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12-03 11:02:3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文章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强调了增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并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来探讨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以明确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的立德树人机制,转变传统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跟随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地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融入立德树人思想,从而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水平,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
 
  我国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改革,希望能够从目前的教育现况中发现问题并优化,让教育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优化教育制度,在注重知识教育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积极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各个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对于教育的方针,尤其是对促进学生道德教育的方面,更是目前教育改革优化的重点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核心。从各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三观”和心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目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思考和分析,对当前的政治思想教育进行评估,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找到适合于高职院校并且积极有效的立德树人教育机制;还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索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
 
 
  一、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力量,新时代青年是未来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将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因此应该提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育,国家的前进和发展不仅需要技术和知识型人才,也同时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作为高校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断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针对当前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相应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中的加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制定适宜的人才培育方案。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做到擅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正确有效地解决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深入教育之中,发挥应有的道德导向作用。需要找到适合学校教学模式的方法去进行思政教育,让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进行主动的学习[1]。
 
  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把对学生道德的教育放在首位,不能形式主义,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更要注重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只要从道德理论知识的教育层面实行思政教育,也应该在不同方向的课程中进行拓展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拓展,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
 
  二、加强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新时代青年的全面发展,是时代所需,具有积极意义。立德树人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实施“三全教育”,即全面教育、全方位教育、全过程教育。高校需要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工作如何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创新教学观念。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被学生切实有效地学习和接受[2]。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实现全方位育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但要注意的是不可只是简单地添加,而是要自然、灵活,避免枯燥的说教,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逆反心理。与此同时,应当重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也要使其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让道德之花绽放在每一位新时代青年的心中,真正起到道德导向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也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三、现阶段高职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意识薄弱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一些高职认为理论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更加重要,更看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育。所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过于落后,灌输式说教让学生感到厌烦。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来实施这项工作,而且大多数思想政治课程教师由辅导员所兼任,这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主动性,过于被动,而且态度不端正,枯燥的课堂气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也没有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内涵,没有正确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3]。
 
  (二)课程思政教学素材挖掘难度大
 
  由于高职院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多都是一些专业类必修课,或是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其均是为了适应相关行业发展需求来制定。传统教学工作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一直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标准。把专业技能的学习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任务,从而忽视了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没有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方式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不能从本质上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拓展。对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来说,也没有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革,这样的做法会影响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效果。在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缺少专门对于思政教育的模块,仅专注于考核学生知识点和技能的掌握状况,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考评。就目前而言,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政素材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部分教学资源还需深入开发,没能形成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缺乏完善的高校课程思政机制
 
  高职学生的在校时间并不算太长,其有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学校更注重对课程教学,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就业上,旨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因此便忽视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4]。只关注专业类必修课教师都更关注知识点的讲解,认为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是由政治老师进行传授。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把思政教育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结合是一个难点,教师也没有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内涵。高校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思政素材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部分教学资源还需深入开发,没能形成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挖掘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开展公共基础课程的过程中,要把立德树人目标贯彻落实到每一个课程的教学中。公共基础课程中涵盖了丰富的育人资源,教师需要从公共基础课程中发现和探索其中的思政素材。对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所蕴含的育人素材也有所不同。比如说教授哲学社会学科类课程的教师,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此为基础树立正确积极的三观;对于自然科学学科的教师,则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挖掘科学精神,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融入匠人精神,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5]。与此同时,不但要实施“三全教育”,即全面教育、全方位教育、全过程教育。也要注重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要自然、灵活,避免枯燥的说教,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逆反心理。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制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的时候,还需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探索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方式,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核心,旨在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

\
 
 
  (二)制定完善的课程思政工作制度
 
  课程思政属于系统化工程,其涉及到多个主体、多方面内容,需要进行科学的顶层设计,全方位来管理。立足于整体统筹规划,设立领导管理机制。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党政的领导作用,让高校党政的相关人员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课堂之中,为学生讲解思政知识。更重要的是,各高校的管理部门更应该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积极为思政教育改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务主管部门也要把思政教育作为教育重点,深入研究分析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旨在找到适合于高职院校并且积极有效的立德树人教育机制。最主要的是需要对课程思政工作建立更加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思政教育模式,并且在一些高校中实施试点课程、示范课程,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人事部门则应当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明确立德树人目标。在教学工作中,要集思广益,进行思政教育创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6]。各个高校还可以引入更多优秀的教师,重视对教师的培育。
 
  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育人职责,要充分发挥课程中的育人功能,而不只是依赖于思想政治课程教师,所有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师都必须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将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相结合,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教师不可只局限于思政课程内容,而是要把握住高校课程教育改革重点,真正实现全方位德育教育;另一方面,要明确公共基础课程的特征,根据不同课程的实际情况,结合其蕴藏的育人素材。
 
  (三)建立健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衡量思政工作是否有效,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这样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思政教学工作的反馈,更好地了解到思政教育的教学情况,从中找到目前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优化修改。评价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思想道德素质、政治法治素养、社会责任感等等。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还需要关注于教师的活动指导工作,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此同时还要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的育人素材,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7]。学校人事部门则应当制定完善的激励机制,鼓励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明确立德树人目标。除此之外,可以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相应的奖惩机制。通过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所反馈的情况,促进教师和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积极响应。
 
  (四)做到因材施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的当下,学生受到外来思潮的冲击,受多元化时代的影响,其具有活跃的思维,而且对事物充满好奇心,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较为开放,不可向过去一样直接灌输某种思想。与此同时,受地区经济水平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学生在思想观念上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基础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存在差距,因此不可照搬固定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宜的课程思政教育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基于高校的规模、教学环境以及办学理念,来实施特色化的人才培育,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五)深入调研,强化课程思政核心意识
 
  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调研小组负责课程思政的监督研究工作,需要经常对各个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调研。要深入研究思政教育的本质和内涵,不断地挖掘相关教育元素。寻找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具体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到课程之中。定期举办课程思政座谈会,对当前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反思,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确保思政教育的有效进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高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建设,十分有必要,具有重要意义,各高职院校都必须明确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政策的要求来执行。有效的课程思政工作,能够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之具备符合社会要求的各项品质。为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则必须不断地壮大教师队伍,转变学生的被动学习态度,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彰显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甘麒燕,郭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20:164-165.
 
  [2]李如瓛.立德树人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文教资料,2019:191-193.
 
  [3]肖丽华.对高校“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机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9:164-165.
 
  [4]黄宝力.高职院校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农家参谋,2019:173-174.
 
  [5]张天华,孙傲.立德树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理与机制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40-144.
 
  [6]阳桂桃.“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75-177.
 
  [7]颜新跃.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J].萍乡学院学报,2020:98-10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ngjilunwen/476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