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主政川北的胡耀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8 16:18:0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胡耀邦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曾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新中国成立初期,35岁的胡耀邦任中共川北区党委书记和川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成为当时最年轻的省委书记。在主政川北的2年间,他秉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开创了川北建设的新局面,使川北面貌焕然一新。

  一、进军大西南 耀邦主政川北行署

  1949 年 12 月 10 日川北重镇南充解放。12 月 15 日第 18 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率左 路 61 军在穿越大巴山占领南江县后,直抵三 台、中江。中路、右路第 60、第 62 军从汉中 和天水地区向南挺进,以破竹之势攻克广元、 剑阁、绵阳等要地, 进占广汉、金堂、新都等 县。经过大小数十次战斗,歼灭胡宗南部队 8 万多人, 迫使胡宗南不得不放弃秦岭、大巴山 防线,将主力龟缩在成都周围。12 月 27 日, 成都解放。成都解放对于胡耀邦所在的 18 兵 团而言, 也意味着入川的主要作战任务基本结 束。对胡耀邦本人而言, 大概他自己都没有料 到, 他即将解甲履新, 主政一方, 告别戎马军 旅生涯。因为早在 12 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南 局就已经任命他为川北党的临时工委书记, 让他主持川北新生政权的工作。

  四川全境解放后,鉴于当时复杂的局势, 中央在考虑四川建制时, 暂时取消了统一的省 一级建制, 将区域上划分为川东、川西、川南、 川北四个行政区, 都属省级建制。其中, 川北 区下辖南充、遂宁、剑阁、达县四个专区和南 充市、35 个县, 首府南充市。川北幅员面积 9 万平方公里, 耕地 2400 多万亩, 人口 1700 余 万, 地理环境多系丘陵和山区, 交通不便, 经 济文化十分落后,解放初期,这里满目疮痍, 百业凋敝。

  1950 年 2 月 18 日,农历正月初二,刚过完 春节的胡耀邦就辞别兵团首长和战友们, 率领 兵团少数干部、一些文职人员, 以及一个警卫 连, 分乘军用卡车和吉普车, 迎着春寒, 驶向南充。在车里, 胡耀邦沉思不语, 一 面观望川北景色,一面思考即将开 展的工作。他深知自己从一个羸弱 的“红小鬼”成长为一个主政一方的 高级干部,离不开党多年的培养。 如何不辜负党的信任,领导受苦受 难的川北人民尽快过上好日子,是 他思考最多的。他感慨地自言自语 道 :“耀邦以不满五尺之躯,来到川 北, 其将有利于川北人民乎?”(张 黎群等 :《胡耀邦传(1915-1989)》 第一卷,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 版, 第 171 页)2 月 20 日, 在茫茫 暮色中,胡耀邦一行到达了南充。一 向雷厉风行的胡耀邦,来不及拂去 征尘,当天晚上就主持召开了临时工委会议。在听取了川北工委副书 记赵林等人的工作汇报后,胡耀邦 指出,当前的任务就是要正式组建 川北区党委和川北行署,这是头等 大事。他要求会后马上发通知,第二 天就召开各地委、县委书记、县长会 议,决定这件事。

  2 月 21 日,胡耀邦在主持县以 上干部大会上,宣布了中共川北区 委员会、川北行政公署、人民解放军 川北军区成立。胡耀邦任区党委书 记兼任行署主任、军区政委, 自此胡 耀邦集川北党政军权于一身。从这 时起开始的在川北的 2 年零 4 个多 月的日日夜夜,胡耀邦为建设新川 北鞠躬尽瘁,为川北人民奉献了他的全部心血、雄心和智慧, 有效推动 了建国初期川北的社会稳定、经济 发展、文化建设。

  二、倾心交朋友 川北统战工作 楷模

  在主持川北区工作后, 胡耀邦认 识到新川北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 的支持, 要促进社会大团结, 搞好统 战工作非常重要。他说 :“我们广泛 团结的目的, 就是要天下归心。”(张 黎群等 :《 胡耀 邦传(1915-1989)》 第一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 版,第 180 页)因此,从他主持川 北工作的第一天起, 他就将统战工作 同政权建设紧密结合, 摆上了工作日 程。


  1950 年 2 月,川北区党委成立统 战部,胡耀邦亲自担任统战部长。(中 共南充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 党川北区历史(1949-1952)》,中共 党史出版社 2007 年版, 第 148 页)3 月 2 日,区党委致电各地委成立统战 部,(张廷翰 :《川北统战工作史料选 辑》(内部资料),第 10 页)很快川 北各级统战部门就都建立起来了。为 了能很好的和民主人士交朋友, 发挥 他们在新政权中的作用, 胡耀邦不仅 亲自考察和选配各级统战部门领导 人员,而且在安排行署领导班子时, 也很注意团结民主人士。在胡耀邦的 统筹协调下,川北行政公署的 29 位 行署委员中, 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 代表占 15 人,超过了二分之一。比 如,起义将领裴昌会任行署副主任兼 工业厅长, 赵子立任川北军区副司令 员 ;民主同盟成员杨达璋任行署副秘 书长, 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负责人龙杰 三任行署委员, 民主人士傅子东任文 教厅副厅长, 当地著名工商业资本家 奚致和任商业厅厅长。这些民主人士 在区党委和行署的领导下, 有职有权有责, 尽心尽力地为建设新川北贡献 自己的力量。

  由于川北区的统战工作是一项 全新的工作, 很多领导干部对于什么 是统战工作, 怎么开展统战工作都不 了解。为此, 胡耀邦将做统战工作形 象地比喻成交朋友, 和党外各行各业 各界人士交朋友。他说:“没有群众要 孤立, 没有朋友也要孤立, 我们必须 同党外朋友亲密合作。”(张黎群等 : 《 胡耀邦传(1915-1989)》第一卷,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版,第 180 页)正是本着这个精神, 胡耀邦在实 际工作中身体力行, 极为重视搞好党 与非党合作共事关系, 他经常与党外 人士接触, 在政治上、生活上关怀他 们, 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利 用各种机会做统战工作。党外人士都 觉得这位年轻的胡主任是透明的, 因 而不存在戒备与芥蒂, 都把他当作自 己的朋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与胡耀 邦结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如他同原 国民党起义将领裴昌会的真挚友谊, 以及让民主人士谭卫根连升三级的 故事, 在川北一度成为广为流传的佳 话。

  裴昌会是国民党起义将领, 起义 后到南充,因为安排给他的住房尚 未完工,胡耀邦就把自己住的房子 腾出一间让他暂住,并叮嘱身边工 作人员照顾好他的饮食起居。裴昌 会后被安排在川北行署担任副主任 并兼任工业厅长,胡耀邦不仅对他 的生活安排得很好,而且在当时普 遍实行供给制的情况下,考虑到裴 昌会个人情况不同, 有许多旧部, 还 在筹建民革组织,特地给他实行工 资制, 并且一再给他解释, 不要有心 理负担。有一次炊事员忙,未给裴 昌会煮面,胡耀邦亲自到厨房对炊 事员说,裴主任不能吃大米,为什 么不煮顿面,让裴昌会大为感动。 胡耀邦和裴昌会每次到重庆出席会议, 走访基层, 他们都同乘一辆车, 同住一处, 无话不谈, 亲密无间。在 工作之余,胡耀邦还经常鼓励裴昌 会走出去,同社会各界交朋友,利 用自己的特殊关系, 宣传党的政策, 倾听各界朋友的意见,发挥好自己 的独特作用。
\

  川北解放之初, 谭卫根被安排为 三台县文教科长, 不到 2 个月, 他就 从县文教科长调任遂宁地区做专署 文教科长,紧接着又升任为川北行 署交通厅厅长。一时间谭卫根连升 三级的事成为川北群众中广传的美 谈。谭卫根为何会连升三级?原来,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大革命期 间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后又加入了 民盟,参与了很多进步活动。解放 前,谭卫根在私立川北大学任总务 长,他不仅聘请了一批进步人士给 学生传授自由进步思想,而且在学 校讲课中讲授新民主主义。川北大 学学生参与反蒋学生游行,他还利 用自己的关系保护学生不受国民党 特务迫害。1948 年底,特务搜查川 北工委通讯总机关,将联络站联络 员李淑君姐妹带走, 严刑拷打, 逼其 招供。紧急时刻,地下党找到谭卫 根,利用他的关系出面干预, 将李淑 君等人成功保释出来,为党的工作 立下了一大功。后来,胡耀邦听说了 谭卫根有学识, 懂交通土木, 还为革 命作出过贡献,就说 :“谭卫根非百 里之才, 望重一方, 行署交通厅需人 负责,应安排到行署工作。”(张廷 翰 :《川北统战工作史料选辑》(内 部资料),第 142 页)在川北区党委 的研究安排下,谭卫根调至川北行 署任交通厅长,一时成为群众口中 的美谈。川北各界民主人士,也在这 件事上认清了党的统战政策,更加 坚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

  三、严把政策关 剿匪镇反“杀得其法”

  川北多山区, 地形复杂。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原因, 导致川北匪患猖獗。对于川北地区匪特猖獗的形势, 胡耀邦已有亲身经历。早在当初他从成都驱车到南充赴任的路上, 途经三台时, 就遇到了土匪的半路袭击, 由此足以见川北匪焰甚炽。这些土匪主要是国民党溃败前,秘密安插和组建的特务组织和土匪武装。川北解放后一些外地匪特又窜来活动, 恶霸地主及一些封建会道门也蠢蠢欲动。匪特们组织武装暴动, 杀害干部, 抢截军车、商车, 烧毁公共建筑, 甚至还围攻县城集镇, 气焰极为嚣张。

  1950 年 2 月 6 日,在中共中央第一次西南局会议上,邓小平就指出 :“剿匪已成为西南全面工作的中心任务,不剿除土匪,一切无从着手。”(陈利明 :《胡耀邦从红小鬼到总书记》,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 年版,第 160页)胡耀邦根据邓小平的指示,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主持召开川北区党委会议, 作出了以剿匪为中心工作的决定。为了加强对剿匪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发动和组织群众参加剿匪斗争,4 月 20 日, 成立了川北剿匪委员会,川北军区司令员韦杰、政委胡耀邦为正、副主任。剿匪和镇反作为川北区的中心工作, 胡耀邦始终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严把政策关。1950 年5 月 5 日,南充县发生反革命暴乱,气焰嚣张的匪徒围攻党政机关, 残忍杀害干部群众。紧接着 2 天后的 5 月 日夜,川北行署大院宿舍被人为纵火,造成物资损失严重。当时正在重庆开会的胡耀邦连夜赶回南充, 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经过侦察,这两起事件都是国民党特务胡伯洲策动的。当时胡伯洲手下有几千名匪特, 在川北地区嚣张跋扈, 正密谋 制造一连串事件。在川北区党委和川 北军区的领导下, 军民合力将胡伯洲 及其重要骨干分子抓获, 收缴了各类 枪支 1500 多支。对于这帮恶贯满盈 的匪徒的成功抓捕, 干部群众无不拍 案叫好, 面对匪徒犯下的罪行, 干部 群众痛恨至极, 纷纷要求将他们全部 杀掉。胡耀邦深知干部群众对匪徒的 愤恨, 但他也明白, 对待匪徒要分清 主次, 不能一棍子全部打死, 要起到 杀一儆百的作用。他和干部群众说, 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严把政策关, 不能 感情用事。胡耀邦解释道, 剿匪不能 不杀人, 但杀人要遵守两个原则。一 是“杀得其人”,即杀那些确实该杀 的, 非杀不可的人, 特别像胡伯洲这 样的幕后主使。二是“杀得其法”,就 是要经过一定机关批准, 进行公审判 决。(张黎群等 :《胡耀邦传(1915- 1989)》第一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版, 第 194 页)最后, 在胡耀 邦的指示下, 干部群众召开了万人公 审大会,处决了胡伯洲等 4 名要犯, 其余人员一律进行分类处置。这些得 免一死的匪徒, 对政府的宽大处理感 激涕零, 有的经过改造教育, 主动立 功赎罪。

  为总结剿匪镇反经验,1951 年 5 月,胡耀邦主持召开了区党委扩大 会议和公安厅局长会议。在会上, 他 对一系列政策界限问题作了明确指 示。胡耀邦指出 :“必须十分谨慎地 区别反革命的界限, 决不可把普通有 劣迹的分子、一般反动党团分子、一 般封建会道门分子、落后分子、一般 违法分子与反革命分子相混淆。”(张 黎群等 :《 胡耀 邦传(1915-1989)》 第一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 版, 第 195 页)对于这些分子, 虽然 也应以适当方法施行争取教育改造, 但必须与反革命分子有原则区别。在 判决问题上, 尤其对于反革命分子的徒刑判决, 胡耀邦明确规定, 应由专 署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死刑的判决, 应由本署主任批准, 务须防止一切无 纪律现象发生。

  在胡耀邦为首的川北区委和川 北军区的领导下, 到 1952 年 4 月,川 北全区各类反革命分子基本肃清。他 卓越的指挥才干, 以及对政策的严格 掌控, 使得剿匪镇反工作没有出现大 的政策偏差, 给川北干部群众留下了 深刻印象,受到各界好评和肯定。

  四、扎实推土改 “各区土改发展 正常”

  土地改革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 务,也是新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 础。胡耀邦与川北区党委在川北地区 胜利进行剿匪镇反、减租基础上, 不 失时机的于 1951 年 2 月起开展了声 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

  川北的土地改革, 是完全按照中央颁布的《土地改革法》和《关于划分阶级成分的决定》进行。土改开始前,川北区党委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方针政策基础上, 按照中共西南局的指示精神,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了《川北土地改革实施细则》。1950年 12 月川北行署对土改工作制定了计划,作出了《关于 1951 年争取本完成全区土地改革的决定》,计划川北区土改分三期开展。

  1951 年 2 月,第一期土改试点工作在川北区巴中县恩阳乡正式展开。为什么选择恩阳乡做试点?原来, 恩阳乡作为巴中县城的门户, 当时无论在阶级关系还是社会环境上,都比较典型,在这里开展试点工作,很有普遍意义。正因为是试点,所以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胡耀邦也非常重视这一试点的工作。3 月中旬的一天傍晚,胡耀邦专程到恩阳乡调研,在听取当地土改工作汇报后,他 语重心长地说 :“恩阳乡土改试点工 作,是川北人民最关心的一件大事, 你们要尽一切力量,一定要搞好、搞 彻底,川北人民正在等待着你们,注 视着你们。”(张黎群等 :《胡耀邦传 (1915-1989)》第一卷, 北京联合出 版公司 2015 年版, 第 198 页) 接着, 他又提出了打开局面必须抓好的几项 工作。在胡耀邦的指导指示下,巴中 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土改工作人员 认真学习土改的路线要求。通过开展 土改政策宣讲、整顿农会组织、处分 违法乱纪土改工作人员、镇压恶霸地 主及反革命分子等一系列工作,很快 发动了群众,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很 好的效果。

  为了及时了解土改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胡耀邦不时下乡检查工作。每次 下乡他都反复和土改工作队员讲,一 定要熟悉土改总路线总方针和一系列 政策,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还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将土改的政策方 针切实传达给群众,做到家喻户晓。 对地主、富农, 也要让他们懂得政策, 做到守法而不违法。对于地方上一些 在历史上有罪恶,但解放后有出力、立 功的头面人物,胡耀邦特别指出,要 “保证过关”。不允许农民对他们采取 过激行为,各级领导要出面调解并对 农民进行说服。对待行署委员和协商 委员等人士,则要采取硬性保护。这 些做法,从当时和长远看,都有利于 社会稳定发展。

  经过 1 年多的土地改革, 1952 年 4 月川北地区土改工作全部完成。川 北人民成了土地真正的主人,政治、生 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川北区的土改工 作得到了中共西南局的充分肯定,在 西南局给川北区党委的电报中说:“各 区土改发展正常,甚慰,你们的各项 处置妥当。”(陈利明:《胡耀邦从红小 鬼到总书记》,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5年版,第 173 页)这是对胡耀邦领导 土改工作的高度赞扬,也是对他才干 的认可。

  五、抓高教教育 改建扩建川北 大学

  川北地区多山区,且长期以农耕 为主,经济落后,文化教育事业极不 发达。要建设新川北,需要一大批有 知识有才干的人才。正是认识到了这 一点,胡耀邦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这一 “百年树人”的事业,尤其是高等教 育的发展。1950 年胡耀邦刚到川北 不久,就提出一定要办一所全区性大 学。行署文教厅根据他的指示,将三 台县私立川北大学迁到南充市,与南 充市原川北文学院合并,建成川北大 学,并将私立性质改为公办,由政府 财政拨付解决相关费用,教职人员享 受国家工作人员身份。

  私立川北大学创办于 1946 年,前 身是创办于 1923 年的东北大学。1931 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大学迁至北平, 后又迁至西安。1937 年国立东北大学 内迁至四川三台县,抗战胜利后东北大 学迁回沈阳,“川北高等教育,即将有 中断之虞, 因集众议, 乃由川北三十六 县十盐场及各界人士,合力筹组川北农 工学院”。(王安平、朱华:胡耀邦与川 北区高等教育,《中共党史研究》2012 年第 5 期)1946 年 5 月 16 日,原东北 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东北大学 部分川籍师生,在川北各界有识之士支 持下续办高等学府,创办了私立川北农 工学院,后改名私立川北大学。而位于 南充的私立川北文学院,是由著名墨学 家伍非佰创办的西山书院发展而来。正 是在了解到两所学校的情况后,胡耀邦 当即指示川北行署推动两校合并。这为 川北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开了一条 重要途径。
\

  川北大学的改建扩建始于两校合并。胡耀邦异常关心两校合并工作,他提出 :“一、要亲密地团结起来 ;二、不看牌子看货色 ;三、对两校师生同等看待,学生一律参加甄别考试。”(张黎群等:《胡耀邦传(1915-1989)》第一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年版,第 216 页)虽然当时干部紧缺,但为了加强对学校的领导,胡耀邦从各方抽调了一批文化素质高、领导能力强的人担任学校领导,使学校很快步入了正轨。在其后的 2 年多时间,胡耀邦也非常关心学校的发展,通过各种方式为学校网罗人才,在教师选拔的问题上, 胡耀邦提出,“德、才”是标准,只要符合这个标准,不能因其出身和年龄而拒绝。他还经常抽时间到学校作演讲和报告,了解学校的发展困难,聆听师生们的意见建议。在他的指导和直接关怀下,到 1952 年 9 月,川北大学教职工从建校初的 184 人增加到 231 人, 本、 专科学生达 1000多人,两年培养毕业生 270 人,不仅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更为川北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王安平、朱华 :胡耀邦与川北区高等教育,《中共党史研究》2012 年第 5 期)主政川北,是胡耀邦第一次从事地方工作,在那个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特殊时期,他用他杰出的领导才干,创造了出色的业绩。在他主政川北期间, 20 多次受到党中央的通报表彰。(满妹:《思念依然无尽 回忆父亲胡耀邦》,北京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90 页)邓小平也评价这一时期胡耀邦在川北的工作是搞得好的,“有主见,不盲从”。(张黎群等 :《胡耀邦传(1915-1989)》第一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 年版, 第 225 页)工作干的有成绩,固然与他个人才干有密切联系,但最根本的是,他的心始终向着人民,关心人民、热爱人民,总是以人民利益为施政的第一标准。■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66665.html
本文标签: 进军大西南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