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分析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12-07 15:35:0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8年4 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 20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分析,各组人数均为 100 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内微波治疗方式,分析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面的差异,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途径。结果 观察组综合有效率及综合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炎症吸收,增强血液循环,安全性高,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耳内微波治疗

本文引用格式:侯本亮. 分析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5):103-104.

0引言

分泌性中耳炎是典型的耳鼻喉科疾病,多以中耳积液为主,包括浆液、黏液等类型,造成患者听力下降,该症多见于儿童,不属于化脓性炎症疾病,通常病程较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其本质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病变,临床症状多见于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漏出液或渗出液, 同时也可以视其为粘液。临床检查可通过鼓膜、拔瓶塞声、听力检查、CT 扫描等方式,治疗方式通常以常规药物控制为主。为深化其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耳内微波技术的临床可行性, 本次研究选择地塞米松联合耳内微波治疗方式与地塞米松常规治疗方式进行疗效对比,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 2016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0 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抽签, 随后执行分组,共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各占 100 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确定选择地塞米松),男性患58 例, 女 42 例;年龄 5-75 岁,平均(45.5±13.5)岁,病程 1-3 年, 平均(1.5±0.5)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耳内微波方式施以治疗,其中男 53 例,女 47 例;年龄 6-76 岁, 平均(46.5±13.5)岁,病程 1-3 年, 平均(1.5±0.5) 年。两组患者均已通过临床诊断,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左右耳均无差别,耳内无异物残留,排除对病情存在影响的相关传染性疾病,获我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经统计学计算,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数据之间无差异, 有可比性(P > 0.05)。

1.2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给予地塞米松前需通过酒精滴耳,清除患者耳道,指导其保持头部水平,给予卡因溶液(2.0%)于患耳中,静待 8-10 min,利用无菌棉球吸出即可,选择 7 号穿刺针探入耳内,于鼓膜下方执行吸液,给予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100016,天津天药药业有限公司出 品),2 mg/ 次,2 次 /d,分别于早晚时段用药,根据其具体疾病情况调整给药情况,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7 d/ 疗程, 连续治疗 2 个疗程,并维持为期 1 年的疗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内微波治疗方式,给予地塞米松用药后给予微波治疗,将探头置入耳道,深度不超过 1.5 cm,调整功率为 20 W,1 次 /d,持续治疗 2 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其中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痊愈,耳鸣、耳痛等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未见耳内积液;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耳鸣、耳痛等症状明显改善,听力恢复约 70%-90%,存在少量耳内积液;无效: 听觉功能无明显改善甚至进一步恶化。观察两种治疗方式临床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情况,不良反应包括感染、出血、鼓膜积液等。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描述选择百分比表示,选择卡方值检测其计数资料,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对比详见表 1,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详见表 2,P < 0.05。

\

2.3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综合满意度对比详见表3,P < 0.05。
\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患病率高,相关研究显示,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持续性上升的趋势,该症多由咽鼓管阻塞所致,影响患者正常听力系统,其病症机理十分复杂,病变风险较高,且术后遗留症状众多,对患者听觉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2]。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其早期病症缺乏特异性,临床检测中,往往伴随主诉不清等因素,导致诊断率低下,因此临床延误诊断的概率较高。根据解剖学常识可知,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外界环境的管道,当咽鼓管通气功能发生障碍时,中耳气体将被黏膜吸收, 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形成中耳积液,临床上将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与功能性功能障碍 [3]。

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表现以听力下降为主,同时伴随有轻微耳痛、耳鸣、耳闷胀及闭塞感。同时,该症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最为常见;受感冒等疾病影响,或随着头位变动,可觉得听力改善;但部分患者存在有轻度耳痛, 因此儿童患者,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听力下降多由头部侧向健侧,耳内积液距离蜗窗存在一定距离,故而发生间歇性听力改善症状。耳痛多表现为缓慢镇痛,持续性强, 同时可致使患者发生抽搐端倪,一旦控制不及,将持续加剧耳内闭塞、闷胀感趋势,诱发多种安全风险。另外,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周围皮肤组织有麻木感,为患者带来巨大的生理痛苦与心理负担 [4]。中耳炎是累及中耳所有或部分结构炎性病变,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类,地塞米松是典型的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与其他糖皮质激素一样,具有极强的抗炎、抗休克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增强应激反应,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炎症、哮喘及皮肤科疾病。该药可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激素抑制炎症细胞,减少T 淋巴细胞数目, 抑制免疫球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的融合度;同时,其极易自消化道吸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其他皮质激素类药物低。本次研究发现,地塞米松联合耳内微波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药物治疗能够有效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因子的目的,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合成,促进淋巴细胞破坏;微波治疗可有效增强耳内局部血液与淋巴微循环, 促进其组织代谢能力,提升其反应能力与免疫力,可作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式。

综上所述,地塞米松联合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炎症吸收,增强血液循环,安全性高, 无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惠琳 , 黄瑞静. 自拟汤药联合西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应用及对血清和耳积液多项细胞因子影响研究 [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6(8):134-136.
[2]苏文宇. 改良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6):837-838.
[3]陈善佑. 鼓室内注射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 吉林医学,2016,37(4):884-885.
[4]吴晓峰, 石农. 盐酸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7,17(1):60-61.

《分析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1207/20181207033536799.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205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