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12 09:46:0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学前心理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落后,无法满足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课程教学亟待改革。研究重在分析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提高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高效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刘小转.高职院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22):48-50.

       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1]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增强学生对儿童的喜爱,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而如今,高职院校开设的学前心理学在教学环节中存在诸多问题,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学习兴趣,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这值得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深思。

一 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从学前心理学设置的教学目标来看,传统的学前心理学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培养。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无论从教师教的内容或是学生学的内容,都比较注重知识目标是否完成。从教师教的方面来看,过多的讲解幼儿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等;对学生学习的检测,也是围绕幼儿心理学基本理论,规律性知识的背诵和记忆,只要基本心理学理论记住了,心理学的成绩就比较优秀。而实际上呢?学生虽然取得了高分,就能说明该学生能很好了解幼儿,喜欢幼儿,教育幼儿吗?实则不然。因为忽视了该学科的情感目标与能力目标,致使学生感到学了幼儿心理学,没啥用,依然不能很好了解幼儿心理,不能灵活应用心理学知识应对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

 
(二)教学内容理论多

         关于学前心理学教材的选用,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曾先后选用王振宇主编的《幼儿心理学》、杭梅主编的《幼儿心理学》、刘燕忠主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体系虽然有所更新,吸收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理论性太强。如王振宇主编的教材,系统地介绍了理论知识,但缺少儿童实际案例。杭梅主编的《幼儿心理学》,比较通俗易懂,体系也比较严谨,完整,但幼儿心理实际案例依然不多。所以教师授课时只能从理论到理论,虽然会灵活穿插一些案例,但由于没有文字载体,他们往往听听而已,难以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教师难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单一

          讲授法是学前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虽然课堂教学可结合多媒体,但也只是将书本知识以提纲的方式呈现。虽有见习活动,但活动次数较少。讲授法在课堂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过多的讲授往往导致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化,形成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这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较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表达的机会。最终在课堂上,往往形成“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教是为了学,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每一节课中,参与互动,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教学中实践少

         由于教学内容大多是围绕教材,以教材理论为中心进行,学生参与幼儿园实践活动较少,与儿童接触少。据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统计:除了最后一年幼儿园实习,平时学习期间去幼儿园实践时间为两周,且是学校集中,统一安排。这样,幼儿园实践往往不能与学前心理学课的教学内容和需要有机结合在一起,即使实践了,常常实践是实践,理论是理论。学生即便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对理论知识依然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有效应用。所以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幼儿园实践环节,才能较好地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解决儿童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评价标准单一

         科学全面的考核评价标准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学者戚荣金认为,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2]目前,教学考核评价主要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形式相对单一,虽有20%的平时作业成绩,但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单一的评价标准往往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只求考试分数。如此降低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何以提高?因此,应改革传统单一的考核评价制度,从多维度来评价学生。

二 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一)学生人数的增多与课程教学质量不成比例


         随着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认为应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此后,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使原先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有了进入职业学院学习的机会。然而,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给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日常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教学难度,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高效课程的需求与低效课程现状不成比例

        新课改要求“高效课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教学实施的主渠道是课堂。学前教育专业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要求向每一节课要质量,使学生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掌握幼儿教育知识,培养教育幼儿的能力,陶冶情操等教育教学活动,使量与质之和所达到的综合效果比较高。但实际上,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效率偏低。就我校而言,据观察,在学前心理课堂上,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因为部分职业学生长期以来,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时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真正实现教学活动的双边互动,进而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这将是广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

 
(三)幼儿园对幼教人才的高要求与学前教育学生心理素质不成比例

          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对学前教育人才规格提出更高要求,对学生提出“严进严出”要求。如我校今年学前教育专业不再招收中专,要求有一定的门槛才能入校。毕业时只要有一门课不及格,将不颁发毕业证。幼儿园用人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责任心,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但据调查,我校学前教育毕业后,虽大都如愿很快找到了接纳单位,但只有百分之五十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还有一些新入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特别是心理素质不高:如心理耐挫力不高,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必要的人际沟通能力等。也没有掌握必要的幼儿教育知识、幼儿心理的知识,导致无法适应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出现较高离职率。而学前心理学不仅使学前教育学生掌握幼儿心理,也能促使学前教育学生更好的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适应学前教育岗位需要。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学前心理老师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三 学前心理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随着课程改革力度的加大,以知识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前文论述的学前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为主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具体改革方向如下文所述。

(一)教学目标人性化

        目标是导向,教育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育过程。[3]教学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化是广大师生努力的方向。学前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德高为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置于首位。结合学前心理学的课程性质,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德育目标为核心,知识目标为主线,能力目标为重点”的教学目标。如德育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其核心是爱儿童,爱心是幼儿园老师的师魂。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其核心是敬岗爱业,把学前儿童教育作为一项光荣、责无旁贷的事业去做。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培养高素质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二)教学内容最优化

        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改革必将以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依托而进行。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再加上幼儿园教师不需要掌握太多高深的幼儿理论,所以学前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务必要将幼儿心理理论与幼儿实际案例紧密结合。每一章节不仅应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还应结合相关儿童案例让学生学习思考,真正把握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授课教师不应将学前心理学视为纯理论课程,应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实践意义,增加理论教学中的实践课。授课教师应及时将学前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剔除旧的教学内容,更好实施有效课堂。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现代化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学前心理学通常采用讲授法,但涉及心理学规律的内容可采用实验法,涉及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知识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同时,也可以把多种方法灵活地结合在一起。比如,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幼儿说谎与幼儿道德品质,可采用“讲授+讨论”方法,提出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涉及到心理实验的可采用“讲授+演示”方法,如感觉的特性,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感觉的适应及感觉的相互作用等特性。学前心理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也可采用“讲授+见习”方法,让学生深入幼儿园,亲自看看幼儿、和幼儿交谈,对幼儿心理获得最直接的把握。总之,要上好每一节课,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上岗能力

        学前心理学作为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幼儿心理分析与把控能力。然而,只有理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许多毕业的学生,一旦进入幼儿园工作,却发现自己不能较好理解幼儿心理,进而影响幼工作的开展。为了让大部分学生在学校就掌握幼儿园老师所必须具备的才能,就需要在学前心理学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实际工作中,接触幼儿,了解幼儿,进而喜欢幼儿,爱上幼儿教育事业。实践也是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可在校内课堂上进行,如结合心理课堂教学进行,让学生讲述你眼中的幼儿。对幼儿园发生的心理事件,如针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等。校外实践教学也可借助校外实习基地来完成。如在学期初,要求每位学生从实训幼儿园选取一名幼儿作为自己的观察对象,利用课外的时间每周至少去幼儿园观察一次,学期末形成一份幼儿心理鉴定报告,评价幼儿并提出教育建议。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以幼儿园教师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解决幼儿心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缩短未来职业的适应期。

(五)建立科学多元的考核评价标准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更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教学评价时,把师生的注意点集中到整个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由应考型学习向持续型学习转变。比如,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在期末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把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课堂表现等纳入到平时成绩的考核中。打破原有的一元化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构建新的评价体系“5∶3∶2”,即:基本理论知识占50%,实践中的观察报告占30%,平时的课堂表现占20%。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体现了课堂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

四 结语

         新时期,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体现在各领域。在学前教育领域,国家的重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增多了,而各科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不均衡发展,特别是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没有充分发展,从而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质量的培养,而这一重要问题的突破必将伴随着教学改革才能更好推进。所以学前心理学课程及学前教育专业其它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王振宇.幼儿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3]柳阳辉.幼儿教育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884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