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释放国内消费潜力的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6 11:17:5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构建“ 以 国 内 大循环为主 体、国 内 国 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 展格局,是引领“十四五”发展的重要指 导方针 。充分认识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 的关键作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 献率,全面促进消费,畅通国内 大循环, 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 内 重要的发 展战略 。“十四五”期间,通过完善体制 机制 、加大消费领域对外开放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调查研究与宣传教 育等措施, 释放消费潜力,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 用。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消费,创新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 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 费 。“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了全面促进消费就是增强消费 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提升传统消 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党的二十大同样指出, 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 来, 进一步突出了当前扩大内需 、释放国内消费潜力的重要 性。

\
 

  从国内层面看, 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 从 2011 年 之前的两位数增长到如今的个位数增长,下行趋势明显 。2019 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 57.8%, 与发达国家 70%~80%左右的比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总体上,我国消费 对 GDP 增长的贡献份额显著提高, 但消费贡献率的上升很大 程度上是由于投资和出口增速放缓导致的, 而不是因为消费 本身出现了快速增长 。我国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但消费拉 动 GDP 百分点呈下降趋势, 表明消费需求仍存在拉动经济增 长的巨大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 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内部需求依然不足,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 仍然依赖于出口和投资。

  从国际层面看, 我国的最终消费需求占 GDP 的比重远低 于美国和日本等主要的发达经济体, 部分原因是居民收入的 增长没有和国民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导致我国的最终消费需 求占 GDP 的比重长期处于低位 。我国最终消费总规模的世界 占比,与我国人口占比和经济总量占比还不相称,说明还有很 大的差距和潜力 。结合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体量、消费占整体经 济的比重,我国的消费市场增长潜能仍待挖掘 。构建新发展格 局,畅通国内循环首先就是要从消费入手,让消费在“十四五” 期间对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消费作为社会在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与生产 、分配 、交换 有重要联系,对经济发展的多个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 一)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深刻分析了生产 、 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 。 由于人类 社会不可能停止自己的消费,因而不可能停止自己的生产 。生 产是起点,起支配作用,消费是终点 。生产决定着消费,消费对 生产有着反作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求,消费拉动经济增 长,促进生产发展,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 。马克思认为:一定 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 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 素 。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 样。

  我国社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 要 。消费的实现是社会再生产整个过程能够不断运动的最终 目标,消费规模、消费结构以及消费速度都影响和制约着生产 过程和流通过程 。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 高,在步入小康阶段过程中,消费种类不断增多,消费升级不 断演进 。受疫情影响,当前制约我国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 愈发凸显,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投资与消费在结构 上仍不平衡, 最终消费占 GDP 比例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如何发挥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巨大 作用,畅通国内大循环,从社会再生产中去发现并解决一些深 层次的消费矛盾,成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关注内容。

  (二)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消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 驾马车”之一,消费对经济社会的多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消 费与就业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一,消费对就业存在积极的促进 作用,葛阳琴和谢建国(2019)基于投入产出模型测算 1995— 2014 年国内外需求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研究发现国内 需求的水平是就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成 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催生 大量就业 。孟祺(2021)在研究数字经济拉动消费影响就业时, 发现替代效应和抑制效应并存, 总体上并没有减少就业 。其 二,在某些时候消费对就业存在消极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选 择和充分就业之间通常不能够同时满足 。齐红倩、刘岩和黄宝 敏(2018)研究表明,虽然消费对就业存在积极影响,但存在滞 后性特征,且短期内不利于就业的增长。

  消费在产业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王 裕国(2020)认为科技消费,尤其是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新科技消费颠覆了传统的社会消费模式, 成为社会经济发 展的强大引擎,推动国内高端技术产业的发展 。刘宪(2020)认 为当前我国居民更高一级的消费需求开始出现,产业处于转型 升级的关键期,存在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在产业战略上 要关注更高一级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 。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 阶段,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不同 。当工业化水平 较低时,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作用巨大;当工业化中后期,消 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王鹏和许德友 (2022)认为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 大,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方面 。长期 来看,我国拥有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 依然明显,消费升级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实现人 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途径。

  三、充分发挥消费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

  以扩大内需为基点促进国内大循环, 促进投资和消费相 互促进,统筹培育和发展国内国际两个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消 费的“压舱石”作用。

  ( 一 )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对消费的促进 作用

  加快构建和探索促进消费创新的政策体系 。推动有效市 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细分成熟的消费市场,积极引导资本市场资源向新型 消费领域集聚,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新的消费行业中,并 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完善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 。改善税 收和补贴政策的长效机制, 特别是在消费能力偏弱地区和人 群中, 要通过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 提高不同群体的消费能 力,保证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进一步满足人民的消费 需求。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破除制约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 消费升级的目的是使社会再生产循环顺畅和消费结构优化, 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使消费环境等得到极大改善,进 而更好发挥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过去十几年,中 国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但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意愿 降低,处在供给端的企业要深刻理解消费需求的变化,创新消 费模式, 让更多企业有能力持续为消费者提供满足需求的产 品和服务。

  (二)加大消费领域对外开放,更好发挥外贸外资关键枢 纽作用

  持续推进消费领域对外开放 。一是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 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全球性的大型展会,积极进口 高质量消费品,提高进口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动我国居民消费 品质进一步提升 。二是完善市场监管和市场准入制度,利用国 内超大市场规模的内生优势, 吸引相关知名品牌在国内的投 资和发展,优化我国国内消费品结构,为扩大国内消费提供动 力。

  进一步扩大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 强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更好发挥外贸 外资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关键枢纽作用 。支持建设开 放型消费平台,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打造全 球消费资源汇聚平台, 引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前沿品牌展会 等高端消费活动,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吸引力的国际消 费中心城市。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消费供给扩大内 需

  制约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并非来自于需求本身,而 主要源自经济供给面 。因此,扩大消费既需要直接针对消费的 短期政策, 更需要从经济供给面入手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 制 。依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以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导向, 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确保有效投资和提振消费相互结合、相 互促进。

  多渠道、多领域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社会的快速变迁, 商品选择的日益丰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显著变化,使得我国 消费品结构发生了较大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趋 势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要创新符合群体差异的消费模式,加 大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育幼养老等方面的供给,提升教育、 医疗、养老等服务供给能力,拓展服务消费,发展社区生活服 务,提振餐饮消费,促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消费经 济的作用

  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消费的融合发展 。将数字技术的应 用贯穿到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使生产更好满足消费需求, 形成消费驱动新产品和新服务产生的新局面,进而推动新兴业态和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 。以数 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消费,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不断 挖掘新的消费潜力, 逐渐成为消费增长的新空间和经济发展 的新动能。

  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在产业链和创新链结合 的基础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努力实现创新大国向创新强国 转变 。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加快应用和商业推广,为促进消费、 加速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释放注入动力 。在数字科技的支撑 下,消费金融迎来了新发展,通过加强监管,促进消费金融生 态健康发展,助力激活潜在的消费群体,降低社会交易成本, 带动消费结构持续调整和升级。

  (五)加强调查研究与宣传教育,深刻认识消费的基础性 作用

  健全消费宣传推介和信息引导机制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消费宣传和体验活 动,根据对全社会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加强舆论宣传,卓有 成效地引导全社会的消费预期 。以互联网、新媒体等为宣传主 阵地,广泛宣传健康科学理性的消费理念,让更多消费者树立 安全、理性、文明的科学消费意识。充分发挥媒体联动作用,不 断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合作,扩大宣传教育影响力, 创新消费教育形式,提高宣传教育效能。

\
 

  全面加快安全消费环境建设,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监管。 优化消费环境是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关键一环,良 好的消费环境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消费潜力的重要标准 。强化 消费者权益保护,聚焦重点消费领域的消费者保护,让消费者 在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中, 释放出愿意消费 、敢于消费的潜 力 。同时,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平台优势,为消费者提供准确 而全面的服务信息,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 展。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8 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2009:5-36 .

  [2] 葛阳琴 ,谢建国 . 需求变化与中国劳动力就业波动—基于全 球多区域投入产 出模型的实证分析 [J]. 经济学 (季刊),2019. 18 (04):1419-1442 .

  [3] 孟祺 .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就业:理论与实证[J].社会科学 ,2021 (02):47-58 .

  [4] 齐红倩,刘岩,黄宝敏 .我国居民消费、投资与就业变动趋势及 政策选择[J]. 经济问题探索,2018(08):9-17 .

  [5] 王裕国 . 推进中国新科技消费发展的思考 [J]. 经济与管理 , 2020.34(02):1-6 .

  [6] 刘宪 . 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逻辑及当前阶段的战略选择—— 基于长期消费需求的视角[J]. 消费经济,2020.36 (02):20-28 .

  [7] 王鹏 ,许德友 .新发展格局下需求侧管理研究[J]. 学理论 ,2022 ( 11):71-73 .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ngjilunwen/5671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