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2-11-09 14:21: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包括加大宣传,深化职业认知;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加强教育,提高道德修养;等等。
 
  关键词:师德师风;教师;高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1]作为高校的一分子,教师在高校各项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界对高校教师越来越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他强调,高校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2]。而这也成了高校教师的基本遵循。
 
  由于教师的言行会极大地影响学生,所以高校应该注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学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4]。鉴于此,高校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的论述指导下,了解当前国家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并据此探寻可行之路。通过调研和整理可知,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都为高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职业行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指导下,笔者拟结合自身所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之策,从而为其他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
 
 
  一、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态度消极,责任感缺失
 
  部分教师在工作中往往缺少热情,认为投入和收获不成正比,教书育人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出现了职业倦怠,身上的责任感、使命感逐渐消散,这严重影响到高校建立的良好形象,失去家长、学生乃至社会对其的信任。在长期消极的态度和情绪影响下,部分教师责任感缺失,主要表现为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知识,也不愿意接受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有甚者,还会将负面情绪带入教学和管理工作,对待教学采取应付的态度,如备课不积极、讲课照本宣科、课堂互动缺少等,进而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阻碍。加之部分教师有生活上的压力,容易出现厌烦心理。久而久之,这种不良心理和不良情绪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到学生,最终阻碍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蔓延至整个教师队伍,最终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的发展。
 
  (二)急功近利,科研精神不足
 
  目前,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评聘、晋升、奖励、待遇的重要依据,也是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在这一导向下,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类思潮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渗透社会各个领域,在此情形下,部分教师受各种不良思潮的熏染,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主义倾向,不仅无心于教学和管理,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甚至为了获取利益而做出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举动,如学术泡沫、学术舞弊、学术交易等。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做法失去了高校教师本应有的正面形象[5],而且也影响了教师的声誉和后续发展,是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认识不足,思想政治观念模糊
 
  在高校中,虽然大部分教师的政治思想观念是正向的,但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教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学校既然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刚性要求,那么自己只要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即可。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模糊,且对思政工作表现出“随波逐流”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社会公共道德中出现的问题漠不关心,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把握不深刻,对现实生活中违反道德标准的不良现象持观望态度等。教师的这种态度与倾向必然不利于师德师风建设,进而会影响其长远发展。
 
  (四)重形式、轻过程,机制建设不完善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学校健康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目前,各大高校都比较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期望学校能够拥有一批具有“师魂”的好教师。然而从实际建设过程来看,大部分学校仅是表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在制定师德师风建设基础理论制度方面过于草率,未重视基础内容学习,即师德师风建设仅停留在表彰大会、座谈会议、交流会等外在形式上,一旦脱离这些框架,大部分教师基本不会深入学习与领悟,缺乏实质性的研究,所以无法将其内化。此外,高校常用的师德师风建设方式是在入职培训中介绍师德师风的要求,或者针对在职教师组织屈指可数的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报告会或交流会,这种方式过于表面化,加之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最终很难培育教师的道德修养。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深化职业认知
 
  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最基本的工作是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教师的职业意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宣传过程中,高校需要重点明确师德师风要求,划清教师职业底线。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遵守师德,做到师德为先。
 
  教师职业道德宣传是一项长期且稳定的工作。对此,高校应立足实际,设置全面性、系统化的宣传计划,有针对性、有步骤地从线下和线上两个渠道进行宣传,做到师德师风宣传常态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可以在教学楼固定的宣传板上开设宣传栏,设立师德师风版块,张贴师德师风宣传报、教师文明公约等,并利用校园文化墙展示与师德师风相关的格言,陶冶和感染教师,让教师热爱教育,深刻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和历史使命,愿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奉献。另外,高校进行网上宣传时,可以选择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在学校已有的广播站、学校官网等平台上实时发布党和国家关于教师发展的指导政策;二是在微博、QQ、微信等平台上传类型多样的视频,以立体化、全方位的形式宣传教师职业相关的方针政策、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实施细则,让教师能够清晰了解教师职业的要求,主动把师德放在第一位,让爱岗敬业真正成为职业行为的基本标准。
 
  如此,通过广泛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宣传,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可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价值,增强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和教育意识,愿意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当中,成为教育的领航者。
 
  (二)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
 
  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积极树立先进的榜样、形象,能较好地发挥示范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在师德师风建设中,高校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载体,如微博、微信、校园媒体、广播、电视等,深入挖掘师德模范的感人故事,并充分地展示和呈现,引导教师学习师德楷模。同时,教师党员也具有标杆作用,故高校要充分发挥教师党员的重要力量,通过创新“党建+”的模式,将党性修养与师德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聚正能量。在具体工作开展时,首先,高校要注重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具有高尚品行、深厚教学功底的教师典范,为全校教师树立榜样。对此,高校可以通过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方式挖掘师德模范,以树立标杆。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树立的师德典型模范的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都应该是值得称赞的。其次,宣传典型,带动校内形成一股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热潮,促使其他教师争先效仿。在这一过程中,高校既可以广泛宣传师德典型模范的先进事迹,如对师德标兵(如黄大年、钟扬、朱英国、曲建武、郑德荣、李德威等)的典型事迹大力宣传,还可以将一些师德典型模范的好思想、好经验、好做法等进行普及,从而从整体上带动全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
 
  在此过程中,高校要注意的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对象是全体教师,其终极目标是提高全体教师的道德素养,而不是专门培养师德标兵。因此,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要分清楚主次,并设置适宜且大众化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挖掘典型以树立先进师德模范,进而最大化地发挥其示范作用。
 
  (三)加强教育,提高道德修养
 
  加强教育和培训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需要得到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针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即以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责任意识、科研精神等为主要目标,使其成长为一名合格且具有高尚师德风范的教师。在这一明确的目标导向下,高校应该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和方案,并创新培训形式,对教师的道德品质、职业精神和思想观念等方面进行熏陶,从而促使高校教师对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相关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认知[6-7]。
 
  具体落实过程中,一方面,高校可按照教师的入校年段,组织常规性的以师德师风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并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责任和纪律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教师的理想信念,并帮助教师系统性地了解从业规范和自身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高校可举办与师德师风相关的特色化活动,包括师德师风先进事迹报告会、师德师风主题讨论会等,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挂职锻炼、义务支教、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老教师荣休仪式等文化活动,让教师有机会体会师德的规范要求,以增加体悟,有机会将学习到、看到的师德师风素养反映在实际行动上,从而提高实践素养,坚定职业使命。
 
  概言之,师德师风建设离不开师德师风培训,高校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贯通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引导其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并能够外化于行。
 
  (四)健全考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
 
  虽然近几年各高校对教师的师德考评越发重视,但是针对师德师风的考评机制仍不够完善[8-9],为此,高校应立足于国家对师德师风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师德师风相关机制,使这些机制发挥效用,从而做好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而在建立并完善师德师风相关机制之前,高校领导层应该树立“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治校理念,并达成以下共识: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评奖评聘、遴选研究生导师、选培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领军人物、评选各类高层次人才等的首要选评标准。在此基础上,高校再陆续建设以下多个机制,从而形成链条化的长效机制,进而把师德师风建设这条主线贯穿学校日常工作。
 
  第一,建立完善的教师准入机制,以便从入口处把控教师的道德修养。即高校在招聘教师时,除了考查教师的专业能力,还要考核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具体可通过背景调查、档案分析等方式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应聘教师的思想道德情况及表现,并实行“一票否决制”,由此从根源上阻止师德师风不良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
 
  第二,建立科学且规范的师德师风考评机制。高校应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总结和探索,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四个方面构建师德师风考评机制。其中,评价主体包括高校领导、教师自身、同级教师、学生;评价内容以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为主;评价方式以谈话、阅档、外调等为主;评价程序按照“填师德考核表—统计并评定等次—盖章公示录入”这一基本流程为主[10],由此严把教师的师德关。
 
  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领导问责机制。为了避免教师队伍中有“漏网之鱼”,高校有必要建立管理机制和领导问责机制,以便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各院系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具体实施时,高校可从每一个年级抽调几名代表组建成监督巡查小组,对照学校设置的师德师风规范对全体教师进行全面监督,并对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严肃处理,之后根据师德违规行为负面清单和师德档案追责。
 
  第四,设置多元监督机制。为了解教师对于师德义务的履行情况,高校应该结合国家对师德师风的要求设置多元监督机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高校应该将民主监督、教师自律监督、学生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相结合,形成多方位、全覆盖的监督体系,然后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切实的结果,从而有指向性地调控师德行为。在此过程中,高校尤其要注重社会舆论监督的效力,以此督促教师反省,从而使其主动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第五,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高校应该结合教师的发展状况,以调动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为目的,建立师德师风奖惩方案。具体实施时,针对师德考核不合格或违反师德规定且造成极坏影响的教师,应取消评优资格,并通报批评;针对教学质量好、道德水平高、关心学生的教师,经评议,可给予评先评优资格及“师德先进个人”的称号,或者给予物质奖励,由此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促使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如上文所述,建立针对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以约束教师的行为,使其符合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可以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三、结语
 
  教师是立教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因此,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有利于高校培养优秀的教师,也有利于高校建设更美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学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师德师风建设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师作为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的影响因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各方对高校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当前高校立德树人实践中,要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多投入精力、多下功夫,以走好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高校而言,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是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需加强重视。基于此,高校的领导和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文件,将规范和要求转化为行动,为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做出努力。只有做好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助力高校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人民日报,2013-09-10(1).[2]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叶澜.教师不仅在传递知识,更在从事独特的创造性工作[J].师资建设,2018(9):28-33.
 
  [4]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2).
 
  [5]王有存.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1):35-36.
 
  [6]顾杰,陈东洋.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91-93.
 
  [7]陈精珠.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执行力提升策略探索[J].闽江学院学报,2022,43(3):108-114.
 
  [8]张鸿莹,裴婧晶,赵丽媛,等.政策工具理论视域下高校师德师风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15):44-47.
 
  [9]刘媛.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3):65-66.
 
  [10]唐瑶.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2):7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46095.html
本文标签: 师德师风 ,教师 ,高校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