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论文

发布时间:2022-02-08 11:51: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 摘要 ] 红色文化是构建文化自信的底蕴和精神沃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多次提到要高度重视和弘扬红色文化。高校作为思想交流碰撞的最前沿,自觉承担起传承 和创新红色文化的责任。要不断深入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挖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转变红色文化教育 模式, 拓宽教学渠道;积极打造红色校园文化,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 强化宣传工作。

[ 关键词 ] 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大学生;传承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 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要以发展 的态度不断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 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撑。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部分国人尤其是青年学生 出现了价值观偏差,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更是 要把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 使新时代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旋律中受到激励,成为可靠的 接班人。

\

一、红色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内在联系

(一)红色文化丰富了文化自信的底蕴。红色文化是体 现民族精神的文化, 是革命先辈们进行革命活动的生动写照, 是一代代人民传承下来的精神遗产, 在当下仍具有不可替代的 历史价值。同时红色文化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指导的先 进的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被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红 色文化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 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先进文化”① ,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提供 了丰厚底蕴。

(二)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沃土。文化自信是一 个国家独有的对本民族自身文化活力和生命力的最大程度的 充分肯定,是不断发展民族文化的持久动力,是维持民族文 化长久生命力的源泉,无处不展现出独一无二的文化品格, 是有效克服文化自卑的特有手段,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 定。在经历了无数战争冲刷的红色文化,使人们深刻感受到 民族文化所释放的前所未有的能量,恢复了对中国传统的自 信,提升了民族凝聚力。“红色文化,印证党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奋斗历程的普遍认同、遵循和维护的政治主张、 理想信念、思想作风、态度情感、行为规范等基本取向,是 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文化基础。”② 红色文化不仅鲜活地 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而且 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人民群众的特有的精神面貌。知史爱党, 知史爱国,今天所提倡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对过去历史的 追溯,更多的是对未来的延伸,彰显着时代的精神价值,不 断与时俱进,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激发传统文化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必须要引入全新的文化符号,不仅要振 兴传统文化,也要对现代文化充满自信。红色文化在新时代 要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增强“四个意识”,坚 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 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二、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当代高校应有之义

         红色文化是历史的, 所呈现的每一个物品, 每一个遗址, 每一个事件,都包涵着过去那段英勇斗争的历史;红色文化是 现代的,在新时代红色文化诠释了各种令人奋进的品德。它是 高校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 对高校学生有极大的教育作用。

(一)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高校承担着培 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立德树人是其中的 根本任务,用红色文化精神武装高校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成 为不仅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新时代“四有”青年。加强对红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 传承,成为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推动国家不断发展的思想 基石。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着直 接影响,青年价值观的树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密切 的关系,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在未来是建设祖国的支柱,同时也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可见,对红色文化 的传承和创新是一个关系到个人成长发展,又关系到国家前 途命运的重大事业。高校理论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为大学 生提供了彰显历史特征的文化环境,引起大学生在思想上的 共鸣,达到思想高度同理论学习一致的结果。与此同时,红 色文化汇聚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价值,它不仅在时间上和 空间上体现着连续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为人们 提供信仰的价值导向,指引人们在生活中树立明确的理想追 求。所以,要更进一步深入研究学习红色文化,有利于促进 高校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二)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任 何一个民族都是在对文化的吸收、总结、传承、创新的基础 上得以延续和发展的。人们除了对知识的记载和归纳,教育 是实现对本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教育可以让 文明成果被更多人所熟知和掌握,从而提高社会整体文明程 度。在不同文化相互交融的当下,高等教育更是承担着接受 新思想、传播新理念,传承先进文化的任务。高校处于各种 思想碰撞的最前端, 始终引领和代表着文化的前进发展方向。 在社会转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既要不断为社会输送人 才, 提供理论和科技的支撑, 也要不断推进文化的传承。“现 代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在积淀和创造深厚文化底蕴基础上的传 承、研究、融合和创新。 ”③ 只有把文化传承和创新落实到具体, 才能不断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思想动力。红色文化蕴含丰 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 具有催人奋进的革命力量, 一直都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优选择。因此,高校要 自觉承担起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的重任,提高红色文化教育 质量。

(三)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 方式。 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来看,是形成思想意识 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为以下几 个特征:一是自我独立性增强,强调对自身变化的关注。不 仅体现在生活上, 心理上也开始独立, 关心自己的现状及未来, 并为自己安排周密的计划。二是自尊心增强。大学生开始有 意识的关注其他人对自己作出的评价,在行为上、思想上进 行选择性的改变。三是认知上比较容易出现偏差。大学生较 中学生来讲, 对自己的认知是全面的、客观的, 但总体上来说, 社会经验少、阅历浅, 抗压能力低, 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干扰。 四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 主动的去学习,克服自己的厌学情绪,能够规划好当下的计 划和长远的目标。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 样的时期,西方国家通过大学或科研机构以学术交流的形式 来传输资本主义价值观,对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重大的 冲击;而大学阶段正处于思维的活跃时期,因此高校的部分 学生存在着价值观出现偏离、理想信念不坚定、爱国意识淡薄、 心理承受力差等问题。红色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的崇高品德,能够成为大学生在迷茫时的精神支柱,使大学生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了将大学生培养成有担当的社会人才,高 校要通过各种手段深化红色文化的底蕴,引导大学生了解过去 难忘的红色岁月,不断用红色文化精神启迪自己,以防精神上 的懈怠。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深入红色文化研究。要想使红色文化发挥激励、 鼓舞人的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就要 深入研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一种理论要想拥有长久的影 响,自身必须要有完备科学的体系,才能避免在与其他文化 比较的过程中而被消解。红色文化经过历史的沉淀拥有丰富 的内涵, 但它的整体架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存在着分散化、 碎片化的问题。因此,一是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资源整合。红 色文化的教育价值需要依靠丰厚的历史来说明,教育的实际 效果与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呈正相关关系,研究要沿着纵深的 方向。高校教师除了要增加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保持原有的 内涵基本不变之外, 还要利用好互联网资源进行知识的拓展。 二是立足于当地文化的挖掘。各个高校要结合本地的红色文 化资源,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整合进行二次创作,形成更加 完整的红色资源教材,让学生更加了解红色文化,产生民族 自豪感和使命感。三是依托社会实践。高校要充分利用暑假 走访革命老区,将抗战遗址的历史背景与革命前辈的故事、 博物馆陈列的物品进行有机的链接,对红色文化有整体的认 知度。在挖掘其理论基础的同时,更要注重同实践的结合, 转变为自己的行为,感受到教育的实际价值。

(二)转变高校红色文化教育模式。 习近平指出:  “办 好思政理论课关键在教师, 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④树立红色文化自信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红色文化自身内容和所蕴含的价值体系,又为高校提供了必 要的教育资源。第一、打造优质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教师 是红色文化的首要传播者,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路人。 教师的思想状况往往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举止,这 就要求教师将课堂上的言传和课堂外的身教相结合。大学生 正处于思维活跃的状态,善于发现新生事物,探索能力强, 从侧面也反映了大学生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影响,急需教 师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首先教师队伍要提高自身素质,了 解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学习红色文化的内在核心价值;其 次将艰苦奋斗、理想信念等红色基因移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并内化为他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使学生感知革命力量, 体悟理论内涵,增强“四个自信”。第二,创新高校思想政 治教育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输红色文化 的主要渠道,是大学期间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对高 校学生的价值选择、信念选择、文化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 高校要将创新改造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作为中心任务,以促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完善课堂教育手段,开发出一 整套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有效地实施,办好红
色文化理论课,彰显出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和时代价值,让学生愿意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要结合实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与当下社会现存的新问 题结合起来,解决困扰学生成长中的困惑。第三,注重学生 队伍建设。要调动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兴趣,就要充 分关注到学生主体地位。学生不仅是理论课堂上的接受对象, 应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体,与教师队伍相互配合 形成合体,发挥课堂教育最大价值。

\

(三)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学习、 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影响力的办学理念与 优良作风的集合体,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有着正面激 励的作用。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在校园文化 中彰显出红色文化的特性。首先,大学生个人可以根据自己 的偏好去参加本校或当地的红色文化艺术类比赛,激发个人 的创新力。同时可以借助政府、媒体的力量, 打造学校、社会、 政府三位一体的红色文化活动体系, 利用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开辟红色文化进校园的新渠道。其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的校园集体活动。各种校园活动作为文化的载体,在一方 面吸引了群体的参与,另一方面有效地传达了红色文化所蕴 含的精神。高校可以利用一些红色历史事件, 比如五四青年节、 建党节、建军节等开展征文比赛、红歌合唱比赛、红色电影 周等活动。当学生置身于红色校园文化时,就会受到红色文 化的影响,触景生情,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发扬者。

(四)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 当前高校出现一些对红 色文化的消极情绪,很大程度上来说是由于它的宣传枯燥、 单一而造成的。在宣传过程中只强调单方面的灌输,忽视了 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无法起到宣传教育应有的效果。因此, 要转变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第一,转变宣传话语。同样的语言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效果,晦涩的语言使人不 易理解,舆论宣传不仅是讲出来,更多的是让大学生听懂。 宣传过程中采用现代话语的表达形式,在论述客观属性的基 础上,用更加贴合大学生、更容易被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 通过形象生动的宣传方式影响、感染大学生,实现理论性和 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将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表现出来。将宣 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并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二,打造一支高校新媒体红色文化 团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增强,高校可以根 据这个特点来建设红色文化网络平台,拓宽学习的渠道和来 源,提升红色文化信息发布的质量。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增加 与高校学生的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提升学习的兴 趣,例如鼓励学生进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造、话剧 表演等。第三, 抢占话语先机。高校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 在各种思潮中掌握好话题的偏向性, 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展现当代青年应有的风貌。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安全部的帮助, 净化网络空间,保障高校学生在明朗的网络环境中学习。

[ 注释 ]

① 王 以 第 .“ 红 色 文 化 ” 的 价 值 内 涵 [J]. 理 论 界 ,2007(8):149-150.
②张晓明 . 夯实文化自信的学理话语权——学习习近平 “七一”讲话有感 [J]. 大连干部学刊 ,2016(10):23-25.
③田建国 . 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新使命 [N]. 中国教育报 ,2011-04-30(2).
④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 要讲话系列解读 [EB/OL]. 人民网 .(2019-03-19)[2019-11-24].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57/4260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561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