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9-10-09 14:28: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安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定本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11月接诊的67例重症监护室中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予以所有患者安全护理措施,观察其SpO2、心率及临时起搏器应用时长指标。结果6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且康复出院,其中SpO2范围在94%-100%,心率每分钟在89-122次之间,临床起搏器应用时长在2-15 d。结论安全护理方法可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体外循环;重症监护室;安全护理;心外膜临时起搏器

本文引用格式:崔菊,赵庆强.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安全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2):237+239.

0 引言

       体外循环术式是一种易受手术损伤、术中低温及麻醉效果等问题影响的临床复杂手术,一般而言,重症监护室患者在该术式中易有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停搏等并发症情况,病情严重会引发患者死亡[1]。近几年临床多采用临时起搏器方法,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但由于应用临时起搏器期间注意事项较为繁杂,现阶段多采用有效护理加以辅助,本文分析了在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安全护理措施的效果,现作如下表述。
\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本院2014年8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合计例数67例,均应用安全护理措施。纳入病例中,女29例,男38例;年龄在16-67岁,平均为(36.45±5.91)岁;其中含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均已采用人工瓣膜置换术),其中6例主动脉瓣双瓣与二尖瓣置换患者,2例主动脉瓣置换患者及24例二尖瓣置换;31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正术患者,其中包括10例心脏畸形患者(主动脉窦瘤破裂、心内膜垫缺损、肺动脉狭窄、右心室双出口及艾勃斯坦综合征)、7例法洛氏四联症患者、8例室间隔缺损患者及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此外,还有4例冠心病患者(均已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程2-11年,平均为(6.38±1.86)年。纳入标准:67例患者或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及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无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严重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或手术配合度不高者。

1.2 方法。

        安置方法:采用美国美敦力体外临时心脏起搏器(5348型),术中闭合心包前,施术者应将起搏器正极缝合至患者胸壁,其负极缝合至患者右心室心外膜。期间应保证两极导线大于两厘米,避免出现短路问题[2]。后应从患者心包剑突下缝合切口位置将导线引出且应于其皮肤处固定,连接临床起搏器,作相应起搏处理。术前:医护人员应在手术开始前将相关医疗器材及急救药品备好,其中常规急救药品包括利多卡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及多巴胺等。后应检查及调试临时起搏器,检查包括电池电量、功能指示灯、电极移位、有无接触不良、短路及导线断裂情况,调试包括临床起搏器电压、电流及相关频率[3]。

       相关起搏器参数:儿童起搏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95-120次,成人起搏频率应保持在每分钟75-95次。起搏器灵敏度应保持在3-7 mV,起搏阈值应保持在3-5 mV。重症监护室护理:①禁止干扰信号的通讯电子产品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主要包括患者脉搏、血压、心律、心律及连续心电情况等,且应监控患者血钾浓度,避免患者出现过度通氧、高血钾等问题引发的起搏无效;②持续进行相应血压、心电体征监测,保证患者的内环境、红细胞比容、血钾浓度、收缩压、尿量及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③观测患者心率,如有异常,出现起搏器感知不良、无电信号或信号时有时无等情况时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生,对其进行针对性处理;④合理用药,纠正不良状态,严密注意患者心肌体征情况并应作相应预防感染处理;⑤定期对患者进行采血检查,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观测,防止患者出现二氧化碳蓄积及缺氧问题[4];⑥在治疗期间应将临床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及固定起搏器导线妥善安置,实施撤除步骤时应依照患者自身耐受力、血压及心率情况逐渐降低其起搏心率并应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观察,避免复发;⑦停用临时起搏器后,医疗人员应用包裹导体的无菌纱布于患者腹部中下端固定,两周后取出导线并对患者心脏情况进行相应观测,最后作相关切口处理,遵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患者感染。

2 结果

           比较本次研究67例患者的术后各项指标情况,包括SpO2、心率及临时起搏器应用时长,均恢复正常且康复出院,详如表1。

\


3 讨论

      
  一般而言,由于心脏外科手术会导致患者心肌损伤严重、体外循环时间较长且术后创伤较为严重,其常见术式多为体外循环手术,手术结束后患者常会出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问题[5]。近几年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时广泛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大量临床资料显示,采用临时起搏器可帮助患者减少心动过缓及心律紊乱等问题,保证患者稳定度过其治疗围术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虽然临床起搏器安全护理是重症监护室的常见护理手段,但对医护人员的技术要求、临床经验及职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责任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且应具备一定的心电学知识、起搏器知识及相关护理经验等[6]。手术开始前应备齐急救物品及相关医疗器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设置临床起搏器的起搏阈值及工作参数,术中亦需在旁防止起搏器工作失效及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以监护,术后还应妥善安置、固定临时起搏器,做好以上工作才能在短时间内发现患者问题,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总体上,安全护理疗效较佳。如上文结果所示,SpO2范围在94%-100%,均值在(97.14±2.14)%,心率每分钟在89-122次之间,均值在(103.47±6.94)次/分钟,临床起搏器应用时长在2-15 d,均值在(8.96±2.37)d,通过结果数据亦可证明安全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重症监护室行体外循环术后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护理方法,可有效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莉,王振红,葛亚力,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瓣膜置换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患者心室同步性运动的评价[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6):375-379.
[2] 刘刚,郑德志,李学斌,等.永久心外膜起搏在起搏器依赖的心内膜炎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35-37.
[3] 许海雁,刘长红.90例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术后心律失常的防治及护理[J].江苏医药,2015,41(6):739-740.
[4] 袁源,姜兆磊,尹航,等.合并房颤者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5,31(10):590-593.
[5] 洪慧,陈晓玲,石开虎,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同期双极射频消融治疗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1):5-8.
[6] 陈秀,韩冰,尹东涛,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处理探讨[J].北京医学,2013,35(8):684-68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551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