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 所蕴含的“四个自信”及其时代价值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29 14:04: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向警予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在中国妇女解放发展历程中,她的妇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之一,为近现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定“四个自信”。深入研究分析向警予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有机结合,创造出中国化的妇女解放思想,对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事业的“四个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妇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四个自信”;中国共产党

  向警予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性党员之一,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先驱者。她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进行了不懈求索,提出了一系列的精辟论述,为中国妇女的解放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①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因此,学习和领会其思想内涵,可以为当代中国妇女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事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探索妇女解放道路,为“道路自信”提供宝贵经验

  道路选择得好不好、对不对,对中国未来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向警予探索妇女解放道路的过程是曲折的,但道路的选择是正确的,这不仅为妇女解放提供了解决思路,也为今天中国的“道路自信”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是水深火热的状态,危机四伏,仁人志士无不奔走呼号,如何才能拯救中国?中国该往何处走?向警予正是出生并成长于这样一个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经历了戊戌维新、庚子之乱、辛亥革命等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她亲眼看到了国家的衰败、民族的危亡,特别是身为女性的她更是对中国妇女悲惨的生活境遇多了一份切身的感受,这让幼小的向警予立下了追求男女平等、以身许国的志向,把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最初,向警予选择的是“教育救国”道路。1916年夏,胸怀“教育救国”理想的向警予从周南女校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湖南省溆浦县创办女校,传播民主科学新思想。但是,三年艰难办学的结果却是顽固势力不断抨击新思想,接受新思想教育的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残酷的现实让向警予不得不承认“学校教育十年而不足,社会破坏一朝而有余”,②仅仅依靠教育是无法改变中国现状的,必须要综合性考虑多种因素,探索一条能使广大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道路。
\

  正当迷惘之时,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以及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为苦苦寻找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向警予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宛如一道惊雷,从根本上触动了向警予思维的转向。随后,在向警予赶赴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她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一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向警予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思考中国妇女问题,初步作出了社会主义妇女解放道路的选择。

  1920年5月,向警予在法国巴黎写下《女子解放与改造的商榷》一文。文章中,向警予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对封建礼制一味的鞭笞和妇女遭受压迫的同情,而是运用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创新性地、前瞻性地回答了中国妇女问题产生的真正根源、妇女解放的目标与途径等问题。她认为“二十世纪的新人生观,是以社会主义的互助协进来代替个人主义的自由竞争,这是深信无疑的。将来社会的经济能否实行共产,固尚有待于研究,然而总是朝着这方面走,是可以相信的”③,中国妇女的解放道路必然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道路。此外,民族解放、阶级解放是妇女全面解放的前提,在全民族、整个无产阶级“未能达到独立自由和平统一以前,别说妇女的彻底解放不可能,就是十八世纪欧美妇女所选的女权也决难办到”。④实践中,向警予始终注意把妇女解放与中华民族解放紧密相连,自觉地将妇女解放纳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之中,走出了一条不同于18世纪欧美各国女权运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女解放道路。

  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理论自信”提供理论指导

  通过在法国的学习,向警予已经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坚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理论去分析中国国情、指导中国革命、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必定能为中国带来希望和胜利。历史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最符合中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能够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坚定中国的“理论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⑤,“社会一直是在对立的范围内发展的,在古代是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对立,在中世纪是贵族和农奴之间的对立,近代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⑥。由此可见,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近代中国的革命依赖于无产阶级的力量。

  一方面,基于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观念,女性的地位居于社会底层,长期遭受制度和文化的摧残和打击。同时,由于近代中国内外资本势力迅猛膨胀,各大民族工业以及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工厂逐渐发达,传统家庭妇女走进工厂成为职业妇女。可悲的是在走进工厂成为职业妇女的同时,其传统家庭的枷锁仍然牢牢地束缚在广大女工身上。女工们饱受资本家与封建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的生活愈加痛苦,需要从枷锁中解脱出来的愿望愈加强烈。另一方面,社会的客观条件日趋成熟。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劳动妇女的阶级觉悟逐步在苏醒、提高。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女工第一次以社会主体的姿态登上革命舞台,她们进行罢工斗争、示威游行和集会。中国女工首次认识到自己的力量,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男性领导下妇女解放运动的追随者,而转变成解放运动的指挥者、组织者。

  向警予敏锐地洞察到要解放中国妇女,进行妇女革命运动,最有力量的是中国劳动妇女,正如向警予在领导妇女运动时所说的,“妇女运动者的眼光应时常注意到最下层妇女——工农妇女的生活,因为她们是妇女中的最大多数;她们的生活最痛苦;她们在客观条件上最迫切地要求解放,这也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真理”,“劳动妇女最有力量,最有奋斗革命的精神,是妇女解放的主力军”。⑦向警予用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论证了劳动妇女的伟大力量和革命要求,先后发表《中国最近妇女运动》《上海女权运动会应注意的三件事》等30余篇文章,分析并指导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强调劳动妇女比知识妇女具有更高的革命觉悟,其战斗精神不是一般妇女所能比拟的。二七大罢工后,向警予成功领导上海丝厂、纱厂和烟厂的女工运动,并把罢工斗争迅速扩大到两湖、京津和甘肃。轰轰烈烈的女工运动使女工们在斗争中逐渐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并积极参与到反对资本家剥削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向警予在劳动妇女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党员,让劳动妇女成为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中坚力量,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使之成为中国化的妇女解放理论。

  (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人运动大联合理论

  马克思主义主张工人运动的大联合,认为“既然各国工人的生活水平是相同的,既然他们的利益是相同的,他们的敌人也是相同的,那么他们就应当共同战斗,就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抗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⑧而“国际从未提出任何特殊的信条教义。它的任务就是组织劳动力量,团结各种各样的工人运动,使它们联合起来”。⑨结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向警予在总结妇女运动经验的基础下,号召各界妇女大联合,建立同盟,统一战线,为中国妇女解放事业作斗争。

\

  1.建立妇女联盟,同资本家进行阶级斗争

  实践证明,在任何一场战役中,单打独斗是无法取得胜利的,个人英雄主义更是无稽之谈。同理,中国妇女要将自己从层层压迫中解放出来,如果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这一神圣历史使命的。只有建立妇女联盟,把全国妇女大众的力量都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这其中,广大的劳苦妇女尤其应当团结奋斗。因为这些女工无钱无势,不论是资本家还是封建家庭都没有把她们看作是独立的个体。要想站在“人”或“国民”的地位,只有团结奋斗才是她们唯一的办法。社会、政府等外在的力量只能是辅助性作用,真正能走出困境改变命运的关键还是自身。有鉴于此,1923年11月21日,向警予在《妇女周报》上发表的《丝厂女工团结起来》一文中呼吁广大劳动妇女:“可怜的丝厂女工,想以你们的呼声感动冷酷无情的社会吗?我正告诉你们:甚么社会官厅都靠不住,靠得住的,还是:你们本身的团结……呻吟于资本家铁鞭之下的姊妹,团结起来呵!”⑩女工们要想摆脱资本家的压迫,“说来说去,最可靠的还是自己的努力”。⑪在向警予的指导下,广大劳苦女工开始认识到自身团结的重要性,并为自身的合法权利举行多次大罢工,团结奋斗才是中国广大妇女为自身解放作斗争的重要武器。

  2.建立统一战线,开展最广泛最深入的妇女解放运动

  在向警予看来,中国的妇女革命的主体力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少数的知识妇女,一类是最大多数的劳动妇女。知识妇女有革命的思想觉悟,有革命的理论文化,是中国妇女中的进步因子。但因知识妇女多数处于社会的上层,她们想要的是如同欧美各国女权运动所倡议的那般——男女平权。

  照理说,知识妇女革命觉悟的程度应当比劳动妇女来得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归根结底,是这些知识妇女往往局限于女子教育权、女子职业权、女子参政权等具体问题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没有从经济状态、社会地位等更深层次方面去分析中国整体的妇女状况。她们不了解劳动妇女的现状如何,提出的利益诉求自然就不能代表最大多数劳动妇女的生活期盼。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向警予,必须要让知识妇女与劳动妇女结合起来,有觉悟有文化的知识妇女必须要到劳动妇女当中去锻炼,密切保持与劳动妇女的接触联系。在向警予的影响下,许多知识妇女都深入工厂开展妇女宣传工作,向最大多数劳动妇女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不仅启发了劳动妇女的政治革命觉悟,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传播。

  向警予对待两性的态度也表明了妇女解放运动必须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她从不认为妇女解放就必须把女性放在男性的对立面,简单粗暴地回归到女权至上的窠臼状态中。中国妇女的解放必须是以承认自然差异、理性看待两性关系为基础的。男性中不乏有志于妇女解放运动的进步青年,这些“有思想有学识极真挚极诚恳的人,正好欢迎他们入会,籍收攻错之益,万不可存男女的成见,自划畛域”。⑫

  三、主张以制度维护妇女解放运动,为“制度自信”提供保障力量

  “无规矩不成方圆”,道路和理论虽然规定了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总方向,自身却不会自动地实现,二者必须仰赖于制度才能发挥作用。完备的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成为中国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制度体系越完善,越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需求,就越能长久、越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实现。因此,要想中国妇女得到真正彻底解放,就必须建立一个制度,一个能够让中国妇女真真正正成为“半边天”的制度。

  (一)揭示中国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在赴法勤工俭学之前,向警予希望在不改变原本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拓展女子教育实现妇女解放。但在法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后,又经过五四爱国运动、留法学生二二八运动等一系列革命实践的洗礼,向警予逐渐认识到妇女解放与社会的均衡发展有很大关系。在具体层面上,若无法保证妇女应然的权利,无法确立妇女在整个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妇女解放问题无从谈起。从唯物史观出发,向警予认为旧中国的社会制度是导致广大妇女受压迫的根源。

  一个社会的性质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在原始社会,人们每日的收获刚好供给每日的消费,没有所谓的私有财产,其社会性质就必然是绝对的公平主义。同时,原始社会的妇女由于担负繁衍后代的神圣职责,所以在生产中、社会上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相伴而生就出现了剥削现象。男性由于天然优势,善于战争和交易,经济逐渐比女子独立,也因此代替女子成为生产中的主导者。“女子乃渐被排斥于生产事业之外而编入极严格的家庭分工,成为满足男子性欲和专替男子育儿传统的机械。”⑬表面看来,男子经济独立、女子成为男子经济的依附是导致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但男子的经济之所以能够独立是因为出现私有财产,因此“财产私有制这位先生……是万恶之源,资本制度雇工制度都是由他派生出来的,无产阶级的生活,都被他剥夺尽了,幸福简直没有了。这种制度,在理不应存在,在势不能存在”。⑭显然,私有制派生出无产阶级的窘迫生活,只要私有制一天不除,妇女就没有办法改变受剥削受压迫的现状,只能“日处水深火热之中,资本家把伊们剥来削去,剥削得伊们人不像人,鬼不像鬼”。⑮

  (二)创建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妇女解放强有力的保证

  五四时期,掀起一股女子参政的思潮。主要思路是要求女子拥有参政权,认为只要参与到国家政治管理事务当中就能够实现教育平等、经济独立从而解放妇女。这股思潮是针对当时社会制度的一种改良式思路。然而,改良思潮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妇女解放诉求的是男女平等而不是男女平权。男女平权从性别关系出发,追求绝对、无差别、平均化的权利。但男女平等指的则是在承认两性生理差异、制度规范差别等客观因素的前提下,享有同等权利、承担同等义务。向警予是认同女子参政做法的,这从后期她竭力促成上海女国民大会的成立便可看出。同时,她也透过当时社会情势看出女子参政潜在的危害性,“如若死板板的刻定十八世纪欧美各国女权运动的旧程式,闭着眼睛依样葫芦的喊男女平权,以为只要取得和本国男子同等的地位,便算目的已达。那么,结果就会是:参政运动成了功,一班桀黠的妇女趁机闯入北京或各省的猪圈,伙同一班男性的猪仔干那祸国殃民的勾当”。⑯表面上,女子拥有了与男子一般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实质上,是形式主义下的猪仔代议制。女子成为人们口中的“花瓶”,成为资本主义下私有财产和个人主义的保护伞。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是向警予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她并不主张要把妇女解放的力量集中在“女子参政”一个方面。女子参政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不适应,要想充分保证女子参政权利的真正实行,必须废除当时的社会制度。

  向警予不仅深刻揭示出旧中国的社会制度是禁锢中国妇女解放的根源,对当时中国存在的财产私有制度、封建家庭制度表示深恶痛绝,还以极具宽度和广度的批判眼光否定各种妇女解放的资本主义改良思潮,认为中国妇女解放绝对不能照搬照抄欧美女权运动的模式,而应该有自己的国家民族特色。废除私有制,创建一个互助协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妇女解放强有力的保障。

  四、夯实妇女解放的思想根基,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代表着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追求。而五千多年文明所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传统,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石,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必须以文化的兴盛作为支撑点。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不珍惜其拥有的思想文化。向警予和中国许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样,有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就是这些人深受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又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尽管理论上接受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去研究分析中国问题,但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烙上了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因此,在指导妇女解放运动时,向警予一方面鼓励妇女要努力消除封建思想对自身的副作用,另一方面也积极倡导中国妇女必须要对中国文化的优秀精华予以认同,建立对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为解放事业提供精神支撑。

  (一)妇女解放的思想前提是树立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浓郁的家国情怀

  向警予成长的年代是中国社会动荡非常剧烈的时期,国家民族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向警予“家国情怀”品格形成的关键因素是家庭环境。向警予父亲向瑞龄是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处在动乱时代,非常渴望国家富强稳定,带有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倾向。大哥向仙钺是康梁改革运动的活动分子之一,提倡新学;随后留学日本,追随孙中山,宣扬民主主义思想。在父兄的影响下,幼年的向警予向往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壮举,青年时期企图通过教育进行社会改良,及至留学法国确立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思想轨迹一直在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她想要救国救民的抱负。这种抱负使得向警予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民族紧密联系起来,胸怀祖国,关注苍生,先天下之忧而忧。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成为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文化基因。她开始认识到妇女解放问题不能离开国家社会民族而独立存在,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全方面的,在探索解放路径时应当把妇女解放问题融入到民族解放和国家政治革命中。真正的妇女解放是与阶级革命密切相关的。从戊戌维新时期的“废缠足、兴女学”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争女权”,反映了中国妇女的意识逐渐觉醒,但觉醒程度尚不足以动摇当时中国封建礼制的根本。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把妇女问题与民族存亡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家国一体。向警予认为妇女要想解放,在思想上必须要树立民族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才能毫不动摇地为妇女解放事业而奋斗。

  (二)妇女解放的思想要点是妇女要有“自觉、自决、自动”的觉悟精神

  回顾中国近代妇女解放运动,不难发现中国妇女基本是被动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启蒙和传播始终依靠男性先觉者,女性处于被启迪、被领导状态。直至五四前后,出现向警予等无产阶级女性先觉者,才使得女性在妇女解放思想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向警予认为女性自身的觉悟是中国妇女解放内在的源动力。中国妇女想要真正获得和男性同样的平等与尊重,掌握话语权,必须让自我解放意识建立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主观上具备实现解放的条件。向警予创办女学、组织湘籍女性赴法勤工俭学、组织领导女工运动、建立妇女统一战线等一系列的实践,最终唤起中国一批批妇女的觉悟,自觉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主力军。事实证明,“三自”精神让妇女解放得到社会各阶层的认同,成为主流话语。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是党关于妇女问题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对妇女解放思想理论的经验总结,这些都与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女同志的努力分不开。也正是她们的自强不息,在1949年新中国宣布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从法律层面废除中国传统的包办婚姻制度,把妇女从家庭婚姻藩篱中解放出来。

  结语

  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有着中国五千年来的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迈入新台阶,但妇女解放问题仍然任重道远。不妨以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9.

  ②何鹄志.向警予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6.

  ③④⑦⑪戴绪恭,姚维斗.向警予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15.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6-697.

  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8.

  ⑩⑯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1921—192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09-136.

  ⑫向警予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7-19.

  ⑬⑭⑮向警予文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50-18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676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