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早期探索和时代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4 14:49: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 摘要 ]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是中国产业工人第一个党支部,它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方面的早期 实践探索, 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党培养了一批党团干部, 训 练了工人从事革命工作的能力,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党校培训干部, 系统提高党员马克思主义 理论水平的先河, 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不断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 关键词 ]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历史贡献,时代价值

  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 政治品格和优良传统。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 饱经风霜, 历经沧桑, 之所以能克服屡屡艰险、 将生命力延续至今并迸发蓬勃态势,其重要原 因归结于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自身血 液,肩负理论创新的历史使命,不断通过思想 建党、理论强党强健自身骨骼, 净化自身血液, 激发自身活力。从党的第一所党校— 安源党校 到党的干部教育机构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从延 安整风到新时代全党有条不紊地推进学习。历 史实践已经证明, 只有不断接受科学理论熏陶, 勇于锤炼自身党性修养的政党才能在理论上保 持高度清醒、政治上保持高度坚定、信仰上保 持高度坚守。

  土地革命时期,“红旗还能打多久”的问题一直在党内备受争议,统一党内思想共识是迫在眉睫亟需解决的战略问题。古田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1945 年, 毛泽东思想被写入党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这一飞跃绝非偶然,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安源工运时期,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产业工人中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成立, 支部通过做群众工作、开办工人子弟学校、开办工人夜校、成立安源党校等途径开始对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早期探索和实践。这些宝贵探索,为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通过党校培训干部,系统提高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先河,为党培养了一批党团干部, 训练了工人从事革命工作的 能力, 为党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 供了可借鉴经验。

  一、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探索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背景

  1921 年秋,毛泽东遵照中共一大 决议, 与李立三一起在安源组织开展 工人运动。他们从办平民学校入手, 出版各种书报杂志来宣传马克思主 义革命思想。1922 年 1 月,经过先进 工人和青年团的共同努力, 安源成立 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 从中选派了 优秀学员来扩充安源党组织。经过一 段时间的思想教育和工作实践考察, 1922 年 2 月, 李立三带领朱少连、周 镜泉、李涤生、朱锦堂等 6 人先后来 到株萍铁路安源火车房, 举行了庄严 的入党仪式,就此中国共产党在产业 工人中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中共 安源路矿支部成立, 此后, 安源党组织 随之壮大,在中共四大召开之际,安 源党员人数占比近全国五分之一,成 为了产业工人成分占比最高,规模最 大的地方党组织。党组织的发展和工 人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安源路矿党建工 作积蓄了力量,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上的勇于探索有着 重要的意义。

  (一) 系统加强安源党员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必然要求

  安源工运胜利后, 安源组织机构 日趋增多,党员人数也随之增加。 1924 年 12 月,安源中共党员由 1923 年的 40 人猛增到约 200 人。通过对 党员知识层面分析, 安源党员中虽多 数接受过工人学习、补习夜校熏陶, 但并未真正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习。因此, 组织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和培训成为党的建设的重 要环节, 党校的成立既成为了马克思 主义理论前沿, 还成为了传播的主要阵地。

  (二) 彻底清除安源党组织内部 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根本途径

  安源党组织的党员主体大体为 年轻工人,大多数为破产农民出身, 此外安源党组织还吸收了一批农民 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 队伍成分复杂 就造成了党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绝对 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自由 主义、宗派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 作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只有用无产 阶级最先进的最科学的思想——马克 思主义去武装全党,通过深化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凝聚全党共识,才能 彻底根除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根源, 以正党内风气, 保持党的先进 性及科学性。实践也已经表明, 仅仅 依靠工人夜校、工人补习所的学习远 远达不到教育目的, 党校的成立成功 地破解这一难题。

  (三) 率先贯彻中共中央要求和 指示的责任担当

  “二七”惨案后, 全国工人运动 陷入低迷状态。在严峻的革命局势面 前, 毛泽东改变一贯战术, 采取“弯 弓待发”的战略, 开始投入大量精力 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在党的 三大召开前后, 安源地委党校因需设 置“特别班”, 专对“工人居领袖地 位者”实行“主义和政治上之训练”, 使党员、团员“对主义之观念较前略 有明确”。

  1924 年 5 月,中共中央第一次 扩大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党内组织及 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第一次提出了 “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的 指示。由于安源拥有广泛的无产阶级 基础, 会后, 党、团领导相继在安源 开展走访调研, 在对党、团组织内部训 练时给予指导,为安源党、团地委合 办党校给予支持。1924 年 12 月,在刘 少奇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最早 的地方党校——中共安源党校成立。

  (四) 深入推动安源工人革命运动发展的形势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产物, 也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 它促进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安源路矿工人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的产物。1921 年秋,毛泽东到安源考察接触工人时, 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 目的是想启发工人意识。同年 12 月,毛泽东和李立三再次深入安源工人群体, 考察工人组织和团结情况, 为了统一思想, 发动群众, 为发动工人运动作准备。同年 12 月底,李立三按照上级安排, 开始在安源筹办平民学校, 随后, 还创办了安源工人补习学校, 在路矿各工作处设立工人读书处及在工人学校内增设妇女职业部、工人师范班和劳动童子军等。1924 年上半年, 安源地区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工人学校教育体系, 为安源党校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安源党校的创立为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的发展培养了人才,锻炼了干部,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

 
  二、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主要内容

  基于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和中共安源路矿党组织的不断扩大的局面,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原有的工人教育体系基础上创办了安源党校, 开始了系统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早期实践, 在多个方面卓显成效。

  (一) 保障党对党校理论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创办安源党校之初,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对办学地址、学员选调、教员配备、经费保证等方面作了充分的考虑和细致的安排, 保障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领导。一是办 学地址: 中共安源地委党校开学时是 在安源“八十间”房间里上课, 寒假 后, 安源子弟学校就搬至学校二楼上 课, 教室设施粗糙朴素, 墙上悬挂几 位共产主义先驱的画像。二是学员选 调:党校首批学员是由安源党、团地 委选调的 60 位学员, 又将 60 位学员 分为初高级别, 初级大多为工人中的 党员、团员, 高级班中都是学生中的 党员、团员。三是教员配备:任课教 员大多为莫斯科东方大学回国的中 共党员。包括时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 兼宣传部长汪泽楷、地委组织部长任 岳、新任青年团安源地委书记袁达 时、地委委员胡士康、安源工人俱乐 部游艺股长萧劲光等人, 刘少奇也曾 到党校授过课。四是经费保证:安源 路矿工人俱乐部十分注重教育费用 支 出,1922 年 9 月 至 1923 年 7 月, 俱乐部出资的教育经费占比总收入 25%。工人俱乐部制定新的会计年度 经费预算中, 每个月固定划拨教育股 950 元,占俱乐部总收入的 60%,一 年总付教育经费 13400 元。1924 年 9 月至 1925 年 9 月会计年度预算中, 教育经费增加到 15000 元, 占总收入 一半以上。充实的教育经费为安源党 校的建立奠定经济基础。

  (二) 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和党性教育的基础地位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规定党校的 根本任务是系统加强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性修养。 一方面,在教材的选用、 课程的安排上,党校的课 程与教学计划由汪泽楷等 人拟定。因早期党内没有 成熟的教材,特安排瞿秋 白、王伊维翻译《政治经 济浅说》《俄共党史》《少 年运动史》等教材供学员研读。为丰富教材多样性, 安源党、团地委自编《社会发展史》 一书, 后经教员印制, 下发给学员参 阅。随后, 因党校教员身兼数职、公 务繁忙导致不能按时授课, 党校决定 两班合并, 人数缩减为 30 人, 课程 也随之缩减。另一方面, 在教学内容 上,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历 史和中国革命主要问题为重点, 把马 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作为重要课 程。为让学员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哲 学知识, 教员在授课过程中用通俗易 懂的语言讲述原理和历史事件, 与此 同时, 安源党校曾将全国第四次党代 会的文件, 例如, 中共中央《对于宣 传工作之决议案》《对于妇女运动之 决议案》《对于青年运动之决议案》等 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 开辟了地方 党组织密切关注和了解中共中央精 神的先河。

  安源党校在办学过程中, 非常注 重提升学员的党性修养。通过教育培 植党员身份上的荣誉感、党员事业上 的成就感和党员组织上的归属感, 提 高党员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 念,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认同, 加 强学员的纪律、规矩。

  (三) 注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安源党校创办时间不长, 但意义 深远。一方面, 安源党校注重思想教 育, 致力于启发工人思想觉悟, 彻底 纠正工人命运论的麻醉心理, 激发工 人拼命寻求解放的斗争热情。汪泽楷等教员一边从事教学活动, 一边从事领导工运、农运活动。学员毕业后根据革命需要, 有的下派到基层肩负领导职责,有的被派往外地委以重任;另一方面, 党校与团校兼合办学, 培养了党员干部又培训了青年团员和工会干部。党团兼学的模式随后被湘东区委党校效仿, 党员、团员、工会干部一起学习, 一起从事革命活动。


\

 
  三、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贡献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重视工人、群众思想教育, 通过深入矿区、矿井调查, 开办平民夜校、工人子弟学校、工人补习学校等方式加强马克思主义宣传, 尤其是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所党校——安源党校,开创了在党员干部系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最早探索, 在加强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方面的成功探索具有重大的历史贡献:

  (一) 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突出革命工作能力的党团干部

  安源党校为党培养了一批党团干部。如: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袁德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宁迪卿。有调往外地委以重任,如:胡子厚(1927年派往常德从事工人运动)、汤正清(1928 年作为团中央代表出席中共六大,下落不明)。广州参加农讲所(第五届)学习的有:谢福初、易绍卿。被派到苏联留学深造, 第一批有林育英、刘昌炎, 以及工人学校的党员教员吴华梓;第二批有曾任中共安源地委书记的宁迪卿、青年团安源地委委员胡子厚、候补委员左镇南、汤正清、罗寿如。

  (二) 提高了党员干部和工人运动骨干的理论水平

  安源党校开创了党通过党校培训干部, 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先河。切实解决了当时党员 干部理论水平偏低、思想认识不高的 现实问题, 为中央培养了一批可指导 性人才, 构建了中国共产党培训干部 人才的基本模式。安源党校把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和党性教育作为教学 主要内容, 突出党校教育重点, 又把 马克思主义教学与党的中心工作相 结合, 把中共四大通过的关于职工运 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等 11 个议 决案列为主要教学内容, 开创了中国 共产党历史上将党的重要会议精神 搬到党校课堂的首例。

  (三) 提供了探索思想建党理论 强党的宝贵经验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注重党内意 识形态教育, 这是毛泽东等早期共产 党人根据革命的具体实际和客观历 史条件所作出的艰辛探索, 也是历史 的必然。这一经验为 1929 年古田会议 确立“思想建党”的基本原则奠定思 想指导。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 论的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思想建党 的任务, 在一个落后的、以农民成分 为主的国度里,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 理论武装、加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 时对主观世界的改造, 把大量的非工人成分出身甚至是剥削阶级出身的 人转变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 保 持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农村与战争环 境中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找到 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根本规律,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道路。①

  四、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加强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时代价值

  中共安源路矿支部在加强思想 建党理论强党的尝试在新时代依然 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 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共产党 相伴而生、同频共振, 是指引中国共 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明灯。中共安源 路矿支部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 教育, 通过办工人补习学校、“特别 班”、安源党校等形式加强党员干部 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让他们深刻 认识到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 剥削本质,激发其内在革命斗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 我们一定要加强全党的理论武装,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②邓小平在 1991 年 8 月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中特别指出:“老祖宗不能丢啊!”当前要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当前, 中国正奋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在最关键时期, 最根本的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 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修养是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 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不经过全面系统地学习, 是不可能真正把握其深刻内涵, 更不用说用它指导实践。安源工人运动初期, 在工人夜校、补习学校对工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也只是粗浅、片面的, 安源党校创立后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供系统化平台, 党校内部配备教员大体都接受过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 使用的教材都沿用苏联马列原著, 教学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中心工作内容。

  安源党校的教育模式对新时代党员培训亦有新启示。首先, 要掌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高度提炼, 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原则, 是随实 践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他既 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基 本理论, 又包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 中逐步形成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 毛 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其次, 掌握学习和理解马克 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要求我 们要读原著、看经典、悟原理。习近 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思想深刻, 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 的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 必须专心致 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 努力掌握贯 穿经典著作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理。”④ 只有认真研读老祖宗的经典著 作,才能保证不会偏离本源。

  (三)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 原理与新时代发展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无产阶级 解放事业的科学理论, 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充分展示其鲜活的生命力。中共 安源路矿支部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 义思想教育同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 治任务有机结合, 对党在革命时期保 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挥 了重要作用。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一方 面对党团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立 体式教育, 另一方面鼓励学员将理论 与实践双向互动, 采用灵活的工作方 法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 在广州 农民运动讲习所中讲授和宣传马克 思主义理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理 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回答普遍关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不是本本主义, 只 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动态实 践相结合, 才能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 内在品质, 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 性,焕发 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真理之 光。当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和国内环境, 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及新时代创新性理论成果去 指导实践。

  (四) 充分发挥党校在思想引领 和理论武装的主阵地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从中央到地 方建立党校体系, 专门教育培训干部 是党的独特政治优势。中共安源路矿 支部创办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对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早期的探索, 为新 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积累经验, 主 要体现在:一是坚持“党校姓党”原 则, 加强地方党委对党校的重视和领 导。安源党校办学时, 汉冶萍总工会 临时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刘少奇亲自 到党校上课, 中共安源地委书记兼安 源工人教育计划委员会委员长汪泽 楷, 直接负责党校校务, 并亲自担任 党校重要教员, 党校任教教员大多为 安源党团工会组织负责人,体现了 当时地方党委对党校工作的高度重 视和关怀。这一做法在如今党校工作 中得以传承, 例如, 在《中国共产党 党校工作条例》中, 就明确各级党委 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每年至少专题研 究一次党校工作, 及时解决党校改革 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党委书记作为办 党校建党校管党校的第一责任人, 每 年至少一次到党校调研指导或与学 员座谈;党委领导同志带头到党校讲 课。二是坚持“严以治校”原则, 突 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 党的中心工作。安源党校课程设置科 学, 包括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 党的重要会议及重要精神。教研骨干 学识背景深厚, 大体接受过系统化专 业化训练。当前, 各级党校都严格按 照党校条例规定, 把党的理论教育和 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确保 省、市两级党校教学安排中理论教育 和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 70%, 全省各级党校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 20%。同时,兼顾鼓励和引导学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三是坚持“质量立校”原则, 注重党校的师资力量的培养。安源党校建校之初, 办学条件有限, 拥有高素质教员是安源党校创办的宝贵财富。党校教师是党校教育的主体, 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党校是否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领导干部和骨干人才。加强党校师资力量的培养是党校工作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对现有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最新创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和培训, 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人才, 通过聘请领导干部和高校的专家学者, 建立师资库, 为党校教育储备力量。

  [ 注释 ]

  ① 高 中 华 .“ 思 想 建 党 ” 的八 十 年 历 程 [J]. 政 工 研 究 动态 ,2009(20):23+26-27.

  ②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时政 . 人民网 .http://blog.sina.com.

  ③习近平 . 在中央党校建校 90 周年庆祝大会暨 2023 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 求是 ,2023(07).

  ④ 用 马 克 思 主 义 科 学 理 论 武装全党 (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 系 列 重 要 讲 话 精 神 )[EB/OL]. 人民 日 报 ,(2016-03-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3/24/c_128829347.htm.

  ⑤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教育干部 [EB/OL]. 光明日报 ,(2022-08-16).https://m.gmw.cn/baijia/2022 - 08/16/35955389 .html.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6635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