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互联网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路径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30 10:49: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都在快速发展,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为文化领域的融合创新创造了更多可能。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拓宽其传播范围,丰富了其传播途径,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开展国际间文化交流与沟通的一个重要传播路径。当前,民族音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在传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对民族音乐传播的积极影响出发,对当前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民族音乐,传播路径

  民族音乐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彰显出其辉煌灿烂的发展历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之一。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升级,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新气象,互联网以其强大的功能和技术优势,深刻影响着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不但创新了民族音乐的传播途径,还极大地丰富了其传播内容,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发展和变革具有两面性,互联网时代在推动民族音乐得以有效保存、传播和发展的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受到当前主流音乐的挤压、同化甚至排挤,其生存环境异常艰难。因此,要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有效传播路径,推动民族音乐向着新时代不断迈进。

  一、互联网时代对民族音乐传播的积极影响

  (一)拓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渠道

  受传统媒介的影响,以往民族音乐通常只能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传播,而随着互联网各种新兴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有效地拓宽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渠道,受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影响,民族音乐传播的途径和方式逐步发生变革和创新,人们获取和接受民族音乐的渠道也发生了改变,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改变了我国民族音乐生存和发展的现状。例如,Tank所演唱的《三国恋》和吴克群的《将军令》,都将部分京剧元素融合到了现代流行音乐中,通过新媒体的传播,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可见,互联网时代在拓宽了民族音乐传播渠道的同时,还重新激发了大众的兴趣,使得民族音乐的影响力不断加深。

\


  (二)促进民族音乐的记录和再现

  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音乐的传播除了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过程,同时也是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呈现的一种新形式。对于南音、鼓乐等大多数民族音乐文化来说,往往都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导致在民族音乐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部分民族音乐文化受社会、人文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逐渐消失。借助互联网时代的多种技术和资源,能够有效记录和保存这些民族音乐文化,通过当下微博、抖音、音乐App、微信等网络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的、全面的再现这些民族音乐作品。例如,民族音乐乐团借助数字技术,把南音制作成可供随时播放的视频和音频,使得人们重新认识了南音这一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三)推动民族音乐传承和创新

  信息技术以其巨大的功能优势,充分体发挥了新媒体快速、高效、即时的传播特性,使民族音乐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渠道不断拓宽,同时借助其技术优势,能够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再现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影响力,增加了吸引力,使人们逐渐了解和认识到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特点和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人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有效推动了民族音乐的传承,再加上互联网时代各种优质资源层出不穷,音乐工作者还可以把民族音乐同现代其他音乐充分融合起来,推动民族音乐的不断创新。

  二、当前民族音乐传播面临的困境

  (一)人们审美观念因时而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现阶段,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能满足自身个性需要的流行音乐,而对于民族音乐来说,由于其所跨年份较长,当下人们身处的社会环境也不同于以往,这就使得大众缺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无法对其保持同流行音乐一样的态度,导致民族音乐处境不佳。在互联网时代,民族音乐更是呈现出边缘化的特点,虽然其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但由于民族音乐的受众较窄,无法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其容易被流行音乐等主流音乐挤压和排斥,导致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受到较多限制。

  (二)民族元素尚未深入根本

  在互联网时代,音乐发展日渐多样且极具个性,网络平台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途径,极大地丰富了大众的业余生活,各种音乐综艺层出不穷。例如,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和浙江卫视《梦想的声音》等节目,就是在传统音乐节目的基础上,结合节目主题进行开发与创新,前者充分融入了音乐剧、歌剧、美声等小众音乐,后者提供了创编音乐的平台,获得了较高的声誉和反馈。但是纵观各综艺节目,可以看出涉及民族音乐的内容屈指可数,虽然部分中国风音乐能够融入一些中国民族元素,但是却只起到了润色的作用,未能主动发掘和探索其根本特性,导致纯民族音乐传播受限。

  (三)民族音乐内容缺乏创新

  互联网时代人们能够获取不同音乐的渠道极为丰富,大众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合适的音乐,而在当下民族音乐内容缺少创新,如果把传统民族音乐直白地放到人们面前,则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共情,这就导致受众难以从内心出发去主动接受这类音乐,因此,如何把传统民族音乐与当前广受人们喜爱的流行音乐等音乐相融合入,创新民族音乐内容和表现形式,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和风格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民族音乐传播形式受限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每天都能够轻易获得海量的信息,但是当前流行、网红音乐集聚,民族音乐的现存量无法与之抗衡,加上各音乐软件和短视频软件的推送,主流音乐覆盖了绝大多数的受众面。同时,各大平台受利益驱使,利用算法优势为用户精准推送其喜爱的音乐类型,使得不具有独特传播形式和优势的民族音乐搜索、点击率、下载率低,造成当前流行音乐的市场规模巨大,而民族音乐等小众音乐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平台很少会向普遍大众精准传播民族音乐,此外,各音乐平台间的竞争垄断,使得大多数独立民族音乐人如昙花一现般很快就消失在大众视野,导致民族音乐更加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
 

  (五)缺少民族音乐传承人才

  当前,大多数人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接受度较低,甚至有不少年轻人认为听民族音乐就是落俗,与其个性特点和气质不相符合,再加上长期以来对民族音乐不够重视,导致当前国内研究民族音乐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同时,尽管当前流行音乐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大多数具有一定音乐才能的人才还是纷纷涌入流行音乐行业,使得民族音乐市场更加狭窄。受市场和大众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从事民族音乐研究的人才极为缺乏,传播民族音乐就显得尤为困难。

  (六)民族音乐普及力需加强

  当前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新课改要求要积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教育资源也存在一定差异,在课堂上,音乐教师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教为浅显,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认识层面,导致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不够深入,同时这群年轻人也有着其独特得想法和爱好,更希望走在时尚前沿,这就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缺少活力四射的年轻群体,民族音乐的普及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旅游业的规划考虑民族音乐元素待加强

  旅游业市场拥有很大的空间,有游山玩水、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景点,在这些旅游景点中很多加进了各种形式的当地民俗活动,甚至有些还专门设立了晚会表演等,但是在这些活动中民族音乐文化活动涉及相对较少。

  三、互联网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路径

  (一)重新定位民族音乐传播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功能和技术优势,使得音乐传播内容和形式更具多样性、即时性和广泛性,为了适应新时代人们对音乐的新需求,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变化,民族音乐传播就要打破以往“广种薄收”的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精准定位所要传播的目标群体。一方面,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对民族音乐的目标群体进行详细分析和定位,然后结合数据分析,对潜在的民族音乐受众群体的喜爱歌手、偏好歌曲、行为和消费特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统计,从而重新定位民族音乐传播群体,达到广泛传播民族音乐的目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传播方面的优势,结合民族音乐目标群体的兴趣爱好、习惯特点及传统文化意识,对目标群体对民族音乐作品的反馈和评价进行有效收集和分析,从而使民族音乐传播内容更具针对性,以此达到吸引目标群体的目的,这样才能推动民族音乐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更有效地发展和传播。

  (二)加强对地域民族音乐的保护

  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各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和思想,在音乐方面同样如此,因此,要加强对地域民族音乐的保护,从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这就需要在保护地域民族音乐的同时,结合不同地域的不同音乐形式、审美特点和生活习惯等,对地域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成果进行针对性地创新,推动多元化民族音乐的发展,通过积极打造具有各地品牌文化的民族音乐,从而有效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例如,2019年由正午阳光出品的《都挺好》这部剧受到了广泛好评,该剧虽然是一部现代都市剧,展现的是当代家庭的各种生活琐事,但是剧中穿插了较多的苏州评弹,通过把琵琶与三弦充分配合起来,为该剧营造出一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文化气息,人文情怀甚为浓郁,播出后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使得苏州评弹的热度骤然上升,出现了学习苏州评弹的热潮,这种通过把苏州评弹等地域民族音乐穿插在电视剧剧情中的形式,不但为剧情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同时还推动了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三)积极创新民族音乐传播内容

  在文化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使其具备人文特性和时代特征,才能使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更接地气,从而有效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也同样如此,要想在社会上获得广泛传播,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和价值,也需要积极创新民族音乐传播内容。要想获得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高度认同感,使其充分了解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就需要在创作民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同时对其他国家民族音乐中的优秀内容进行参考,在此基础上对民族音乐进行有效创新,从而使其在互联网时代得以更广泛而有效的传播。一方面,要积极创新传播民族音乐的内容,在保留原有民族音乐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可以把西方多种音乐元素融入到民族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这种方式能极大地丰富其作曲技法和表现形式,使其更具新颖性。例如,在创作《山顶》这首歌时,朱哲琴就把藏族鹰笛和洛谐弹唱技法融入其中,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又对其技法和内容进行了创新,充分表现了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获得了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还要对传播民族音乐的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目标群体。例如,利用新媒体技术,把闽南童谣改编成手机铃声和背景音乐,获得了年轻群体的普遍认同感,纷纷加入到模仿和创编的潮流中,从而推动民族音乐的广泛传播。

  (四)运用互联网创新传播的途径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在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渠道的同时也使信息传播速度逐渐加快,一方面,互联网技术使主流音乐快速传播到大众中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给民族音乐的传播带来了挑战,但是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门槛较低,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海量信息,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播来也是一种机遇。当前,主流音乐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和表现力,可以通过App、网页、短视频等进行声情并茂的传播,这种传播形式民族音乐完全可以进行借鉴,在创新传播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动画和视频等形式,把民族音乐传播给更多受众。例如,我们可以扎根于“学习强国”平台,以“学习强国”平台为根据地制作民族音乐的相关播报,以播报与音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还可以利用线上互动、现场直播等形式,对民族音乐的创作、表演等过程进行实时传播,通过线上互动的形式,使受众积极参与到民族音乐的交流和传播之中。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还可以对线上用户观看的发言内容和浏览记录进行分析,并将其反馈给专业的民族音乐研究专家和学者,以此不断创新和丰富民族音乐的传播形式,使更多人了解到民族音乐这一充满艺术魅力的音乐类型,从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的迅速传递和优秀作品的对外传播。

  (五)培养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人

  传承和传播民族音乐文化都离不开“人”这个要素,在互联网时代,“人”依然是对民族音乐传播成效影响最多的因素,因此,要充分重视民族音乐传承和传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在培养民族音乐传播人才方面,相关文化部门要积极创造有利的条件,通过开设培训机构,把表演人才输送到专业的表演队伍,以此为民族音乐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同时,当前传承和传播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民族音乐老艺人的表演艺术进行抢救性地继承,这就需要青年音乐人要虚心、主动接受教导,不断提升自身的表演水平,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承人和传播者,此外,还要注重培养职业经理人、音乐制作人等音乐文化相关人才;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民族音乐的动态传承和传播,除了要在高校设置相关专业,培养更多的民族音乐表演人才之外,还要在中小学中,通过合理加入民族音乐文化教学内容,激发孩子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从而有效培养和挖掘民族音乐继承人,以此达到有效传播民族音乐的目的。最后,应设立专门的民族音乐教育基金,面向社会上热爱民族音乐的艺术爱好者,开展相应的培训,从而有效扩大民族音乐的群体传承基础。例如,“东亚文化之都·2014泉州活动年”开幕期间,李贤义、许明金等泉州企业家捐赠3000万人民币,设立南音南戏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南音、梨园戏、高甲戏的基础设施建设、艺术创作和教育事业,表彰在南音南戏事业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资助南音南戏事业的宣传、研究、创新、交流等,这一举措能有效促进南戏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南戏的继承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

  (六)促进民族音乐文化深入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还离不开商业驱动,要通过建立市场化的民族音乐文化链,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面向全社会。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音乐给予高度重视,对其所蕴含的重大价值进行认定和宣传,同时,在传播民族音乐方面,还要做好立法和普查工作,积极制定能够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激励政策,不断提升民族音乐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企业等投资民族音乐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社会资本的影响价值,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才加入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从而使民族音乐不断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三要树立精品意识,不断丰富民族音乐文化产品线,满足新时代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从而使民族音乐获得广泛认可;四要提升服务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提供更好的订阅、下载及试听服务,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对民族音乐的不同需求,从而推动其广泛传播。

  (七)充分利用旅游业扩大传播途径

  如今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很多游客通过旅游能感受当地的人文地貌、民俗文化等,在受到这些旅游文化的影响,他们会给身边的人进行介绍,甚至有些还拍摄照片、小视频等方式发到朋友圈或自媒体上,这无形中也带动了民族音乐的传播,所以游客也可以成为民族音乐的传播群体,可以利用这一点和相关旅游部门联合来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播。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下,民族音乐的传播需要时刻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这在给民族音乐带来新生机和新活力的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播,就要因时而变,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时代各种优质的资源,转变传统的传播理念和途径,在传承的基础上带动传播,在传播的同时进一步传承,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巧妙安排,推动民族音乐在新时代实现广泛传播,使人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使民族音乐充分发挥其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雁.“互联网+”背景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播困境与对策[J].经济师,2020(03):2.

  [2]杜娟.基于互联网+时代分析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发展方向[J].北方音乐,2017(21):1.

  [3]王曦.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播策略探析[J].北方音乐,2019(17):2.

  [4]谢晓娣.新兴媒体对我国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的促进作用[J].民族音乐,2019(01):3.

  [5]郑晓星,黄银镇.互联网背景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影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3.

  [6]黄丽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媒体传播策略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7(04):64-66.

  [7]李丹.大众媒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作用与策略[J].传媒,2016(08):80-81.

  [8]金旭东.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5(03):99-100.

  [9]孙晨.南音的“微信媒介”传播模式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02-103.

  [10]李飞雪.新兴媒体对我国民族音乐跨文化传播的影响[J].音乐传播,2015(01):85-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shulunwen/397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