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21 10:37: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议题设置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具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厚实的历史底蕴、牢实的现实依据,其内容是集理论、历史和   现实三重维度的统一。新形势下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既要在国际话语场中牢牢把握议   题设置的主动性,也要使议题话语形式同各国话语实际相结合;既要积极表达中国对人类多元文   化发展的支持,也要主动回应国际社会对涉华问题的关切。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增强   国际话语能力建设的实践所需,是引导国际舆论发展方向的成事所要,也是引领人类文化繁荣发   展的方式所选。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话语权

2017 年 2 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协商一致,将我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式写入联合国决议,作为国际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2018 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入宪法,作为我国外交方略的顶层设计。这些行动表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成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重塑国际新秩序的价值理念,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2]59,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43。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吸引力的重要方式。主动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展现了我国在国际话语场域建设中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搭建了建言献策的平台,为促进国际交流、沟通、合作等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也为引领人类文化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逻辑内容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指主动提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容相契合的,能吸引世界各国关注、参与,并能产生影响的话题。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由个人、某个民族或者某个国家主观设置的,它的生成是集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重维度的统一。在理论维度上,它以科学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历史维度上,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是中华民族“天下一家”美好愿景的世界表达;在现实维度上,它以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为主题,是回应世界各国共同问题的重要方式。这就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等各维度力证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具有令人信服坚实的理论依据、厚实的历史底蕴、牢实的现实依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顺应了生产力发展需求,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来源于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反映了全球化社会生产关系的现实状况,为满足世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产生。换句话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是基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而产生,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现实状况。如今,全球化深入推进,世界生产力高速发展,知识经济、信息产业、金融行业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 不仅直接回应了当前全球化生产力的变化,还创设了各国平等商议的话语平台,聚合世界各国一起探讨如何应对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 级向高级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422 人类社 会的共同体关系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由低级逐渐 向高级转换,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实践中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真正共同体”。然而,“西 方的治理理念、体系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 国际格局和时代潮流,各种弊端积重难返,甚至连西方大国自身都治理失灵、问题成堆。”[5] 由资本主 义生产关系为主导的人类社会是一种虚幻共同体 形式,已凸显其本质存在的弊端,难以适应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急切需要设置以实现人  类“自由联合体”为价值取向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议 题,以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趋势,推进人 类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建设更加普惠美好的人 类社会。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天下一家” 美好愿景的世界表达

“天下一家”的思想是贯穿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主体脉络,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具有内在一致性。家是国的缩影,国由千万个家组成。家是以感情为基石、以血缘和婚姻为结构的最小的命运共同体,国是以民族认同为根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命运共同体。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实现“天下一家”的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追寻的共同理想。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并呼吁“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它的议题设置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天下一家”“协和万邦”的美好愿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世人所知、所理解、所接受。

\
 
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时,必须明确它与资本主义文明霸权有着根本不同的本质内涵和价值基础,在世界范围内推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时,必须明确这一本质区别。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内容为主旨,可以言近旨远地让人更加深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价值理念和实践方式,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具有开放包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传统,使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文化赢得更多的国内外民众的认可、理解和支持。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源于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

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主旨是共同建设美好世界,其内容来源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根本需求,主要回应了世界各国生存、发展、交流紧密相关的问题。全球化和信息化急剧扩张的时代, 世界各国生存发展联系愈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发展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进步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切断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5]

由此,如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社会实践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主体内容。如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场域内我们以具体化、常态化的议题形式设置了博鳌亚洲论坛,不仅为各国各民族共同商讨人类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交流平台和指导原则,而且承载着中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和理想追求。特别是我们成功设置了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讨论核心的国际议题,不仅推进了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表明了中华民族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还引导世界各国积极参与、探讨议题,并将国内外目光吸引到中国对全球共同发展理念的正向解读上,让国内外受众都知道中国推进社会改革和共同发展的决心和行动,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共建美好世界的价值旨归。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基本遵循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议题设置能力的优势及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控,经常提出暗藏其意识形态和政治意图的议题,或者对我国提出的议题也套用西方的概念进行阐释。无论我国如何反击,依旧只是西方议题的被动者和参与者,都受到对方议题的限制,使我们经常在国际议题设置中,处于被动掣肘的不利境地。我国要改变这种被动的现实境遇,必须提高议题设置能力,创造更多的议题设置机会,争取国际议题设置的优先权和主动权。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过程中,既要在国际话语场域中牢牢把握主动性,也应在话语表达上同各国话语实际相结合;既要主动表达中国对人类多元文化发展的支持,也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涉华问题的关切。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在国际话语场域中牢牢把握主动性

面对国际社会的揶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该因时而变、因势利导、顺势而动,牢牢把握国际话语场域中的主动性。首先,因时而变, 主动设置议题。只有抓住时机,主动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议题,才能占领先机,吸引世界各国的注意力,占据议题引导的优势地位,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牢牢地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习近平强调“我们运用议题和议程设置主动权,打造亮点,突出特色,开出气势,形成声势”[7]449。其次,顺势而为,善于设置议题。西方社会经常利用海外民众对中国概念的困惑点成功设置议题,如把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 倡议称作为“东方马歇尔计划”并套用这些饱含西方色彩的概念向海外受众植入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

因此,设置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要积极回应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问题的误导,并从各国民众的聚焦点、问题的困惑点、利益的交汇点等寻找议题设置的切入点。最后,因势利导, 合理设置议题。胡锦涛指出:“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 善于因势利导。”[8]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根据国际社会的客观实践及各民族的心理需要,拟定反映各国人民心理诉求的议题内容和话语框架,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践需求与满足人们内心价值诉求的统一,进而吸引国际社会的兴趣与关注,引导世界各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议题,扩大议题的影响力,进而占据国际话语场域的主动权。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在话语形式上同各国话语实际相结合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世界各国、各民族在历史文明发展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话语 逻辑,使各国在沟通交流中存在话语和思维上的 差异。由于国家之间和民族之间存在话语表达上 的差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在话语形 式上同各国话语实际相结合,特别是以中国传统 特色为标本的词语应考虑到其他国家的话语实际和民众的接受程度。比如“天下为公”“和合共生” “协和万邦”等国内民众觉得通俗易懂的词语,国外民众可能会觉得晦涩难懂,就容易造成对这些 词语的误解。如果在国际议题设置中包含这样独 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概念,其他国家的受众通 常会觉得难以理解或产生误解。

因而,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和传播中要从实际出发,完善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议题的话语内容和表述方式,把中国文化、中国智慧的话语表达与其他国家的话语以及民众接受心理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对议题的话语内容和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发通稿”,而是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历史背景、文化内容、风俗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说面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方言”,使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民众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另外,中文的语言结构和其他国家的语言思维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文的内容阐述偏重于整体的角度, 用高度凝练又具抽象性语言归纳概括,讲究语言的意境美,读起来能够朗朗上口,而比较缺乏见微知著的具体阐述。其他国家的语言表达则偏重以小见大,通过小角度对事件进行描述来阐明大道理。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话语逻辑中,要符合其他国家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话语表达习惯,以便国外民众能够清晰地理解议题内涵。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主动表达对人类多元文化发展的支持

人类多元文化的存在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基本事实,认同和推进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是设置 国际议题的前提条件。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 议题设置应表明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原则,尊重和支持人类多元文化的存在。任何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思想观念、基本国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其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发展模 式必然也不可能一样。中国有其自身国情、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性,这就在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这些现实存在的差异性,决定了中国发展道路必然与其他国家不同。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6]

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体现我们始终遵循“和而不同”的宗旨,积极推进人类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具体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应站在多元文化共存的视角审视各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尊重各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为价值导向,以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壁垒的基点为主要方式,以各民族文化间的共同点为主要切入点,使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内容能在“和” 的前提下阐述各国文化的“不同”,并达成相互间的尊重和认同。通过“和而不同”的文化议题设置,促进了人类多元文化发展,表明了中国将继续毫不动摇地尊重和支持世界各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促进多元文化发展的坚定立场。

\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应积极回应国际社会对涉华问题的关切

一方面,目前国外民众对中国的整体认识依旧存在误解。一是由于西方国家占据着国际主流媒体的优势,并利用主流媒介不间断地设置带有政治立场倾向性的议题,这些经过具有倾向性的、或者故意扭曲的议题却成了国外民众了解中国现实的基本来源。二是由于文化语言、意识形态、战略利益、社会制度等各方面差异和障碍,容易使国外民众戴着有色眼镜审视涉华问题,并抱着否定心理去评判中国,导致国际舆论场域和民众观念视域中的中国与客观真实的中国相差甚远。面对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和错误认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要“正本清源”,为国外民众过滤西方媒体针对涉华问题中大量不实和错误的信息,并积极设置国外民众普遍关心、急切了解的议题,主动回应和阐释相关议题的具体内容,为中国正名。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力的提升,西方社会一是希望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尤其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以及中国文化提高了关注。二是对中国的发展壮大和目标指向存在一定的忌讳和疑虑,这些对中国的关注点和疑虑点,正是我们主动回应西方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主要切入点。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应议题的设置、讨论、参与,让国际社会认识和了解一个真实和客观的中国,用客观事实反驳其诋毁,以攻破西方国家对涉华问题的各种负面议题,清扫负面的国际舆论环境。也使我们能够主动掌握中国道路、中国文化、中国制度的话语权,积极地和西方主流媒介主动展开话语交锋,维护中国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的影响力。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重要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成功,不仅可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吸引其他各国的关注, 而且牵动各国受众的思想,引导受众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掌握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主动权,就占领了国际话语传播的制高点,并占据着将话语优势转化为价值引导优势的有利条件。所以,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利于加强国际话语能力建设,又在构建中外沟通交流平台上掌握国际话语权;既有利于引导国际舆论发展方向,又能够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国际舆论场中的影响力和引领力;最重要的是能够体现中国在引领人类文化繁荣发展中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加强国际话语能力建设的实践所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内容。由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缺 失,使我国在国际话语传播中不仅面临“说不出” “说了传不开”的现实境遇,而且“我们还在套用西方理论解释中国现实,还在用西方的概念描述中国的实践,还在用西方的‘履’来套中国的‘脚’”[9]36。这 就造成我们难以用合理、合适又准确的理论和话 语描述中国的客观事实。针对“西强我弱”的话语 格局,必须突破现实的国际话语疆域,增强我国的 国际话语能力建设。
因此,我们必须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能力,在议题内容中生成自己的话语传播理论, 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使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表达、话语内容成为国际社会主要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积极搭建国际交流的话语平台,根据议题的主要话语框架,主动将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在国际话语台上说准确、讲清楚、理透彻,不断扩大议题的国际传播力度和国际参与性,使其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智慧的主要来源,读懂中国的重要方式,以此占据国际话语传播的制高点和舆论环境的主动权从而增强我国国际话语建设,厚实我们国际话语传播的实力和底气,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引导国际舆论发展方向的成事所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我国占领国际舆论阵地的重要方式。伴随国际网络信息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舆论的范围也愈加扩大,其影响突破了时空地域的界限。国际舆论阵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别国就会占领,对我国在国际舆论上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形成挑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信息技术的优势及对国际传播规则的掌控, 利用国际舆论影响跨地域、跨时空的特点,逐渐占领国际舆论阵地的主导地位,不断加强国际舆情的控制与引导。甚至用暗藏其意识形态的媒介信息对其他国家发动舆论攻势,在国际舆论场内不断鼓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使其他国家的国内外舆论处于被削弱、被消解、被忽视的地位,也使得其他国家的舆论主导权和国际话语权受到了侵害和掠夺,严重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权力和利益。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的整体实力都显著提高,但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国际舆论影响力依旧偏弱,对国际舆论格局的引导和把握也缺失了相应的主导权,特别是一些国际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的舆论导向,依然被西方主流媒体所掌控。

所以,无论从改变国际舆论格局和重塑国际传播规则的国际责任感来说,还是我国舆论发展所处的现实情况来看,都迫切需要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从而改变我国在国际舆论格局中的弱势地位,增强我国国际舆论的引导能力和舆情控制力,推进国际舆论朝着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以中外共同关注及面临的问题为主题,不仅创造了新的国际舆论平台,为引导国际舆论的发展方向创造了重要条件,而且还可以利用和掌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议题内容,进一步扩大国际舆论的传播面和影响力,从而影响国际舆论格局的发展方向。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引领人类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式所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文化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样态。随着全球化信息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文化传播愈加迅速,各国都面临着文化多样、价值多元、意识形态竞争激烈的复杂社会图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打着文化开放的全球化旗号,设置以西方价值观为主体的文化议题, 向世界推广传播那些裹挟着意识形态冲突的文化价值观,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侵略,推进西方文明扩张,极力宣扬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和附带政治性特点的世俗文化,并且千方百计地对其他各国价值观念、历史文化进行批判和否定,实行其文化霸权主义策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发展策略严重阻碍了人类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迫切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遵循世界文化发展的规律,推行新的全球文化发展战略,引领人类文化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议题设置,始终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发展观,实施美美与共、和而 不同、兼容并蓄的文化发展策略。通过设置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议题,突出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融合力、凝聚力特点,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散发魅力,扩大其国际传播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世界文化多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如“一带一路”倡议中倡导坚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文明发展原则,有效促进了沿线文化的多样发展。这就用实践证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设置是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方式,促进和引领了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是反对文明霸权主义,促进人类文化繁荣发展,推进国际话语和舆论格局朝着更加公正、民主、平等的方向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要实现预期的目的,不仅要把握议题设置的主导权,而且必须在议题实践过程中同蓄意反对的声音、有意释放错误信息的行为作斗争,始终按照主流话语的方向进行引导,并在做好议题的主旨、主体内容的正向引导的同时尊重各国在议题参与、讨论时的主体地位,将国内外民众目光吸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议题的正向解读上,才能最终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的实践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 2018 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N].人民日报,2018-04-11.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5]杨洁篪.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N]. 人民日报, 2017-11-19.
[6]习近平.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 人民日报,2017-12-02.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2 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7.
[8]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21.
[9]文建. 把握国际话语权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习近平外宣工作思路理念探析 [J]. 中国记者, 2016,(4).

《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设置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9/0321/201903211038376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2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