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教育政策借鉴理论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5 10:03: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文章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土化四个方面论述了教育政策借鉴理论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的发展历程,然后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扩大规模,优化人 才培养结构;坚持职业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培养原则;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等等。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育政策借鉴理论;跨国吸引

  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由英国学者大卫·菲利普斯提 出,是指国外教育政策或实践在引入本国后,被有选择 性地借鉴和实施的过程,分为跨国吸引、决策、实施、本 土化四个循环往复的阶段,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体系正是在遵循这四个阶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 的。2020 年 9 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共同发 布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 —2025)》明 确提出, 中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步入新的发展 阶段[1]。站在这一时间节点,根据教育政策借鉴理论,对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总结和反思, 有利于明 确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 这对推动其 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
 

  一、跨国吸引

  跨国吸引是指国外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对本国产 生吸引的原因 。菲利普斯认为,跨国吸引的产生至少 基于两个层面的因素,即内部动因与外化潜力[2]。而影 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借鉴的内部动因和外化 潜力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内部动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层次应用 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显著

  内部动因,即引发国内政策制定者考虑借鉴他国 教育经验的动机。我国的专业学位是伴随着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日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30 多年间,我国积 极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相继 批复设置了40 种硕士专业学位、6 种博士专业学位, 涵盖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满足了国家 经济与社会建设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3]。

  (二)外化潜力:应对信息技术革命冲击、发展知 识经济的必要之举

  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已成为世界各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这是应对新技术革命 挑战、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措施 。在抢占科技制高点 成为当今大国博弈筹码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着高端光 刻机、核心工业软件等 25 项“卡脖子”难题,其成为制 约我国创新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而为增 强科技竞争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 支撑。

  二、决策

  决策是指一个国家为实施教育改良或变革采用 的各种举措 。而跨国吸引导致的决策类型主要有以下 四个:理论型、实践型、虚假型和速决型[4] 。理论型决策 是指国外政策在思想方面对本国教育加以启发或激 励;实践型决策是指国外一些优秀的教育政策和实践 可以突破历史和文化的限制,被顺利迁移到本国继续 发挥作用;虚假型决策是指本国某些政府部门的人员 短期外访后引进许多新理念、新政策,但又缺乏在现 实中实践的机会;速决型决策是指本国政界人士根据 政治需要作出的决策,而没有考虑国家的实际情况与 需求 。对于我国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决策主要 包括理论型决策和实践型决策。

  (一)理论型决策

  1992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在《试办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 中明确表示,我们创办的一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绝非是对外国 MBA 的机械效仿,而是 要对接我国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通过借鉴国外有益 经验,探索培养中国企业家的路径[5] 。2008 年,国务院 学委会设立“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总体设计研究”项 目组,主要研究美、法等国专业学位的发展情况,并派项目组成员前往美国学校考察专业学位教育的实际 情况,最后决定借鉴相关学位的目标定位、学科设置、 学时规定、教学方法等措施,并根据国内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出总体设计[6]。

  (二)实践型决策

  20 世纪 90 年代, 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刚 刚起步,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如专业学位定位不清晰、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 理想等 。而在同一时期,一些发达国家在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成熟 的培养体系,呈现出体系结构趋于合理、培养模式注 重实践等基本特征。为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 量发展,我国有效借鉴国外典型国家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的发展经验,深入研究专业学位教育规律,重点 推进专业学位培养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的创新 与转变;积极推动不同类别专业学位与不同岗位职业 资格的有效衔接;在质量保障、评估检查、认证体系等 方面大胆探索,切实增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服务经济 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专 门人才的需求。

  三、实施

  (一)丰富专业学位类别,覆盖主要行业产业

  2009 年以来, 我国先后增设了 19 种硕士专业学 位类型 。2010 年 1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再次审定增 设了 19 种新的专业学位类型,至此全国共有 38 种研 究生专业学位类型,主要涵盖了管理 、财经、医学健 康、人文社科等领域[7] 。截至 2021 年,全国共设有 40 多个研究生专业学位类型,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行业 产业,满足了经济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迫 切需要[8]。

  (二)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 究生教育

  2010 年 2 月,教育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 于下达 201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决定招 收专业学位研究生 110 010 人[9] 。这是我国第一次单 独下达专业学位研究生录取计划,表明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正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具有很强的 导向性和牵引力 。2016 年,我国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 究生约 28 万人,占全部硕士学位招收人数的 47.4%, 大体上形成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并驾齐驱的发展 态势[10] 。2020 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 (2020—2025)》指出,到 2025 年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扩大到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 之二左右,同时提高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收数量。 2021 年,我国共计授予硕士专业学位 43.3 万人次,占 总体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的 58.0%, 这一趋势既 说明专业学位已经成为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主体,同时 也间接体现出我国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越来越完善。

  (三)深入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变 革,持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2013 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根据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文件[11],从培养目 标、课程教学等方面提出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发展的建议 。在培养目标上,培养单位要努力构建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且与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相协调的中国特色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 培养模式;在课程设计上,培养单位应密切围绕培养 目标,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突出教学的实用性与综 合性,强化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质量保障方面, 培养单位要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形成集“入 学、培训、毕业”于一体的全方位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四、本土化

  (一)形成了中国特色专业学位制度,有力保障了 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过去 30 年,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经历了从 无到有、从小变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学位类型由 1 个增加至 49 个,学位层次由硕士扩展到博士,招生 规模由年招几百扩招至几十万,招生比例由占研究生 总招生规模人数的个位上升至 60%左右,培养单位由 个别院校扩大到全国上百所,学位功能上完成了作为 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补充到成为研究生主导性学位的 历史转变。

  (二)探索形成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中国特 色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在课程设置上,综合考虑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兴 趣志向, 构建了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特征的课程体 系。具体而言,减少了理论课程,增加了应用实践性课 程;提高了选修课程比重,突出了课程灵活性;降低了 公共课比重,提高了专业课比重。在教学方式上,采取 了“讲授与探讨相结合、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视频 观摩与现实问题研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020 年,教 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成立中国专业学位 案例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着力建设中国特色专业学 位“精品案例库”,探索学位案例建设的新模式 。在实习实践上,培养单位和行业企业共建实践基地,通过 合作培养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导师指导上, 形成了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又兼具丰富实践教学 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学位论文上,论文选题 与学生工作实践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情 境中进行论文撰写[12]。

  (三)探索形成了“政企学研”四位一体协同育人 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格局

  第一,从管理结构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实行由中央政府领导、省级政府统筹、研究生教育 单位负责的三级制管理体系。第二,从指导体系来看,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成立了由政府有关主管部 门、学位授权机构及行业企业专家等构成的专业学位 教育工作委员会,承担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师资培养 等各项指导与服务。第三,从审批机制来看,我国专业 学位研究生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 学位审批机制。其大致过程是先由有关部门提交专业 学位层次的设置建议,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厅综 合讨论后再由全国学位评委会审批通过。

  五、反思与建议

  (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反思

  虽然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已趋于完善, 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并重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初 步建立,但针对新技术、新特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工作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学位供给能力失衡,尚未满足高层次专门 性人才需求。一是部分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规模严重 不足,如护理、建筑学等专业学位培养比例都低于1%, 明显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培养比例的要求。二 是某些已设置的专业学位类型并不适应新岗位的需 要 。有资料显示,在以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虚拟 现实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应用领域, 人员缺口约有 150 万,到了 2050 年,人才缺口将达到 950 万。三是博 士专业学位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一方面,培养规模 过小, 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博士学位专业人才的需求; 另一方面,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 糊、不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术成果偏重论文发表等 问题,导致学生能力提升与发展需求错位,社会整体 满意度较低。

  2.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学术化倾向严重。我国研究 生培养中“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根深蒂 固,以致在培养过程中简单套用学术学位的发展理念来发展专业学位的现象屡见不鲜,具体体现在课程设 置不合理,理论课程居多,实践课程偏少;教学因循惯 例,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双导师”制落 实不到位,导师队伍以学术型为主,侧重理论指导,缺 乏相关行业的一线实践经验; 实习实践流于表面,广 度和深度不足;论文选题大而空,脱离实际;等等。

  3.企业参加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不足。 校企合作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 部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 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方 面,人才培养成本过高,在实习生进入企业后,企业不 仅需要安排技术专家对其指导, 还需要支付其一定的 工资,这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尽管政府提出对 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土地、政策及税收上的 优惠,但现实中几乎很难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企业生 产中会涉及一些核心技术,为防止技术泄漏,保持竞争 力,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实习生到公司实习。

  4.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亟待加强。一方面, 专业学位发展速度与职业资格认证不同步,部分专业 学位缺乏相应的职业资格,部分职业资格并不具备相 关的研究生专业学位 。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 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 在人才培 养上各执己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由教育行政部 门负责, 而职业资格认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管理,两者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遵循不同的标准,导致 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制度相脱节 。除此之外,我国专 业学位与职业资格机制建设力度不足 。专业学位研 究生培养过程中过多专注于学科知识体系, 专业实 践环节较少,与职业资格衔接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 生需另外花费时间考取资格证书, 由此造成了教育 资源和时间成本的极大浪费[13]。

  (二)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建议

  教育借鉴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其中 内化效果决定着是否重新开始新一轮的教育借鉴。纵 观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 教育借鉴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 发展之路,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这 就需要各方进一步研究国外先进教育模式,立足我国 社会需求和教育实际开始新一轮的教育借鉴。

  1.扩大规模,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当前,我国专业 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虽已超过学术学位,但与专业学 位研究生教育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未来要继续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 但并不是非理性的无序扩张,前提是要遵循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规律,根据行业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评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

  2.坚持职业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培养原则 。我国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在人才培养 模式上照搬学术学位教育的同质化现象,就要在各个 培养环节突出应用型特征。例如,在课程设计方面,把 基础理论知识课程和专业实践相互结合,建立“理论— 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闭环模式;在毕业论文方 面,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教学第一线,选择研究教学 或管理的现实问题,而论文的撰写过程就能体现学生 的学术研究能力。

  3.建立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机制 。我国各高校要依 靠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 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模 式,并进一步加大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 的力度,如开展“订单式培养”,将研究生的学术、职 业、事业合理连接,进一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 服务行业能力;积极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以 专业学位案例教学、实习实训为主体的校企联合培养 模式 。概言之,校企双方都应积极参与专业学位人才 培养,包括协同开发相关课程、选择教学方式、遴选师 资队伍、统筹实习实践、指导学位论文等。

  4.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衔接。首先,要加强专 业学位认证体系的建设。为保障认证体系获得广泛的 社会认同和支持,政府、社会、高校都应积极参与专业 学位认证体系建设,使不同利益相关者都有机会表达 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诉求,从而使专业学位 认证体系获得自上而下的推行 。其次,要推进执业资 格认证体系构建 。 目前,我国除了建筑学专业学位已 经和国家建筑师注册制度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衔接机 制,其余专业学位和执业资格认证体系的衔接相对松 散,如医师执业资格考试也容许具有专科学习经历或 师承方式学习经历, 甚至自学经历的人报考医师资 格,且对学位没有明确规定。参考国外经验,医师执业 资格认定时需要统筹考量申请者的年龄和专业学位 水平等情况,并适当将申请者的专业学位水平等因素 作为申请要求, 以保证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的专业性, 并提高临床专业教师的学术素质和社会声誉。

\
 

  5.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机制 。为保障评 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公正性,不仅需要组建以高校为主的内部评价机制,还需要来自政府、企业等的第三方 评价。各培养主体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课程学习、 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评价工作。高校主要负责专业学 位研究生的理论学习评价,具体可依据学生的课堂参 与度、考试情况等做出判断;政府、行业企业主要参与 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评价,其要监督和检查研究生的实 践情况, 通过评价及时了解专业学位的发展情况,对 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做出调整并提出有针对性的 有效决策。

  综上所述,近 30 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 特色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体系,有力地推动 了经济社会发展,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 环境,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站在民族复兴的高 度主动求变,进行更高水平的教育借鉴。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 方案(2020 —2025)》的通知[EB/OL].(2020-09-30)[2022-05-20].http:// 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2] 陈柳,赵志群. 比较教育中的教育政策转移理论:对大卫·菲利普 斯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19(2):14-26.

  [3] 硕士专业学位全解读[EB/OL].(2012- 11-08)[2022-05-20].http:// www.cdgdc.edu.cn/xwyyjsjyxx/gjjl/cjwt/276470.shtml.

  [4] 王晓青,沈蕾娜.解读我国“国考”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改革:基于教 育政策借鉴理论的视角[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 (3):94-99.

  [5] 关于印发《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协作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和 《工商管理硕士试行培养方案》的通知[EB/OL].(1992-02-14)[2022- 05-20].https://gradschool.ustc.edu.cn/static/upload/article/picture/4a0e- ad01f7a240708194212353d38f9a.pdf.

  [6] 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30 年[J]. 中国研究生,2021(10): 16-31.

  [7] 杜占元:关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以来工作进展情 况及本次会议议程的说明[EB/OL].(2011-04-20)[2022-05-20].http:// gs.hubu.edu.cn/info/1057/1246.htm.

  [8]“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EB/OL].(2020-09-27)[2022- 05-2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75/.

  [9]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 2010 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 的通知[EB/OL].(2010-02-11)[2022-05-20].http://www.moe.gov.cn/src- site/A03/s7050/201002/t20100221_91621.html.

  [10] 2016 年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7-08-24)[2022-05-20].http:// 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jytjsj_2016/2016_qg/.

  [11] 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 意见[EB/OL].(2013-03-29)[2022-05-20].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2/s7065/201304/t20130419_154118.html.

  [12] 邓光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历史变迁与现实 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5):64-69.

  [13] 李伟, 闫广芬.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回溯与前瞻[J].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3):92-10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56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