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13 15:26: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古琴是最古老的华夏本土乐器,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代表;古琴艺术是东方审美的最高典 范,本文围绕着古琴艺术的地域性、民 族性、多样性深度挖掘古琴艺术的文化 特点。根据古琴艺术具有的历史价值, 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和项目自身的活态 性着重阐述了古琴艺术的传承,通过传 统与现代的融通,让保护琴曲琴艺的方 式变得活态化,坚持古琴独具特色的艺 术魅力,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艺 术弘扬发展光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古琴艺 术 ; 传承保护 ; 价值 ; 活态性

一、古琴艺术

         古琴是最古老的华夏本土乐器,是 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代表,它不仅包括 了琴本身,还由琴制、琴弦、琴谱、琴 曲、琴史、琴歌、琴社和琴派构成的一 门中国古代艺术 [1] 。古琴,又称瑶琴、 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 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 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 舜定琴为五 弦 ,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 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古琴不是简单的技艺,而是 通过技艺引导你的兴趣,古琴能够助人 修养身心。古琴艺术高雅而不高冷,是 “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琴音的低缓悠 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 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  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 [2] ; 庄子将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 界称为“天乐”,    “以虚静推于天地,  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乃是一种天人 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3] 。

二、古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文化 门类中的价值

1. 古琴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门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琴艺术是 继昆曲之后被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 遗产”的第二个中国文化门类,他是现 存世界上比较古老的音乐艺术,只要有 人类文明发展,就有古琴艺术的文化发展。

2. 古人热衷于琴棋书画,通过学琴 达到修身养性, 把她作为抒发人生情感, 品位人生境界的工具,这是人们最初用 琴传递的最直接表现;通过演奏创作琴 曲,用另一种方式传达当时古代哲学思 想,主流文化中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 抱负。古琴的风格温文尔雅,多数都是 中正平和的主旋律,这是是儒家思想的 精髓。在《乐论》中有这样一句 :“君子 以钟鼓导致,以琴瑟乐心。” [4] 不难看 出古琴承载着人们希望通过乐教来进行 道德教化的愿望,以熏陶人的文化素养 为主,古琴经历了儒家道家琴乐审美观 点的洗礼,仍然可以抒发人生积极向上 的境界,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最高境界 相结合。古琴是众多艺术表现形式当中 的代表,究其原因在于古琴拥有丰富深 厚的内在文化价值。

\

3. 古琴是琴类艺术的集大成者,中  国从古至今人类文化精神的体现,她综 合了中国原始以来至今音乐、人文情怀、 诗歌、时代兴衰、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 的生活情感、喜怒哀乐以及不同时代人 们不同的价值观。

三、古琴艺术的文化特点

(一)地域性

        早以北京、四川、浙江地区,纷纷成立了古琴社团,申遗之后,古琴艺术 传播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形式和规模 日益壮大,形成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民族性

        古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 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 史中创造的经典音乐文化。其中所蕴含 的内容博大精深,兼具民族性、历史性 及继承性等特征。古琴曲目多为表达人 们自强不息、孝亲敬长、天人合一、以 民为本、厚德载物等深厚的基本精神内 涵,对于文化发展的世界观有着一定的 推动与指导作用。对当代社会生活及当 代音乐教育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

(三)多样性

        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 虞山派以 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 中心, 都是著名的琴派。吴越地区先后还 有 : 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 ; 其他地区 有 : 中州派,  闽派、岭南派、燕山派、川 派、九嶷派、诸城派等。古琴艺术派类 和自然界物种一样,其生存发展,不仅 要有一定的质量,也要有一定的数量, 古琴文化之所以渊源流长,延绵不断, 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因为她的家族兴 旺,品类繁多。

        文化艺术精神的发展需要生态平  衡,根据统计,古琴曲谱多达 3000 余  篇,  古琴乐曲 700 多首,  如刊载《流水》 的琴谱多达 30 多种,  它们的基本内容和  精神一脉相承,也基本保持了 8 段的结  构,虽然曲目的多元到一定程度,但是  大部分曲子都有一定的文化认同,需要  加以特殊的保护,古琴艺术作为中华民  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需要  各个派别保护群体的努力传承。

四、古琴艺术发展简史

        解放前,  生产力低下,  文化的缺失,古琴演奏技艺快濒临灭绝了,  1939 年成立古琴倡议协会, 联系各地琴人, 准备出版文集《今虞琴刊》,  琴人很少,  1956年解放后有了古琴专业,专业人少,文革期间几乎无人敢演奏这样艺术,  1973年后期恢复出现了一些出版物、唱片广播。但从人数来说还是乍暖还寒的状态,2003 年古琴艺术被评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出现了许多文献,如《古琴使用教程》 [5], 古琴曾经一度还被认为北京四大俗,弹琴弹古琴。古琴曲《流水》历史悠久,  1977 年 8 月 20 日,  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的“旅行者”号宇 宙飞船上搭载了一张据称能保存 10 亿年 之久的镀金唱片,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琴 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一曲。随 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对精神文 明需求面的扩大,社会上许多古琴技艺 馆及培训的出现,古琴爱好者增多。政 府的重视,教育部将古琴作品引进中小 学美育课堂,古琴进社区、网络线上免 费培训,各种形式的推广为古琴艺术播 下一片香火传承的种子,古琴的春天来 了。

五、古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合理的传承方式,才能建立健康的 古琴艺术系统,古琴艺术的保护不是静 态,而是让其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保护, 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 古琴的表现形式本身的续存,还要综合 考虑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多方面 利益的维护。利用当代的人文发展,可 以找到更好的保护遗产传承路径。

(一)小众和大众的结合

        有古琴琴曲的大型演出,也有前卫 的街边茶舍的小型演出,很多人可能对 这个古琴古曲不感兴趣,但是通过特别 的方式,被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也可能 是未来的消费群体。当代喧闹的都市, 快节奏的工作,紧张的人际关系,巨大 的压力困扰着人们的心里,琴道正好与 之相反,琴道乃“和、清、幽、澹”, 古琴音乐其旋律及音韵若隐若现、或有 或无,让幽美的,静谧的高山流水,清 风明月、使听者沉醉和忘却,从而摆脱 世俗中的烦恼、功力,在精神中超越、感悟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正是都市人所 需求的精神安顿和心灵净化。

       古琴艺术进校园,对于普及古琴知 识和发扬光大,是有一些用,随着经济 全球化中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毋庸置 疑,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要部分的 古琴艺术在当代社会文化处境中的传承 与发展不容乐观。

(二)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古琴作为器乐本身具有商业价值, 乐器商店、古琴销售会,不是以器乐赚 钱,而是用销售会赚到的利润反补艺 术。让传承者和授艺的学徒专心专研, 静心做到每个人与琴都有独一无二的技 艺感,能创作出更好的代表性著作,延 续传承古琴艺术使命感。

(三)传统与现代的融通

       要让古琴艺术本身存在差异化,艺 术品牌是生命,精华是关键,艺术文化 传承是灵魂。利用音乐会,  走进音乐厅, 走进文艺晚会,走进社区演出,让人们 直观的感受;  通过 CD、DVD 音像制品传 播,利用现代传媒方式,广播、电视、 网络和报刊杂志,以音乐欣赏、访谈名 人,大型活动研讨会、直播等等来传达 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形象。两者 相结合的传承,给予古琴艺术的蓬勃发 展注入生命力,使其更具广泛性。
古琴艺术的传承方式,既有以上所 涉及到的,也有师带徒的个体传承,父 传子、母带女等家庭传承方式,还有科 班高校艺术专业的集中传承。国家根据 传承的多样性,修订了传承人的评审标 准,  三代以上师徒关系,  又增加了 30 年 以上从艺经历的条件限定,让古琴艺术变成活态传承,具有活力自献的特点, 才能保护古琴艺术文化文明的延续。

结语

        “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 照” [6]  中国古琴文化,  不过数根琴弦, 就能行云流水般演绎乾坤, 剑胆琴心,  耳闻心感。当今经济社会,  古琴的传承 者传承的不是器乐本身, 而是具有民族 意义的传统艺术, 我们生在故址之中,  心在瞭望台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先进 文化,必须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 上。古老的古琴艺术文化在信息时代的 今天, 不断的创作和演艺出更多优秀的 曲目, 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 跨出国 门,  走向国际,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古琴艺术弘扬发展光大。

参考文献:

[1] 李跃 . 论古琴艺术的现代传播 [D]. 天津音乐学院 ,2008.12.20.
[2] 国家古琴库 -- 琴曲篇 . 中国音 乐网.2015-10-15.
[3]《庄子》. 外篇 (《庄子·天道》).
[4] 朱 默 涵 . 古 琴 的 内 在 文 化 价 值 探 讨 [J]. 洛 阳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011,30(06):32-34.
[5] 李祥霆 . 古琴实用教程 [M]. 上海 音乐出版社出版 ,2004.7.
[6] 傅云龙、蔡希勤 著 . 中庸 [M]. 华 语教学出版社出版 ,200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shulunwen/35244.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