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对其泪膜功能及视力水平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07 11:56:3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  目的:观察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对其泪膜功能及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80 例翼状胬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对照组予以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泪膜功能和视力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距离均长于对照组, 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距离,提高视力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治疗。

【关键词】 翼状胬肉;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泪膜功能;视力水平

0  引言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临床常采用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患者 [1]。但手术创伤及术后炎症反应会诱导残留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刺激血管生长因子释放,促进新生血管及结缔组织增生,造成疾病复发,影响患者的视力 [2]。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有助于重建眼表解剖结构,以恢复眼部正常的生理功能 [3]。本文观察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对其泪膜功能及视力水平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7年1 月至 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 80 例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眼科学》中翼状胬肉的诊断标准 [4]; 患者球结膜混浊、充血、肥厚,伴有胬肉侵入近瞳孔区引起的视力下降;符合手术适应证;为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排除标准:就诊前有长期防腐剂滴眼液使用史者;伴结膜炎病史、血液系统异常、免疫功能障碍者;治疗依从性不高。患者及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2016 年审(426)号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 男 16 例, 女 24 例; 年龄 31~62 岁, 平均(49.26±3.58)岁;病程 1~6 年,平均(3.97±1.05) 年; 体 质 量 指 数(BMI)17.5~26 kg/m2,平均(20.35±1.17)kg/m2。对照组:男 15 例,女 25 例;年龄 32~63 岁,平均(49.38±3.26)岁;病程 1~5.5 年,平均(3.92±1.08)年;BMI 17.5~27kg/m2,平均(20.19±1.2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于术前 5 d 予以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北京朋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73,5 mL ∶ 15 mg) 滴 眼,1~2 滴 / 次, 3~5 次 /d。

对照组予以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取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Santen Pharmaceutical Co.,Ltd., 国 药 准 字 J20160094, 20 mL ∶ 80 mg)滴眼行眼表麻醉。于胬肉颈部表面剪开球结膜,钝性分离正常球结膜与翼状胬肉粘连处至泪阜,于距角膜边缘约 4 mm 处作为入口剪断胬肉,于胬肉头部作约 1 mm 小切口,分离角膜上皮直至巩膜表面再至近半月皱襞处的粘连胬肉,彻底清除胬肉组织,保证巩膜与角膜表面光滑平整。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治疗。手术切除胬肉后,将球结膜上皮层与筋膜层分离,根据结膜缺损情况选取合适大小带蒂球结膜上皮组织,将其旋转 180°后平整铺于巩膜暴露区域,用 10-0 尼龙线于距角膜缘外约 1 mm 处将植片游离缘间断对位缝合固定在巩膜浅层上,彻底止血后采用 10-0 可吸收缝线缝合切口。术后两组予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2 滴 / 次,2 次 /d;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S20050100,21 000 IU/5 g)滴眼,2 滴 / 次,2 次 /d;依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减少用量,术后 7 d 拆线。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前、术后 3 个月的泪膜功能。泪膜功能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 和泪液分泌实验(SIt)。BUT:取荧光素钠染色条的荧光部分置于下睑结膜囊内,指导患者闭上眼睑, 眨眼数次后取出滤纸,指导患者眨眼 3 次并向正前方注视,记录末次眨眼至角膜表面出现黑斑的时间, 重复测量 3 次取均值。SIt:取滤纸置于患者结膜囊处,观察 5 min 后测量滤纸潮湿长度。(2)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泪膜功能比较 术前, 两组 BUT、SIt 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 两组 BUT、SIt 距离均长于术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由于外界刺激导致的眼部炎性病变,增大至一定程度可遮蔽患者瞳孔区,造成患者泪膜功能与视力水平严重下降。胬肉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式,但此术式会损伤角膜缘部屏障功能,增加术后眼部炎症反应程度,而炎症反应又会刺激新生血管生成,增加术后疾病复发风险 [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 BUT、SIt 距离均长于对照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中所选带蒂结膜瓣具有良好的血供,覆盖于巩膜暴露区域后可快速成活,重建结膜与角膜缘间的屏障,达到恢复眼表正常结构的效果,进而促进患者泪膜功能恢复正常[6-7]。此外,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中使用的带蒂结膜瓣属于自体结膜,不存在免疫排斥作用,可快速在角巩缘的创面形成一道坚固的保护屏障,且愈合后巩膜表面结构较为完整,更有利于视力的恢复 [8]。
综上所述,改良带蒂结膜瓣转位术联合手术切除治疗翼状胬肉患者可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和泪液分泌实验距离,提高视力水平,效果优于单纯手术切除治疗。

参考文献

[1]葛倩,严国明,朱益修,等 . 两种翼状胬肉切除手术效果比较 [J]. 河南医学研究,2017,26(8):1441-1442.
[2]岳丽芝 . 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比较 [J]. 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3): 1573-1575.
[3]张胜利,金巍峰 . 带蒂结膜瓣反转移植术联合丝裂霉素 C 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探讨 [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 29(1):97-98.
[4]赵堪兴,杨培增 . 眼科学 [M]. 8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80-81.
[5]阴洁,陈耀祖,辛延峰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及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J]. 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2): 1670-1672.
[6]廖达思,方珣 . 自体结膜瓣联合外用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应用于无缝线翼状胬肉术中的效果观察 [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7,25(2):72-73.
[7]刘仓仓,徐春丽,何君,等 .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双侧翼状胬肉的疗效 [J].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3):491- 493.
[8]徐文云,王萍,徐文霞 . 翼状胬肉改良手术联合游离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治疗 45 例初发翼状胬肉患者的疗效观察 [J]. 中国医师杂志,2019,21(2):227-23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3272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