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1-06 10:33: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是一门艺术与制造技术高度融合的专业,需要该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职 业素养来兼顾各课程的学习,而这其中 必然少不了其道德水平的推动,以保证 学生在服装的设计与制作环节呈现出较 好的作品。本文围绕高职服装设计与工 艺专业的德育开展方向展开分析,并就 该专业教学所需的德育内容渗透方式提 出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专业教学;德育渗透

       在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中,要 求学生对人文知识有着广泛的涉猎,这 其中又包括文化、历史、哲学、经济等 多领域的内容,需要学生本身具备良好 的道德修养,以在设计创作和生产制造 等环节中把握好方向,引领自身职业发 展朝向更加明亮的方向 [1] 。而随着经济 的高速发展和文化的快速传播,人们对 个性化生活的追求让专业的教学更应对 接市场,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迫在眉 睫,相关院校、教师应结合应用教学的 现状完善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德育开展方向

(一)提升学生审美品位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包含服装设 计、服装制作工艺等教学,专业基础课 程含有素描、色彩和艺术等,对学生的 美术素养具有一定的要求,并非懂得服 装的基本剪裁、制作就能在对应行业中 生存,因而艺术素养是专业教育中需要 加强和重视的一个环节。比起让学生做 一个服装的制造“机器”,具有良好的 审美才是学生踏入相关领域的前提。因 此应当注意在专业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开阔学生的眼界见识,强化学 生对美的把握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 在服装设计中的艺术品位,使其设计出 的服装产品更具有艺术价值 [2] 。

\

(二)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精神

      服装设计也属于艺术设计范畴,需 要学生具备创造力和创新品质。当前受 到市场竞争的影响,很多服装生产企业 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在产品设计上, 倾 向借鉴其他畅销服装产品的设计获得短 期且快速的盈利,而随着国家经济发展 进入新常态,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不再 是数量与速度的比拼,需要服装企业为 购买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选择和功能之外 的使用附加价值。这就对从事服装设计 与工艺的人员提出了一个十分值得人反 思的问题,如何提升服装的附加价值, 带给用户不可取缔的体验?毫无疑问服 装设计在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而若 要国内服装企业在设计、工艺上取胜, 对相关人员的独立创新意识的培养十分 关键。

(三)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服装工艺可以归属到工艺制造领 域,这要求学生在服装制作中要能保证 服装品质对接标准,如果没有良好的服 装制作,再优秀的服装设计也无法得到 充分的呈现,而服装品质的体现也直接 限定了服装品牌的发展。当前服装工艺 相关的教学偏向对具体技术的教学,教 学目标多为让学生认识并能简单了解服 装的生产工艺,而学生缺乏关于服装制 造行业的专业素养和认知,很难将该项 制造工艺开展深入研究,更不要说基于 科学角度的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学生 不够专业的操作水平可能会影响服装产 品的质量,从而导致服装企业的发展受 阻,这对行业发展和学生的就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四)深化学生匠心精神传承

       当前国家的各生产领域正由量而向 质转变,人们对日常用品的需求也更倾 向于“求精”。有了德日精工在世界市 场上取得成功的案例,教育领域应当加 强对应用型教育方式与内容的反思。匠 人精神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 化,新一代国家栋梁还应将这一古老的 精神“拾起”,为当前制造业的改革发 展提供助力。大国工匠精神是国家制造 业发展的根本,人才教育必须要从立德 树人开启。院校应当认识到服装设计与 工艺专业教学对相关领域的推动意义, 进而将匠心精神的教育注入到平日的教 学里。

二、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德育教学策略

(一)加强五育融合的教学

        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渗透德育 教育,其深远意义上文中已分层说明, 而从实践角度来看,德育教育对专业课 的渗透也有着较强的操作性。首先德育 和美育(设计教学)  、劳育(制作工艺 教学)都属于五育范畴(德、智、体、 美、劳),  当前教育鼓励德智体美劳“五 育并举”、“五育融合”,并作为素质 教育的主要开展方针落实,也就意味着 服装设计与工业专业渗透德育教育本身 就具有政策和方法上的优势;其次五育 教育中的五育本身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的,加强五育融合的教育,可通过美 育、劳育等的深化教学直接促进德育的 展开,而德育的开展也能进一步推动前 面两“育”的效果提升。因此教学中要 尝试探索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课和德育 教育的融合点,加强其三者的联系与融合,以此设计课程教学,以让学生的道 德素养更加精进 [3] 。

(二)拓展教学素材,丰富学生美 学体验

        服装设计与工艺的专业基础课程有 素描教学,作为专业基础,很多教师都 强调提升学生对素描技巧的把握,但仅 将素描中一种临摹的心态注入到学生的 创造、设计中。实际上可以借助这一教学 环节的展开,为学生渗透审美的教育, 通过丰富素描临摹的素材,加大素描作 品甚至其他美学图片鉴赏的时间比重, 让学生能够停下画笔,花更多的时间去 品位“美”,区分“美”,甚至重构自 身对“美”的界定, 以让学生提升自身审 美的同时能够扩大眼界,对世界的认识 也能更加丰富,进而多对世界万物产生 一些人文关怀,通过认识世界的“真、 善、美”来提升自身道德素养,为自身 的设计创作灵盖带来源源不断的供应。 如此对学生设计水平的激发和道德素养 的渗透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开展理实结合教学,增强学 生创新意识

        服装设计和其他艺术设计一样,讲  求的是突破自己、不断创新。因而专业  教学也都将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视为教  学开展的一项关键内容 [4] 。然而激烈的市  场竞争与就业压力让高职学生及教师对  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成本的“创新设计” 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加之快速获利让  很多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失去了初心,也  为该专业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对此,  教学中要重新强化有关独立创新意识的  德育教育,并通过将该教育渗透到理实  结合的实践教学中,潜移默化为学生的  有关品德带来提升和促进。笔者在服装  设计与工艺的专业教学中常为学生布置  实践任务,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从服装  设计、选材到结构、缝制自主完成,以  此激发学生的独立创作意识,并通过小  组间的自评、互评提升创新意识。

(四)规范实践流程,提高学生职 业素养

        职业院校的教学讲究应用技术,服 装制作与工艺专业更侧重相关工艺理论 的掌握和成衣的效果,并且制作工艺流程需要符合质量标准和职业操作规范。很多学生会对具体的服装制作环节产生一种怠慢的心态,认为只要明白了制作工艺原理,真正操作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工艺流程进行增减和改动。但职业素养不仅是对从业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也是对其从业心态提出的一种要求,其需要学生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存有一份敬畏心理,并以此要求自己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保证质量。而当前很多学生证缺乏这份素养,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的监督和规范,借助道德层面的感化,让学生认识到这一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笔者在每次的实操课程中都为学生示范标准的动作流程,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巡视监督,以及时矫正其偷工减料的心理。

(五)完善评价体系,深化学生匠心精神

       提到工匠精神总让人将之与产品的质量联想到一起,实际工匠精神不只是指设计师、制造者对产品的质量有要求、有原则, 其内里更是代表一种精益求精、突破自我的精神意志。对此需要对学生展开激励教育,令德育感化与激励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从逻辑上和精神上都认识到自己具备匠心精神的重要性。具体实践中,笔者将线下的作品互评拓展到线上线下评价交流模式,令学生打破课堂时间、空间限制, 能够就不同阶段设计出的服装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这对学生而言是良好的匠心精神培养环境。而笔者在线上与学生的一对一交流也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笔者也能根据反馈完善教学方法。

结语

       高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属于艺术与技术应用型专业的一种,学生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艺术创作和制作加工的初心,才能为行业设计出好的作品,为地区产业的发展带来贡献。对此,院校教师应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
并举”,  深化德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包括丰富美学体验、增强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深化学生匠心精神等方面,让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提升各方面素养,帮助其在职业生 涯中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丽 . 浅谈无痕德育在服装教学 中的渗透 [J]. 职业 ,2016(14):111-112.
[2] 花芬 , 王兴元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 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J]. 纺织服装教育 ,2018,33(02):129-132.
[3] 房 娟 . 基 于 服 装 专 业 特 色 的 德 育 教 育 活 动 探 析 [J]. 职 教 通 讯 ,2017(29):73-74.
[4] 李静妤 . 高职艺术教育与思政 教育的有机融合探析 [J]. 现代职业教 育 ,2021(22):14-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shulunwen/350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