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双碳”背景下企业节能减排效益分析与评价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24 09:53: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随后国家“双碳”战略的顶层设计蓝图逐渐展开,战略落地行动纲领接续出炉。而在此过程中,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承担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其需要走在节能减排的前端,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其与自身的效益有着紧密的关系,而这会直接关系到企业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实施。本文围绕企业节能减排效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以此为我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双碳;节能减排;效益;分析;评价
 
  一、“双碳”背景下企业节能减排的内涵与意义
 
  “双碳”是指“碳达峰”与“碳中和”,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即“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排放的碳总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工业固碳等方式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净零排放”。在此背景下,我国诸多企业需进一步加快自身的能源结构调整,向绿色经济转型,进而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愿景的实现提供助力。基于此,企业在实际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便显得极为迫切与重要,而节能减排的内涵与意义在诸多学者的研究下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讲,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的本质上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合理的机制与政策实现资源与环境的有效利用与分配;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的主要表现则为企业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以此实现清洁生产;而从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来看,节能减排的主要表现形式即为资源的循环利用与高效利用,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形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征;此外,从社会系统角度来看,节能即为降低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与使用,减排则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输出。
 
  二、“双碳”背景下企业节能减排的效益分析与评价
 
  1.节能减排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影响
 
  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时,一般是通过事前预防与事后控制两种形式。事前预防是以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以及流程创新等诸多形式来降低资源的浪费与污染;而事后控制则主要是通过末端手段来管控污染,一般是以强制性的制度规定或相关政策进行约束与实施。在实践中,如果企业是通过事前预防的形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其是通过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生产流程的改造等方式进行节能减排,进而为企业自身积累了能够降低污染且创造效益的异质性有形资产。企业自身通过灵活、创新的生产流程、更为节能的生产模式,并获取相关的科技创新支持,能够极为有效地提高企业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生产效率等,进而达到降低资源及原材料消耗的目的,为企业经营成本的降低提供助力,最终帮助企业实现效益的增长。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通过事前预防实现节能减排能够使企业自身能耗降低、污染降低的技术等获得不断积累,进而帮助企业在政策更迭时能够更为快速地实现节能减排工作的优化与提高,进而避免企业由于环境污染等问题被起诉等,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有利于企业发展与效益提高的积极影响。

\
 
 
  当企业通过事后控制的方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其并未在技术上或流程上进行变革与创新。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染,但对企业自身的有形资源积累并未产生实质性的成效,对企业自身效益的影响并不能产生更为积极正向的作用。因此,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时,应更注重事前预防,其更为促进企业自身效益的提升。
 
  2.节能减排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
 
  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时,在改善企业资源与环境的过程中也会对企业人力资源以及组织结构等造成影响。节能减排在企业开展的过程中,对于管理、市场、产品及其研发等诸多业务均有所关联。而通过技术与生产流程的创新与改造等,能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更为灵活。与此同时也对企业前端业务人员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企业各层员工积极参与并配合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的开展,由此能够帮助企业形成一种更为先进的人力资源管控方式,而这无疑也会对企业效益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另外,企业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的过程中,其在社会当中所树立的企业形象会对优秀人才更具吸引力。且企业节能减排所带来的优良工作环境能够为员工提供更为健康、优质的工作空间,而这无疑会进一步的提高员工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及忠诚度。因此,企业在积极开展节能减排时,其在提供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污染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地累计相关的人力资源,而更为优质的人力资源及组织构成能够帮助企业在效益增长方面产生正面影响。
 
  3.节能减排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影响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社会公众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事宜关注度明显提高,大众对企业是否承担起所应履行的环保责任愈加重视,这同时也可能会成为公众或客户选择企业产品的主要影响因素。企业通过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不断地强化环境管理力度,有效降低污染,为保护资源环境贡献自身力量。而这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自身的整体声誉与形象,给所面对的客户带来一种更为积极的影响。例如,当前诸多政府部门在进行采购业务时,其对于供应商的选择会更倾向于致力于节能减排的企业。与此同时,企业积极地开展节能减排而建立的良好环保声誉,能够帮助企业与政府、环保等相关组织及其他外部利益者建立更稳定和谐的关系,而这能使得企业进一步地降低或减少责任成本,避免产生罚款及高额诉讼费用等。而这些因素的存在,无疑是企业通过节能减排促进企业效益与环保的双赢。
 
  4.资源积累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企业在不断开展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能够为企业积累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流程改造等方式,以事前预防的形式进行节能减排,进而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不可替代的人力资源、有形资源以及无形资源等。而企业开展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亦是一次对资源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竞争力与效益提高的过程。因此,企业通过节能减排不断地积累异质性资源,对效益的提高有较为积极的影响。虽然部分效益的体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从宏观视角来看,企业应当更加积极地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从长远的战略角度规划自身的节能减排计划,进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
 
  三、“双碳”背景下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对策及建议
 
  1.积极响应节能减排政策,促进企业发展与效益提升
 
  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企业作为主要的发展动力来源,其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物质,还需承担并履行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的责任与义务。通过上文所述,节能减排的开展能够为企业带来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诸多异质性资源的积累,是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效益的来源。并且在过往的一些研究报告中也能够体现出节能减排是有利于企业效益提高的,具体来说,一些学者的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在降低能耗时,能够提高自身的资产报酬率。排放水平降低,会拉升企业销售净利率。而在一些滞后模型的回归结果中表明,即便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时,当期对自身投融资决策、效益分配会产生不利影响,但从后期表现来看,不利影响正在逐步降低,并呈现出有利影响的趋势。例如,“蔚来”2020年所有业务净亏损,而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却有1亿元人民币;特斯拉2020年出售碳排放额度所得的收入达14亿美元,成为特斯拉“赚钱之最”。基于此,企业管理者应打消节能减排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要积极地响应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稳定发展,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效益。
 
  2.合理选择节能减排方式
 
  当企业以事前预防的形式开展节能减排时,其能够为企业积累有形资源、无形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等。而事后控制的方式是无法为企业积累有形资源的,且在人力资源方面提升程度也较低。企业自身效益的提升与有形资源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是对企业效益产生正向积极作用的关键要素。因此,以事前预防的方式开展节能减排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基于此,企业在选择节能减排的方式时,应当更加注重有形资源的积累,也就是以事前预防的形式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企业要积极地引进并普及相关清洁技术,提高生产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通过创新技术的支持与能耗的降低减少污染排放。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方式提高减排效率,进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为企业的长远与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3.平衡资金在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间的分配
 
  对于企业来说,其自身的资金量必然是有限的,而如何使用好资金,平衡好资金在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间的关系与分配工作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资金方面不能简单地进行平均分配,要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人员需将节能减排落实到具体的战略规划中去,积极地进行战略扶持,并要求各部门主动地参与配合。但需要着重指出的是,企业节能减排的资金平衡并非扩大投入金额,应当是寻求效益与节能减排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与理想状态。不要片面地追求量的提升与投入,要积极地在质上做学问。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步伐,要淘汰落后高能耗低能效的设备,迅速更新符合国家能效水平的设备,能效水平要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其次,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需要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寻找到效益与节能减排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企业不仅能够保障节能减排的有序开展,还能够由此进一步促进自身的效益提升,从而持续且稳定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通过科技创新开展低碳技术的研发
 
  在当前“双碳”的政策背景下,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要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地降低碳排放量,诸多企业的科研持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低碳经济与工业化转型的实现。由此,政府方面应通过各项政策对碳达峰实现路径进行总结,提出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能源与气候的协同治理路径,并从能源结构转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绿色金融市场、低碳技术发展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与引导,使其能够进一步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力度。与此同时,在当前愈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也应当更为主动地投入到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低碳技术研发中,通过自主创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探索低碳技术的应用。企业在开展节能减排的同时,要不断地采用新技术,实现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使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获得同步的发展,进而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低碳竞争优势。
 
  5.构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在我国“双碳”发展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处于主导地位,并积极出台与完善低碳经济发展保障制度。政府方面应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依据制度环境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适时适度地为企业节能减排的开展提供政策与制度的扶持,进而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相配套的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的构建要从多个角度共同发力,首先,政府方面要大力扶持企业节能减排的开展,要构建低碳科技投入的支持机制,进而为一些在技术创新积极探索的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为其研发工作的投入提供助力;其次,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水平,资金的支持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政府要帮助企业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等。而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地防范发达国家向我国进行碳排放转移,在合作的同时要形成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结合的形式。进而使得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式与创新技术保持一致;再次,政府方面要制定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要使得政策框架的设计与构建,是与当前诸多企业节能减排的开展相契合的,能够使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制度环境相适应;最后,要积极地培养节能减排、低碳技术创新的相关人才。人才是企业节能减排以及我国低碳经济实现的重要基础,唯有不断地培养相关领域的人才,才能够使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目标尽快实现。要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人才战略,以发挥人才动能帮助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加快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
 
  四、结语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已然产生了日益明显的矛盾冲突,在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我国已经将节能减排工作列入了国家战略规划。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也是节能减排开展的关键要素与重要主体。因此,企业要进一步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充分分析并明确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松.经济学视角下节能减排与企业效益关系分析[J].经济师,2018,347(1):67-68.
 
  [2]王伟.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居业,2017(9):132-1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guanlilunwen/3835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