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6:30:1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数形结合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数形结合的助力下, 学生可以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扎 实掌握数学知识,获取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多样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鉴于此,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 师应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于课前预习阶段、课中讲解阶段和课后作业阶段, 让学生灵活转化“数”与“形”,获 得良好发展。文章以课前预习阶段、课中讲解阶段和课后作业阶段为重点, 详细论述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策略。

  数学思想方法包括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类思 想等。其中,数形结合是学生转化数量关系、空间形 式,灵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1]。众所周知,数与形 是数学知识的两种重要的表征方式。数包括数字、算式、 定理、概念等,形包括图像、实物、模型等。结合数 与形,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抽象为具体 [2]。如此一 来,数学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会充分发挥形象思 维作用,探究、掌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获取数学 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增强数学学习效果。

  一、课前预习阶段:布置数形结合任务,自主学习

  预习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觉参与的学 习活动。数形结合任务是以数学新知内容为基础,以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为重点的任务。在此任务的作用 下,学生会发挥自主性,迁移数学认知,应用数形结 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初步建构数学认知,同时掌握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夯实课堂学习基础。在实施数形 结合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数形结合任务,启 发他们自主学习。在任务的推动下,学生进行回想、 解题、阅读、操作、反思,实现自主学习。学生积极 探究新知内容,建立初步认知,为进行课堂学习做好 准备,同时,强化了数形结合意识,提高了数学学习 效率。
\

  二、课中讲解阶段:组织数形结合活动,探究新知

  (一)围绕基础知识,组织数形结合活动

  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学生如果能灵活转化数与形,就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轻松地建构认知。在数学 课堂上, 教师要围绕基础知识, 组织数形结合教学活动。

  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为例,本节课 的重点内容是不进位两位数加法的算理。教师先出示 加法算式“35+2”,引导学生进行口算。此时,学生迁 移已有认知,认真计算。接着,学生毛遂自荐,描述 口算过程。有的学生描述道:“35 是 3 个十和 5 个一。 5 个一加 2 个一,一共得到 7 个一。3 个十加 7 个一,得 到 37.”在学生描述后,教师鼓励他们拿出学具小棒和 小组成员合作摆放。在摆放时,大部分学生依据口算 过程, 移动小棒, 如先将 5 根小棒和 2 根小棒放在一起。 教师就此提问:“为什么要先将 5 根小棒和 2 根小棒放 在一起?”学生联想操作过程,踊跃作答:“因为这些 都是 1 根 1 根独立的小棒,不是 1 捆小棒。”教师肯定 学生的说法,并在黑板上进行竖式运算。在书写出 35 后,教师发问:“要将 2 写在哪里?”学生再次联想操 作过程, 给出答案:“2 要写在 5 下面。”教师及时追问: “为什么要写在 5 下面?可以写在 3 下面吗?”同时, 教 师提出任务:“如果将2 写在3下面,会出现什么情况?请 操作数学小棒,说明其中的道理。”学生认真操作、思 考, 得出结论。有的学生提道:“2和 5一样,都表示根数。 3 表示的是捆数。”

  在如此活动中,学生根据要求,灵活操作数学小 棒,轻松地认识算理、算法——当两位数相加时,要 先对齐个位,将个位上的数字加在一起。同时,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增强 了数形结合意识。

  (二)围绕数学练习,组织数形结合活动

  数学练习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数形结合思想 方法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数学练习过程正 是学生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数学练习,组织数形结合 活动。

  以“倍的认识”为例,在课堂上,学生体验了画 线段图的活动, 解决了数学问题, 了解了“倍”的含义, 能用线段图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立 足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呈现练习题:“一支铅笔 6 元, 一个订书器的价格是一支铅笔的 4 倍。请问,一个订 书器的价格是多少?”与此同时,教师提出要求:“请 分析问题条件,绘制线段图,展现铅笔和订书器价格 之间的关系,计算出订书器的价格。”在如此要求的作 用下,学生分析问题及条件,把握关键信息,迁移数 形结合经验,绘制线段图(如图 1)。
\

  在线段图的助力下,学生轻松地发现铅笔和订书 器之间的关系, 由此列出算式, 认真运算, 得出结果。 学生通过绘制线段图,直观地把握了数与数之间的关 系,由此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完成了练习任务。

  三、课后作业阶段:设计数形结合作业,解决问题

  数形结合作业是指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 问题的作业,能帮助学生使用适宜的数学思想和知 识,灵活解决问题,锻炼问题解决能力。对此,在课 后作业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数 形结合作业。

  以“植树问题”为例, 通过体验课堂教学活动, 学 生了解了一端植树问题、两端植树问题等,同时积累 了数形结合经验。但是,在认知差异的影响下,学生 的学习情况不尽相同。对此,在课后作业阶段,教师 可设计分层作业(见表 1)。
\

  在完成作业时,学生依据自身认知情况,自选题 目。面对不同的题目, 学生迁移课堂认知, 分析题目, 把 握关键信息,并绘制线段图,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 了问题, 巩固了课堂所学, 同时也锻炼了问题解决能力。
\

  四、结束语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紧扣数与形的关 系,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作为教学工具,依据教学需 要,将此方法灵活渗透于不同教学阶段,促使学生运 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形 结合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管殿芳.激发想象 玩转数学:基于数形结合的小学 数学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2(37):180-181.
  [2] 江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 索[J].学苑教育,2022(25):37-38.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6753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