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发布时间:2020-07-15 16:31: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进行芒针透刺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毫针疗法。采用VAS量表、FMA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疼痛、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显著疗效,且疗效优于常规毫针疗法。

关键词:芒针透刺;中风后并发症;肩手综合征;视觉模拟评分;FMA量表

本文引用格式:唐凡,朱宏程,陈幸生.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44-45.

Clinical Efficacy Observation of Elongated Needle Therapy for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TANG Fan1,ZHU Hong-cheng1,CHEN Xing-sheng2

(1.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elongated needle therap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filiform needl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elongated needle.Visual analogue scale(VAS),Fugl-Meyer Assessment(FMA)were used to respectively estimate the upper-limb pain,upper-limb motor function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the two therapie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dex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P<0.05),and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0%in the treatment group,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0.0%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elongated needle therapy can get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and i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filiform needle therapy.

KEY WORDS:Elongated Needle Therapy;Poststroke Complications;Shoulder-hand syndrome;Visual analogue scale;Fugl-Meyer assessment

0引言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属于一种交感神经性疾病,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国内有相关报道指出其发病率达到30%以上[1]。患者主要以单侧或者双侧的手突然出现肿胀、疼痛以及活动功能异常为临床表现,如不及时行有效治疗,可能会造成关节囊粘连、关节损伤、上肢屈曲痉挛等,加重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肩手功能永久性损伤[2]。目前临床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已被认可,本人在导师陈幸生主任医师的指导下,采用芒针透刺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以探讨芒针透刺治疗的疗效,并将其推广于临床治疗中,现将研究的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四科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65.80±8.08)岁;平均病程(43.50±20.40)d;脑出血12例,脑梗死18例。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62.23±5.35)岁;平均病程(45.20±21.80)d;脑出血13例,脑梗死17例。经相关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上述几个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脑卒中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2013版《神经病学》[3]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2012版《中医内科学》[4]中风病的诊断标准。

1.2.2脑卒中后SHS诊断标准

参照《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5]。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手腕部、肩部疼痛,手部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关节运动受限及肌肉萎缩等。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卒中的中医或西医诊断标准,并通过影像学证实诊断;②符合上述SHS的诊断标准,且生命体征平稳,无严重其他系统疾病;③患者年龄30-85岁;④认知功能正常,能接受并耐受针灸治疗;⑤同意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脑卒中或SHS诊断标准者;②脑卒中后病情较重,伴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者;③既往有骨科疾病或神经病变导致肩关节疼痛或功能障碍者;④有其它严重内科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者;⑤既往有患侧皮肤受损及针灸不耐受者。

1.5剔除与脱落标准

①未能按照治疗方法完成疗程者;②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者;③治疗期间,病情发生恶化或出现其他疾病者。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2.1.1基础药物治疗


①改善血液循环、营养脑细胞、抗凝;②调控血压、血糖、血脂: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③预防并发症:维持电解质平衡,抗感染等治疗。

2.1.2基础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上肢功能受损情况,予以适度的上肢被动活动训练(由肩、肘、腕相关关节进行外部带动下活动)、上肢主动活动训练(主要练习抓握活动,适当情况下进行上举训练)等,如良肢位摆放、卧立位转换、上举训练、耸肩动等。疗程: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休息1天,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2.2治疗组

取穴:肩髃、肩前俞、臂臑,肩髎、偏历、曲池、合谷、后溪、条口、承山。针具: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天协针灸器械有限公司,标准号:GB2024-1994),分别为5寸、7寸和9寸。操作方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患侧皮肤,找准穴位后,使用75%酒精进行常规消毒,依照患者病情、病位、胖瘦、体质等综合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芒针,斜刺进针后沿皮透刺,分别以肩髃、肩前俞、肩髎透刺臂臑,偏历透刺曲池,合谷透刺后溪,条口透刺承山。操作得气后行捻转泻法,期间不行针,留针30min后缓慢捻转起针。疗程:1次/d,每周6次,7d为1疗程,共4个疗程。

2.3对照组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6]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肩前俞、阿是穴、曲池、合谷。分别用40mm×0.25mm,30mm×0.25mm毫针,予常规针刺治疗,行提插泻法,留针30min,疗程同治疗组。

3治疗结果

3.1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7]评定患肢疼痛及水肿程度:满分10分,0分为无痛;3分或以下有轻微的疼痛,能忍受;4~6分为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为疼痛难忍,严重影响睡眠。分数越低提示水肿、疼痛越轻。FugL-Meyer量表(FMA)[8]评定上肢运动能力:0-66分,评分<33分为重度运动障碍,33-43分为运动明显障碍,44-54分为中等程度运动障碍,55-64分为运动轻度障碍,分值越高表示上肢运功能力越佳。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由同一操作者完成评定。

3.2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疼痛感、手肿胀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感、手肿胀症状及关节活动均改善显著;有效:疼痛感、手肿胀症状减轻,关节活动仍受限;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3.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应用(±s)表示,定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进行t检验,不符合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结果

3.4.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FMA评分结果详见表1,治疗前两组的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FMA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组的评分变化更明显,具有明显差异性。


\
 

3.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详见表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0%,由此可知,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

 

4讨论

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大多数会伴有患侧上肢肌力降低、肢体感觉异常表现,如功能锻炼不及时,最终会并发肩手综合征。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认可度较高的机制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研究指出,针刺的本质是一种外源性感觉的刺激,能够兴奋γ运动神经元,从而诱发肌力变强,还可刺激α运动神经元,引发分离运动[9]。

祖国医学对卒中后SHS尚无明确的描述,将其归属于“痹症”的范畴。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脑卒中后的患者往往处于正气未复而邪气余留的状态,全身气血津液流通不畅,从而化生有形之邪阻于脉络,不通则痛,故出现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脉阻日久,肢体关节不得濡养,则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经脉闭阻,气血壅滞,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10],故针灸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在治疗选穴上,根据辨经施治的原则,取患侧肢体手阳明经穴为主。肩髃穴为手阳明经脉气所发,且阳跷脉也交会于此,《千金翼方》指出"肩髃主偏风半身不遂",是治疗肩臂疼痛、沉重不举的要穴。其下分布有锁骨上神经及副神经,针刺此穴产生的刺激能经中枢传入途径到达脑垂体,让其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还可减轻肩部组织的炎性反应,起到振奋阳明、阳跷脉之阳气,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之效,肩髎穴、肩前俞穴分别位于三角肌前后缘,二穴具有通利关节,行气散结之功效,三穴联合透刺臂臑共同畅达肩部周围的经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偏历透刺曲池,合谷透刺后溪,根据芒针循经透刺的操作方法,通过接气的作用,以通其经脉,配合足阳明经穴条口透刺承山,共同调畅阳明经之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进而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

本研究采用芒针透刺与普通针刺治疗SHS对比,芒针透刺治疗的疗效更确切。芒针透刺治疗的特点[11]是循经透刺,针达病所,且取穴少、进针深、得气快、刺激强。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曰:“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擦。”芒针疗法利用其体长的优势可以治疗病位较深的疾病,且一针多穴,避免取穴过多所带来痛苦。对于SHS患者,首先累及手腕、上臂、前臂、肩等多处部位,病变部位较多较广,使用芒针循本经或者是异经透刺,只需取很少的腧穴就能扩大治疗范围,针感较普通针刺要强得多,且能避免多次进针带来的不适感;其次芒针透刺法能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的肌力及运动功能,有研究表明,通过穴位刺激,可产生经络感传及气至病所,激发了机体的脏腑、器官之间的功能活动,并构建一种新的动态平衡。芒针透刺疗法因其针法的特殊性,其刺激与毫针疗法的刺激是“面”与“点”的区别,故在临床治疗中改善症状明显优于普通针刺法。

综上所述,芒针透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上肢运动的功能,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及有效性,为SH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淑云,张通,陈立嘉,等.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17(1):27-28.
[2]Meng FY,Wen J.Effect of warm acupuncture stimulation of Waiguan(TE5)onpost-strokeshoulder-handsyndrome[J].ZhongguoyixuekexueyuanYixueqing baoyanjiusuobao,2014,(39):228-231,251.
[3]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2.
[4]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药出版社,2012.
[5]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149.
[6]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7.
[7]乔波,原永康,王花明,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49-150.
[8]陈晓春,潘晓东.神经科查体及常用量表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19,111.
[9]冯斌,杨蓓玲.促神经针刺法在偏瘫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上海针灸杂志,1996,15(2):24.
[10]宋立公,徐金辉.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医病因病机的文献回顾与思考[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4):5-7.
[11]陈幸生.中国芒针疗法[M].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yixuelunwen/2019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