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程教学实效性及民族学生对思政教师心理认同情况调查报告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30 11:57: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为了充分了解西藏高校《四观》课教学效果情况,课题组对西藏各高校进行了广泛地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西藏高校《四观》课程教学效果在课程自身建设上、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上、学风建设上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题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西藏高校;大学生;四观;调查研究

       为进一步摸清西藏各高校《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以下简称《四观》)课程的开展情况及教学效果情况,课题组从课程开设情况、课程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对内容的掌握程度、民族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情况等几个方面对西藏农牧学院学生和西藏各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了广泛地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四观》课教学的实效性。

一、调查过程及方法

(一)问卷和访谈问题设计


         问卷设计是调查研究的重要载体,为了达到调查效果,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调查,因此课题组对问卷的设计力求简洁大方,问卷共分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重点调查大学生对《四观》课程的掌握情况,调查大学生在内容学习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板块重点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情况,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第三个板块重点调查学生对授课教师的看法和要求,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授课教师的心理认同。访谈则针对西藏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和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调查各高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情况,课程教学中面临哪些突出的问题等。

(二)开展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校在校大一、大二、大三本科学生和大一大二专科学生,本科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共计214人,专科学生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教学班89人,进行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3份,回收30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4份,占比97%,达到预期调查设计要求。

(三)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西藏农牧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则针对区内所有高校展开,访谈的对象包括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四观》课一线教师及相关负责人。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对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认真分析,西藏高校《四观》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但课程的建设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

(一)《四观》课程建设取得了突出成效

         虽然《四观》课属于西藏地方性课程,且开设时间较短,但由于这一课程的开设是从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担负为西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因此自治区政府、教育部门和西藏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本门课程的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课程自身建设上、教学成效上、实践教学方面均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1.课程自身建设得到飞速发展。从调查结果来看,西藏高校《四观》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各高校对课程都非常重视,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和研究工作,努力探索课程教学效果提升的途径,并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品德高尚,业务素质精湛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成效显著。从情感价值目标这个角度来讲本课程的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达到了课程开设的目的。主要表现在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爱国主义情感显著提升,民族团结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大是大非面前和重大政治问题上立场明确,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和国家的统一,对党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有充分了解,且满意度高,对西藏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成为了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毋庸讳言,尽管西藏高校《四观》课的开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这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严重影响,从本次调查分析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建设、学生和教师三个方面。

         1.课程自身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四观》课程在自身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课程建设难度较大,本课程虽然是西藏地区独具特色的一门地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就难度来讲却不低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课程内容设计内容广,涵盖了政治、民族、宗教、文化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在调查中各高校均反映这门课程与其他几门课程一致性程度较低,缺乏学科理论支撑,建设难度大,且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选择与优化上都存在一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合班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从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区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大班教学班级纪律涣散,旷课、早退现象严重,如在“你认为大班教学存在哪些问题”的回答中,32%的学生认为大班班级纪律太差,在访谈中学生也反应,大班教学人数太多,学生纪律差,特别是上课说话,导致后面学生无法听清教师说什么,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三是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认同也存在问题,不重视本课程的学习,虽然在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不否认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对于课程的实用性上,33%的学生认为实用性不大,兴趣上35%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枯燥,兴趣不浓,访谈中学生也反应,本课程考研不考,公务员考试几乎也不考,这也是导致学生不重视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客观原因对本课程自身的发展带来严重制约。

         2.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对课程的知识性重视不够。从政治角度来说,本课程的开设取得了巨大成效,情感价值得到提升。但就知识目标这个角度来说,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内容掌握和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不扎实。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四观》课中包含很多政治、历史方面的基础知识,如不能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而我区高校民族学生所占的比重大约在60%左右,如不能夯实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知识,那么对整个教学效果的提升势必产生重要影响。二是学生缺乏理论基础。《四观》这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特别是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对理论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能够用唯物主义观点辩证的去看问题,才能充分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和观点,而在学校开设本门课的过程中,把其放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前开设,这无疑增加了课程学习的难度,如在“你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吗”的回答中,有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三是学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受到本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从小接受的都是藏传佛教文化的家庭教育,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这与教材中要求树立的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截然对立的,特别是本课程开设在大一下学期,学生刚刚步入大学,接触的新思想新观念还不充分,无法摆脱原有价值观念的束缚,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学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大部分学生对教材中的一些观点持怀疑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排斥课程的内容的学习,那么对课程要求的“坚持无神论,引导群众不信仰宗教”就根本无从谈起。

         3.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从调查中发现我区《四观》课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缺乏足够数量的专职教师,调查显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缺乏,根本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按1:350到1:400的师生比配备专职思政教师,即使这样部分高校还有占着思政教师编制而不从事思想政治教学的现象,这就造成专职教师缺乏足够的数量,加之本课程属于地方性课程,因此在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对本课程的重视度也是相对较低的,师资力量的配比主要向国家统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倾斜,而且教师呈年轻化的趋势,这样势必会影响《四观》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课程要求很难匹配,从目前西藏各高校教师进入来看,对专业的要求主要是从统开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出发,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上。但是由于《四观》课自身的特殊性——涵盖多学科内容,就导致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授课教师,这也是导致本课程课教师队伍建设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少数民族教师比重低,影响了学生对教师心理认同。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西藏地区民族学生所占比重高,在授课过程中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教师的心理认同较高,而对汉族教师的心理认同程度上相对较低。在调查中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中民族教师所占的比例较低,其中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民族教师所占的比重最多都不超过10%。而本门课中涉及大量的西藏民族、宗教文化方面的内容,民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天然给学生一中心理认同感,所以民族教师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时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民族教师往往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有更深的体会,在授课过程中,更容易把教材内容讲透彻。相比之下,汉族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往往缺乏西藏地区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在授课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制约,缺乏心理上的认同,其对教材观点的讲解也不容易被学生接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部分的教学,对汉族教师来讲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三、提升《四观》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与对策

(一)探索课程建设新模式


        马克思主义《四观》课开设时间较短,且课程内容具有特殊性,因此必须针对课程特点加强课程自身建设。首先,把握住课程方向这个基础,明确课程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其次,抓好科学研究与学术成果建设。这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加强针对本学科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特别是要破解学科一致性低的问题。最后,加强辅助教材的编写工作教学内容整合工作。不仅要编写反映西藏近代以来社会性质、状况、特点和发展规律为主要内容的辅助用书,还要在其他思政课教学中增添反映西藏近现代史内容的专题,特别是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增添相关内容,为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风建设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是课程教育的重要目标,学风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把这二者紧密结合起来。

         一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完成学习任务,树立热爱学习、勤于思辨、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和素质,并保证按时上下课。二是加强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建设。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认可程度,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只有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对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未来就业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才会被激发出来,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有可能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强烈心理认同感。因此,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不仅具有思想意义还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考研究生、事业单位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进而增强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三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增强学习效果的根本保证,只有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严惩学生的旷课行为,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与评优、学位挂钩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注意,形成良好的学习秩序,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良好的教学活动需要有一批具备优良品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提升《四观》课程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要保障教学所需教师数量,目前来看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低于国家规定的数量,教师课时量远远高于内地高校,这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科研时间、培训时间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升。二是要提升教师质量,虽然《四观》课程属于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一门课程,但其需要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这是增强学生对教师心理认同的基础。而且,基于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心理认同的重要影响,教师在授课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在知识层次上不断精深,同时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样不但可以树立起教师的权威,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认同。同时,教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爱岗敬业,时刻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成长情况,让学生感到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时刻在关注着他,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苦恼,为他们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与学生成为良师益友,这样自然就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心理认同。

         总之,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课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全可以在现有教学条件下,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优化、通过学风建设以及教师自身素质建设等方面促进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

 
参考文献:

[1]王国新.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21).
[2]王彦智.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J].高等教育,2010(9).
[3]李炳崇.教师的素质与学生认同的关系[J].新课程(下),2014(8).
[4]刘欣荣.西藏高校《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概论》课程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文教资料,2016(10).
[5]刘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的理论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5).
[6]李东才,潘晔.价值认同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
[7]周君才,魏毅.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
[8]张希梅.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S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64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