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25 10:35:2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的重要资源, 它能够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思维形态和价值形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关键在教师, 它需要教师在密切追踪理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强化教学内容设计, 实现理论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内容;

On the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Marxist Theory into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hen Yanfei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使命和职责。教学内容作为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中介, 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命和职责的实现。近年来, 学界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 它们是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理论资源。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明确指出:“要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努力探索攻克教学难关, 强化科研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因此, 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论题。

\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有效转化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的现实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任务、提升大学生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课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彰显教学内容的学术品位和理论魅力。然而, 从客观现实来看,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难以对教学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论阐释和解答:一方面,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和哲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 而教师的研究兴趣、研究专长和研究成果往往聚焦于某一特定领域, 使得教师很难对教学内容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和深入的理论认知;另一方面,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较多, 用于科研的时间较少, 导致教师难以对每个教学难点形成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有力的学术支撑。理论只有彻底, 才能说服人。缺乏理论深度的教学内容难以获得教育对象的信服和认同。那么, 破解这一难题的出路何在?通过先期的教学实践, 笔者发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并加以适当转化是化解这一难题的较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研究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某一具体内容经过长期深入思考研究形成的理论结晶和智力成果, 呈现为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著等具体形态。当前,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据教育部社科司2015年发布的全国高校社科统计资料显示,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共发表论文14875篇, 研究与咨询报告437份, 出版专著1223本。[1]它们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关联紧密, 并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所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指其中的部分研究成果:一方面, 其研究主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直接关联。即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某一具体内容展开研究, 而这一内容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优化教学内容具有直接的借鉴价值。如果细分的话, 主要有三类:一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教学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进程中党的理论创新的研究成果;二是围绕构成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骨架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 如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涉及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具体内容形成的研究成果;三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延展性教学内容即对社会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论聚焦和解读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 其研究质量较高、有一定学术创新性和影响力。在这些研究成果中, 能够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是其中部分质量较高的研究成果, 它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从理论维度来看, 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充分有力的论证过程, 能够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广度;从创新维度来看, 能够体现新的理论观点, 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前沿性和启发性,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注入新的养料;从实践维度来说, 能够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生活、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对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深入的理论揭示,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现实解释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是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内容之中, 在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拓展和深化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的创生。推进这一转化的现实动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理论”结晶, 能够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首先, 它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能否彰显理论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备坚实的理论支撑, 否则极易流于浅尝辄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研究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运用一定的理论分析工具形成的产物, 它承载、渗透和彰显着理论, 能够使教学内容建立在扎实的学理基础之上。其次, 它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注入源源不断的理论供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的获得不是一劳永逸的, 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注入新的理论补充。持续涌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供理论补给:一方面, 对新增教学内容及时作出理论解释;另一方面, 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持续深入的理论挖掘, 能够不断丰富和延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理论层次和深度。再次, 它能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达到理论贯通。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意味着能够将不同的理论体系贯通起来对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地探究, 实现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不同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融会贯通, 真正地以思想的透彻性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论性。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可以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思维形态和价值形态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实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并非是自动生成的, 它是在基于两者的共同点或契合点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中介形态实现的。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来说, 它不仅外显为由理论观点、教学素材、话语言说等构成的知识体系, 也内隐着特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导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不仅承载着关于某一特定研究对象的具体知识, 也彰显着研究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 能够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思维形态和价值形态实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

作为知识形态转化为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研究者经过长期思考研究形成的智力成果, 它不仅是知识的累加, 更是知识的创新。首先, 提供新论点, 深化教学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作为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尽管不需要过度追求体系的完整性, 但仍需要彰显逻辑的严密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往往围绕某一具体问题、遵循一定逻辑思路, 形成了由核心论点和次级论点构成的层次分明、逐层推进的论点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首先是将研究成果形成的环环相扣的理论观点吸纳到教学内容之中, 对原有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观点递推进行重新组织, 使其更加层次分明、论证有力。其次, 提供新素材, 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生硬的、抽象的理论说理, 新颖、贴切的素材是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研究论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需要运用一定的论据, 这些论据可以成为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素材。例如,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运用的较为新颖的史实史料、贴切的社会热点问题等都可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加以借鉴的素材。再次, 提供新话语, 活化教学内容。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都是借助一定的话语得以表达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大多以生活化话语为主来表达教学内容, 这固然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但若用生活话语通篇讲授则会降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适时适度地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的学术性话语, 能够更好地升华教学内容, 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论品位。例如, 在教学内容各个部分转承时, 教师可借用理论研究成果中的过渡性语句勾勒出前后两部分内容间的承上启下关系, 彰显教学内容的逻辑性;在教学内容讲授结束时, 教师可借鉴理论研究成果中论证有力、画龙点睛的话语表达, 以课程结语或寄语的方式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升华,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作为思维形态转化为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构成的严密的思维体系, 能够通过为教师重新审视教育内容提供思维启迪实现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一是提供创新性思维, 为现有教学内容注入新的思考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的、权威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思路上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 能够为激活现有教学内容提供新的启发。例如, 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时, 教师多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公民层面对其进行展开论证, 这固然有助于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 但却难以引起教育对象的触动和共鸣。部分学者从“人的需要”出发,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满足教育对象的多层次需要相连结, 使其更易于为教育对象所接受, 为教师讲授该教学内容提供了“国家-社会-个体”之外的新的思考维度。二是提供系统性思维, 使现有教学内容得到全面阐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是一个严密的知识体系, 需要教师给予系统性阐释, 但部分教师往往习惯于从自身知识结构和研究专长出发进行局部的甚至片面的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是研究者围绕某一具体内容展开的系统性论证, 能够从多个维度拓展现有教学内容。以“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这一教学内容为例, 它本身具有极强的理论性, 教师如果缺乏一定的理论积淀很难对其作出透彻的讲解。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曾撰文从历史起点、国家与社会制度的关联、现实利害、未来发展等八个维度对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进行了全面论证, [2]能够极大地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三是提供反思性思维, 实现现有教学内容的变革和重构。“任何理论的发展, 都表现为理论体系的建构-解构-重构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即理论的自我否定与自我重建的双重性过程。”[3]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内隐着教育者对现有研究结论, 特别是长期通行的、人们普遍认为的基本理解的反思和批判。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 有助于教育者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陌生化处理, 重新反思现有教学内容的立论基础和结构体系, 实现教学内容的变革和创新。

作为价值形态转化为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为一种知识体系和思维形态, 更表达着研究者一定的价值理念, 能够作为一种价值形态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一是蕴含思想价值, 能够提升教学内容的说服力。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体现为知识的严谨、思维的圆融, 也表现为思想的透彻, 能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讲深、讲透, 强化教育内容的说服力。从根本上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作为一种理论成果, 是对研究对象本质或规律的揭示。它不仅有助于揭示教学内容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还能揭示其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过程, 实现教学内容的深度延展;它是研究者在充分汲取不同理论精华、融会贯通不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见解, 有助于彰显教学内容的彻底性, 引发教育对象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判断和价值认同。二是蕴含政治价值, 能够强化教学内容的引导力。就教学内容而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内容的政治类课程, 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塞满学生的头脑, 而是通过对其政治方向的引导来筑牢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是价值无涉的纯学术研究, 而是研究者在特定立场观念指导下开展的学术活动。例如, 就研究者的身份属性来说, 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学者要具有双重角色, 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从研究者的研究过程来说, 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展开整个研究;从研究成果的结论来说,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确认、维护、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蕴含的鲜明政治价值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由一种知识形态转变为教育对象的内心信念, 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三是蕴含人文价值, 能够增强教学内容的感召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不是抽象的理论思辨, 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富有人文关怀和现实关切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内蕴着独特的人文价值:不仅关注和回应社会的发展, 也包含着对于现实中人的生存和发展状态的审视和观照, 凸显教学内容的人文关怀;不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也吸收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成果, 厚植教学内容的人文底蕴;研究者在探索理论研究成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持之以恒、创新进取、无私无畏的精神品质, 赋予教学内容以人文精神。

三、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效转化的关键在教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密切追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的追踪是实现其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转化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对高质量的学术期刊进行重点性追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刊物和核心期刊汇集了专家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要予以重点关注。二是对具体领域的研究学者进行持续性追踪。通过对学术期刊一定时期的浏览和比较, 会发现一些学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某一具体方面有着较为独到深入的见地, 并持续深耕不断推出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持续追踪, 是获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的重要路径之一。三是围绕教学难点内容进行选择性追踪。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难点内容, 这些难点内容对教学的理论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直接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理论性的提升。因此, 教师可重点围绕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选择性追踪。对围绕某一特定教学问题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汇总, 比较分析其在整体思路、研究论点等方面的异同, 并给予批判性反思, 同时结合教学对象的不同理论水平和理论需求, 有针对性地借鉴相关研究成果。

\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为指导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它需要教师充分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的研究思路和逻辑体系, 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设计, 使教学内容形成有机整体。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形成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教学内容设计:一是以核心概念的深度揭示为切入点。概念是教学内容的立论基础和支撑点, 对教学内容中的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深度揭示是凸显教学理论深度的重要部分, 也是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的基础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 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往往给予较为抽象化的界定, 它为教师提供的是基本的思考方向。教师若仅以此为基础, 很难将核心概念讲深讲透。事实上, 核心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所指, 教师不仅要揭示其基本内涵, 也要讲清其内在的逻辑层次、现实延展和具体表现等。例如, 在讲授“爱国主义”的内涵时, 教师可突破教材的抽象论述, 借鉴相关学者的理论成果揭示爱国主义丰富的内涵, 指出它不仅是反映个人对祖国依赖关系的感情系统, 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体系, 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从而在层层剖析中将抽象的概念予以具体化。二是以澄清学生的认识误区为主线。学生是教学内容的接受主体, 教师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时, 要始终关注学生对此内容存在的现实困惑或认识误区, 在对困惑或误区的回应分析中融入理论研究成果。三是以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递推为展开。教师需要以解决学生的认识误区为指向进行具体的教学内容维度设计, 借鉴相关研究者在形成理论成果中的层层推理的思维体系、条分缕析的论证过程、贴切有力的论据支撑等, 使每一教学内容的维度展开成为一个层层递推、环环相扣、逻辑自洽的整体。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教师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时, 不仅需要吸收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 还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和补充, 实现理论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一是语境再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抽象性的特点, 超越了事物的具体语境。教师在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时, 要充分关涉理论探讨的原初语境, 通过为学生营造一种“在场感”使抽象的理论结论生动化、鲜活化。例如, 对于历史感强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中的研究结论时, 要将其置于历史发展过程来考察, 通过背景回顾、情境营造、细节勾勒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语境之中, 让他们置身其中, 自觉地去感受、追问和明晰研究结论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及其现实价值。对于现实感强的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语境, 直面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和解答这些问题,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二是话语转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运用和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 尽管教师可适当地引用研究成果中的学术性话语以点亮教学内容, 但从根本上它需要教师在深入把握两种不同话语体系的基础上, 实现学术话语向教学话语的转化。教师应在透彻把握研究成果中学术话语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 立足于具体环境和学生实际, 通过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话语对学术话语进行再解读和再创造, 实现思维的深刻性与话语的鲜活性的统一。三是以实践性知识为补充。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经由对教育教学经验的反思, 在实践中持续建构与修正而生成的知识”。[4]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转化, 既是以理论研究成果为信息源, 也是以教师长期积累的实践性知识为信息源, 是这两个信息源在某一点相遇后的产物。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补充既可以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走向抽象的理论思辨, 也能防止教师机械地将研究成果移植到教学内容之中。它需要教师运用教学实践中生成的教学思维力,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一定的分析、综合和概括, 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不同的受众需求, 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或个性, 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演绎;利用长期积累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背景性知识、对实践的深度理解和认知等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展和扩充;等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5年全国高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952-953.
[2]刘建军.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内在关联[J].思想理论教育, 2014 (4) .
[3]孙正聿.关于理论及其体系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战线, 1995 (5) .
[4]林一钢, 潘国文.探析教师实践性知识及其生成机制[J].全球教育展望, 2013 (10)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825/20180825103737911.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60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