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论文 > 正文

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控制的演化博弈分析(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7-26 15:24: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2.5 平台与监管机构的演化博弈模型

平台、借款人和投资人三方博弈的基准模型引入监管机构, 平台与借贷双边用户的收益如表1所示.令M=x (R+Lp) -Lp代表平台选择合规经营时的期望收益, N=x A (1+w) + (D-L) 则代表平台违规经营的期望收益.不妨定义平台违规经营的收益超过合规经营收益的部分为平台违规经营的超额收益, 即 (N-M) .引入政府监管之后, 假设政府“严格监管”的概率为l (0≤l≤1) .在考虑监管机构时, 侧重从社会整体福利的角度进行分析, 而非监管机构这一单一主体的收益.当政府严格审查, 整个社会承担监管成本C, 合规平台得到额外收益a, 违规平台的收益为扣除惩罚之后的净收益, 即 (N-P) .当监管机构选择宽松监管, 平台合规经营时, 政府的收益均为0, 而平台的收益为无监管时的合规经营收益M.当平台违规经营时, 整个社会承担相应损失K, 平台获得违规收益N.由于政府监管并不改变投资人和借款人的收益, 借款人和投资人的策略分析与2.3节中的分析保持一致, 因此本节不再探讨借款人和投资人的策略, 而聚焦于平台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演化博弈.显然, 平台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平台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收益矩阵Tab.2 Payoff matrix of game between platform and regulator     下载原表
表2 平台与监管机构的博弈收益矩阵Tab.2 Payoff matrix of game between platform and regulator 
注:第1项为对应的社会收益;第2项为平台的对应收益, 其中, M=x (R+Lp) -Lp, N=x A (1+w) + (D-L) ;投资人和借款人收益与表1中的结果保持一致, 故此表不再重复

以下分析此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一方面, P2P平台群体的整体平均收益为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 平台选择“合规经营”比例的变化率为

对T (y) 求导可得

另一方面, 政府监管机构的平均收益为

基于复制动态方程, 监管机构选择“严格监管”概率的变化率为


对Q (l) 求导可得


上述均衡的直观解释为:对于P2P平台来说, 为使y尽可能趋近于1, 则应尽可能小.当平台因合规经营并被有效识别出获得的额外好处a和平台因违规经营被发现造成的损失P固定时, 平台违规经营可得到的超额收益 (N-M) 越高, 平台越有可能合规经营;当违规经营超额收益 (N-M) 和违规被发现损失P固定时, 平台合规经营被识别获得的额外好处a越高, 平台越有可能合规经营;当合规经营额外好处a和违规经营超额收益 (N-M) 固定时, 违规经营平台被发现后面临的处罚P越高, 平台越有可能合规经营.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考虑, 为使l尽可能趋近于1, 则应尽可能大.监管机构应通过技术手段构建全面的监管体系, 兼顾监管效率的同时, 降低监管成本.

3 结论与启示

本文考虑借款人和平台、投资人和平台、平台之间以及平台和监管机构之间的策略互动, 构建动态演化博弈模型, 从理论上探讨了如何降低平台信用风险. (1) 分析借款人和平台、投资人和平台的博弈主要是考察自身利益是否有可能约束平台合规经营; (2) 考察通过平台竞争实现合规经营, 降低信用风险的可能性; (3) 构建P2P平台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则是直接考虑第三方监管机构对保障平台合规经营的作用.

3.1 主要结论


(1) 仅依靠网贷市场中借款人和投资人对平台的约束难以有效控制平台的信用风险, 政府监管对控制平台信用风险、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 完善的征信体系有助于提高借款人的违约成本, 减少借款人大规模违约行为的发生, 规避借款人信用风险向平台信用风险传导.同时, 平台应加强内部风险建设, 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 通过积极为投资人提供新的分散风险的投资渠道、降低投资人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方式, 而非提高借贷利率的方式来吸引投资人. (3) 平台之间对借款人的竞争有助于实现合规经营, 但会导致投资人规模的萎缩;而平台对投资人的竞争并不能增强平台控制信用风险的激励, 可能反而加剧平台信用风险. (4) 监管机构可结合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来控制平台的信用风险.正向激励是指通过适当补贴、资质背书等手段增加合规平台的收益和声誉, 负向激励是指加大对违规平台的处罚力度.通过多种手段, 监管机构应兼顾监管效率和监管成本, 致力于构建并落实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

3.2 信用风险控制策略建议

为了有效控制P2P的信用风险, 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 需要构建由政府监管、平台竞争性约束、平台内控的信用风险控制体系.其中, “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借款人”的双层监管模式是本文所建议的风控体系的核心.一方面, 政府需要监管网贷平台的运营, 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引导平台合规经营;另一方面, 平台需要对借款人形成有效监管, 包括事前借款人资质的甄别和事后借款人行为的监督, 增加借款人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成本, 从而降低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如下.

1) 构建完善的征信体系, 提高借款人违约成本.首先, 应促进多行业、多系统征信体系之间的对接和融合.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占有大量的交易信息和社交信息资源, 应推动互联网征信与传统公共征信的信息整合.同时, 促进P2P网贷行业内部各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其次, 加大征信产品的开发力度, 引入大数据挖掘技术, 开发新的信用风险评估产品, 提高信用风险评估的可靠性.

2) 明确平台定位, 加强平台信息披露, 从而规范平台运营流程.一方面, 需要明确网贷平台信息中介的角色定位.为了增强投资人信心, 平台不仅提供撮合交易的服务, 还参与交易环节, 为借贷活动提供担保, 导致借款人的信用风险可能转移到平台并迅速积聚.平台提供担保服务只是风险的再分配, 并未从本质上降低行业风险, 未来平台逐步去担保, 回归信息中介的角色定位应成为监管重点 (4) .另一方面, 需要加强平台信息披露.监管机构应要求P2P网贷平台定期如实提供财务报告、业务运行报告等.此举有助于监管机构实时把握平台的运营情况和风险状况, 发生问题时也可及时追溯回查, 降低监管成本;同时有助于降低平台与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降低投资人的信息搜集成本.

3)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建立平台分级制度, 并辅以激励措施, 为网贷平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1) 为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监管机构应设立P2P网贷行业的注册制度, 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平台方能进入行业, 从源头上引导平台规范经营,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通过构建融合平台运营能力、风险管控、信息披露等全方面信息的P2P网贷平台综合评价体系, 形成合理的平台分级制度, 从而降低投资人的信息搜集成本, 帮助用户根据自己的风险需求和偏好选择合适的平台. (3) 在构建分级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措施, 对不同评级的平台给予不同的补贴或者处罚力度, 鼓励平台合规经营.我国目前执法力度有限, 债务追偿体系相关法规界定较为模糊, 出现平台跑路现象后难以追回投资人的资金.未来应建立便捷高效的消费者投诉和维权体系, 严厉惩治恶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增加平台违规经营成本;完善P2P网贷行业的退出机制, 引导平台良性退出, 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对于合规经营的平台, 可采取适度补贴或者政策倾斜等策略支持其经营发展.

最后, 需要强调的是, 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主要是树立宏观框架, 而行业自律作为行业内部自我约束和监督的机制, 能对监管形成有力补充, 有助于降低监管成本, 在规范平台经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央行、银监会等多家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了我国首家全国性的互联网金融协会, 协会于2016年3月25日在上海正式成立 (5) .此后, 各省市也相继成立地方互联网金融协会.未来可从以下几点加强行业自律: (1) 行业自律协会应设立严格的准入门槛, 监督会员平台运营, 并建立预防和惩罚违规行为的有效机制; (2) 通过完善风险说明, 公布必要的财务数据、风险提示来增加行业透明度; (3) 建立行业信息共享平台, 承担风险警示责任, 鼓励良性竞争, 降低信用风险 (6)
  
参考文献:

[1]骆品亮, 丁岚.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金融, 2017 (8) :45-53. 

[2]卢馨, 李慧敏.P2P网络借贷的运行模式与风险管控[J].改革, 2015 (2) :60-68. 

[3]丁岚, 骆品亮.基于Stacking集成策略的P2P网贷违约风险预警研究[J].投资研究, 2017 (4) :41-54. 

[4]牛丰, 杨立.基于博弈理论的P2P借贷信用风险产生机制分析[J].财务与金融, 2016 (1) :1-6. 

[5]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 2014 (5) :103-118. 

[6]高觉民, 赵沁乐.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风险——博弈视角下声誉机制的混同均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7 (2) :96-108. 

[7]潘爽, 魏建国.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及其分散机制设计——基于信号传递模型[J].财会月刊, 2017 (11) :88-91. 

[8]谭中明, 黄丹.基于生态圈视角的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及防范研究[J].西南金融, 2016 (9) :44-47. 

[9]宫晓林.P2P网络借贷风险与监管——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分析[J].投资研究, 2014 (6) :29-40. 

[10]叶青, 李增泉, 徐伟航.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识别研究[J].会计研究, 2016 (6) :38-45. 

[11]Sufi A.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financing arrangements:Evidence from syndicated loans[J].Journal of Finance, 2007, 62 (2) :629-668. 

[12]Wang Hui, Greiner M E.Herding in multi-winner auctions[C].Saint Louis, U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235. 

[13]程华, 杨威.投资者风险偏好、平台行为选择与P2P监管[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6 (10) :16-24. 

[14]李琪, 王振.P2P网贷平台风险和标的风险的辨析[J].上海金融, 2016 (10) :92-95. 

[15]李永兵, 骆品亮, 袁博.我国P2P平台区域集聚与“跑路”现象:一个来自制度环境的解释[J].上海经济研究, 2016 (8) :84-91. 

[16]王嵩青, 田芸, 沈霞.征信视角下P2P网贷模式的信用风险探析[J].征信, 2014 (12) :49-52. 

[17]王伟.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评价——基于熵权法和CRITIC法[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 (12) :54-58. 

[18]廖愉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经济与管理, 2015 (2) :51-57. 

[19]Chaffee E C, Rapp G C.Regulating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in the aftermath of Dodd-Frank:In search of an evolving regulatory regime for an evolving industry[J].Washington and Lee Law Review, 2012, 69 (2) :485. 

[20]Slattery P.Square pegs in a round hole:SEC regulation of 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and the CFPB alternative[J].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2013, 30 (1) :233. 

[21]Verstein A.The misregulation of person-to-person lending[R].New Haven:Yale Law School Working Paper, 2011. 

[22]俞林, 康灿华, 王龙.互联网金融监管博弈研究:以P2P网贷模式为例[J].南开经济研究, 2015 (5) :126-139. 

[23]帅青红.P2P网络借贷监管的博弈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 :133-138. 

[24]福建南平银监分局课题组.P2P网络借贷监管的效益与路径——基于演化博弈论视角的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 2014 (7) :23-39. 

[25]韩景倜, 陈群.不确定条件下P2P网贷平台运营与政府监管演化博弈稳定性分析[J].商业研究, 2016, 62 (3) :36-44. 

[26]丁岚.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信用风险的预警与控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17. 

[27]Harsanyi J C.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Bayesian”players part II.Bayesian equilibrium points[J].Management Science, 1968, 14 (5) :320-334. 

[28]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208-247. 

[29]王先甲, 全吉, 刘伟兵.有限理性下的演化博弈与合作机制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1 (S1) :82-93. 

[30]Taylor P D, Jonker L B.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ies and game dynamics[J].Mathematical biosciences, 1978, 40 (1/2) :145-156. 

[31]Zhao Hongke, Ge Yong, Liu Qi, et al.P2P Lending survey:Platforms, recent advances and prospects[J].ACM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y, 2017, 8 (6) :72. 

[32]邢威加, 王军礼.P2P网络借贷平台盈利模式分析[J].技术与市场, 2015 (10) :140-144. 

[33]张春霞, 蔡炎宏, 刘淳.竞争条件下的P2P网贷平台定价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 :470-474. 

[34]戴菊贵, 蒋天虹.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P2P平台定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 2015 (9) :52-57. 
 

注释:

1 代表性监管措施包括:2015年7月,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纲领性文件《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5]221号) , 首次明确了网贷平台的信息中介角色定位;2016年8月, 银监会等四部委联合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成为我国P2P网贷行业的规范性文件. 

2 参见网贷之家官网http://shuju.wdzj.com/problem-1.html. 

3 P2P网贷平台作为信息中介机构, 具有多种盈利模式, 包括纯中介盈利模式和复合中介盈利模式等[32].本文主要考察采用纯中介盈利模式的网贷平台, 即网贷平台以撮合交易成功之后收取的服务费来盈利. 

4 2016年8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已明确指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不得提供增信服务, 不得直接或间接归集资金, 并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客户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参见银监会《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 (银监会令[2016]1号) , 具体来源为http://www.cbrc.gov.cn/gov View_37D312933F1A4CECBC18F9A96293F450.html. 

5 参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http://www.nifa.org.cn/nifa/index.html. 

6 关于风控控制策略的更多讨论, 参见丁岚《我国P2P网络借贷行业信用风险的预警与控制研究》[26].

        《P2P网贷平台信用风险控制的演化博弈分析》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726/2018072603273716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guanlilunwen/246.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