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2 14:31: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 55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 55 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及 cTnL 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率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心肌酶学指标及 cTnI 阳性率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但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心肌梗死的位置也存在相关性,在临床诊断上心电图检查效果最佳。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特征

本文引用格式:王静 .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18(69):106,111.

0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导致心肌出现严重的缺血,从而造成相应心肌的急性损伤及坏死,具有病死率较高的特点 [1]。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的症状,常并发心律失常,一旦病情危急,必须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否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而探究和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学针对性控制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鉴于以上情况,本文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进行了探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 55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期的 55 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律失常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性 29 例,女性26 例,年龄 42~82 岁,平均(55.72±0.41)岁;研究组男性 21 例,女性 34 例,年龄 43~81 岁,平均(54.28±0.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和监护,其中主要包括患者的吸氧、心电监护、血压检测、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卧床休息、水电解质、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血管扩张、钙拮抗剂治疗等 [2]。在经过一系列治疗后,将患者的相关指标检测进行比较,其中进行比较的指标检测主要包括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等。以上心肌酶学等指标均采用我院专用分析仪器进行检测,其中采用速率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另外,还要检查患者的心肌肌钙蛋白(cTnI)阳性率,同时还要采用心电图对研究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监测两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并通过专业医师进行分析。
\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cTnI 阳性率、血压昼夜节律以及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关系,通过以上指标的比较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以 SPSS20.0 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 ±s)表示,以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表示,以  2 检验,数据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2结果

2.1心肌酶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且数据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 cTnI 阳性率比较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cTnI 阳性率均为 100.00%,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组间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比较
正常情况:对照组正常情况 18 例,占比 32.73%,研究组正常情况 51 例,占比 92.73%,组间检验结果为(2=76.991,P=0.000);异常情况:对照组异常情况 37 例,占比 62.27%,研究组异常情况 4 例,占比 7.27%。研究组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率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研究组患者心律失常与梗死部位关系
在 55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中,有 25 例患者出现并发室性早搏,其中梗死部位包括前间壁 4 例、前壁 13 例、高侧壁 8 例;17 例患者出现并发非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其中梗死部位包括下壁 11 例、前壁 6 例;13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重度窦性心动过速,其中梗死部位包括下壁右室 6 例、
广泛前壁 7 例。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医学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容易引发多种相关并发症,其中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一种合并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合并发作增高了患者的病死率,患者容易发生猝死,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因此患者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从根本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根据分析来看,导致患者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在于患者的心肌组织缺血坏死,造成心肌细胞电生理出现异常变化,还可能与患者的治疗药物及患者自身的自主神经性反应等方面因素有关 [4]。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属于具有发病急,且病情危急的特点,因此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为患者提供科学可靠的临床治疗参考依据,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分析中,两组患者的心肌酶学指标及 cTnI 阳性率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指标中无特异性观察价值,但研究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率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指标。另外,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可出现并发室性早搏、并发非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并发症重度窦性心动过速等多种心律失常现象,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疾病的类型与梗死的位置也存在相关的关系。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在心肌酶学指标及 cTnI 阳性率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但与血压昼夜节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且患者的疾病类型与心肌梗死的位置也存在相关性,医师可以通过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心电图检查来作为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娟 . 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5):165-166.
[2]杨庆红 . 胺碘酮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20(24):3366-3367.
[3]陈带洋 , 赵笑琼 . 胺碘酮治疗 54 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研究 [J]. 北方药学 ,2016,13(10):50-51.
[4]吴苏亚 , 贺海龙 . 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22(23):2808-2810.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912/20180912023310942.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7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