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江西省德兴市蛤蟆石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12 14:24: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蛤蟆石金矿是蛤蟆石金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上,位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的蛤蟆石走滑剪切变形带中。大地构造地处于华夏板块钦杭结合带宜(丰)—德(兴)混杂叠覆带和信(江)—钱(塘)地块接壤处的赣东北地壳叠覆断裂带内。成矿区带属华南成矿省钦杭东段成矿带,萍乡-德兴铜金银多金属成矿亚带的德兴矿化集中区内。金矿化严格受控于陡立的走滑剪切带。金矿化带以北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矿石类型以千糜岩夹石英条带为主,次为糜棱岩。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和钠长石化组合是金的直接找矿标志。

  关键词:蛤蟆石金矿田;走滑剪切变形带;找矿标志

  德兴市蛤蟆石金矿位于德兴市北东85°方位直距13km处,工作区坐标为:东经117°39′55″~117°40′44″,北纬29°00′23″~29°00′58″。蛤蟆石金矿床受蛤蟆石走滑剪切带控制,其北北东侧为杨家、上洛、和张家贩金矿床,其南西侧为陈充金矿床。蛤蟆石金矿勘查范围内共圈出I号和II号两条平行的韧性剪切带,韧性剪切带带圈出金矿体28条,目前矿区已开采多年,基本查明了矿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和金矿化富集特征,本文在已有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近一次的核实报告,总结本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以期对矿田内相邻矿床带来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

  该金矿床位于赣东北韧性剪切蛇绿岩构造混杂岩带的蛤蟆石走滑剪切变形带中。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张村岩组,北西侧为万年群程源组地层,南东侧依次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上部登山群拔竹坑组,新元古界南华系莲沱组-南沱组并层、震旦系陡山沱组、皮园村组并层及古生界的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地层。白垩纪地层零星分布于中西部的银山地区和东南部的盘龙桥至焦坑一带。第四系沿河谷和山谷中的小盆地展布。张村岩组浅变质岩为赋矿地层。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地层

  为一套以泥砂质夹火山质成分的碎屑岩变质而成的千枚岩,局部夹变质沉凝灰岩,为一套巨厚的海相类复理石建造,厚度大于700m,岩性单一,无明显的分层标志岩性为绢云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变质沉凝灰岩等,主要以凝灰质粉砂质千枚岩为主,其它岩性为夹层,局部呈互层状产出,区域上该套地层金丰度值一般为10ppb~35ppb,高于同类岩石克拉克值3倍~10倍,为矿区金矿的矿源层。

  凝灰质粉砂质千枚岩:青灰色,风化成土黄、砖红色,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矿物成份以定向排列之绢云母为主,石英、长石碎屑次之,磁铁矿、少量钛铁矿,碎屑粒度多在0.05mm~0.5mm之间,呈棱角状、次棱角状,部分为火山碎屑,长石碎屑成份有钾长石、酸性斜长石。绢云千枚岩:青灰色,风化后为灰白色,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矿物成份主要为绢云母,绢云母呈细小的鳞片状定向排列。

  2.2 构造

  矿区处于蛤蟆石走滑型剪切变形带中,构造形变以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为主,褶皱和断裂构造次之。

  2.2.1褶皱

  矿区位于女儿田-蛤蟆石-铁罗山复向斜的南东翼,地层总体呈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层,倾角较陡,一般50°~70°。

  2.2.2蛤蟆石走滑型剪切变形带

  矿区有两条呈北东走向相互平行的相距270m左右剪切带,北西侧为I号剪切带,南东侧为II号剪切带,两条剪切带总体倾向北西,倾角较陡,一般50°~70°,I号剪切带宽260m左右,在矿区走向长1500m,倾斜延深大于650m。II号剪切带宽160m左右,在矿区出露走向长650m,其北东向被第四系覆盖,倾斜延深大于560m,剪切带沿走向和倾斜方向上皆呈舒缓波状,构造岩类型主要为糜棱岩和千糜岩夹石英条带两类。

  2.2.3断层

  矿区内仅见一条断层F1,走向近南北,倾向北西,倾角60°~84°,走延伸长300m,断裂带宽约3m~5m,由断层泥和角砾组成,角砾大小一般0.5cm~3cm,次棱角状,成分主要为千枚岩,少量石英。断层沿走向呈波状弯曲,错切片理化带,断层西盘往北移,东盘往南移,错距大约20m,因风化、破碎强烈断层性质不明,可能为先张后扭,对矿体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
 
\

  2.3 矿床金矿化带特征

  根据CAu≥0.1×10-6进行圈定,于矿区I号和II号两条平行的韧性剪切带内应变相对较强地段圈定出五条金矿化带,I号剪切带圈出四条金矿化带,即自上而下分别编号Ⅰ1、Ⅰ2、Ⅰ3及Ⅰ4,其中Ⅰ3金矿化带为I号剪切带内主矿化带,矿区V1、V2、V4、V5四条作图估算的金矿体和9条零星小矿体均产于Ⅰ3金矿化带中,II号剪切带内圈出一条编号为II1的金矿化带,该金矿化带产有V7、V8、V9三条作图估算的金矿体和两条零星小矿体。Ⅰ3金矿化带:位于Ⅰ号剪切带中部,金矿化带有膨大缩小、分枝复合现象,地表0线以北、深部0线63m标高以上、3线-183m标高以上、4线-140m标高以上均分枝成两条金矿化带。地表出露7线~12线间,出露长度562m地表有7条槽探,深部0线、3线、7线、11线、4线、8线有23个钻孔和21个坑道工程控制,厚度3.10m~128.62m,平均53.22m,倾斜延深长180.89m~746.63m,平均483.42m,最低控制标高-600m,距离Ⅰ2金矿化带22.02m~45.60m,平均35.65m,金矿化带金品位0.1×10-6~10.00×10-6。Ⅰ1金矿化带:位于II号剪切带中下部,地表出露5线~17线间,出露长度315m,有5条槽探和14个钻孔控制该金矿化带,矿化带厚度6.28m~28.42m,平均15m,倾斜延伸长179.05m~451.53m,平均361m,最低控制标高-300m,矿化带金品位0.1×10-6~11.25×10-6。

  3 矿体特征

  矿区勘查范围内共圈出金矿体28条,作图估算的金矿体有V1、V2、V3、V4、V5、V7、V8、V9共8条金矿体,其中V4、V7为矿区主要矿体,其余6条为次要矿体,另外有20条金矿体为单工程控制的列表估算的零星小矿体。V1、V2、V3、V4、V5和12条零星小矿体产于蛤蟆石金矿蛤蟆石区段Ⅰ号剪切带中,V7、V8、V9和2条零星小矿体产于蛤蟆石金矿董家区段II号剪切带II1金矿化带中。

  3.1 V4矿体

  V4是矿区主矿体,位于I号剪切带I3金矿化带中下部,占矿区工业矿资源量(金属量)总量的41.49%;由32个见矿工程(地表探槽5个、坑道20个及钻孔7个)控制,坑道由80m、50m、0m、-40m、-80m、-120m这6个中段坑探工程系统控制,深部则主要为以100×120m工程间距的钻探工程的系统控制。矿体走向控制长378m,倾向控制延深平均165.72m,最大延深275.16m(3线),在1线~10线附近出露地表,见矿质量点出露最高标高为135.55m,最低见矿标高为-218.64m。

  金矿体产状严格受矿区I号剪切带控制。主要赋存于I号剪切带应变中心之糜棱岩、千糜岩夹石英条带内I3金矿化带中下部。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呈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展布,矿体在80m中段以上1线~10线间连续,深部7线~6线-80m和-120m中段连续,其余矿体断续出现。

  矿体厚度0.96m~4.39m,工业矿平均厚度1.22m,厚度分级频率以0.80m~2.00m居多;占79.41%,厚度变化系数57.56%,属厚度较稳定矿体。矿体单样品位1.06×10-6~6.61×10-6,工业矿平均品位2.52×10-6。单样品位以2×10-6~3×10-6级居多,占矿体样品总数66.67%。大于3×10-6级占30.95%。

  近矿围岩与矿体为同一地质体。矿与围岩为渐变过渡关系,界线靠样品圈定。V4矿体上下盘围岩均为星散浸染状硅化、黄铁矿化千糜岩和糜棱岩。

  3.2 V7矿体

  V7是矿区主要矿体,位于蛤蟆石金矿区董家区段,产于II号剪切带II1金矿化带中上部,占矿区工业矿资源量(金属量)总量的31.94%,矿体赋存在II号剪切带内,由14个见矿工程(地表探槽3个、钻孔11个)控制,深部主要为以100×120m工程间距的钻探工程的系统控制。矿体走向控制长228m,倾向控制延深平均145.28m,最大延深255.32m(11线),在9线~11线和7线~5线附近出露地表,见矿质量点出露最高标高为116m,最低见矿标高为-187.84m。

  金矿体产状严格受矿区II号剪切带控制。主要赋存于II号剪切带应变中心之糜棱岩、千糜岩夹石英条带内II1金矿化带中上部。矿体形态呈似层状,呈膨大缩小舒缓波状展布,矿体在11线~9线间,90m标高以上已采空,矿体在0m~-200标高,15线~7线间连续,深部13线矿体仍有延深。

  矿体厚度0.68m~2.03m,工业矿平均厚度1.31m,厚度分级频率以0.80m~2.00m居多,占64.29%,厚度变化系数40.59%,属厚度较稳定矿体。矿体单样品位1.01×10-6~4.97×10-6,保有工业矿平均品位2.15×10-6。单样品位分级以2×10-6~3×10-6级居多,占矿体样品总数40%。大于3×10-6级占33.33%。

  近矿围岩与矿体为同一地质体。矿与围岩为渐变过渡关系,界线靠样品圈定。V7矿体上下盘围岩均为星散浸染状硅化、黄铁矿化千糜岩和糜棱岩。

  4 矿石特征

  4.1 矿石矿物成分

  矿区矿石矿物成分相对简单。有用矿物仅有自然金。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其次为毒砂、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等。天然银、辉铜矿、方铅矿、斑铜矿、蓝铜矿、黄铁矿、针铁矿等矿物含量很少。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绢云石、绿泥石、白云石和铁白云石。此外,还有少量方解石、白云母、冰长石、碳质、磷灰石、锆石、锐钛矿和绿帘石。矿石中金属矿物的占有率(体积比)很小,一般在1%~2%之间,与金山金矿田各矿区的矿物成分基本一致。

  4.2 主要矿物特征

  (1)金矿物:矿体在镜下发现的金矿物均为自然金。它们在矿石中的分布极不均匀,大多浸染在黄铁矿和周围的石英中。少数以白云石、绢云母、毒砂、黄铜矿和方铅矿为载体。其中约80%为裂隙金,15%为粒间金。自然金的粒度主要是细粒金,小于0.01mm的微粒金占24.6%,0.01mm~0.037mm的细粒金占72%;0.037mm~0.074mm的中粒金占3.4%。换算成重量百分比则为微粒金占9.87%,细粒金占82.66%,中粒金占7.46%,矿石光片鉴定金矿物均以自然金的形式存在。自然金呈标准的金黄色,成色为953.6。
 
\

  (2)黄铁矿:金矿物的主要载体,含量一般在1%~2%之间,呈浸染状、脉状和星点状产出。浸染型黄铁矿大多分布在脉石中,以立方体和半自形其他形态为主,少部分为五面体或立方体和八面体的聚集体,粒度为0.01mm~0.3mm。它们大多具有压影、破碎和破碎糜棱岩重结晶作用,与金矿化关系密切。自然金赋存于黄铁矿中或沿其裂隙分布。脉状黄铁矿赋存于脉石矿物中,呈合片状或斜片状。脉宽0.05mm~0.4mm,矿脉中的黄铁矿为自同构度高的立方体。颗粒大小0.01mm~0.1mm,最大0.3mm。部分黄铁矿有压影,与金矿化关系密切。星形黄铁矿主要嵌于脉石中,呈立方正面体晶体,粒度小于20μm,通常为几微米。矿物表面干净,与金的关系不明显。

  (3)毒砂:毒砂含量为0.52%,主要呈整面体、半整面体等粒状、弥漫状、短脉状、团块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颗粒或裂隙中,少数以连续结晶或镶嵌在黄铁矿中的形式产生。颗粒大小为0.005mm~0.25mm,一般小于0.1mm。在矿石光片中,偶尔可见天然金矿物包裹在毒砂中。

  (4)黄铜矿:黄铜矿含量0.07%,主要呈它形粒状、不规则粒状、稀疏星散状嵌布于脉石矿物粒间。黄铜矿与闪锌矿或方铅矿呈连晶,常见黄铜矿沿黄铁矿微裂隙充填交代,偶见与毒砂呈连晶产于闪锌矿中。粒度0.005mm~0.15mm。

  (5)石英:矿石中最重要的脉石矿物,也是金的重要载体矿物。矿石中的石英为细粒异形,具糜棱岩结构。颗粒大小一般为0.01mm~0.05mm,通常以绢云母聚集体条状产生。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散布在颗粒之间,有时在颗粒之间可见绢云母鳞片和自面体晶体中产生的黄铁矿。金与石英密切相关,自然金分布在石英颗粒和裂隙中。

  4.3 矿石化学成分

  经矿石光谱分析和化学全分析结果表明,SiO2含量达67.24%,Al2O3含量为11.80%。矿石中氧化物总量高达98%,硫含量仅为0.65%,属低硫矿石,有用组份仅金一种,伴生有益组份铜、银含量低,无综合利用价值,局部地段铅锌品位较高,但含量很少,也无综合利用价值。

  矿石中有害元素As含量在0.002%~0.40%之间,平均0.06%,石墨碳含量0.148%。无机碳含量2.699%,有机碳含量0.0019%。

  5 矿石类型

  5.1 矿石自然类型

  矿区氧化带发育,氧化矿石地表15m~20m,矿量目前已采完,故可认为有工业价值的矿石,分为两种类型:

  (1)星散浸染状硅化-黄铁矿化千糜岩夹石英条带型矿石:该类型矿石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闪锌矿、黄铜矿、石英等。自然金呈细粒嵌布单体裸金产出,金矿化较强,品位变化区间在1×10-6~11×10-6之间,条带状矿石是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其矿石量约占总储量的80%,分布在矿床主矿体V4、V7中。

  (2)星散浸染状硅化-黄铁矿化糜棱岩型矿石(亦称块状矿石)。

  该类型矿石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石英等。自然金粒度为细粒。呈单体裸金产出,金矿化中等,品位变化区间较小,单样品位一般1×10-6~5×10-6,其矿石量约占总储量的20%,在V1、V2、V3、V4、V5、V7、V8、V9矿体中有少量分布。

  5.2 矿石工业类型

  矿石中的金为独立矿物自然金,载金矿物为以黄铁矿为主的金属硫化物,次为脉石矿物石英,金属硫化物含量为1.36%,矿石平均含硫量为0.65%,为低硫化物型金矿石。

  6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6.1 矿床成因

  蛤蟆石金矿床与蛤蟆石金矿田已探明的杨家金矿床相似。地质背景相通,空间位置相通,成因相通,它具有多阶段演化和多因素耦合的特点。成矿模式为“火山沉积-区域变质-动力变质-韧性剪切带控矿改造叠加”,成因类型为韧性剪切带控制的变质热液金矿床。
 
  6.2 找矿标志

  6.2.1构造标志

  一二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部位,存在与区域构造不一致的构造形迹。

  6.2.2地层岩性标志

  新元古界张村岩组富含火山物质的浅变质岩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6.2.3含金剪切带标志

  蛤蟆石金矿区金矿体受I号和II号两条平行的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内变形、蚀变和石英脉带是野外识别的直接标志。变形、黄铁矿化蚀变越强,石英脉破碎程度越高地段往往形成金矿化带和金矿体。

  6.2.4围岩蚀变标志

  硅化、黄铁矿化、铁白云石化和钠长石化组合是金成矿的直接标志。

  6.2.5矿物标志

  黄铁矿:铜黄、黄红色,五角十二面体晶形及立方体与五角十二面体组成的复晶,呈碎裂状、碎粒状,含金高。

  石英:烟灰、深灰色,油脂光泽,具压碎结构和波状消光及变形纹、变形条带等脆-韧性变形,含钠长石、绢云母团粒,含金性好。

  6.2.6地球化学异常标志

  Au、As、Sb组合异常是找金的直接标志。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ligonglunwen/4814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