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 > 正文

文化融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20 10:55: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在当今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文化观念、文化模式将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和传播媒介渗入中学生的生活,从而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但同时也可能会弱化他们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甚至还会导致价值观的扭曲。如何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便成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探讨了文化融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关键词: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对策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推动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提升了认知速率,社会生活变得复杂化,人们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广泛且频繁,文化融合的程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的深入和复杂。这对于我国中学思政教育的影响有利有弊,能否充分发挥文化融合所带来的优势,抵制外来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帮助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我国中学思政教育的研究热点。
 
  一、文化融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文化融合是指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民族文化以其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需要去吸收、消化外来文化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
 
  教育与文化是相互包容,相互作用,并互为目的和手段的交融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思想都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任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必定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进行,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广泛的影响。[1]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区域间、民族间,也包含外来文化的流入。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但也给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多的挑战。因此,在进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积极吸收外来文化优秀成果,以便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
 
  二、文化融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影响
 
  1.开阔了思想政治教育视野。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文化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为了应对复杂的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全球文化融合为背景,以世界为平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不再仅仅着眼于本国的教育,还要具备立足现实、放眼世界的全球眼光。文化融合不仅开启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视野,同时也激发了中学生的全球化思维。
 
  2.坚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处于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既要主动的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也要防止本民族文化特色被淡化。因此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为了把握主流意识形态,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就应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动摇,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3.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呈开放的状态,出现了新的教育素材、教学案例,可以吸收借鉴,进行对比参照,为教育内容不断丰富提供了充沛的教育资源。
 
  4.改变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文化的融合为中学思政教育环境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元素,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不仅仅是教育者,还有受教育者,呈现出双主体的特点。为了适应教学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传统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体验式教学,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文化融合对教育环境的影响,本文主要是指中学的文化环境。多种文化元素出现在校园中,对校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部分消极文化元素甚至会危害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引领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
 
  (1)教育目标实现难度加大。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校园文化环境变得复杂,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同时也影响着中学生价值观的树立,以及由于教育者自身专业能力不足,这一系列不稳定因素都使得教育目标实现的难度加大。
 
  (2)教育内容选择难度加大。文化融合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处在这样一个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思政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不能反映文化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能满足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教育方式改变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为教师单一地进行理论灌输,较多的中学生由于理论知识抽象而难以接受,再加上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对象的变化,都表明思政教育方式必须改变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
 
  3.冲击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文化融合会影响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这里主要体现为两点:第一是国外的思想热潮存在一些反马克思主义思想,会降低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不利于进行思想政教育工作。第二是国外个人主义色彩浓厚这会造成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困惑,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来说会影响其心理与行为,进而影响价值观的树立。
 
  4.对教育者要求的提高。由于各种文化元素的流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化,例如教育方式的转变,学生接受信息渠道的增多,各种文化的涌入等都对思政教师提出了专业能力的要求。部分教育者由于缺乏对文化多样性所造成影响的重视,导致自身认识不足,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够显著。
 
  文化融合对中学思政教育所带来的不利的影响,需要我们认真的对待,在理论与实践中进行探索与创新,思考出相应的策略进行应对。
 
  三、文化融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
 
  (一)增强学校文化自身建设,把握主流意识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把精神文化放在第一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本文主要从这些方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第一是引入红色文化,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版报,校园标语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目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促进中学生了解国情,增长知识文化底蕴,发挥传统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作用。第二是营造书香校园,开展读书演讲活动。由于中学教育资源有限,国内外的书籍便是中学生更好了解各个国家不同文化差异的最好的载体。学生通过书本来开阔眼界,建立自己的认知,将读书与批判、继承、创新相结合。

\
 
 
  2.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进行中学思政教育工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学校要加强资金投入,保证基础教学设施的信息化,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在文化融合下思政课堂的先进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可以将本校的校风,校训,以及有启发作用的名人名言展示在较为显眼的位置,这不仅是对先辈智慧的认可,也可以通过文化事迹来激发学生对国家和学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营造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
 
  3.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第一是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学校重要事项的决策和实施,必须秉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只有维护制度的权威,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第二是强化法制观念,认真贯彻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开展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将法律教育覆盖学校办学全方位和全过程,构建和谐校园。
 
  (二)整合中学思政教育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1.知行合一,重视实践教育。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区别于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是深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一方面,除了对学生进行课堂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2020年的疫情防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国家意识,切实的领悟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践行知行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学生学习重大时事、开展讨论课等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用实践活动来解释晦涩难懂的政治理论,发挥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内容。第一,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要赋有广泛性,不仅要蕴涵优秀的本国传统文化,还要包括国外的先进文化。例如教师讲述中学教材“文化”一单元时不仅可以讲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还可以向学生举例外国文化的内容,例如美国感恩节的意义,日本的茶道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教材的内容。第二,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要赋有层次性。政治教材理论过于抽象,传统的思政教师讲述完原理后并没有联系学生学习、生活来剖析,没有挖掘内部的方法论,为了使其内容不再具有空洞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更具直观性与生活性。
 
  3.情感互动,实现育人目标。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学生的独立,自由意识不断增强,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进行情感教育,从而实现育人目标。例如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的游戏,有意义的视频进行课堂导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典型案例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从学校角度来说,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咨询室,及时了解中学生心理,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以交流、沟通的方法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思想及理论基础,因此,我们应认真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是说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置于一切思想文化领域之上而成为统奴一切的力量,而是要使马克思主义自觉融入现实的社会文化生活的一切领域,从而实现文化与社会的双重整合。”[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是为了保护我国的文化安全,也是为了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在中学,一方面学校党组织领导应不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时政新闻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另一方面学校应对教师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课程培训,然后再由教师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与宣传,促使学生自愿接受并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
 
  2.重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面最有号召力的旗帜。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从理论上讲,首先教师要引导中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本民族的文化根基意识。从实践方面,一是定期召开班会,通过放视频,听音乐,感受中国的“红色文化”;二是创建中学生爱国主义网站,设立留言,点赞功能,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平台。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者的能力
 
  1.教育者应具有前瞻性意识。首先,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与思考,从以往的思政教学经历中的优劣吸取经验与教训,从而对新时代的思政教育做出适合当今形势的规划;其次,教师应准确地把握现代文化、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科学的预见做出超前的决策,在应对教育对象需求多样性与教育内容不断更新时,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最后,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观念、知识、技能,使自身的发展始终超前于社会的发展。
 
  2.教育者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提高自身文化鉴别能力,对不同的文化能够及时的做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工作能力,懂得如何将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锻炼自身的教学语言,熟练的运用教学设备等;最后教师还应具备完善知识框架结构能力,教育者不仅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还应不断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只有具备全面完整的基础知识,才能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探索。
 
  3.增设教师培训学习平台。学校应提供学习平台与机会,目的是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从而使教师可以吸收最新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自身,最终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思政教师队伍。例如:学校可以通过网络搭建课程教学平台,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将优秀的国外教学案例通过视频的方式,使教师之间相互借鉴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现状进行合理的安排,弥补自身的短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文化融合所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也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分析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文化融合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将中学生真正培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76-177.
 
  [2]陈竹青.我国精英政治文化与大众政治文化关系探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ngjilunwen/3937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