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公共艺术发展中的多主体参与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18 15:0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公共艺术一词由公共, 群 体连接对话的场域;艺术, 19 世纪以来主张艺术家的个体表达两词拼 接组成,其本身就充满了矛盾。本文试 图探讨公共与艺术之间,公共对艺术的 影响,以塞拉《倾斜的弧》作品拆除为 思考,探讨在公共参与大大提高的前提 下,公共艺术自身发展中孕育出其独特 的公共性,在地性,和参与性过程。

关键词:  公共参与 ; 现代艺术 ; 民众 参与

一、艺术评价体  系的现代化与艺术外延的扩展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西方的 艺术家不断的在试图摆脱欧洲封建阶级 与宫廷对艺术的控制与裹挟,试图抵制 如洛可可流派这种迎合官僚阶级和皇室 庸俗趣味的艺术形式,不段促使艺术品从一种特殊稀有的“商品”转型到有着 独特文化价值的文化创造。自商品经济 的发展,荷兰小画派的兴盛,让更加广 泛的群体加入到艺术收藏领域之中,现 代化的思潮又催生了一批理论家和批评 家, 艺术家不断的进行艺术的探索。这形 成了现代化以来,艺术的多元机制。在 我国,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受众们认 可又支持了艺术家的个人创造与价值, 也催生出了支持更多不同思想流派作为 精神的阵地和舞台,同时也让艺术的外 延不断扩大。似乎越来越多的群体都拥 有了艺术的话语权构建。对于界定艺术 概念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艺术的 创造,这个主体有时是艺术家、有时是 评论家和策展人,往往是这些多元因素 共同影响的结果。正因为那些不满原有 古典时期国家美术馆单一的对艺术定义 的垄断,才诞生了更加多维的现代主义思潮。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公共艺术的发展,当这套艺术界原有的运作体
系介入到了公共艺术领域后,经历了短暂的矛盾,因新要素的增加,诞生出了全新的机制,即公共的参与。

二、公共艺术的发展历程

公共艺术的产生是艺术与人类社会生活紧密贴合的产物 , 公众本身也带着有浓烈的人民属性, 公共艺术的创作 , 离
不开广大劳动者的参与,离不开中国优秀文化的参与,离不开中华民族之魂的参与,我国公共艺术的发展,亦是中华文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物质表现。同时,这也是对公共艺术作品的社会效应的一个体现 , 也反应了特定的群体对自身文化和精神上的追求反思与思考,再到展示,再思考的过程。可以说,公共艺术起源于国家对艺术的扶持。金融危机的到来使美国经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1934 年 10 月,美国财政部成立了绘画和雕塑部门,在它存在的期间,艺术家为联邦建筑总创作了 1400 多件作品,  其中 1100 多件为绘画,300 多件雕塑。新政时期所开创的百分比法案同时也为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开启了先河,此后的公共艺术大量活跃在百分比政策的赞助下。我国在新世纪以来,基础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伴随而来的是工业化进程中,凝聚中国力量的公共艺术的蓬勃发展。

\

三、艺术家的个人妥协与公共的力量

在公共艺术发展的历程中,似乎公共和艺术天然的带有矛盾色彩,就如同美国公共艺术作品《倾斜的弧》事件所反
映出艺术家和民众们的争论与对立,然而在人民的创作立场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倾斜的弧》以其前锋前卫的场域思想,探讨了在特定场域重新分割,并对民众造成压抑心理的试验。它 所探讨的艺术性刻意破坏了原有广场人 们长期以来的生活经验和方式。这看似 是艺术领域前端的思考与重构,其实是 对原曼哈顿广场民众在历史条件下形成 生活方式最优解的破坏和漠视。塞拉以 精英主义者的姿态介入了曼哈顿广场, 而缺乏对民众实际生活的深刻体会,用 错误的方式使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原有 模式的胡乱拆解和组合,并试图让生活 受到负面影响的民众去理解形而上的艺 术思想。这依旧违背了公共艺术中“公 共”的意志与行为模式, 忽略了特定群体 对物质世界的需求,以形而上的精神, 教条的指导了艺术的创作。似乎只是单 纯的从博物馆挪用艺术的行为,而非拥 有了特定场域的人类活动的公共艺术创造行为。

《倾斜的弧》事件后, 便引发无数艺 术家的思考,艺术家们开始重视公共意 见的参与和对场域正确使用的思考。正 确的描述不是来自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 的,而是来自于它实际上是什么样的。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曾指出:不能以 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 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 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 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 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 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 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 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塞拉《倾斜 的弧》的失败,最本质的原因正是他偏 离了人民路线,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人 民的感受。在城市的公共艺术创作中, 只有贯彻落实事求是精神,创作来源于 人民的生活,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才 能创作出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公共艺 术民族的优秀文化载体,创作出优秀的 艺术作品,让中华优秀文化立足于世界 文化之林。

四、公共艺术的产生 -- 个体与公共 的有机统一

艺术本身的划分,是群体主观意识 下的产物,它由每个人的知识,经历,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再重构为一个相 对的共识,即便每个人对它具体的外延 的有所不同, 这便是艺术的魅力所在。随 着当下经济的越来越多元化,所以艺术 的概念不断被模糊和重组。当艺术界获 得来越来越多不同地域文化,不同历史 背景的参与,艺术的内容和外延就越丰 富。来自越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容易产 生越不同的审美倾向。这样的背景下, 公共艺术作品产生的机制和评价非常复 杂。所以,对于《倾斜的弧》争论的实 质其实是精英艺术影响下的艺术生产者 与扩大化的艺术赞助群体和观众之间的 矛盾:原先的赞助者无法保护原有的艺 术外延和他们的文化领地;越来越多的 参与者让艺术的外延理性地丰富起来并 将错误给予纠正。

在扩大的受众和不同的赞助人下, 公共艺术不仅仅只是满足精英阶层的产 物,更成为了场域内所有民众公共的精 神体现的最大公约数。艺术家的主体与 个性必须统一与公共,让场域内更多的 意见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设计当中。这时 的公共艺术作品的深刻地考虑并认识其 特定场域下的, 文化背景, 生活方式, 视 觉符号,从人民中来,回到人民中去。 便不再是美术馆艺术品的挪用放大,而是公众的参与,在地性的思考与人文精 神的物质体现。

\

五、多主体化参与的艺术解决方案

可以说公共艺术应当是政治、经济、 文化的综合体,  因为其复杂的产生机制, 是我们不得不研究都有哪些因素影响着 公共艺术项目落地。这便是要公共艺术 的多主体参与,参与性作为公共艺术的 重要属性, 从开始作品的设计, 到作品最 终被欣赏,其包含了文化参与性(历史 参与性即符号参与性和地域参与性)  ,  人类社会参与性 ( 群众参与性、艺术家参 与性和政府参与性)  ,材料参与性,时 间参与性,互动参与性等等。只有将公 共艺术参与的多主体统统纳入到艺术创 作的方法论之中,才能创造出被各个群 体所认可“最大公约数”。

除此之外,公有公用这个概念有一 个隐含的前提,不论公有公用的是一件实在的物品,还是特殊的精神,这些具 象和抽象一定要被放置在某个具象或抽 象的场地,这便是公共场域。公共艺术 便是不断探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因 为对功能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 的设计往往会选择那几个少数的“最优 解”,  为了保证空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依然无可避免的是高层建筑模式雷同,  建筑外观相似,那么在整个社会环境人 口稠密,对土地利用率要求极高的前提 下,牺牲空间实用在改变建筑风格的方 法只可能在少数的区域和有限的范围内 实现, 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 如何利用建 筑风格来改善城市的文化,这不单单是 一个学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商 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他也不是那么容 易的被解决。优秀的公共艺术便应运而 生。那么公共艺术创造的形式应该是具 有更加广泛的包容性、标识性的、纪念 性的,节点性、节日性的置放于公共空 间中的多种方式的视觉听觉呈现。随着 目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审美意识与 生活方式的不断提高,不光是艺术家,  越来越多的公众越发地自觉性参与到整 个公共艺术活动与创造中,呈现一种持 续向上的积极趋势,形成了一种良性的 艺术产生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志红 . 当代公共艺术研究 [M]. 商务印书出版社 ,2015.
[2] 马钦忠 . 公共艺术基本理论 [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8.
[3] 汉娜·阿伦特著 王寅丽译 . 人的 境况 [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7.
[4] 刘飞飞 . 基于异化时代的公共艺 术治愈 [D]. 中央美术学院 ,2018.
[5] 王洪义 . 公共艺术·在地性·上 下文 [J]. 上海艺术评论 ,2018(05):58-60.
[6] 刘飞飞 . 基于异化时代的公共艺 术治愈 [D]. 中央美术学院 ,20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shulunwen/345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