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0-01-15 17:23:5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使命与责任。如何抓住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真是使思想政治教育如脑入心,是当前思政课教师重大而紧急的任务。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究

本文引用格式:苑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0):195-196.

       青年人进入大学阶段,就意味着进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担负着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使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的使命与责任。

一明确高职院校培养对象与培养目标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国家更是从现代科技视角出发,站在战略全局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再次确立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

(二)培养对象的特点

        从客观实际来看,高职学生的成绩基础不是很好,与更高学历层次的学生相比较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欠佳。但是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对新媒体技术感兴趣,乐于交际,思想活跃。因此,思政教师更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自己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思政课教师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因循守旧,教学方法单一,存在轻学生课堂表现重知识灌输、轻课外实践重理论等情形,还不能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把思政课当成单纯传授文化知识的课程,教学“满堂灌”从而忽视了思政课思想政治教育性。在课堂上只讲套话、空话,认为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依靠单纯的理论教学就可以解决,忽视了思政课课后拓展实践与学生为主体参与的课堂互动教学的重要作用[1]。

(二)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处理不当

       一些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授课内容与教材内容关系的能力欠佳,要么照本宣科,只强调教材理论,拘泥于课本,传授的理论脱离学生、脱离生活,不能深入分析难点、疑点问题,缺乏授课艺术,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要么完全脱离教材,天马行空,东拉西扯,失去了思政课的教育实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甚至会导致个别学生产生思想误区和认识偏差。

(三)考核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思政课考试往往形式比较单一,考核以笔试为主,缺乏对学生课堂表现、日常行为、实践能力的考核,没有建立起过程性考核体系,因此它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情况。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探究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在2018年9月10日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形成符合高职学生特点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尤为重要[2]。

\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1.情景教学深化知识理解。我们习惯的传统过程教学法是以传授式教学为主的,其优点是教师可以有条不絮的阐述教材当中的内容,比如理论和案例。一方面保证了教学内容的条理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按照课本查找所学内容。对于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法尚可适用,但是对于学习习惯欠佳,课堂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容易使其依赖于课下找教材“补课”,课上“开小差”。因此对于思政课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应当把传授式教学转变为交互式教学,把过程教学法转变为情景教学法,同时还要突出快乐教学的重要性。例如,思政课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考量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特点,大胆引入项目化的情景课堂教学模式,为学校专业组群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模拟、再现各专业组群的典型职业活动情境,让学生在获取概念性认知的基础上,能在相应的情境中演练、体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加深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并能进一步做出正确的职业行为判断与践行。同时把交互式教学方法运用起来,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将学习态度从“被动”扭转为“主动”。

        2.翻转课堂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会对老师所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但当刺激反复以同样的强度、方式和频率呈现的时候,反应就开始变弱,就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时间久了,学生就难免觉得乏味。从而在学生产生了思政课是最枯燥的课程之一的感觉[3]。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当前教育教学所重点关注的热点之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向学生提供网络教学资源,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后,再回到课堂上进行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讨论交流可以采取小组方式进行。翻转课堂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主动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上,学生作为主体,每一位主讲同学在阐述自己观点的时候,都可以给其他小组同学带来全新的感知体验。传统的过程教学模式是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听讲、课下吸收,但是大部分的学生在最后一个环节做的不好,导致很多的知识都没有较好地掌握。尤其现在的学生课下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起来。但是翻转课堂就恰好弥补了这一点,需要学生们在课前花费小部分的时间来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使课堂学习效果事半功倍[4]。

       3.实践教学拓展学生能力。思政课实践教学可由学校思政教学部牵头负责,团委、学生工作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相关师资力量、教学资源、设备、校园文化环境等优势在有效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例如,学校可请知名学者、专家到校做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可请先进模范人物、老战士等到学校做相关主题教育报告;还可组织专题知识竞赛、主题辩论、征文等多种园文化活动形式开展校园实践教学。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蓝墨云班课等平台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重视过程化考核。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效,采取过程化考核有利于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能否把书本上的知识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过程考核中,学生的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课堂发言、课后作业、社会实践都作为考核因子进行量化,使课程的总评成绩既能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2.重视行为表现考核。考核从以往的重分数变为重行动,这是思政课考核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思政课教学强调引导学生实现“知行合一”,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行为表现考核恰恰弥补了原来的考核方式中所缺失的部分,同时对学生这部分内容的考核需要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和学生管理部门沟通与合作。

四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主渠道。进入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更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的实效,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以往的老师为主的传统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移动端信息平台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情景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授课模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思中动,动中学。同时,完善课后实践拓展教学体系,把课堂和学生的业余活动有效结合起来,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才德兼备的高级实用型人才[5]。

\

 
参考文献

[1]詹春燕,赵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79-81.
[2]倪琳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25(2):94-95.
[3]钮倩.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82-83.
[4]陈锡德.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新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6,8(4):86-88.
[5]顾光进.试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4):150-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1117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