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论文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9-01-04 14:29: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论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 40 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鲜明时代特征以及深入把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发展一系列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而基于历史考察和经验总结,将能够深切感受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坚强决心,进而展望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以 1978 年以来我国召开的历次全国性教育会议为主线,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时代特征,更为深切地认识到这是一条从改革开放 40 年实践中走出来的由小到大、由弱向强的教育事业发展道路, 是一条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一、教育事业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走出来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我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处于徘徊前进的状态。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大力支撑下,1977 年我国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开启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历程。这一年年底,全国有 570 万人走进考场,27.3 万人被录取。1978 年夏天,610 万人报考,40.2 万人被录取。这一重大教育政策的出台,意味着正常的教育秩序得到了恢复,为众多的青年人打开了走向成长成才的大门,恢复了教育事业的尊严,全社会呈现出尊重知识、重视教育的风气。全民族被压抑已久的学习热情、教育热情迸发出来,中国教育事业率先迎来了改革与发展的春天。

1978 年 4—5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文化大革命”后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明确新时期教育方针政策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造就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一代新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等重要思想[1]103-108。这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指明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以这些教育思想为指导,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就落实干部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大力发现、选拔和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学校, 用先进科学知识充实教育内容,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可以说,1977 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和 1978 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成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开放的新起点。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对教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和决策,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恢复,开始走上蓬勃发展的道路。

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教育事业走上了跨越式发展道路

20 世纪 80 年代,与农村和城市的体制机制改革同步,我国教育事业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 在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思想的指导下,教育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出现了一个热潮,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1985 年 5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邓小平在题为《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的。他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各级领导要像抓好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2]121 会后,《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颁布。这次会议和文件以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对于促进教育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满足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改革,极大调动了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落后面貌。从1985 年到 1992 年的短短 7 年间,社会各方面集资办教育就达 1062 多亿元,基本消除了农村中小学的破旧危房,明显改善了办学条件,为推进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测算,如果是单纯依靠国家投入,完成这些工作则需要长达 100 年左右的时间。这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是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

三、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优先发展道路

20 世纪 90 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战略任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同时对教育事业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为实现这一战略任务,1993 年 2 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绘制了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蓝图。《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还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 40 多年的宝贵经验,初步明确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主要原则: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坚持教育的改革开放,努力改革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必须依靠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办学,培养多种规格人才,走出符合我国和各地区实际的发展教育的路子,等等。[3]61 这些都成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1994 年 6 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江泽民在这次会议上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如果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来认识教育问题,就会丧失时机,贻误大事,就要犯历史性的错误。”[4]370 事隔 24 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些重要观点,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次会议在对教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的同时,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列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到1998 年,全国 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降至 5.5%。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得到快速发展,1998 年在校生总数达 643 万人。这些工作部署和发展成就说明,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

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贯穿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

历史进入 1999 年,新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结构等滞后于时代发展等重大问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升学竞争不断加剧,使青少年难以得到全面发展。为此,从迎接 21 世纪挑战的战略高度出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重大时代课题。1999 年 6 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5]640 这是对新世纪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阐释和丰富发展。

在这次会议开幕式上,江泽民深刻分析了面向 21 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6]334,阐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今后的工作任务。教育事业在这一时期的实践探索表明, 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核心目标,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逻辑主线。


五、教育发展道路跨越了两个世纪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

人类社会跨入 21 世纪之际,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教育事业也在跨越两个世纪的实践中具有了丰富的时代内涵。经过改革开放长期的不懈努力,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10 年 7 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0 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结论,如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必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办学教学,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等等。这些重要结论弥足珍贵,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强调指出: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我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7]419 因此,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六、40 年教育发展道路是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建设,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我国办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高素质人才。仅2012—2017 年,就培养输送 6500 万高素质人才, 优化了劳动力结构,提升了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目前,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17 年全国15 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9.6 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0.5 年。高等教育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2017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5.7%,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8]这些巨大成就充分证明,改革开放 40 年来走出的这条教育发展道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抉择。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走过 40 年的重大历史节点上,2018 年 9 月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在这次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特别是习近平提出的“九个坚持”[9],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阐明了这条发展道路的时代特征。

这是一条从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实践中走出来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既有高歌猛进的成功经验,也有曲折迂回的深刻教训,从而对办好中国的教育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办好中国的教育事业,首先应该从本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既不能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国情,提出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也不能墨守成规,固守一些过时的原则,禁锢了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保持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保持勇往直前的奋斗活力。因此,这条教育发展道路, 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生动实践,是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具体体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继续坚持的发展道路。
\

这是一条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教育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既受到过资本主义错误思潮的影响,又受到过各种教条主义的阻碍,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我国的教育事业既避免了走改变社会主义方向的邪路,又避免了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走上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这条科学发展的新路,自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始终坚守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理念和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这是一条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世界意义的教育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把握世界变化的大趋势,特别是教育事业的客观规律,既从战略高度加强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等战略决策,抓住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又充分尊重各地和广大师生发展教育事业的实践探索,在充分吸取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发展道路。 这条教育发展道路,立足本国国情,顺应当今时代发展潮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江泽民文选(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郝维谦,龙正中,张晋峰.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6]江泽民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优先发展,坚持教育战略地位不动摇[N].人民日报, 2018-09-07.
[9]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展望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9/0104/20190104023000364.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shizhenglunwen/2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