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小儿反复肠套叠治疗体会附2例临床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22 16:32: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症状凶险等特点。目前,引起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对2例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儿反复肠套叠;临床分析;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徐鑫,张雪峰,孙红旭,等.小儿反复肠套叠治疗体会附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2):52,54.

1典型病例

病例1,患儿女性,7岁。学生。因“阵发性腹痛4 h”于2001年5月7日下午4点到本院就医。患儿中午进食后和同学一起在操场上做立定跳远活动时突然觉得腹部阵发性绞痛。难以忍受。一般10~15 min疼痛一次,每次持续约2~3 min。初期患儿有恶心无呕吐。经休息、腹部热敷、口服止痛药等治疗均无好转。下午3点左右患儿开始频繁呕吐。非喷射状;初期为中午进食的食物,后期为胃液和胆汁。被送到我院就医。患儿病程发展过程中烦躁、哭闹、拒食;排尿正常;排气有腥臭味。未排便。患儿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食物及粉尘、植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病史。按要求进行预防接种。无特殊家族病史。查体:体温37.4℃;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0/70 mmHg;身高127 cm;体重45 kg。一般状态尚可;意识清楚;哭闹、烦躁;查体不合作。呼吸平稳;双肺呼吸动度均等;双肺呼吸音清析;无干湿啰音。心音纯,律整;心脏各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查体因患儿肥胖和不合作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门诊腹部彩超检查结果提示:右上腹部混合型包括。切面曾“同心圆征”。考虑患儿肠套叠的可能性较大。入院后在X光下行诊断性空气灌肠术。留置气囊肛管后在90 mmHg的恒定压力下向结肠内注入空气。气体的头部在结肠肝曲处聚集并形成“龛影”。明确诊断为急性肠套叠,龛影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渐渐地向降结肠、回盲部移动。至回盲部,龛影突然消失,小肠显影呈菜花状。患儿转为安静。复位成功。患儿平车推回病房。禁食水、输液、抗炎等对症治疗。6 h后,患儿再次出现腹痛并伴有果酱样变。查体:右下腹部可以触及一个长度约6 cm的腊肠样包块。考虑肠套叠复套;再次复位成功。其后患儿于充气复位后第2天、第5天、第10天三次出现复套。均复位成功。随访1年,患儿再无复套。

\

 
病例2,患儿男性,10个月。因“阵发性哭闹6 h;排果酱样便1次”于2018年6月5日来院就诊。患儿于6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哭闹;间隔时间8~10 min;持续2~3 min。伴呕吐。喜欢俯卧位;哭闹时臀部翘起。来院前1 h排果酱样变1次,有腥臭味。查体:一般状态可;呼吸平稳。腹部平坦;右下腹部可以触及一个长度约10 cm的腊肠样包块。活动度好,有触痛。辅助检查:腹部X光摄影提示:小肠不显影;升结肠处有一处阶段性气体影。腹部彩超提示:右下腹部混合性包块。横切面为“同心圆”;纵切面为“套筒”征。肛门指诊:指套上附有果酱样变。临床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常规检查后在X下行客气灌肠复位术。术中见升结肠处有一个低密度“龛影”。逐渐向回盲部移动;至回盲部后消失。小肠充气显影。孩子安静入睡。复位成功。患儿被抱回病房。对症治疗。术后12 h患儿开始进食牛乳,无明显不适,术后第2天、第3天、第4天,患儿又分别复套一次。均复位成功。其后随访10个月。患儿无复套。

2讨论

小儿急性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起病急,症状凶险,能够诱发肠套叠的原因日常生活中十分多见[1-2]。可是,具体引起肠套叠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发病高峰期多见于生后4~10个月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3]。一般都可以追溯出患儿有的是饮食种类增加。近期有呼吸道感染或者肺内感染的病史。过度活动过后,以及反复间歇性腹痛的孩子。这类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肠道功能激惹,肠蠕动功能紊乱[4]。

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特征性临床表现有:(1)阵发性腹痛。患儿突然发生剧烈的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烦躁、哭闹不安、面色苍白[5-6]。一般间隔10~20 min,持续2~3 min。安静后可以恢复至正常。这种有规律的阵发性腹痛,是牵拉肠系膜,肠管缺血、肠壁平滑肌痉挛收缩所引起。个别较小的病儿无剧烈哭闹,或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随后进入休克状态,需特别警惕[7]。(2)血便此症状多于病后6~12 h出现,是本病特征之一,出现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致使粘膜渗血与肠粘液混合在一起的结果。常为暗红色或淡粉色果酱样便,亦可为新鲜血便或血水,一般伴有腥臭味。当疑为本病而尚无便血时可作肛门直肠指诊,如指检染血则有对诊断有积极的意义。(3)腹部肿块。是小儿急性肠套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的腹部体征[8]。包块多位于右下腹部、肝下以及上腹部,触及如腊肠样、可以轻微活动,触之较韧并有轻触痛。包块的长度与套叠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包块的组成包括小肠型肠套叠、回盲型肠套叠、回结型肠套叠、结肠型肠套叠以及多发性肠套叠。其中,回结型肠套叠的腹部包块相对较长而且活动度相对较好。而空肠型肠套叠(小肠型肠套叠的一种)比较少见;复位成功率低。(4)此外,由于肠套叠是肠道疾病的一种。因此,小儿急性肠套叠应该有:①哭闹烦躁、恶心、呕吐。②拒乳、拒拍、拒抱。③嗜睡、脱水、面色苍白,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或拒食。随发病时间延长,一般情况逐渐严重,表现精神萎靡、嗜睡、脱水、发热、腹胀,甚至休克或腹膜炎征象。

对于短期内反复出现4次以上肠套叠的病例临床上并不多见。处理这样的病例的原则是:首先解决套叠问题。消除肠套叠给患儿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去除病痛对患儿的折磨;让患儿回到健康状态。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己选择复位方法。如:X线下的空气灌肠复位术,或者B超下实施的水灌肠,以及钡剂灌肠等方法。效果都非常确切。其中,B超下水灌肠没有射线辐射;对医务人员及患者没有伤害。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缺点是清洁性差,专业性强。观察要求技术性高。其次是寻找引起患儿肠套叠的病因,治疗原发病。通过对肠套叠的不断认识,我们了解到患儿肠道激惹、肠功能紊乱是引起肠套叠的直接因素。患儿的添加辅食、肠炎腹泻、肠系膜淋巴结炎、肠道发育畸形都可以引起肠道激惹导致肠套叠的发生。尤其是高度怀疑有梅克尔憩室的肠道畸形病例一定要进行同位素锝99检查。阳性率非常满意。再次就是健康教育的问题。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合理喂养、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参考文献

[1]李军,骆平.经脐腹腔镜辅助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23):183-185.
[2]李静,甄鹏飞.小儿肠套叠38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139-140.
[3]施诚仁,金先庆,李仲智,等.小儿外科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87.
[4]胡章春,谭亚兰,郭万亮,等.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8,17(3):197-201.
[5]Chin A,Wit KD.Inability of a negative faecal occult blood test to rule out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J].Emergency Medicine Journal Emj,2017,34(7):489.
[6]鞠逢山,缪春兰.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5):117-118.
[7]周承校,未德成,何远飞.经脐单孔法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疗效观察[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17,16(4):403-405.
[8]Martínezubieto F,JiménezbernadóT,Buenodelgado A,et al.Recurrent 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in an adult due to intestinal pseudopolyps not associated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a case report[J].Journal of Medical Case Reports,2015,9(1):1-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2666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