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国际能源电力标杆企业创新合作策略分析及启示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4 10:0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开放式的创新资源获取、整合和利用是新时期企业强化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对于能源电力企业而言,如何通过多样化的创新合作凝聚创新合力,对于关键方向、跨界领域等加速实现创新突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分析国际能源电力典型代表企业创新合作方面的做法的基础上,提炼了其在打造创新生态方面的典型和共性做法,从遴选合作对象、选取合作方式、获取国际化资源、控制合作风险及创新生态圈打造五个方面归纳可取经验,从而为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创新合作的开展提供启示。包括加强针对基础研究的创新合作、灵活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合作过程的评估和风险管理以及分步构建创新生态圈等。
 
  关键词:能源电力企业;创新合作;创新资源吸纳;创新风险防控
 
  开放式的创新资源获取、整合和利用是新时期企业强化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创意的产生和高成本的培育,而把外部创意和外部市场化渠道的作用凸显出来,灵活结合内外部资源,针对关键环节、关键问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潜能、缩短技术创新周期、实现技术创新合力,力争技术创新突破。在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如何选取创新合作模式,如何将外部资源融入研发过程,如何激励外部创新者持续提供创新资源——三家国际能源电力领域的典型企业(法国电力集团、西班牙电力集团和德国意昂集团)在国际化扩张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创新合作及生态建设的经验。我国能源电力企业正处在创新发展突破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特别是在打造国际一流能源电力企业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技术引领带动企业走出去,通过开放式创新整合全球资源,引领世界能源电力技术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命题。法国电力集团、西班牙电力集团和德国意昂集团作为大型跨国能源电力集团,在打造创新生态、开展创新合作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一、拓展创新合作对象,深度聚焦基础研究创新合作
 
  外部创新动力源主要包括产业链企业、竞争对手、学术机构、科技中介和政府等五种。我国企业技术合作对象更偏向科研院所、关联企业及母公司,而外国创新合作对象和内容则更加宽泛,包括非关联企业。首先,国际领先企业敢于与竞争对手合作。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竞合”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两种创新动力:竞争压力及创新联合力。2008年,法国电力与东京电力、美国电力研究院成立材料老化研究院,共同开展研发。其次,国际企业积极与产业链上下游建立合作关系。技术推动论认为产业上游创新会带动产业下游创新,博弈论模型也对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可以获得更多利润做出了解释。而需求拉动论则认为市场需求驱动企业迸发创意风暴。2010年,法国电力联合阿尔斯通、威立雅环境公司共同承担一项燃煤电厂碳捕获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最后,国际领军企业注重基础研究合作。学研方是国家基础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因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提供经济支撑,往往经费缺口较大。产学研合作一方面使得科研院所获得稳定收入,另一方面基于学校及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实力带动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建设。

\
 
 
  二、设计差异化合作模式,面向全球广泛吸纳创新资源
 
  跨国能源电力企业深知广泛吸纳创新资源的要义,并非常注重采取差异化的策略获取资源。西班牙电力集团通过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的方式,通过柔性的创新网络计划凝聚产业、政府、资本市场、企业、中介和科研机构等创新力量。基于平台建设,共同商讨特定领域中长期研发战略计划;同时开放式的结构有助于不断拓展参与创新主体,推动创新项目合作。针对学术机构,则采用共建研发机构、委托研究和研究资助等合作方式,有针对性地就某方面的关键理论开展基础研究。法国电力集团主要通过与学术机构共建实验室,从而联合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自2000年至2019年,法国电力已先后与国内各类学术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12个,极大促进了其在各个领域的创新活动开展。德国意昂则主要瞄准国际能源科研机构的研发项目,通过经费支持和任务分担从而共同研发并共享科研成果。针对产业界合作伙伴,主要采取协议式联合研究的模式。比如,法国电力与丰田汽车开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运行的试验研究,打造共赢合作链。
 
  三、预判严控合作风险,多措并举最大化合作效益
 
  创新合作伴随很多风险,各创新主体收益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严控合作关键风险是创新合作成功的保障。一是商定创新合作目标与合作模式。学术界的研究导向和商业界的利润导向存在差异,统一各主体目标是创新合作顺利实现的关键。事前敲定合作模式,有利于各主体确定角色,减少沟通成本。以产学研合作为例,企业倾向的合作研究模式的过度干预会使高校丧失研究独立性和专业性;高校倾向的委托研究模式会弱化企业监督,使研究偏离实际,产生委托代理矛盾。在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原则的共建模式是优于合作研究模式和委托代理模式的,合作各方通过共建实体来获得协同效应,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法国电力集团与资源互补企业共同承担示范项目,与学术机构共建实验室。二是密切关注技术环境、市场环境、国际环境变化,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市场需求瞬息万变,技术迭代突飞猛进,只有注重技术发展趋势、洞悉市场机会、及时调整创新规划或增资止损,才能抵挡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西班牙电力积极参与产业技术平台交流,每年巨资投资行业颠覆性创新技术,目的是紧跟未来发展趋势,助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做好知识产权保护。选择与没有直接业务竞争的学术机构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技术外溢问题。同时,建立合作产权评估体系、完善合作契约等方法,可以减少知识产权风险。四是建立巩固信任关系。信任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环境下意义更加突出,以信任为基础的创新网络往往只需要最低限度的合同,其效力远远大于冗长、详细的合同。不断巩固信任关系可以促使创新网络不断发展壮大。

\
 
 
  四、打造创新生态圈,面向智能低碳方向持续创新
 
  我国能源电力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积累了一定的创新资源,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建立了卓有成效地创新体系。在未来向国际一流企业迈进过程中,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应是着眼于产业创新全局,通过灵活手段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模式,打造各类创新主体高效联合、各类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生态圈。在生态圈建设方面,国际能源电力企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式。第一,围绕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协同生态圈。与传统的产品提供商相比,新时期客户对于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提供商更为青睐。生态圈的构建可以围绕综合解决方案——即最终提供的价值主张为核心,开展生态圈的配置和构建。这样不仅能将各个创新主体联合起来,同时围绕着同一个核心业务,有助于创新生态可持续地稳定运行。西门子即通过融合前沿技术、行业经验与广泛合作,以创新生态圈模式为产业升级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西门子对于后疫情时代创新模式的洞察和主张,通过携手各方伙伴构建创新生态圈,实现以贯穿评估、咨询、集成实施与优化服务的端到端数字化解决方案,同时促进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和工业云等前沿科技在工业制造、城市及基础设施、交通和物联网等领域的落地生根。第二,通过支持初创企业获取多元创新支持。法国电力集团致力于转变对传统核电业务依赖较高的局面,积极拓展新业务,探索新商业模式,注重业务孵化。在非主业的新兴创新方向上,大型企业获取创新资源和能力的一个常用方式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支持,通过筛选支持有潜力的创业公司开展创新,构建自身的创新生态版图。法电2017年在集团创新战略规划部下增设“New Business”创新业务管理机构,作为初创公司孵化器,重点关注能效管理、智能家居、能源云、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向。开放式的创新团队在法电支持下不断建立,助力法电构建多元化的活力创新生态圈。从2012年开始法电已经累计支持了2000多家创新型初创企业。对成功孵化的初创企业,法电将考虑与之成立合资公司或并购为下属子公司,正式纳入公司生态系统。对于初创业务,早期先置于全球业务内应用,后期则将协助推广至公司的客户或合作伙伴。第三,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对于生态圈构建过程,国际能源电力巨头普遍注重初期的数量积累,中期注重质量的筛选评估。早期纳入“泛生态圈”,采取较为广泛的创新支持和松散的联合关系,在不断创新、集成的过程中,筛选具有创新实力并能够和公司业务高度协同的创业企业或合作伙伴,进一步支持其孵化并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或并购等形式正式纳入自己的生态圈。这种逐步纳入的模式保证了大型企业一方面能够有大规模的创新资源筛选池,同时又保证了最终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和稳定性,对于生态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为只有高价值、高协同的创新主体才能够有效减少创新因子传导损失,降低系统运转成本,真正赋予系统内生动力,提高创新生态圈竞争力。
 
  五、对我国能源电力企业的启示
 
  根据国际知名能源电力企业国际创新合作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国情、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态势,提出三点启示。第一,注重基础研究方向的合作关系构建,为原始创新赋能。我国能源电力企业近年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总体来看原始创新仍较为不足,对长远性基础研究布局不充分,强调快出成果、实现经济效益,在若干关键领域仍然表现为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在独立研发还是合作创新的选择上,针对基础研究问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是更优路径。一方面,可联合国内外一流院校构建重点实验室,聚焦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集中火力攻坚;另一方面,要拓展合作关系网络,竞争对手、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或将为技术突破提供重要支持。第二,灵活吸纳全球创新资源。在智能互联网时代,跨界创新已成常态,企业之间的创新竞争已由个体竞争上升到商业生态圈竞争,企业需构建灵活的创新网络,立足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对象。在合作模式的制定上,不仅应关注技术特征,同时应关注合作主体间立场、导向、管理机制等各方面特点及差异,采取差异化的合作模式促进合作效果提升,提高企业的跨界创新能力及综合适应能力。第三,加强合作过程评估,最大化合作效益。我国企业在合作研究过程中,普遍有重起始、轻过程的问题,导致最后的合作成果不如预期。企业应加强合作风险的预测评估、构建合理的合作模式、建立追踪调整和止损机制、建立信任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力求达到最优合作效果。第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初期,应该注重通过创新种群异质化、集群化和数量规模化等方式,提高“泛生态圈”的多样性和活力,进而驱动创新要素自由交流碰撞和跨界融合,形成创新场效应。注重构建良好的金融环境,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离不开资金支持,良好的金融环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创新项目择优而取。中后期要注重对于多样化的创新资源进行进一步筛选和适配,不求多、但求精,围绕自身需求构建更加紧密的生态圈,比如围绕新业务的打造或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构建紧密联合的生态网络。采取构建合资公司、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围绕新兴业务诉求开展生态创新,兼顾保障业务的创新性和高度协同性,真正实现创新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石书德,张勇,葛旭波,等.跨国公司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策略——基于国际领先电力企业的案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150-155.
 
  [2]穆胜.释放潜能:平台型组织的进化路线图[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1-315.
 
  [3]辛爱芳.产学研合作中的合作风险分析[J].企业经济,2005(8):24-25.
 
  [4]于潇宇,姜江.我国科技企业国际创新合作风险分析与应对[J].中国经贸导刊,2021(8):58-60.
 
  [5]沈磊.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6]邹艳,王晓新,叶金福.共建模式下企业合作创新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9,27(4):616-621.
 
  [7]王超,许海云,方曙.产学研潜在合作对象识别方法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1):101-113.
 
  [8]刘文菁,王明舜.企业合作创新网络的对象选择与运行机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9-42.
 
  [9]窦文章,宋丹,赵玲玲著.科技创新产业的区域迭代中美比较与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1:144-145.
 
  [10]吕晓静,刘霁晴,张恩泽.京津冀创新生态系统活力评价及障碍因素识别[J].中国科技论坛,2021,(09):93-103.
 
  [11]柳卸林,王倩.创新管理研究的新范式:创新生态系统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8):1-19.
 
  [12]郝连才,李晓力,郝雅歌.北欧创新生态系统对山东区域创新的启示[J].科学与管理,2021(10):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guanlilunwen/39920.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