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 意义、现状与完善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2-09-27 09:11: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对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也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这是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目前对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教育意识、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机制、教育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于引起教育者的思考,推进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开展,促进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法治意识;法治教育;依法治国
 
  法治意识是人们关于法治方面的知识、观点和心理的总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下,高校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更应具备当下的法律知识、法律精神与依法守法的价值观念。在此背景下,对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塑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健全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目前,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仍有不足,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
 
  一、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意义
 
  加强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是优化学校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实现国家社会安定的必然选择。现在的高校学生大多对于社会上的法治热点有强烈的关注,但对于法律的认知却很浅薄。在步入社会之后,学生们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与陷阱,这时足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避免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更有助于学生在自身权益受损时,拿起法律的武器自我保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人们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成绩的高低,更关注于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法治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可以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理性思考,合理应对,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个人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高校学生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主体。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全面普及法律知识,可以让学生们明辨是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应用法律的能力,大幅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可能,促进社会安全稳定发展。深入的法治意识教育也会使学生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尊崇法治理念,敬畏法律,建设法治社会[1]。
 
  二、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现状
 
  (一)法治意识教育观念薄弱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下,无论是学生还是所处的成长环境都受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没有形成良好的法治意识。同时大学生时期属于成长和叛逆期,其心理上和行为上都强烈地想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并且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具有非常强的独立自主观念,所以部分学生在客观上对于一些法律制度较为抵触。另外由于社会上存在着不严格履行自身权利与义务的情况,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较弱时,同样会对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产生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当代学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到社会上的方方面面,虽然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但是各方面的信息不断涌入,各种正确和不正确的思想对于没有形成完善人生观、是非观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影响其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严重的还会诱使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所以高校的法治教育部门应该加强法治教育的力度,深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尽量降低当代大学生的犯罪概率。
 
  (二)法治意识教育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高校存在着对法治教育工作不重视的现象,很多的教育工作都只是流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下去,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法治意识教育水平。其原因在于高校对于学生法治意识教育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并且不够重视,没有结合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学生的基本情况设置针对性的法治意识教育内容。另外部分高校在法治意识教育方面存在着重刑事轻民事、重义务轻权利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经常给学生灌输各种刑事犯罪和《刑法》方面的内容,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教师过多地讲述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对于公民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则很少讲解,同样会激发学生反感、抵触的心理。在部分高校还存在着教师教学水平较低,缺乏教学意识和责任心,不充分备课现象,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课程内容,并没有高度关注学生学习情况与参与度,教学反响不大,拉低了法治意识教育水平。
 
  (三)法治意识教育模式单一
 
  法治意识教育的知识涵盖范围较广、内容较多且复杂,是一门系统性的教育课程,各种权利责任的划分、权利意识的培养、法律体系和规定内容等,使学生很难全面掌握其中的知识内涵,教师的教学难度较大,同时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较大。而且法治意识教育的课程内容比较枯燥,教师需要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学体系中法治意识的教育模式都过于老旧和单一,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则毫无兴趣地听,缺少互动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附于课本的内容,没有结合当下具体事物进行深入探讨,严重地脱离了社会现状。所以想要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效率和水平,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转变教育模式。
 
  三、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完善建议
 
  (一)加强对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视
 
  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法治意识教育,就应该对这方面有足够的重视。各大高校要明确对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明晰高校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高校学生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与法律素养,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平稳发展。因此,在观念上就要将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放到同等的位置上来。应该不断加大对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投入力度,不管在财政资金上还是在课程安排上都要有所重视。
 
  不少的高校领导认为,法治意识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没有不同,没有明确法治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区别,这也使得法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没有太高的地位,也使得学生对于法治意识的认识不够深刻,成为提高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阻碍[2]。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下,不同的教育内容往往占比不同,专业技能教育一般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思想道德教育往往不受重视,法治意识教育往往占比更小。针对法治教育易被忽视的现象,高校必须采取相应举措,从着力提升法治教育的比重入手,为法治教育的有序开展提供良好条件,为高校学生法治水平的提升开辟道路[3]。
 
  对于法治意识教育内容也应有所斟酌,要构建合理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要充分将课本上的知识与时代背景相结合,使学生学到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的知识。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对于高校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课程,课程内容更倾向于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培养,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在法治意识树立与法律知识讲授这方面有虽然也有一定的涉及,但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编写更全面的法治意识教育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师资力量的合理分配,以及对于不同情况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二)发展法治意识教育教师的队伍
 
  要完成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就目前来说,引导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教师大多是思政课的教师,在思想政治方面可能有专业的素养,但是在法治教育方面却未必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在法治意识教育上,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的教师有着巨大的缺口,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全面提升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需求。因此不论是法治意识教育教师数量上的增长,还是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目前的法治意识教育情况来说,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就数量而言,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法学教师是很有必要的,这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就教学质量而言,我国高校教师更注重于科研成果,这就导致教师对教学成果没有足够的重视,教学质量自然不高。因此,高校应当适当削弱论文数量对于教师评定的影响,更多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成果,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
 
 
  (三)创新法治意识教育形式
 
  现代社会急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传播。高校学生经常会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因此,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广播等形式,传播法律文化,树立法治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这一视听工具,借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快速获得所需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促进学生搜索所需法律知识。
 
  但是,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网络环境过于自由,不易控制,除了正常的信息思想外,一些不积极、不乐观的思想也会肆意传播,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促使高校学生明辨是非,避免受到不健康不积极的言论的影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多媒体技术,正向引导,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使用传统的讲授与听课的教学模式,但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更抹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主动思考,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去芜存菁,形成自己的思想,才能树立起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探讨。同时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促进学生自学。课堂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进行法治意识教育,终究是不完善的,因此,要拓展其他的方式来学习。高校学生往往有许多的专业课,学习任务很是繁重,因此法治意识教育的课时不能过多,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但是法治意识教育不是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就可以树立得起来的。因此,高校应该使用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法治意识教育。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树立自我学习的意识,不仅完成了法治意识教育的任务,更有利于学生自己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一举多得。
 
  鼓励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与自学学到的知识终归只是知识,要真正做到融会贯通,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最终还是要靠真正的实践。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践,例如: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社团,社团之中可以有教师的参与,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内部讨论,如果无法解决再由教师进行指导[4]。社团也可以定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创办法治知识竞赛,或者就热点问题展开辩论活动等等。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可以巩固法律知识,提高自我修养,提升法治意识。让高校学生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更好参与学习,是一个提升法治意识的好方式。
 
  (四)完善法治意识教育的机制
 
  明确教育目标。在目前的教育过程中,大部分高校只注重于课本上知识的讲解,更注重法律理论。但是,更应该注意对学生法律思维的培养,要始终以树立学生的法治意识为目的。因此高校应该对现有的法治教育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对于现有的内容进行精简,适量加入相关的案例,联系案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树立健康的法律思维,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要加强法治宣传,让学生在长期的法治熏陶中树立法治意识。
 
  建立合理的评估考核方式。现在法治教育的考核方式还是考试,形式较为单一,容易发展成流于表面的形式化教学,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不仅要考察学生的法治知识,更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促使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成长。法治意识的树立离不开社会实际,因此学校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考察时,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还要注重对于实际事件的分析,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
 
  (五)注重环境的影响
 
  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带来的影响是巨大,因此,构建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要深刻认识法治环境对高校学生法治思维的重要影响,高校学生周围环境中法治发展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高校想要进行法治教育并取得成果,首先就是要做到依照规章制度来管理校园。高校要制订完备合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严厉管理,以此对高校学生产生正面影响,使高校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没有徇私舞弊的空间,也没有投机取巧的可能[5]。要让学生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家庭与社会法治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目前社会信息获取很容易,学生不可能对社会上的法治环境一无所知,学校在这个过程要有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情感上认同法律,促进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形成法律信仰,树立法治意识。
 
  四、结束语
 
  法治是中国发展的必然倾向,要促进未来法治社会的进步,就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尽管目前的教学仍有不足,但通过研究当前法治意识教育的不足,在不足之处做出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推进高校学生法治意识的树立,就可以呈现出令人满意的教育成果,为未来社会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郝婉琳.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法制博览,2021(14):20-21.
 
  [2]张国欣.依法治国视域下对大学生法治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24):148-149.
 
  [3]王志鑫.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41):44-46.
 
  [4]周晓瑜.高校学生法治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1(14):149-150.
 
  [5]张琳.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21(27):193-19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falvlunwen/439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