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李大钊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0 11:31:4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驱,最先把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坚持党对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领导,促进了工人阶级意识真正觉醒,组织领导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推动了统一战线的形成,这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意识自觉;工人运动;工人阶级;统一战线
 
  1918年3月,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以《劳动》命名的刊物。同年11月,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庆祝协约国胜利大会上,蔡元培在讲演中首次提出“劳工神圣”的口号,这是十月革命后中国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一种新认识。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劳工状况,并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唤醒工人阶级从自发走向自觉自为,领导早期工人运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中的实际问题,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李大钊对工人运动理论的探索
 
  李大钊早年就读于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期间广泛接触西方科学和思想文化。毕业后留学日本,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科,使他善于从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相统一的视角用思辨的方法解释社会有机体。特殊的学习环境和知识背景为李大钊了解、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奠定了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使已经回到北京的李大钊倍受布尔什维克主义鼓舞,发表了一系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章,并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注重提升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把马克思主义深深扎根于它的阶级基础之中,最先倡导知识分子要与工人阶级结成共同体,引导工人运动逐渐走向自觉。
 
  (一)认识论上的探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随着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三种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最进步、最革命的新兴阶级随之不断壮大。工人阶级要摆脱封建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束缚,在其寻求阶级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中,日益需要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身的思想武器,以上升为“自为阶级”。

\
 
 
  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第一次阐述了科学的实践观,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十月革命之后,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再论问题与主义》两篇文章陆续发表,强调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现实问题,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李大钊对比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从苏维埃政权中看到了新的希望,这种“劳动人民的”“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义政权也可以成为中国选择的新道路,这时的李大钊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①
 
  (二)群众史观的探索
 
  李大钊在求学阶段就十分注重群众的力量。1914年,他在《政治对抗力的养成》中写道:“新势力维何?即群众势力,有如日中天之势,权威赫赫,无敢侮者。故法儒社会学者鲁彭氏,名今世曰‘群众时代’。”②这段论述则可反映李大钊受到法国社会心理学家鲁彭氏“群众时代”的影响,对群众的看法发生了重要转变。1916年,在《民彝与政治》中,李大钊提出了“理”的思想,“理”即人民意愿的表现,是社会历史前进的原因,反对英雄史观,主张群众史观,并强调民众有自我解放的能力。
 
  李大钊在1918年7月以后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三篇文章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无产阶级战胜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也将迎来新的曙光。至此,他开始将研究重心转到社会主义。
 
  二、李大钊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生存状况复杂,具有先进性、革命性等等。李大钊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积极开展对工人的文化教育,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李大钊指出:中国只能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必须重视工人阶级文化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斗争意识。
 
  (一)以科学的理论提升工人阶级思想觉悟
 
  李大钊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开始组织在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体相结合,目的在于组织工人团体用科学的、革命的手段进行斗争。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一文,向整个社会第一次全面地介绍了什么是无产者,什么是工人阶级运动,使“五一运动”成为真正的“劳工阶级的运动”和“街市上的群众运动”。③此后,工人群体中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上海的《星期评论》、南京的《少年世界》等都对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关注。仅《新青年》的“五一劳动纪念专号”就转载了当时大量有影响的文章,向全社会宣传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
 
  1922年5月1日,李大钊发表《五一纪念日于现在中国劳动界的意义》一文,指出,五一是“工人站起来的日子,是工人扩张团结精进奋战的日子”④,并特别提出了“反对国际的军阀财阀的压迫”“八小时工作”“改善工人境遇”⑤等斗争口号,工人阶级要有自己的政治需求,与压迫者和剥削者作坚决斗争,争取自己的解放。李大钊关注工人阶级,提出斗争口号,用科学的理论提升工人阶级的觉悟。
 
  (二)开展工人阶级文化教育
 
  要提升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非常有必要建立劳工补助教育机关。李大钊指出,工人、农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多重剥削和压迫,这些社会力量急需去发动和组织,建立无产阶级大联合。因此,他提出要建立“一个工人组织的团体”⑥,多设“劳工补助教育机关”⑦,开展工人阶级文化教育,培养工人阶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920年1月,部分青年学生第一次分组到洋车工人住宅区去作调查。工人们贫困的生活现状,使青年学生受到极大触动,坚定了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开展革命工作的决心。在李大钊领导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开始组织工会活动。邓中夏按照李大钊的建议,在工人中开展宣传教育,实行了“工读互助”。1920年3月,北大“平民讲演团”开始以走向工人和农民为主体,革命知识分子虚心向工人学习,用通俗的语言宣传革命道理。
 
  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是知识分子与劳工相结合的产物,是“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创办之始,就受到工人群体的拥护。李大钊动员积极分子来参加这项工作,还派去了“常驻教员”。补习学校的课程灵活多样,从自然现象讲到社会常识,从大工业的产生讲到工人阶级的现实状况,教员用实际案例告诉工人为什么要团结、为什么组织工会、为什么建立自己的政党等,课程内容涉及人文、历史、法律等等,内容逐步深入和系统化。
 
  (三)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相结合
 
  知识分子“负有使命同自己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兄弟在一个队伍里肩并肩地在即将来临的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⑧知识分子要真正到工人中去,必须放下架子,亲自与工人一起劳动,在客观上推动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的结合。1919年2月,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中首先提出了“知识分子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的重要观点。中国的实际国情是工人农民数量庞大,可以成为革命的坚强“后盾”;知识分子数量虽小,却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可以成为革命的引路人,理论本身不能在群众中自发传播,必须有知识分子的“灌输”才能架起桥梁,中国革命必然要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这一任务也成为了知识分子本身能否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重要标志。知识分子与劳工相结合,为成立工会和领导工人进一步开展斗争奠定了基础。
 
  三、李大钊对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和领导
 
  中共“一大”召开后,在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共北方党组织领导下,长辛店工人俱乐部、京奉路唐山制造厂、山海关铁厂、京绥铁路车务工人同人会、开滦矿务局、京汉铁路等相继举行了罢工斗争。这些斗争成为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示着工人运动意识的真正觉醒。
 
  (一)李大钊积极宣传争取工人合法权利,为工人运动发展奠定基础
 
  1921年7月,《工人周刊》创办,这份报刊作为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注重报道各地工人的生产生活以及阶级斗争的状况,大量介绍国内外劳工消息,这对于推动全国工人运动,特别是北方工人运动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1922年4月,直奉战争爆发,李大钊由好友白坚武引荐,曾亲赴洛阳与吴佩孚会谈。在李大钊的积极争取下,“保护劳工”的口号最终发出,为各地工人争取到了更多的合法权利,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有组织、有准备地训练提升工人阶级的战斗力。在一定意义上,李大钊是京汉、正太等铁路工人组织的创建者。在北方工人阶级中,铁路工人队伍逐渐壮大,并普遍地组织起来,为北方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李大钊领导下的反帝反军阀的罢工斗争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从中国的政治、经济实际情况出发,大会正式提出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中国工农群众高举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旗帜,工人的罢工运动风起云涌地发展起来了。1922年8月,李大钊在杭州参加了西湖会议,就统一战线工作问题,同孙中山进行了会谈。10月开始,全国的罢工运动形势高涨:10月13日,唐山铁路工厂工人罢工;23日,震惊全国的开滦五矿大罢工爆发,三万余煤矿工人参加了罢工;28日,为了支持开滦煤矿罢工,唐山启新洋灰公司两万余人开展大罢工;12月25日,石家庄机器厂工人举行罢工。其中,开滦五矿大罢工直接把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工人除有经济要求外,又提出了要承认工会有代表工人之权等政治要求,这表明了工人运动正在日益走向成熟。
 
  工人、农民是天然的同盟军,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农民的运动,李大钊曾亲自领导北京郊区农民进行反对封建军阀的斗争。由于部署周密,加之铁路工人的支援,军阀最后接受了条件,宣布停止征收菜捐。这次农民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反帝反军阀的统一战线。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以后,李大钊对中国工人运动依然寄予厚望,积极进行罢工的善后工作,专门撰写《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鼓励工人“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在1925年2月“二七”纪念日,李大钊又发表《吴佩孚压迫京汉劳工运动的原因》一文,号召广大工农群众:“京汉路工热烈奋勇战斗的精神既已开了国民革命和阶级革命的第一幕,我们工人阶级和那些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战士们,更要奋勇万倍的高扬着鲜红的旗帜,踏着先烈的血路,向帝国主义者和军阀进攻!”
 
  四、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重要启示
 
  李大钊领导了波澜壮阔的北方工人运动,使早期工人运动经受了锻炼,同时也吸取了教训,促进工人阶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的阶级基础。
 
  (一)统一战线是必然选择
 
  工人运动被血腥镇压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工人运动需要力量联合,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没有革命的武装力量,很难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十分紧迫和必要。
 
  1922年8月,杭州西湖会议召开,讨论国共合作问题。李大钊不同意张国焘等人反对国共合作的意见,率先接受共产国际的主张,但提出应先由中国共产党中少数领导人有条件地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等中共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加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1923年,中共“三大”就如何执行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再次发生了激烈争论。李大钊在会上对两种错误主张都进行了批驳,他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积极主张与国民党合作,又反对右倾投降主义,强调保持共产党的阶级立场和独立性。大会经过激烈讨论,采纳了李大钊等人的正确意见,决定以党内合作的形式迅速建立统一战线。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工农联盟等思想的提出,丰富了斗争方式。
 
  (二)工人阶级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先锋队和战斗指挥部,为全国工人阶级的联合创造了组织上的前提。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明确指出:“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⑨中国工人阶级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才能解放自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认识和解决的中国革命至关重要的问题。
 
  虽然早期工人运动曲折发展,但李大钊对工人运动的指导和发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工人阶级参与武装斗争提供了思想基础。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激烈斗争中,工人阶级始终团结战斗,经受住锻炼和考验,不仅积累了斗争经验,也培养了自己的干部。
 
  (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早期工人运动中,李大钊深入研究、考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中国国情,指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向。李大钊帮助工人阶级了解世界格局,学习新思想,看清中国现实环境以及工人运动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从此摆脱自发状况。李大钊对工人运动的探索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统一战线、工农联盟等思想的提出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工人运动的经验表明,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广大的农民和其他阶级通过武装斗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1.
 
  ②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88.
 
  ③李大钊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45.
 
  ④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4.
 
  ⑤李大钊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87-88.
 
  ⑥唐山煤厂的工人生活[N].每周评论,第21号,1919.3.9.
 
  ⑦劳动教育问题[N].晨报,1919-2-14.
 
  ⑧致国际社会主义者大学生代表大会[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95:487.
 
  ⑨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前后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821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