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常规康复方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10-12 11:09: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康复方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Post-Stroke Shoulder Pain,PSS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东莞康华医院住院诊断为PSSP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RS评分、WMFT评分及MBI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4周后,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改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的NRS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康复训练可以显著缓解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卒中后肩痛;肌内效贴扎技术

本文引用格式:郭宝珍,王丽华,杜晋楠,等.常规康复方案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04):47-48.

0引言

脑卒中后肩痛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最早可发生在卒中2周以内,以卒中后1-3个月[1]多见,其发生率最高达84%[2]。PSSP的临床表现有患侧肩部严重疼痛,伴或不伴手、腕部水肿,疼痛于活动时加重,部分患者夜间疼痛明显,影响睡眠[3]。脑卒中后上肢功能的康复通常慢于下肢功能的康复[4],PSSP患者通常表现为活动肩关节时疼痛加重,甚者在安静状态下也可出现自发肩痛,剧烈的疼痛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及休息,影响康复进程,对患者的全面康复和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5]。目前,国内外在不断更新及改进治疗卒中后肩痛的方法,但治疗方法单一,效果不佳。2016年以来,我院在综合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取得良效,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在东莞康华医院住院并诊断为卒中PSS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81岁,平均(56±10.7)岁,平均病程(68.1±21.0)d,脑梗死22例,脑出血8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82岁,平均(60±12.3)岁,平均病程(69.9±22.3)d,脑梗死18例,脑出血12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6-7]。

1.2干预方法。纳入的两组受试者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方法包括良肢位的摆放、物理治疗(40 min)、作业治疗(30 min),每天1次,每周5天。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肌内效贴治疗。肌内效贴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肌内效贴(日本日东医疗公司生产)每天1次,每次维持24 h,贴扎部位选取患处三角肌、冈上肌及小圆肌:①三角肌:三角肌粗隆端使用“Y”型贴布的固定端(3 cm)无张力贴,贴布最大弹力的15%-35%分别贴于三角肌的前缘和后缘;②冈上肌:在肱骨大结节上先将固定端(3 cm)无张力贴固定,然后肩部外展,头向对侧侧屈,冈上肌起点处则使用贴布最大弹力的15%-35%覆盖;③小圆肌:肱骨大结节的一端由“T”型贴布固定,然后在90°屈曲内旋位内收肩关节,另一端沿着肩胛骨腋缘采用贴布最大弹力的15%-35%贴于小圆肌起点处。

1.3观察指标。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疼痛(NR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WMFT)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定。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2组患者NRS评分比较,见表1。


\

2.2上肢的运动功能评分(WMFT)比较,见表2。


\
 

2.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比较,见表3。

\
 

3讨论

PSSP作为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8],发病后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最早可在卒中后2周内发生,一般于2-3个月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卒中后偏瘫侧肩部的疼痛,伴或不伴麻木感,严重者导致可影响肩关节活动,最终导致关节活动明显受限[9]。PSSP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运动功能恢复,同时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大了经济负担[10]。

PSSP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不清楚,有研究提出其发病与患侧肩部肌张力异常及关节结构稳定性改变相关。脑卒中后的偏瘫患者多经历迟缓期及痉挛期。迟缓期肩关节周围肌群、韧带以及关节囊松弛,引起肩关节结构改变,影响其后期稳定性,是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常见原因,肩关节半脱位也是引起患侧肩痛的原因之一。痉挛期肌肉紧张痉挛致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的异常活动易使局部组织相互挤压,卡压血管及神经发生肩痛;而肩周组织的相互摩擦,也会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从而导致肩痛。还有的研究认为,PSSP的发生与神经系统的病变有关。目前临床上针对PSSP的治疗方法很多,常用的治疗技术包括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的摆放,早期康复训练和肩关节主被动活动;肩关节半脱位肩托的固定;物理治疗如神经电刺激技术、高频电刺激技术、中频电刺激技术、功能性电刺激、热疗、蜡疗等;此外还有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等;药物治疗如服用非甾体类的消炎止痛药;偏瘫侧痉挛肌的肉毒毒素注射等,但目前对于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仍不佳,即使运用了综合治疗手段,疼痛仍是困扰患者及阻碍康复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由于肌骨超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发展及应用,临床上对于难治性肩痛,短期内止痛可以采取局部注射封闭针或肩胛上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但止痛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探索有效且持续的治疗PSSP的方法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肌内效贴布由日本的加濑建造博士发明,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特别是脑卒中后肩痛。其临床作用主要有改善循环、减轻水肿、缓解疼痛、增强关节稳定性、支持及放松软组织、矫正姿势等。综合康复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应用于PSSP的治疗,优势在于肌内效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促进组织修复,两者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防止肌肉痉挛,预防肌肉萎缩,改善PSSP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说明运用肌内效贴扎技术结合康复训练对PSSP的患者实施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上肢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放,侯莉,严丽荣,等.脑卒中偏瘫膝反张患者本体感觉丧失程度及肌电图的改变[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3241-3243.
[2]Jeon W H,Park G W,Jeong H J,et al.The Comparison of Effects of Suprascapular Nerve Block,Intra-articular Steroid Injection,and a Combination Therapy on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Pilot Study[J].Annals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14,38(2):167.
[3]朱明跃,徐俊峰,杨丽华.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发病机制分析和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745-747+751.
[4]孙祎,梁健,玛依拉·马合木提,等.早期介入综合康复对脑梗死后上肢功能及肩手综合征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06):53.
[5]Smith M.Management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following stroke[J].Nurs Stand,2012,26(44):35-44.
[6]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7]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8]方敏,张逸仙.威伐光联合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治疗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8,40(05):160-161.
[9]Kneebone I I,Jeffries F W.Treating anxiety after stroke using cognitive-behaviour therapy:two cases[J].Neuropsychological rehabilitation,2013,23(6):798-810.
[10]周媚媚,李放,路微波,等.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病因分析及治疗进展[J].中国康复,2017,32(04):326-32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2560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