了封建 世俗的局限, 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喜怒哀乐进行了详 细的记录, 彰显出了劳动人民朴实无华的品质 。譬 如,在舞蹈剧《解放》当中,对封建时期女性“裹小脚” 的观点进行了批判, 这也是整个舞蹈剧开展的基础 点, 不仅保证了舞蹈的审美性, 还引发了人们的思 考 。作品中,故事起始于男主人公爱上了一位姑娘 , 姑娘并没有裹小脚,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都 需要“裹小脚”,姑娘自己也想“裹小脚”,可是男主人 公不认同该观点,坚决不让姑娘“裹小脚”,可是迫于 外界的压力,最终还是妥协了,作品将秧歌作为开场 舞蹈, 与现代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群舞作品 《天足》中,演员光着脚躺在地上,脚趾慢慢地张开 , 这脚趾的动作展现出了女孩裹脚之前的自由 。之后 , 音乐响起,舞蹈演员的小脚交叉,头部慢慢扭动,动 作十分整齐,尤其是在双腿流水走画圈时,场面非常 震撼,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视觉冲击 。舞蹈的尾声中 也展现了山西秧歌的元素, 舞台上的排列方式为多 米诺骨牌,握着红绸,而另外 一 头将红绸缠在脚上 , 脚下的步伐铿锵有力,不断地重复着 。在说书人说出 “解放啦”三个字的时候,所有的舞者都会躺在地上 , 红绸洒落在地上,双腿抬起后又放下,所形成的红色 的波浪象征着喜悦之情,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也表达出了对旧时代女性的同情 。整个舞蹈鲜明地 对比出旧时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的差别。

  (二)坚定的文化寻根意识

  开悟文化的觉醒是回归到本源, 在遵循传统舞蹈不能一成不变的同时, 还要更加注重创新时不能丢失的民族的“根”。 对此,必须坚定文化寻根意识,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内容都可以将其看作是文化 。世界万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 黄河流域中的舞蹈文化也不例外, 黄河流域的舞蹈蕴含着非常强大的文化属性,融合了人文 、历史等多方面内容,在保证文化独特性的同时, 也为人们探索历史足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譬如在经典舞蹈作品《黄土黄》当中,就将万荣花鼓作为原型, 融合了许多的传统舞蹈因素,形成欢欣鼓舞的场景 。这就是以根文化所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无不表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整个寻根的过程中,若是想让其茁壮地成长,还要对其进行创新 。所以说,不仅要体现出舞蹈自身的特点,还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将舞蹈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还原,展现出伟大的民族自豪感。不仅如此,还需要结合现代舞蹈的创作, 有一定的个性化审美 内容,展现出时代特点,满足现代人民审美需求的同 时,展现出民族最根本的文化 。当前人民的审美特点 是“雅俗共赏”,如何将雅和俗进行结合,形成一种舞 蹈形式的创新,也为舞蹈的根本提供了更多的养分 。 譬如张继刚的舞蹈就对根文化十分敬仰, 有着非常 浓厚的生活气息, 这些生活气息也转变成了文化气 息 。 因此,舞蹈创作中需要有一定的寻根意识,这不 仅表达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也让黄河主题舞蹈 作品得到了进一步创新。

  (三)对信义使命的坚持

  舞蹈剧《又见平遥》当中就展现出了黄河舞蹈对 信义使命的坚持, 在舞蹈剧开场之后就是一名导游 对平遥古城的故事进行介绍,在介绍完毕后,映入眼 帘的是地面的布条,舞者以镖师的形象示人,在布条 上舞动着身体,仿佛是要将这地面冲破 。只见舞者一 个个从地面爬起,双手握拳,眼神坚定,似乎肩膀上 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 而舞者的正中央是主人公 王思平,随着故事的不断开展,音乐声也变得越来越 激烈,整个舞蹈场面也变得更加紧张,舞者将王思平 围在中间,与劫票者对峙,随后一声枪响,镖头被打 中,王思平眼看着镖头倒地,试图将其扛起来 。这个 时候其他镖师让王思平振作起来, 大家都拼尽最后 一口气将王思平保护起来 。在第二幕中,另外一个镖 头赵东家在镖师们的额头上点上红印 。随着鼓声越 来越激烈,赵东家拼死保护住了镖头的儿子王思平, 可以说两位镖师情深义重, 表现出了对信义使命的 坚持 。赵东家将信义放在心上,并且为之付诸行动, 是道义,展现出了黄河人民优秀的品格。

\
 

  (四)对忠贞爱情的追求

  舞台剧《兰花花》与陕北信天游进行了结合,主 要讲述了兰花花与杨五郎的故事 。他们互生爱意,但 是由于封建世俗的影响, 某个财主的儿子相中了兰 花花,并去提亲,兰花花父亲迫于无奈,只能答应,婚 礼当天,杨五郎前来闹事,失手打死了新郎官,由此 开启了舞台剧序章 。舞蹈中融入了陕西的秧歌、安塞 的腰鼓等,营造出了十分热闹的场景,通过热闹的场 景来衬托出兰花花与杨五郎的爱情 。舞者们扭着腰出场,步伐十分清脆利索,双手不断地变换着动作, 展现出了黄河流域女孩的热情和活泼 。每段的舞蹈 中都有着双人舞的托举动作, 表现出的是难舍难分 的状态,兰花花伤心地跪在父亲面前,说明兰花花与 杨五郎的爱情忠贞不渝 。整部舞台剧描绘了兰花花 与杨五郎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也映 衬出了纯真爱情的美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是我国精神 文明的象征,文化底蕴十分浓厚,体现出了我国民族 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黄河文化就是在沿岸劳动人 民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较 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将黄河文化进行传承,许多艺术 家都将其与舞蹈进行了融合, 通过独特的艺术表现 新形式对黄河的内涵进行展现, 让舞蹈作品中的文 化得到流传。

  参考文献 :

  [1]陶园园 .黄河文化为主体的舞蹈表现形式实践研究[J].文渊(小 学),2021(07):2192-2193.

  [2]刘丽珺 .事件的诠释:从现象学视域看《这!就是街舞》艺术选秀 的节目形态[J].舞蹈,2021(02):40-45.

  [3]黄凯迪 .庆 祝 改 革 开 放 40 周 年"舞 典 华 章"—— 2018 中 国 舞 蹈年度巡礼《黄河》(街舞版)[J].舞蹈,2019(01):41.

  [4]傅梦巧 .对我国当代民族舞蹈创作 、继承与创新的探究—— 评 《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创作》[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2):10.

  [5]肖灿 ,刘德欢 .地方特色舞蹈元素与舞蹈作品创作—— 评《舞 蹈创作理论与表演艺术》[J].食品科技,2020(10):329-330.

  [6]史毅 .舞蹈表演的艺术价值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评《舞 蹈创作理论与表演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22(04):24.

  [7]于平 .从《闪闪的红星》到《草原英雄小姐妹》—— 赵明大型舞 剧创作述评[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20(05):11.

  [8]许薇 .融于舞剧叙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与上海歌舞团舞剧创 作特征[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19(02):89-90.

  [9]姬宁 .舞蹈批评新起点—— 兼评《舞蹈艺术价值论—— 中国当 代舞蹈价值分析》[J].艺术百家,2016(05):264-266.

  [10]冯百跃 ,李宁 .少数民族群舞作品的创作现状及挑 战 —— 以 “全国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为例[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7(06):103-108.

  [11]唐绮宏.论闽南民间文化元素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与创新—— 以三人舞《纸刻的思念》为例[J].戏剧之家,2021(03):116-1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shulunwen/5686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