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6:28: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湖南的土家族主要聚居在湘西的沅陵、桑植、古丈、龙山、保靖、永顺、张家界等地。土家族的音乐文化五彩缤纷,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唱艺术。本文从土家族民歌的“种类与特点”、“课堂与运用”等方面对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初探

本文引用格式:谌晓.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9):253-254.

湖南西北部属于丘陵地带,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主要以土家族为主,土家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土家族人民为了战胜自然,在劳动中创造了大量的劳动歌曲;许多风俗活动也靠歌声来进行,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一些社会交往也会以歌声为桥梁,如劳动生产、交朋结友、谈情说爱等,大部分都是从歌中开始,所以形成了土家族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多样性。

一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种类繁多,有山歌、号子、小调、摆手歌、灯调、神歌、陪十姊妹歌、哭嫁、打丧鼓、摇篮曲、薅草锣鼓等。本文主要介绍山歌、号子、小调、摆手歌[1]。

(一)山歌

山歌是一种即兴演唱的歌唱形式,随时随地根据个人的情感需要,即兴演唱,广抒情怀。也是土家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民歌体裁。

土家族山歌可以分为土语山歌和汉语山歌两种。土语山歌是指用土家族本土的语言演唱,歌曲较为古老,一般以老年人演唱为主,且多数年轻人不会唱,它的曲调一般分为上下句结构,旋律具有古朴的色彩风格。汉语山歌以现代语言演唱,所以演唱较为普遍。它的腔调按字数运行,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旋律悠扬婉转、节奏自由、感情豪迈奔放等特点。

土家族山歌高腔所占比重较小,平腔所占比重较大。唱词多以七言四句体为主,兼有一定量的自由句式。七言中又按四、三短句分节,韵律基本一韵到底。唱词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歌曲《郎在高山打一望》。

\

 
(二)号子

土家族的号子主要包括:船工号子、排工号子、岩工号子、拖木号子等。以拖木号子为例:

土家族的拖木号子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它有“二声号”、“三声号”、“四声号”三种唱腔,一般采用一人领唱众人和唱的演唱形式。领唱时,大家做准备,和唱时,大家一齐用力。这种唱腔的显著特点是,在每首号子的前面都有两句由领唱与和唱共同演唱的衬词乐句,作为“号头”。在结束处有一个衬词作为“尾声”。而乐曲的中间则是主唱词部分,而且可以多次反复。这个中间的乐句构成都不一样,每一乐句包括领、和两个乐节。由二乐句构成的称“二声号”,由三乐句、四乐句构成的则称为“三声号”、“四声号”。“三声号”(中速),主要用于一般拖木劳动中;“四声号”(稍快)主要用于拖木的紧张时刻;“二声号”(中速),主要用于众人撬木下山时演唱[2]。

拖木号子的节奏均匀、沉稳,曲调慷慨激昂;旋律由领唱、和唱一起完成,从而有了力度与色调的强烈对比。如:歌曲《拖木号子》。

(三)小调

土家族小调一般结构精简,具有很强的旋律性,曲调显得轻快活泼、优美流畅。一般多在闲暇或劳动强度不大时演唱。节奏变化丰富、衬词衬句很有特色,脍炙人口,被视为湖南民歌中的珍品。主要特点有:

第一、小调中衬词衬句的运用形式丰富多变,能巧妙地与歌词内容及旋律风格色彩相结合,其特点如下:

1.句式结构不断扩充,使乐曲展现出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如《十二月花节》这首歌中,每段正词只有两句话:“正月里是什么里?正月开的是什么花?”第一句正词后,加了一个长衬词句,再接第二正词,然后是一连串的衬
词衬句,使乐曲热烈明快。

2.塑造音乐中各种丰满形象、展示歌者的内心世界。土家族小调中很多歌词只有三两句,内容比较简单,很多靠衬词来刻画形象,丰富和补充正词的未尽之意,如《情歌不离姐面前》,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和“咕噜噜”、“括啦啦”、“罗罗罗”的衬词,刻画麻风细雨的声音和麻雀的飞叫声,使人不得不由听觉形象引起视觉形象的联想。

3.体现地方语言特色。湘西汉语与普通话也较靠拢,同时湘西方言中,“儿”话音较多,因此汉语演唱的土家族小调,在衬词句中“儿”话音出现较多,如“花花儿”、“伙计儿”、“哥哥儿”、“妹妹而”、“树树儿”、“叶叶儿”等等。另外,小调中除运用一般的衬词“罗呃”“啊”、“啥”、“哟”、“嗨”等以外,还大量运用组合衬词、称谓词、表意性衬词,如“哥哥儿哟”、“妹妹儿哟”、“大姐儿啥”、“叽叽哩哩、“唰唰啦啦”等等,它们与歌词的内容和旋律的风格紧密相连,赋予了土家族小调鲜明的色彩。如:歌曲《马桑树儿搭灯台》

4.在歌曲中多以垛句的形式体现趁词衬腔。所谓垛句就是将衬词、衬腔的片段作有规律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它的节奏紧凑、字密腔短、节奏统一,能给人以热烈、诙谐的感觉,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高山高岭种高粱》、《回娘家》等都是衬词衬腔的垛句形式。这种作品有较强的感染力。

第二、小调的节奏大量使用了四十六节奏,并且是连续使用,这种紧密的节奏型构成旋律有较强的冲击力,自然形成一种惯性,使乐曲发展获得向前的冲击力。如《大河涨水小河流》这首歌,中间连续运用四十六分音符,结合歌中衬词,把“大河涨水,小河流”描述得惟妙惟肖[3]。

(四)摆手歌

摆手歌是土家族在集会跳摆手舞时用土家语演唱的一种传统歌曲。摆手舞,土语称“社巴日”,它是土家族的传统风俗歌舞。跳摆手舞都有固定的地方,那就是“神堂”或称“摆手堂”前的宽阔场坪。摆手舞活动有大摆手和小摆手之分。大摆手由数村或数十村联合举行,规模宏大,有近千人参加;小摆手以自然村落为单位举行,摆手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但是其祭祀祖先、传颂历史、歌唱劳动、祈求丰年的愿望是一样的。

摆手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人物故事、农事劳动、开天辟地、长途迁徙等,摆手歌的唱词是有神话、有历史、有劳动、有生活、有事态人物的叙事性长诗,也是土家人民历代创作的优秀文学巨作。

摆手歌由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和唱不唱词,只唱衬词,曲式结构简短,乐汇单一,旋律保持着原始古朴的风格。如《大家一起做功夫》、《今年收成好》等都是很有特色的摆手歌。

二 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价值和意义

(一)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民歌传承有重要意义


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非常丰富的本土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底蕴和浓厚的地方特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各种西方音乐文化交汇,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西方的艺术形式,大部分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唱家乡的歌,甚至都没听过。导致一些富有价值的本土民族民间歌曲丢失或出现传承断层。湘西土家族民歌进音乐课堂是民歌传承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让儿童、青少年接触并熟悉了解本土民歌[4]。

(二)为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学改革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积极主动地通过实地调查、搜集、整理并建立湘西土家族民歌曲库,为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既推动了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也开发了具有地方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民族精神,也进一步的促进了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对专业建设、特色办学有着特殊的意义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学校音乐教学体系中,要紧跟国家发展趋势,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既要坚持音乐教育的开放性又要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应用。开发利用本民族民间资源,也是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思路和有效途径[5]。突出办学特色,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学校专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

 
三 结语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文明古国,各族的民间音乐浩如烟海。湖南湘西土家族民歌更是我国民间歌曲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民歌的乐观精神永远给人民巨大的鼓舞和力量,是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民歌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我国各民族的相互联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永红.同宗音乐地域性差异研究——基于湖南湘西、湖北鄂西两地土家族民歌研究[J].大众文艺,2010(23):24.
[2]周礼.论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J].黄河之声,2008(05):124-128.
[3]胡远慧.湘西土家族民歌分类管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6):90-93+100.
[4]黄洁.土家族民歌的审美特征初探[J].民族文学研究,2001(02):79-83.
[5]蒋一苗.土家族摆手舞的舞台创作[J].教育现代化,2018,5(20):302-303+3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3058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