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使命及理论内涵(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20 15:47:2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新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转化, 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 要求我们立足这个历史性变化和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战略高度, 学习领会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 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总体定位与主要使命, 围绕理念突破、铸魂逻辑及其育人规律等核心定位, 为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构境, 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提供思想引领。

关键词:
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铸魂育人思想; 教学构境;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15J DZ004);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转型期青年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规律与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15CKS041) 阶段成果;

The Guiding Principles, Main Mission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of Marxism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in the New Era
Zhong Qidong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提出了诸多前沿课题。这些前沿课题,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中的焦点课题 (指导思想) 、重点课题 (时代使命) 以及难点课题 (理论突破) , 有些是由于当前形势、环境和条件而新产生的研究内容, 有些则是过去已经出现但没根本性解决并在新时代显示出紧迫性的研究内容。

\

一、指导思想: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思想研究

党的十八以来,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 这些重要讲话闪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魅力和智慧光芒,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铸魂育人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成果, 构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 充分领悟其理论逻辑、精神实质和原则要求, 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前提性理论课题。

(一) 研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内涵的论述思想
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内涵的思想论述集中体现着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观, 反映着他对马克思理论教育“是什么”以及“应该是什么”基本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根本回答。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写到,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39习近平后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回忆说, 这是他在主持起草工作时特别提出写进去的。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 或信仰、理想不坚定, 精神上就会“缺钙”, 就会得“软骨病”, 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2]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根本。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 习近平围绕“不忘初心”强调了坚定理想信念、铸牢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重要意蕴和本质内涵, 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 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再次围绕“不忘初心”强调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4]。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系列讲话都是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和共产党人政治灵魂这个本质内涵展开的, 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观与时代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以“铸牢政治灵魂”或者说“铸魂育人”为核心理论范畴来领会和把握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本质观。[5]

(二) 研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部署的论述思想
习近平从重要意义、根本任务、主要目标、中心内容、阵地坚守多个方面对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 要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紧迫性, 要把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地位、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为推进当代中国铸魂育人的根本任务;要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看家本领”, 铸牢政治信仰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上, 习近平指出, 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首要任务, 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理论教育的中心内容。除此之外,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阵地、不同对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习近平在总体统筹和整体部署基础上, 还针对性地作出了任务安排。党校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 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 要坚持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 把抓好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工作重心。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 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 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此外, 习近平还特别指出, 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 而且要面向全社会开展,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 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深入研究这些总体任务部署, 是我们全面贯彻、有效落实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的理论要求。

(三) 研究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原则的论述思想
习近平多次强调,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必须树立和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习近平专门强调了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 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传播方式, 特别是要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增强阵地意识, 确保人在哪里, 工作的重点就在哪里。此后, 他在不同场合多次指出,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重视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 要在认真读书学习的基础上, 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现实生活充分融合, 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育人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遵循教育对象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些关于方法论原则的重要思想, 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论要求, 也反映出了时代发展对方法创新的现实要求。

二、时代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战略部署中的定位与使命研究

理论思维的起点决定着理论创新的结果。理论创新只能从问题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 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6]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 不仅要明确指导思想, 也要重新审视和认领在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战略工程中的总体定位及主要使命, 从而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再出发”和“去远方”。

(一)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三位一体”发展逻辑中的铸魂育人定位与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日益真切地感受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践行着关于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的战略定位, 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战略工程规划与实施的“一体化”大格局正在科学建构并协调联动起来。如果我们进一步透析隐含其中的理论逻辑, 就会发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是贯穿当代中国铸魂育人理论建构和实践发展全过程的核心理论范畴。围绕这3个核心理论范畴, 习近平既有总体部署, 也有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具体安排, 无不指向解决当代中国“铸什么魂”“育什么人”“怎样铸魂育人”这个根本问题。铸魂育人是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正是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7]来构筑发展自己的铸魂育人逻辑的。这个“三位一体”的铸魂育人整体逻辑内在规定着当代中国铸魂育人的运行理路, 在根本因素上内含着“信仰”“价值”和“精神”三重本质意蕴。那么, 在这个“三位一体”的铸魂育人理论逻辑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何种地位, 发挥着哪些功能, 肩负哪些使命呢?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根本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应在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战略工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和发挥统领作用。它应当完成哪些使命才能配得上这个主导地位和统领作用?这些问题不解决,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和创新发展方向也就无法得到明确。

(二) 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坚定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中的铸魂育人定位与使命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看, 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发展和增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涵, 是坚定和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理论要求。在具体工作中, 我们往往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意识形态铸魂本质属性, 对其文化发展属性及其在坚定和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过程中的定位和使命研究的不够。事实上, 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关系好比盐与水, 盐虽为生命必须却不能干吃而要先溶于水化于物。意识形态总是融涵在文化内核之中, 不同文化的较量往往体现为内在意识形态之间的较量, 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仅仅是涵育意识形态内核的观念形态和外在框架。事实上, 对于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和国家来说, 相对于意识形态认同的利益集团性和时代发展属性而言, 人们对这个民族国家长期文化发展的认同和信心, 是更深层、更持久、更广泛的坚守和追求。在党成立95年周年纪念大会上, 习近平首次指出,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关于新加入的这个“文化自信”, 他接着说到, “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3]这段论述说明, 推进当代中国铸魂育人需要发挥文化的血脉凝结、精神建构、信仰传承、价值轴心作用, 离不开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改造, 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守和弘扬, 离不开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把正确对待和处理3个文化传统的方法论问题统一到了增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 坚定当代中国文化自信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 最后统合到了当代中国铸魂育人的战略高度, 亦即把当代中国铸魂育人总体问题置于国家文化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之中。那么, 在如此高位的铸魂育人战略部署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当如何正确摆位, 如何发挥其文化建设及其铸魂育人功能?不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发展和坚定文化自信之间的互动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难以在铸魂育人战略部署中获得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反过来也难以为坚定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提供理论和信念支撑。

\

三、理论内涵: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念突破、铸魂逻辑及其育人规律研究

前沿研究不能仅仅分析形势、提出问题, 更要着眼于解决问题进行理论构造, 在学理建构的逻辑中完成思想与现实的有效和解。解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困难, 还需要从理念突破、铸魂逻辑、育人规律等应用性原理方面推动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思想的具体化、现实化和规律转化。

(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念突破研究
时代是思想之母, 实践是理论之源。[8]任何真正理念意义上的理论创新, 都是在对时代重大问题与主要矛盾的回应和解决中完成的。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时代的根本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 当然也要把这个时代主题和主要矛盾作为最大实际与基本前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应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来进行理念更新, 应该聚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来进行理念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应当同人民对党和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相一致, 应当同人民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及切实行动相一致, 归根到底是要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相一致。这就意味着,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仅要在目的、内容、价值等方面上围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进一步增强彻底性, 还要在行动规律、方法原则和实践遵循上进一步增强彻底性, 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知识论中心主义”, 围绕人的思想灵魂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 确立起关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复兴的“此岸世界的真理”, 从而用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素朴的人民园地”[9]17-18, 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具体而言, 探索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 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 吸收建构主义理论中有益成分, 通过人物构境、文本构境、历史构境、现实构境和成长构境, 让影响学生理论学习与身心成长的核心元素、关键环节和重要关系在特定时空结构、思想面对和实践指认中在场互动, 引导学生在临境、体验、协作、反思、探究、对话和建构中认知理论源起、把握理论内涵、证悟理论逻辑、体认理论生命、领悟理论魅力, 达成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目标。

(二)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铸魂逻辑研究
首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历史逻辑研究。恩格斯曾经说过,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 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 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10]873“逻辑的发展完全不必限于纯抽象的领域。相反, 逻辑的发展需要历史的例证, 需要不断接触现实。”[11]16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历史逻辑, 既要“向后看”梳理和总结我们党在90多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实践中经历的跃变、积累的经验、塑造的形态、发展的理论, 也要“向前看”分析和把握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新特征、新趋势及新使命。其次,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理论逻辑研究。这里所说的理论逻辑, 是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基本范畴及其交互关系作出的理论把握。揭示理论逻辑是为了给我们在新时代科学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原理遵循, 主要包括研究铸魂主体与铸魂客体的关系、铸魂内容与铸魂形式的关系、理论铸魂与实践铸魂的关系、线下铸魂与线上铸魂的关系、群体铸魂与个体铸魂的关系、铸魂入心与铸魂入世的关系等等。最后, 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的实践逻辑。正如马克思所说,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9]501。理论创新需要体会时代生活和社会实践。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 必须构筑在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逻辑的充分认知和准确把握基础上, 并在这种认知和把握过程中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及其同时代生活嵌入结构的体认与揭示。显然, 这个实践逻辑正是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在指导思想、主流舆论、人心争夺问题上面临的总体形势、历史机遇和时代挑战。

(三)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育人规律研究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 规律是逻辑规定的具体和深化, 规律是现实的活化, 是关于人的现实生活及其历史发展的“此岸世界的真理”。从理念突破到逻辑规定再到规律揭示, 说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在逐步深化, 按照马克思的方法论原则, 这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过程, 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铸魂研究实现彻底的思维过程。规律揭示之所以如此重要, 是因为缺少了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的研究和揭示, 前述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的突破和铸魂逻辑的构建, 都会成为悬设的理论构造, 都会成为半截子的“理论彻底”, 不可能真正接触和指导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对此, 习近平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遵循教书育人规律, 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2]同理, 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 也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教育对象成长规律的论析和揭示。前者是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本身的发生、运行、协作和发展规律, 中者是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教学规律和实践育人规律 (这里尤其要避免仅仅把党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主渠道教学内容和形式视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而否认在实践教学中达成马克思主义理论铸魂目标的观念偏见) , 后者是指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象的思想观念形成发展规律和身心成长规律。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J]. 求是, 2016,(5).
[3]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5]
钟启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铸魂逻辑论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6).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7]李忠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6).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N]. 人民日报, 2017-07-28.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12]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 2016-12-09.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研究的指导思想、主要使命及理论内涵》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920/2018092003503619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8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