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02 11:21: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灵魂。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需要全面阐述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探析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正确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及其新时代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新时代;实事求是;现实价值
 
  邓小平一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许多矛盾,邓小平深刻总结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以独到的智慧和政治魄力发展和形成了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孕育了伟大的思想力量。这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实践、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依据。
 
  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及发展的时代背景与内容探析
 
  (一)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外思潮碰撞风起云涌,中国大门对世界敞开,西方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思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建设进行不同程度的抨击和破坏,国内一些不法分子趁机宣扬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及“自由”,尤其是把资本主义毒爪伸向高校知识分子,对高校青年知识分子进行资本主义思想渗透,歪曲事实,否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在社会上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不利于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发展局面。面对当时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在多种场合强调:“我对外国人讲,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讲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他指出只有稳定的国内政治环境,才能更好地进行改革和创造开放的经济生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信念不动摇,筑牢经济基础才能更好地作用于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国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能开辟未来,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中国的问题。邓小平更加冷静地思考了过去、现实和未来,分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状态,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研判。
 
\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而不断发展和成熟的,正是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独到的认识,才能使得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走正了,社会主义旗帜举稳了。2004年顾海良在《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一文中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为四个时代背景:一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凝心聚力、举国上下一盘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并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二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要取资本主义之长来发展社会主义,同时也要警惕资本主义陷阱,理智地避开并坚决抵制资本主义不良思潮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三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面临低潮,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新问题更加尖锐,需要党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思想政治教育要有的放矢;四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人民的思想伴随经济的发展不断升华,这是对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课题。邓小平深刻把握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结合世界发展的趋势,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总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面临的新挑战,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独到之处。邓小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有深刻认识并一贯重视社会各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和成效,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本清源,引导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探析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改革开放前夕,面对教育事业士气低迷的状况,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提高教育质量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保障,强调教育事业必须适应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培养能为四个现代化服务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并提出了“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断,深刻阐明培育一批政治觉悟高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性,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正确教育方向。邓小平呼吁不单是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同志,而是千家万户都要关注青少年群体思想政治的进步,初步提出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位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肯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国家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人民的呼唤,时代的需要。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主题报告。在如何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历史问题上,邓小平用“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阐述毛泽东思想是发展的思想,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邓小平在报告中强调:要打破思想的僵化,开动脑筋,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干脆利落处理遗留的问题以研究新情况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问题;营造举国上下安定团结的局面开展现代化经济建设,在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中国四个现代化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结合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奋勇前进。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出了时代阐释,并予以高度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为改革开放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了前提保证。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目标的明确
 
  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这四项是: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此次讲话中强调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掷地有声,被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主要内容载入党章和宪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给予当时资本主义自由化观点重拳一击,给当时处在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十字路口的人民群众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3.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方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面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邓小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思索并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时代课题。1983年4月29日,邓小平会见印度共产党中央代表团时讲到:“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后来,他又提出:“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四有”新人,这是邓小平立足社会主义建设需求提出的战略思考,他充分肯定和论证了“四有”新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四有”新人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体现。邓小平尤为关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是国之大计,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要把青少年的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以德兴,人以德立。“四有”新人理论的提出明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为后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二、新时代新形势下对邓小平教育理论科学性的再认识
 
  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邓小平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子,深刻总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引导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不同阶段、不同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和方法,这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一)注重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但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邓小平在各种场合多次重复的政治态度,他历来重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时期面对党内干部队伍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邓小平审时度势地对党内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1980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讲到:“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如果一时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至少也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否则党的领导既不可能改善,也不可能加强。”党内各级领导干部是国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国家始终保持良好政治局面的基本保障,关系着社会的团结稳定和长治久安。邓小平对党内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坚定党内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党内干部的精气神;二是号召全党干部要“少讲空话,多办实事”,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注重办事实效,提升党的公信力;三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愿望,为民履职担当,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我们坚持以科学理论引领全党理想信念,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持之以恒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坚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想信念。”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不同的时代面对不同群体仍然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聚焦人民群众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任何脱离人民的行动都注定是失败的。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邓小平曾表明党的工作不能脱离人民,要大力加强党的组织,敢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广纳意见,群策群力,把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解读给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决批评和纠正各种脱离群众、脱离基层、对群众“急难愁盼”置之不理的错误态度和做法。邓小平指出党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汲取了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党的传家宝,一定要与广大群众站在一起,一体同心解决问题,暂时解决不了的,耐心同群众解释,争取群众的谅解。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的拥戴是党的立党之基。古人有云:“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坚持贯彻人民至上的群众路线观点,他始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同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联系在一起,只有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有序推进,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提问时提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在不同的场合多次阐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执政的底气是人民赋予的,共和国坚实根基是党依靠人民群众在匍匐前进、波澜壮阔的革命史中奋斗出来的,人民是强党兴国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同群众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被人民群众欣然接受,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新时代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险峻复杂,只有紧紧依靠人民才能打好意识形态保卫战。
 
  (三)注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青年是国家社会力量中最具朝气蓬勃的群体,充满了生机活力和创造力。邓小平在不同的场合反复论述了“十年来最大失误是教育。”“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我们这些人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做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青年群体是国家和民族各项事业发展的奋进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对于解决好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尤为重视,这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挑战、教训、经验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及其重要性的肯定及认识,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习近平强调:“青少年是‘孕穗拔节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毫无疑问,青少年是国之根本,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重中之重。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工作者的时代重任,开展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少年群体担当作为,自觉听党话、跟党走,既是教育工作者的时代答卷,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后继有人的有力保障。
 
  三、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失去了话语权、领导权就会被反动势力、敌对势力利用,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价值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把握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科学性,结合新时代新问题有的放矢,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一代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耕耘、探索、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深刻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党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引领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成效,邓小平提出:“我们的思想理论工作者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一定要深入专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知彼知己,力戒空谈。四个现代化靠空谈是化不出来的。”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路,邓小平提出:“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义方针’,一定要坚决执行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针。”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出务必要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努力使青少年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新时期青少年。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此,“三个面向”成为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和战略指导思想。邓小平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培育出一批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社会精英。
 
  2014年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凝练总结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并勉励全国广大教师一道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长成才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了标准更高、更有针对性的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而这些标准和要求,语句凝练,寄托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厚望。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理解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适应时代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把握时代特征,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以实现继承和发展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结合时代特色,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守正创新,把握发展大势开拓进取,为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对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局的现实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曾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要结合改革开放的实际问题,把它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在大刀阔斧的改革前进中除了解决老问题还会面临新问题,本着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需要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从而也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全面加强了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并用“九个坚持”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指出:“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兴则国家兴。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艰巨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课程,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高校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思想政治教育要牢牢抓住大学生这一群体。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学校要协同打造育人共同体,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教学工作开展的中心环节,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过程。教育部在2018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一文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可见新时代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三全育人”是综合系统性的教育工程,需要高校加强顶层设计,多措并举,形成合力育人的长效机制,共同致力于铸魂育人的使命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润物细无声”。
 
  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其责任意识,激发其担当精神,提高大学生综合实力。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过程中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三个维度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其理想信念,磨砺其品德修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走实走深,行稳致远,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也将会在一代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努力下持续向好发展。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面临深刻复杂的变化,和平和发展仍然是最突出的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响亮的旋律。任时光荏苒,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历久弥新,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汲取思想营养、提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指南。高校思政工作者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须贯彻落实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并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不断探索创新实现内涵式发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张灿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5]顾海良.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J].高校理论战线,2004(08).
 
  [6]沈壮海.邓小平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9(12).
 
  [7]赵勇.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浅探[J].社会科学,1996(06).
 
  [8]马军红.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研究[J].前沿,2012(08).
 
  [9]唐春波.论邓小平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观[J].前沿,2009(09).
 
  [10]鲁晓琴.邓小平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87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