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理工论文 > 正文

甘肃省迭部县查挖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19 10:09: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华尔梁金矿处于迭部金、铁、锌、铜、铀成矿区上,位于桑坝推覆体组成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上,区内构造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总体呈现北西~南东向展布,该区发育上志留统卓乌阔组(Szw)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区内断裂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或斜交,呈北西或北东向。成矿作用为以低温热液为主的蚀变岩型金矿。分布的矿点主要为黑多寺金矿、道藏若由金矿及班藏、唐尕、加勒克金矿化点等,该金矿受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的控制,矿点的分布受到北西西向构造带控制。
 
  关键词:地质背景;阿尔金成矿带;地质特征;找矿标志;矿床成因
 
  1区域地质背景

       1.1区域地质背景
 
  (1)区域大地构造单元处于扬子板块(Ⅰ6)西秦岭褶皱带(Ⅱ12)南秦岭早古生代被动陆缘褶皱带(Ⅲ62)之西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带属南秦岭华力西、燕山期金、铀、锰、铅锌、银、铜、铁、汞、锑、磷、重晶石成矿带(Ⅲ11)西倾山~白龙江金、砷、汞、铁、铀、铜、银、铅锌成矿带(Ⅳ24)迭部金、铁、锌、铜、铀成矿区上。区内目前已开采的贵金属矿产有黑多寺金矿和道藏若由金矿,还有班藏、唐尕、加勒克等金矿化现象,黑色金属矿产有卡曼铁矿化点,有色金属矿产有翠谷山铜铁矿化点,总体显示较好的找矿前景。

\
 
  (2)地层区划处于华南地层大区(Ⅵ)南秦岭~大别山地层区(Ⅵ3)之迭部~旬阳地层分区(Ⅵ31)。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较为发育,成矿条件优越,具有寻找热液型金属矿床的良好前景。
 
  含矿地层有上志留统卓吾阔组(Szw)碎屑岩,下泥盆统当多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Dd)、中泥盆统鲁热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Dl)、中泥盆统下吾那组碳酸盐岩(Dx)。
 
  岩浆岩主要有晚三叠纪道藏若由(T3D)灰白色中细粒黑云石英二长岩、尖藏南(T3J)灰白色细粒黑云石英二长闪长岩、洛大乡北(T3L)灰白色中细粒黑云石英闪长岩等,三个岩体均侵入上志留统卓乌阔组(Szw)地层中,各岩体与围岩呈清晰的侵入接触关系,接触面多外倾,局部内倾,围岩具接触变质特征,变质带围绕岩体宽数米到十几米,岩性为长英质角岩、角岩化砂岩、斑点状绢云母板岩等。
 
  区内脉岩发育,在南部志留纪~泥盆纪地层中均有分布,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脉、石英闪长玢岩脉、花岗闪长斑岩脉等,其中花岗闪长斑岩脉在局部形成了金矿化。
 
  区域构造主要由从北往南分布的录坝推覆体、桑坝推覆体组成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后期被北东向平移断层穿切错位,区域金属矿产均与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有关。
 
  (3)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方面,矿区一部分处于1:20万《卓尼幅》区域化探扫面Hs-39综合异常西部,元素组合为Au、Sb、Ni、W、As、Cu、Mn、Ag、V、Nb、Cd、Zn、Mo、MgO,其中Au、Sb、As的规模分别为129、60、52.6,Au的峰值为13.4×10-9、As的峰值为73.7×10-6、Sb的峰值为13.7×10-6;另一部分处于1:20万《卓尼幅》区域化探扫面Hs-41综合异常东部,元素组合为Hg、Li、Nb、As、Sb、Au、V、W,其中Au、Sb、As、Hg的规模分别为32.5、45.6、57.6、14,Au的峰值为8.13×10-9、As的峰值为71.4×10-6、Sb的峰值为13.8×10-6、Hg的峰值为1709×10-9。
 
  (4)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了AS-9综合异常,元素组合以Au、As、Sb、Hg、Pb、Zn、Cu、Fe、W等,Au、As、Sb、Hg、W元素异常具内、中、外分带特征,Au、As、Sb、Hg元素异常规模分别为403.55、237.45、64.22、117.51,Au、As元素异常之间套合极好,其中Au峰值达650.00×10-9、As峰值达4090.36×10-6、Sb峰值达85.75×10-6、Hg峰值达3313.9×10-9。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上志留统卓乌阔组(Szw)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由下到上可分为三个岩性组合,即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Szw(Fq+siLs)、灰色绢云泥质板岩Szw(serSl);中泥盆统鲁热组(Dl)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由下到上可分为三个岩性组合,即青灰色钙质板岩Dl(caSs)、灰黑色结晶灰岩Dl(Ls)、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Dl(Sl);下石炭统益哇沟组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块状微晶灰岩Cl(Ls);下石炭统略阳组青灰色中薄层状钙质砂岩Cl(caSs)及第四系残坡积(Qapl)。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2.1.1上志留统卓乌阔组(Szw)
 
  该组为一套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由下到上可分为三个岩性组合,即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Szw(Fq+siLs)、灰色绢云泥质板岩Szw(serSl),现将其特征描述如下:
 
  (1)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
 
  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岩性为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地表多被碎石层覆盖,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5°,其与上伏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Szw(Fq+siLs)呈互层状整合接触关系。
 
  (2)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Szw(Fq+siLs)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岩性由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15~45°,其与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灰色绢云泥质板岩Szw(serSl)呈互层状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断,并产生位移。
 
  (3)灰色绢云泥质板岩Szw(serSl)
 
  分布于矿区西南部,岩性由灰色绢云泥质板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15~45°,其与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青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深灰色硅质灰岩Szw(Fq+siLs)呈互层状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断,并产生位移。
 
  2.1.2中泥盆统鲁热组(Dl)
 
  中泥盆统鲁热组(Dl)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由下到上可分为三个岩性组合,即青灰色钙质板岩Dl(caSs)、灰黑色结晶灰岩Dl(Ls)、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Dl(Sl)。
 
  (1)青灰色钙质板岩Dl(caSs)
 
  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由青灰色钙质板岩组成,地层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其与下伏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呈断层接触关系,与上伏灰黑色结晶灰岩Dl(Ls)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段,并产生位移。
 
  (2)灰黑色结晶灰岩Dl(Ls)
 
  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由灰黑色结晶灰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59°,其与下伏青灰色钙质板岩Dl(caSs)呈整合接触关系,与上伏灰黑色含炭泥质板岩Szw(cSl)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段,并产生位移,Au1~Au8金矿体全部赋存在该层形成的构造角砾岩中。
 
  (3)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Dl(Sl)
 
  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由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其与下伏灰黑色结晶灰岩Dl(Ls)呈整合接触关系,与上伏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Dl(Sl)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段,并产生位移。
 
  2.1.3下石炭统益哇沟组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块状微晶灰岩Cy(Ls)

\

 
 
  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由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块状微晶灰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45~60°,其与下伏灰色~深灰色泥质板岩Dl(Sl)呈整合接触关系,与上伏下石炭统略阳组Cl(caSs)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南部被一条走向近北东的平移断层F3错段,并产生位移。
 
  2.1.4下石炭统略阳组青灰色中薄层状钙质砂岩Cl(caSs)
 
  分布于矿区东部,岩性由青灰色中薄层状钙质砂岩组成,地层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其与下伏下石炭统益哇沟组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块状微晶灰岩Cl(Ls)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它地段多被第四系覆盖。
 
  2.1.5第四系(Qapl)
 
  分布于矿区东部,沟谷内以冲洪积物为主,山麓、山坡基由残坡积物组成。
 
  2.2构造
 
  矿区内构造与区域构造基本一致,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褶皱为北西向展布的复杂单斜构造,断裂与地层走向大致平行或斜交,呈北西或北东向。
 
  2.2.1褶皱构造
 
  矿区小型褶皱分布广泛,主要发育在板岩中,其形态复杂多样,属小型紧密褶皱,轴向延伸一般数十米,轴向和地层多呈北西走向,倾向北东。
 
  2.2.2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可分为三期:早期受到腊子口逆冲推覆构造影响形成的北西向断裂,中期形成的北东向平移断层,对地层及北西向断裂的穿切破坏,后期形成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北西西向、北东东向次级断裂,现将断裂特征叙述如下:
 
  (1)F1北西向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为早期主断层,呈北西向展布横切矿区,为一条压扭性逆冲区域性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2310m,截切了Szw(cSl)、Dl(Ls)、Dl(caSs)岩性组合界线,而且在空间上破坏了Au1矿体向西延伸,在南部被北东向F3平推断裂截切,并产生位移。
 
  (2)F2北西向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为早期主断层,呈北西向展布横切矿区,为一条压扭性逆冲区域性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900m,截切了Dl(Ls)、Dl(Sl)和Cy(Ls)岩性组合界线,在南部被北东向F3平推断层截切,并产生位移,部分地段又被第四系覆盖。
 
  (3)F3北东向断裂:位于矿区南部,为中期北东向破坏性的平推断层,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230m,总体走向60°,近直立,截切Szw(serSl)、Szw(Fq+siLs)、Dl(caSs)、Dl(Ls)、Dl(Sl),并产生一定的位移,北东端被第四系残坡积物堆积覆盖。
 
  (4)F4北西西~北东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地表由CWBT1-1、CWTC2-1控制,长约450m,呈北西西向展布。深部由CWPD0-2平硐控制,长约80m,呈北东东向展布,矿体倾向由地表的10°变为350~355°,倾角30°,在CWPD0-2中的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结晶灰岩中形成了宽约40m的含矿构造角砾岩,Au1、Au3、Au4、Au5、Au6矿体赋存其间。
 
  (5)F5东西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地表长约60m,近东西向延伸,倾向南、倾角67°,发育在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灰黑色结晶灰岩,其西侧被F6断裂截切。
 
  (6)F6北北西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地表长约80m,近北北西向延伸,倾向、倾角均不清楚,发育在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灰黑色结晶灰岩,再中部截切了F5东西向断层。
 
  (7)F7北东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的CWPD0-2平硐中,近北东东向延伸,倾向350°、倾角40°,发育在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结晶灰岩中,形成了宽约8m的构造角砾岩。
 
  (8)F8北东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的CWPD0-2平硐中,近北东东向延伸,倾向355°、倾角45°,发育在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结晶灰岩中,形成了宽约9m的含矿构造角砾岩,Au7矿体赋存其间。
 
  (9)F9北东东向断裂:位于矿区中北部的CWPD0-2平硐中,近北东东向延伸,倾向350°、倾角45°,发育在中泥盆统鲁热组Dl(Ls)结晶灰岩中,形成了宽约7m的含矿构造角砾岩,在断层顶板附近赋存有Au8矿体。
 
  2.3岩浆岩
 
  矿区内未见岩浆岩出露。
 
  2.4脉岩
 
  脉体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下石炭统略阳组青灰色中薄层状钙质砂岩Cl(caSs)和中泥盆统鲁热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Dl)地层中。岩脉总体展布方向近北西向。脉体与区域北西向构造平行,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沿断裂带两侧分布,主要以酸性岩脉为主,岩性为石英斑岩岩脉。
 
  2.5地球化学特征
 
  针对查矿区,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AS-9综合异常,开展了1:1万土壤测量4.43km2,经对各元素测试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发现,Au、Hg、As、Sb四元素在查哇矿区的含量远高于西秦岭地区背景值,且变异系数大,为有利成矿元素,经异常圈定,共圈出Au异常9个、Hg异常8个、As异常9个、Sb异常11个、Ag异常4个、Cu异常7个、Pb异常4个、Zn异常10个、W异常8个、Mo异常7个、U异常7个、V异常5个。经异常组合,共圈定了Ht-1、Ht-2、Ht-3、Ht-4、Ht-5、Ht-6六个组合异常。
 
  3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
  通过前期工作,在查哇矿区发现了8条金矿体(矿体特征见表1),Au1矿体为主矿体,现将矿体特征叙述如下:
 
  3.2矿石的自然类型
 
  赋矿岩石为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见细网脉状石英脉呈团块状不均匀发布。
 
  4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4.1矿床成因
 
  通过对比区外黑多寺金矿可知:该金矿成因为中低温热液型。
 
  区内发育的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为主要矿源层,其为一套碎屑岩建造。印支运动造成矿源层中金元素的释放、活化,造成金的初始预富集,形成特定层位的金矿源层。燕山~喜山运动,使得区内北西向断构造强烈发育,北西向断裂成为区内金矿的主要导矿、容矿构造。
 
  该金矿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矿体空间展布严格受断裂带控制,断裂构造格局控制着金矿体的展布。
 
  4.2找矿标志
 
  a.地层标志
 
  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鲁热组碎裂蚀变岩中。
 
  b.构造标志
 
  北西向F1、F2断裂为金矿的导矿构造,矿体多数分布于F1、F2之间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
 
  c.地球化学标志
 
  主要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Sb、Hg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吻合性好,是本区找金的地球化学标志。
 
  d.蚀变标志
 
  蚀变以硅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绢云母化,是找寻金矿的蚀变标志。
 
  5结论
 
  该区位于腊子口逆冲推覆构造南侧,处于西倾山~白龙江金、砷、汞、铁、铀、铜、银、铅锌成矿带,目前正在开采的矿产有黑多寺金矿和道藏若由金矿,矿点有班藏、唐尕、加勒克等,黑色金属矿产有卡曼铁矿化点,有色金属矿产有翠谷山铜铁矿化点,该区显示较好的找矿前景。
 
  该区5万化探异常及1万土壤异常Au强度高、规模大;含矿地层有上志留统卓吾阔组(Szw)碎屑岩,下泥盆统当多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Dd)、中泥盆统鲁热组碳酸盐岩夹碎屑岩(Dl)、中泥盆统下吾那组碳酸盐岩(Dx),地层为金矿提供了矿源层;区内从北往南分布的录坝推覆体、桑坝推覆体组成的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后期被北东向平移断层穿切错位,区域金属矿产均与北西向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矿区侵入岩脉较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热液等条件。该区有较好地层、构造及岩浆(热液)条件,且现在已在地表发现了金矿体;前期工作对矿体控制程度较低,没有钻孔等深部工程控制,下步加大深部工程有望在寻找金矿方面有所突破。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ligonglunwen/434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