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论文 > 正文

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构建高校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12-24 11:31: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高校已经成为电信诈骗的“ 重灾区 ”,近年来各高校已经把电信网络诈骗列为常态化防 控重点工作,以桂林市的高校为例在常态化防控背景下高校预防电信诈骗的机制开展调查研究, 分析高校网络诈骗的诱因、特征及构建常态化防骗机制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常态化预防网络诈骗 机制的思路及建议, 为高校构建平安校园提供依据及参考。

关键词:  网络诈骗; 诱因; 防控机制

公安部主要负责人在国家反诈中心调研时强 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形成打击治理合力,  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新型犯 罪,  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  切实 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从公安部公布的数据可 知,  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在 2020 年打击电信网络诈 骗犯罪活动中共破获 25 万多起案件,  一定程度上 维护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但是目 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还是层出不穷,  作案频率居 高不下,  特别是高等学校一直以来都是电信网络 诈骗的重灾区,  诈骗的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  层出 不穷,  让广大师生员工遭受重大损失,  并且被诈骗 的金额数量越来越大,  结合全国上下积极开展防 诈反诈工作的大背景下,  高校建构常态化的电信 网络诈骗应急机制有着现实的意义。

\

一、高校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必要性

(一)  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诱因


高校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的背景。当前高 校的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为电信诈骗不法分子主要 作案的对象,  从各级公安机关所统计和公布的数据 可知,  近年来高校校园成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 地,  也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一是高校师生员 工成为网络诈骗追随的主要对象,  并且对师生员工 开展诈骗成功率较高。二是大学生群体涉世不深, 缺乏社会经验,  容易被不法分子设计的“ 利诱 ”陷 阱所迷惑,  逐步进入被诈骗的“ 圈套 ”。三是大学 生群体长期接受高等教育,  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 品质素养,  乐于助人,  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 良传统的同时忽略了对社会上恶劣的违法犯罪行 为鉴别力。四是大学生在网络手段“ 利益诱惑 ”的 情况下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及措施,  让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居高不下。五是部分大学生过于追逐利益丧失了基本的理智思维和行为,  不择手段地唯利是 图而陷入了网络诈骗分子的陷阱。  [1]

(二)  建构常态化防控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必要性

1.  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打击、防范、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需要。打击电信网 络诈骗需要人人参与、全员预防才能达到良好的 效果,  高校是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提高 防诈、反诈的积极性、有效性。同时,  高校是否有 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犯罪高发势头,  是国 家、地方和社会建立“ 全民反诈 ”“ 全员反诈 ”和 “ 全社会反诈 ”的新体系的关键环节。

2.  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的需要。高校是高 等人才输出的主要单位,  对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安全稳定一直是高校人 才培养的死守的“ 底线 ”和“ 红线 ”,  也是高质量 人才输出的重要基础。高校校园需要维护基本的 网络生态安全,  杜绝电信网络诈骗的现象发生。

3.  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的需要。 当前高校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地,  并且 被诈骗的金额越来越大,  给广大师生员工造成了 巨大的损失。建构常态化的电信网络防骗机制有 利于高校形成完善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机 制、应急机制和保护机制,  有效维护高校师生员工 的切身利益。  [2]

二、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骗的特征

(一)  不法分子开展电信诈骗的针对性较强


1.  选择作案的对象针对性较强。从 2021 年桂 林市某区公布的高校电信诈骗案例可知,  不法分 子选择的电信诈骗的作案对象均为有较多网络购 物或者利用互联网开展与金钱相关活动较多的大学生,  不法分子可通过一些大数 据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电信诈骗活动。  [3]

2.  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的手段针对性较 强。不法分子充分分析了大学生的群体特点,  熟悉 大学生群体的利诱心理,  有针对性地设计电信诈 骗的手段。不法分子开展电信诈骗的主要手段是 各种网络平台、自媒体手段以及伪基站的运用。 会在目标区域加装先进基站,  同时利用网络手段 开展有针对性的电信诈骗活动,  并且形成了一套 专门针对大学生开展电信诈骗的技术技巧,  包括 陷阱设计、诱骗技巧、聊天技巧、转账手段及方 法等。

3.  电信诈骗的平台针对性较强。从当前高校 校园电信诈骗的案例可见,  电信诈骗的首要媒介 是“ 利诱 ”的“ 蛋糕 ”“ 奶酪 ”,  然后通过支付 宝、花呗、余额宝、淘宝、天猫、游戏装备买卖及 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开展相应电信诈骗活动。

(二)  高校电信诈骗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和隐蔽性

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时刻潜伏在高校校园的周 围。电信诈骗潜伏性主要表现在:  1.  不法分子熟 悉大学校园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及生活节奏, 时刻潜伏在大学生的周围,  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 习性、心理动态,  为开展诈骗作案打好基础。2.  电 信诈骗不法分子潜伏期较长。当前高校都是开放 性的校园,  人员流动性较大,  不同层次、不同身份 的人会混迹于高校校园,  长期与高校大学生在一 起,  潜伏于学生周围。3.  电信诈骗不法分子时刻保 持隐秘的身份。不法分子混迹于高校校园或者周 边时,  身份隐秘,  手段隐秘,  与外界沟通也相对隐 秘,  让大学生难以识别,  让人防不胜防。

三、构建高校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机制的路径

(一)  提高防诈骗宣传教育的质量,  牢固师生防骗意识及应对能力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成部 分,  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常规工作,  高校学工队伍 时常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防诈骗专题教育。但是 在常态化的防诈骗教育之后,  电信诈骗的案例还 是层出不穷,  因此,  高校对大学生的防诈骗安全教 育和对教师员工的宣传教育要做到“ 四入 ”:即是 “ 入眼 ”“ 入心 ”“ 入脑 ”“ 入髓 ”。从根本上牢 固高校师生员工的防诈骗成效,  让师生员工充分 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与方法,  筑牢师生员工对于 电信诈骗行为的防范意识,  让校园内形成网络上 谈“ 钱 ”即“ 防 ”的防诈骗氛围。

(二)  建构立体多维度的高科技智慧校园防骗系统

1.  建构“ 公安 — 高校 ”立体的多维度高科技 智慧防骗网络体系。网络诈骗很多都是通过伪基 站和网络手段进行,  高校应当与公安机关、当地网 信部门、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建构立体的多维度的高科技智慧防骗体系。一方面,  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和应用,  强化预警劝阻措施,  对高校周 边的伪基站等不良信号的监控,  并对伪基站的侵 入实施 24 小时监控,  做到“ 五早 ”,  即早预防、 早排查、早发现、早干预、早预告,  提醒学生做好 电信诈骗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  净化高校校园周 边的网络环境。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和高校联合起 来,  加强对校园周边的网络环境开展净化行动,  阶 段性地开展网络检测,  对不良的网络及时进行整 改。再者,  优化“ 学校 — 公安 ”的预警效能,  提 高学校与公安部门的联勤联动效能,  进一步做到 精准研判、精准预警、精准打击、精准防范,  不断 提升防诈反诈犯罪的能力水平。

2.  构建高校内部立体智慧网络防诈骗应急 体系。(1)  建构立体的、经纬交错的智慧网络 “ 防诈反诈 ”应急体系。一方面,  配备高科技的 防诈反诈设备,  提高和完善“ 防诈反诈 ”的网络 技 术 手 段。(2)  完 善 高 校 校 园 内 部“ 人 — 科 学 技术 ”的立体智慧防诈骗应急系统。当前网络 诈骗已经跟随高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更新,  作案 手段越发高超并具有针对性,  高校内部应建立 “ 人 — 人 — 人 ”“ 人 — 科学技术 ”的应急监督体 系,  构建“ 宿舍—班级—年级—二级学院—学 校职能部门 ”防诈反诈应急体系。

3.  完善高校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运行机制。 (1)  与时俱进修订完善校园安全的规章制度,  确保 高校校园安全秩序的正常运行。(2)  针对电信网 络诈骗成立应急应对体系,  制定应对章程,  进一步 整合力量资源,  促进广大师生员工齐抓共管、综合 治理。  [4]

\

(三)  完善高校电信网络诈骗应急管理体系

1.  搭建预警机制,  完善高校校园电信网络诈 骗预警体系。主要与当地公安机关、网信部门和网 络技术监督部门,  共同搭建电信网络诈骗预警系 统,  完善预警机制和体系。2.  师生电信网络诈骗教 育机制。包括:(1)  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子体系。 (2)  安全事故防范子体系。(3)  常见安全事故案例 介绍子体系。(4)  安全技能学习子体系。3.  校园内 部电信网络诈骗联防联动体系。4.  电信网络诈骗 监督管理体系。(1)  监督校园电信管理安全体系 不足、存在的问题及漏洞,   (2)  对高校校园电信网 络诈骗状况评估及预警体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1]娄永涛,唐祥.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 (3):121-128.
[2]陶建华,傅睿博,易江燕,等.语音伪造与鉴伪的发展与挑战[J].信息安全学报,2020,5(2):28-38.
[3]王东旭.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警务创新[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20(1):80-84.
[4]朱艾男. 论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J].法制与社会,2020(6):78-8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falvlunwen/347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