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话语演进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20 16:04: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文化话语不断演进,这种演进是建 立在对现实的认识和把握基础之上的。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社会主义革命话语、 社会主义建设改革话语、发展话语、和谐话语等。在新时代,要提升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话语要增强影响力、解释力和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 信。同时,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革命话语;改革与发展话语;文化自信

文化强国的战略宏图揭示了党对文化本质力 量的深刻洞察,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体 现了对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对文化建设的高度 自觉。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 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 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4>41改革开放 40年来,中国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正在努力实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推进文化强国 的历程中,有必要对40年来文化发展历程进行梳 理和总结。面对新时代,需要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和平发 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同时,推进文化话语国际 传播能力建设,让世界了解中国。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实践 逻辑

话语本身是人类交往沟通的方式。话语(dis-course) —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到处跑”,指一种表 达,对话。文化话语是文化的表达,主要是传播主 流的价值观念。在文化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它也代 表着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尤其关系国家生死存亡 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一定形态的政治 和经济是首先决定一定形态文化的,然后,那一定 形态的文化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 济。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这一 基本观点“这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第一次正确地 解决意识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科学的规定,而为后 来列宁所深刻地发挥了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之 基本的观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 个基本观点。”2]66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形态有 其生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根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经济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经济根源 在于改革开放初期要解决富起来的问题。中国选 择了一条超常规道路来赶超发达国家,由一个封 闭半封闭的状态走向开放,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国门中国’济转变,原有的话语不能适应新的变化要求,改革 和发展话语就是在这样的实践要求中产生的,从而 逐渐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话语,产生了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等话语。

21世纪以来,我国进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始由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中国愿意让发展成 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 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进来,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 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3]2018年,中国对 非洲援助600亿美元的贷款和投资,用于基础设 施建设,开发非洲市场,在援助非洲的同时也促进 了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推进中非关系实现互利 共赢。这些变化都需要文化话语的相应转换。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政治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政治根 源在于社会主义政权的人民性、在于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自 毛泽东确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 化基调后,至今这一主调基本没有改变。毛泽东 强调文化要解决“为了谁”的根本问题,强调文 化要为工农群众服务,“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 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 一切力量,加人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为着创造 革命的新后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 革,解除反动统治加于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桎 梏,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4]改革开 放以来,党的领导人也一再强调文化的人民性 问题,江泽民时期强调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时期强调各级干部要坚 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 谋”,习近平提出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 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还肩负着阐 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作用。只有中国共产 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前进,坚 定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此外,还要运用马 克思主义观点分析解决当今中国问题,需要增 强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和社会 问题的解释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社会根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生成的社会根源 在于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开启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尤其是20世 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互联网、现代通讯和传媒技 术的发展,全球化使得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交 往方式发生了全方位的重大变革。中国现代化建 设过程中也由“赶超”战略转向了“适当合理利用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合理因素”的时代话语。中国已 经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 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 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 的一些先进合理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 生成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挑战:从 国内看,市场经济的确立一方面解放了人们的思 想,带来了话语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市场经济 的弊端也不可避免地进人了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 中,催生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导 致了在社会的一部分人中出现道德滑坡,金钱至 上的观念取代了崇高理想,并成为一些人的评判 标准;从国外看,西方文化话语凭借其在经济、科 技等领域的优势,成为“流行话语”,获得“话语霸 权”,用西方的话语体系来审视和评判一切,并以 “中性话语”来宣传价值观念,它以价值“中立性” 掩盖其鲜明的阶级性,以“隐蔽性”和“普世性”的 话语迷惑民众,使民众不自觉地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对中国主流话语造成冲击。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整体还不 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文化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随着中国对外 交往的增多,中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 转化为话语优势,在很多情况下还处于“无语”或 “失语”状态,而“失语就要挨骂”,会导致误解、争 议甚至冲突。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国际传 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 关注度越来越高。‘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 为什么能’,国外很多人对中国发生的奇迹有着浓 厚兴趣,想破解中国成功的秘诀,对我国发展道路理论探讨和发展模式的理性认识逐步加深。同时,国际社会 对我们的误解也不少,‘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 论’等论调不绝于耳,一些西方媒体仍然在‘唱衰’ 中国。在这样复杂的形势下,要集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 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209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的历史演进

语言不是孤立的、无意义的符号。马克思认 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 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681语言反映着特 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环境下不同群体的思想和行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在不同的历史条 件下不断进行调整和演进。

中国要实现国家独立,就要推翻“三座大山” 的统治。毛泽东确立了文化领域的革命话语。毛泽 东指出:“我们要革除的那种中华民族旧文化中的 反动成分,它是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 经济的;而我们要建立的这种中华民族的新文 化,它也不能离开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 中华民族的旧政治和旧经济,乃是中华民族的旧 文化的根据;而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 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根据。”[2]664革命话语的内 容强调了文化的阶级性,坚持无产阶级立场、无 产阶级领导权,把文化和权力纳人到阶级关系中 去思考。它的表达方式往往简单化、标语化、口号 化,会产生强大的群体心理效应和显著的动员效 果,当然,也容易产生抽象化、片面化、夸大化的 不良倾向。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立足于革 命话语理解“现代性”逻辑,以意识形态规定经济 社会发展、强调政治的优先性,力图用政治手段解 决一切社会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现代性 逻辑的把握上,不断从政治维度转向经济维度。随 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改革或发展话语开启了 中国人的思想启蒙,使中国人的观念从僵化、教条 中走出来。邓小平率先提出解放思想,“只有思想 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 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 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 施。”141同时,注重物质利益及发挥个人积极性, “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 权,使每一个工厂和生产队能够千方百计地发挥 主动创造精神。……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 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 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 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 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 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7]146这种情况下,民众专 注于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传统的文化话语,如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大公无私” “个人利益无条 件服从集体利益”等受到一定的挑战,需要按照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进行引导。文化话语 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形成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正统 文化与通俗文化等多种文化并存,奠定了中国当 代文化的基本格局。

21世纪以来,我国不仅仅立足于经济发展, 还扩大到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面对多种文 化并存,文化领域倡导和谐文化建设。不同文化 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乃至互补,形成了主流文 化引导多种文化的文化生态格局。倡导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 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8]85“要更好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在社会 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广泛 动员人民群众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既是 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 动力。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 条件。”]5“‘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 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 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9]54°当下中国正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 目标迈进,对内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 幸福,对外要维护世界和平安全,推进建立公正合 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筑国家文化安全网, 同时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要提升文化话语的解释力和传播力。 对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给予宣传, 同时,对于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给予说明和阐 释,要重构文化话语的内容,采用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贴近人民的表达方式,为大众所掌握、理解 和运用。在文化安全的问题上,维护国家主权和国 家利益,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 开放性。这就要突出既反映中国近现代历史变化 的精神力量,又符合当代中国要求,同时吸收中国 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价值观,以提升中国在国 际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 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 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 新辉煌。”[1]4

\
\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 的国际传播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文化多 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时代语境下,中国日 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跨文 化、跨国界交流传播通过不同文化的交流、沟通, 增进彼此了解,实质上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生活 方式和文化价值观传递给对方并争取对方认可的 过程。它既是本土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文化 发展的动力,我国文化交流“逆差”的结构矛盾突 出,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也需要获得参与世界性 对话的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文化话语形式走向对话合作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更需 要关注文化的世界意义,更加关注文化的传播力 和影响力。文化的语言、艺术创造不能从书桌开 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要拥有全球视野, 基于当今世界的发展事实及中华民族的使命担当 去思考。应紧扣主题,感受时代脉搏,深切领会伟 大的全人类分享的思想,习近平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 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 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 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 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 同体。”[10]522“我们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 伙伴关系,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 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大国之间相处,要不冲突、 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大国与小国相处,要 平衡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 利。”10]523由此,合作、共享的精神,是人类进步的主 旋律。通过合作共赢、共识和共享,引导人类走向 真善美,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文化话语表达方式清晰

毛泽东曾说,“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人民 的语汇是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 的。”11]83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 和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 但在利益诉求、价值观念、政治态度、知识水平上 存在差异,话语表达方式、关注话题要区别对待, 因人而异。对于知识精英可以用专业的语言来宣 传,而对于普通民众,则可以使用日常话语来宣 传,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革命年代被 演绎为“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如“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等话 语,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温暖人心、争取民心。

话语表达要清晰,话语表达不仅仅是中国人 自己的事情,也需要考虑世界性影响,中国作为发 展中大国,责任更大,敏感性更强,更容易被关注。 如“中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韬光养晦”“四个 全面”等对外表述至关重要,否则会出现误读,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这句话被BBC解释为中国要占据世界中央舞台;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 ’,更多的是强调“收敛锋 芒,不使外露”,但五角大楼的翻译却是“掩藏实力,等待时机”(hide our capabilities and bide our time)。容易让人猜测,甚至误解:中国在掩藏什么? 等待时机做什么?五角大楼中国事务顾问白邦瑞 在2000年出版的《中国对未来安全环境的辩论》 一书就对五角大楼的翻译加以发挥,认为中国“存 在一种危险的、掠夺式的霸权心态”。美国人通常理论探讨还会误解邓小平的后半句话“有所作为”。中国到 底想有怎样的作为?因此,中国有必要向美国人全 面解释清楚,消除不必要的误解,不给鼓吹“中国 威胁论”者以口实[12]。还要注意话语表达的内外一致性。与外国打 交道,一般来说,弱国靠不透明增强应对的空间, 大国则不同,国家影响力越大,对外的宣传也应越 重视,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关注自身的话语表达,不 太注重与外界打交道。互联网时代,要意识到国内 宣传与国外宣传差别变小,需要清楚的话语表达, 要缩小内外宣传的边界,话语意图不清楚会引起 不必要的猜疑,各种媒体会用无限的猜测来报道, 中国需要考虑话语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意国内 语言表达方式,有些显得还不太成熟。中美关系进 人新时期,在两国分歧问题上需要理性应对。战略 上,中国文化强调后发制人,以静制动。战术上,沟 通的真琦是平和,只有这样才能对尖锐的问题不 惧。此外,遇到棘手的问题美国依赖智库,中国也 可以通过专家进行专业判断,快速发展智库。

(三)文化话语内容展现中国风貌

当下中国正处在“现代化运动与中华文明复 兴”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与全球化趋 势”这三大张力之中,表现为如何处理好传统文化 与现代文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自我与他者的 关系等重大问题。如何既保持自身的完整独立,又 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构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 好中国声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未来建设中 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故事的内容,“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 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从中华民 族的辉煌历史和国家发展的伟大成就中汲取精 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 色和底气。”[5]2*-21°这些故事应该是全面反映当今 与时俱进的中国,包括“要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故事,讲好中国梦的故事,讲好中国人的故 事,讲好中华优秀文化的故事,讲好中国和平发 展的故事。”211

讲故事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受众对象,增强文 化传播亲和力。要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 新表述,“要多用外国民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 的途径和方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世界对中国多一分理解、多 一分支持。”210

综上所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中国共产党人 关于中国文化的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适应了时代 变化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 和建设事业不同历史时代关于文化继承和创新的 基本思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习近平.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EB/OL].新 华网,http://www.xinhuanet.eom/wor1d/2017-05/14/c _129604230.htm.2017-05-14.
[4]毛泽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 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N].红色 中华,1934-01-26.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M ].北京: 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7]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17.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2]隗静.别被美国牵着鼻子走[N].环球时报,2006-07-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话语演进研究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9/0320/2019032004065137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319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