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17 09:36:1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产后盆底及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尿失禁、脏器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恢复程度在护理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与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进行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的盆底肌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盆底肌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临床疗效

本文引用格式:王明芳.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323-324.

0引言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指盆底组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组织受损、细胞衰老等,导致盆底组织结构改变,最终造成器官功能发生障碍。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及盆腔疼痛等[1]。盆底肌功能障碍虽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盆底肌对于子宫、盆腔或膀胱等器官的承托起着关键性作用,它起着维持正常的盆腔结果以及排尿控制等重要作用[2]。引发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产妇分娩,大多数产妇分娩后,都会出现程度不一的盆底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3]。目前治疗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是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而护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4]。本研究选取在我院分娩后的50例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对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0例,研究前详细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 5~41岁,平均为(3 3.2 6±6.2 1)岁,平均总产程时间为(15.7±2.3)h;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7~39岁,平均为(34.06±4.52)岁,平均总产程时间为(16.8±1.8)h。排除标准为:①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认知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两组患者比较一般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病房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则实施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产后护理。患者在分娩后24 h,护理人员即开始对产妇指导凯格尔腹式呼吸训练。②在患者产后42 d后对其进行盆底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使患者能自主、下意识地放松和收缩耻骨到尾骨的肌群的训练,将软枕放置于患妇头下,采用平卧位,分开双腿做排便、排尿的动作,进行盆底肌的收缩与放松,盆底肌的康复训练需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患者的训练动作的正确。对于部分无法理解训练方法的患者,可以为这类患者进行“生物反馈”,采取在患者阴道内部放置肌电探头的方式,将盆底肌的收缩信号反馈出来,患者可在监视屏中观察到收缩信号,从而理解到训练要领。③护理干预。在产后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产后训练的重要注意事项,为患者仔细讲解盆底肌功能的作用、开展训练的方法及目的,提升患者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的认知,仔细解答患者的疑惑。同时为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增强与患者的沟通,叮嘱患者老公多陪伴患者,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接受治疗,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训练,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清淡饮食,禁烟酒、辣卤、咖啡、海鲜等刺激、燥性类食物,监督患者的健康饮食。

\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对患者盆底肌张力进行测试的方法进行分级,共5级,级别越高代表患者的恢复越好,以≥3级的患者为恢复情况良好,恢复有效率=≥3级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的尿失禁、脏器脱垂发生率及性生活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以表示(±s)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盆底肌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患者好(P<0.05),见表1。


\
 

2.2尿失禁、脏器脱垂及性生活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发生率与脏器脱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功能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P<0.05),具体见表2。

\

 


3讨论

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怀孕与分娩,患者在妊娠期间,胎儿会不断发育增大,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对患者的盆底功能造成损伤。尤其是羊水过多、难产、多胎妊娠或巨大儿等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盆底疾病发生率升高,症状更加严重。在患者分娩中,由于子宫的变大会给盆底肌造成较大的压力,而分娩中肛提肌的撕裂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盆底损伤,从而影响正常的盆底肌功能、患者在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时若未及时治疗,则容易造成脏器脱垂、尿失禁等情况的出现,尿失禁是盆底肌功能受损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一些女性在咳嗽或大笑时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这就是盆底功能受损的表现[5]。部分患者还会产生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等情况,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但很多患者在分娩后对新生儿的关注过大,常常会忽略自身盆底肌受损的情况,导致患者生活长期
受到影响。因此产后护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十分重要,能提升患者对盆底疾病的认知,使其了解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目的和重要性。采用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够自主地配合护理人员开展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盆底肌康复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失禁与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康复训练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在盆底肌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中,疗效是明显确切,能够使患者的盆底肌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者产后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马乐,刘娟,李环,等.产后盆底康复流程第一部分-产后盆底康复意义及基本原则[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4):314-319.
[2]刘馨,邵琳,刘巍,等.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对初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康复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1):37-39.
[3]王圣霞.生物电刺激结合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和仅做盆底肌训练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6):66,69.
[4]张高艳.盆底肌功能锻炼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J].医药论坛杂志,2018,39(2):135-136.
[5]周雪梅.分析产后盆底康复仪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对盆底肌肉张力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24):99-1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242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