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 > 正文

何其芳的“工作伦理”与文学转向——以1937年—1942年何其芳的经历和写作为中心(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31 18:57:5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作为内在作用于何其芳文学转向和思想转向的逻辑线索和重要因素之一, 何其芳的“工作伦理”在与具体历史情景关联互动的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面貌, 其间错综纠缠着的文学与思想的进展与困境也都指向更深入开阔的思考空间。在这样的考察路径中, 何其芳1940年12月6日清早写在诗里的宣言才显得愈加意味深长:“我还要证明∕我是一个忙碌的∕一天开几个会的∕热心的事务工作者, ∕也同时是一个诗人。” (43)

注释(参考文献):

1 (28) 参见何其芳:《我和散文 (代序) 》, 蓝棣注编:《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244页, 第238页,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何其芳:《云》,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67-68页。

3 (9) (16) (26) (31) 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答中国青年社的问题:“你怎样来到延安的?”》, 《何其芳全集》第2卷, 第80页, 第81-82页, 第82页, 第82-83页, 第83页。

4 参见张建锋的论文《从春到夏:何其芳的成都体验》, 《现代中文学刊》2012年第4期。

5 成属联立中学当时即存在中共的党支部和地下党学生支部。协进中学在五四前后曾是学潮的发源地, 两次被封后又于1933年重办, 常有民主人士、中共地下党员出入活动, 被人暗地里称为成都的“陕北公学”。

6 沙汀:《这三年来我的创作活动》, 《沙汀研究专集》, 第46页,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7 参见周文发表于1937年12月的两篇书信体文章《紧张的上海》 (原载《金箭》第1卷第4期, 1937年12月1日) 和《成都印象》 (原载《战旗》创刊号, 1937年12月5日) , 均收入《周文文集》第3卷, 第148-158页, 作家出版社2011年版。

8 (17) 卞之琳:《何其芳与〈工作〉》, 《卞之琳文集》中卷, 第289页, 第289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 周文所提及的“新启蒙运动”是指成都的青年文艺社首先提出来的一个口号, 他对此深表赞同。参见周文1938年2月6日致胡风信 (《周文文集》第3卷, 第197页) 。

10 (12) (13) 何其芳:《论工作》, 《何其芳全集》第2卷, 第5页, 第7页, 第5页。

11 何其芳时任成属联中学生文艺社团的指导老师, 支持四川大学的学生刊物《半月文艺》, 还担任《学生文艺》和《雷雨》两个学生刊物的顾问。

12 何其芳:《饥饿》, 《何其芳全集》第2卷, 第94页。

13 何其芳:《论周作人事件》, 《何其芳全集》第2卷, 第20、22-23页。

14 卞之琳:《编者按》, 《工作》半月刊第5期, 1938年5月, 转引自易明善的文章《1938年:何其芳在成都》, 《文史杂志》2015年5期。

15 朱光潜:《再论周作人事件》, 《朱光潜全集》第9卷, 第12-13页,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6 详见常风的文章《留在我心中的记忆》《追怀李健吾学长》《回忆叶公超先生》《回忆朱光潜先生》《记周作人》, 收入《逝水集》, 第14页、第26-28页、第61-62页、第80-81页、第96-106页,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17 参见高恒文的论文《“怀废名”与叹知堂---周作人与废名1937年之后的师生情谊之分析》, 《三四十年代平津文坛研究》, 第150-152页,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参见高远东论文《汉奸如何裁判---从周作人初任伪职的时间说起》, 《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10期。

18 [日]大沼正博:《何其芳的文艺观》, 《何其芳研究专集》, 第425页, 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 参见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第1卷第6期, 1938年7月1日, “文阵广播”一栏里刊载的李石峰7月2日发于汉川的航空信。

20 何其芳:《成都, 让我把你摇醒》,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325-328页。

21 沙汀:《〈何其芳选集〉题记》, 《衷心感谢他》, 第11页,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2 本文集中关注与何其芳的伦理姿态相近似的那部分京派作家, 像周作人、废名等不属此种类型的作家们则不在讨论之内。

23 何其芳:《论工作》, 《何其芳全集》第2卷, 第7-8页。

24 详见周维东:《“突击文化”与延安文学引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2期。

25 陈学昭:《延安访问记》, 《陈学昭文集》第3卷, 第174页、181页,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6 详见《张闻天年谱》上卷 (张培森主编,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张闻天文选》第2卷 (张闻天选集编辑组, 中共中央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何方《党史笔记---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整风》 (香港利文出版社, 2005年版) 。

27 何其芳:《毛泽东之歌》, 《何其芳全集》第7卷, 第397页。

28 (38) 何其芳:《幸福的回忆》, 《何其芳全集》第7卷, 第497页, 第497页。

29 何其芳:《夜歌 (二) 》,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342-346页。

30 何其芳:《〈夜歌〉 (初版) 后记》,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521页。

31 何其芳在《一个平常的故事---答中国青年社的问题:“你怎样来到延安的?”》里提到独自摸索人生道路的曲折和寂寞感以及与“成群结队地, 手臂挽着手臂地”、“自然而然”地走到延安的“一二·九”青年的差别。

32 详见李军:《解放区文艺转折的历史见证---延安〈解放日报·文艺〉研究》, 第146-159页, 齐鲁书社2008年版。

33 何其芳:《给L.I.同志》,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454页。

34 何其芳:《叫喊》, 《何其芳全集》第1卷, 第394页。

《何其芳的“工作伦理”与文学转向——以1937年—1942年何其芳的经历和写作为中心》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831/20180831065908595.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wenxuelunwen/631.html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