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微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23 10:34:4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微时代”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创新了教育的方式,提升了教育的效果,同时不良思想的微平台渗透和“微方式”的运用等又给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带来了诸多挑战。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培养形成强烈的感恩情感,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以此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效果。

关键词:“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对策

本文引用格式:郑新瑜.“微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6(32):114-115.

         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就是高职教育工作者以感恩教育为主题,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方法,借助必要的教育手段,对教育主体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的感恩内容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认识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识需要感恩的内容,懂得去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感恩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等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课、微商等微平台日渐进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为“90”“00”后,强化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一“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微”平台的广泛应用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感恩教育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机遇,更好地去应对挑战。

(一)“微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机遇

1.“微时代”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微时代”的到来为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内涵带来了新的内容。在传统的感恩教育里面,教育者通常将一些实实在在的行为作为评价感恩教育的指标,如给父母写封信、和老师见面打招呼。在“微时代”,感恩教育的内容则更加丰富。“微媒体能够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闻、事件、话题、主题、任务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传播和解读感恩教育的内容。”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辩证地认识感恩,接受感恩教育。2.“微时代”创新了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微时代”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原来“填鸭”“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变为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互动式”的教育,从原来单调的教育形式转变为生动具体的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广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做感恩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育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育的效果。3.“微时代”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效果“微时代”的到来可以提升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基于“微平台”的快捷便利性,利用“微平台”开展感恩教育可以根据教育形势的变化准确地进行教育效果的预测和评估,对教育内容、方式及时加以有效调整,最大限度地减少偏差。利用“微平台”开展感恩“微教育”还可以主动适应不同时期学生、学生不同阶段对感恩教育的反应,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因时施教,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提升教育的实际效果。

\

 
(二)“微时代”给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带来的挑战

1.不良思想的微平台渗透给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内容带来挑战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现代网络传媒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这种“微时代”“微环境”下,“微平台”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得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及分化观念也在逐渐渗透到大学生之中。一些大学生陷入到了盲目的“自我世界”中,追求极端个人主义,一味地要求彰显自己的个性和自由,忽略了他人和周边的环境,甚至把父母、学校和国家都慢慢地放在脑后。

2.“微方式”给高职院校学生传统的感恩表达方式带来挑战

         传统的感恩方式多为面对面的表达谢意和恩情为主,更容易被人所接受。“微时代”利用“微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有其显著的比较优势,如方便快捷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微方式”仅仅通过微信、QQ或是短信等表达,无法真切地当面表达真情,很难让被感恩的对象有更直观具体的切身感受。如给父母打数通电话有时不如“回家看看”。有的学生过分依赖“微平台”的虚拟世界,难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自由切换”,使得感恩也就是成了一句空谈。

二“微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分析

       “微时代”的到来,给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在科学分析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主动适应“90”“00”后学生的特点,积极创新感恩教育,更大地提升教育的效果。

(一)创新感恩教育新思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首先是一种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不断丰富感恩教育的内涵,不断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感恩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正确的感恩意识,逐渐理解和感悟国家社会、父母亲朋、学校师长等给予自身的恩情。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育思维观念,顺应形势的发展,充分认识和发挥“微时代”新媒体的比较优势,采用一些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能够普遍接受的微博、微信、QQ、快手、抖音、火山小视频等新的传播方式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提高教育的效果。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树立将新兴感恩教育和传统感恩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教育工作者必须科学界定和区分两种教育,二者缺一不可,能够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

(二)深入挖掘“微资源”,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感恩情感

         感恩意识形成后要逐渐内化为一种强烈的感恩情感。这种感恩情感主要包括感恩国家社会、感恩父母亲朋和感恩学校等。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都养成了手机依赖的习惯。在闲暇时间玩玩微信、刷刷微博、看看抖音等已经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这种形势,必须积极占领这个教育阵地,防止被“西化”“分化”势力所利用。高职院校要利用“微平台”积极传播正面的、健康的感恩文化,宣传感恩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此外,还要在“微资源”中融入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些感恩经典语句和故事纳入教育里。

(三)充分利用“微平台”,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

        推进感恩教育要持续不断地营造浓厚的氛围,通过一些主题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更加具体地参与到感恩教育中去,让学生时刻铭记感恩,时刻注重去实践感恩。“感恩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大学生自己在道德发展过程的亲身体验,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切身体验来主动养成良好的德行”。学校要充分利用“微平台”的作用,以一些主题活动为载体,优化提升传统的教育活动方式,将“微平台”与传统的感恩活动相衔接,实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教育效果。如利用“微平台”召开主题(党)团日、主题班会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线上这个虚拟的环境中更好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父亲节”“母亲节”等特殊节日等要求学生拍摄“微电影”“微视频”或是“微小说”等,让活动的内容更加直观。

(四)建立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感恩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的,必须建立长效稳定的机制。一是纳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计划,在大思政格局下,团委、学工、思政课等形成合力,制定科学统一的感恩教育总体规划,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依据不同学段开展不同形式不同着重点的教育。二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每学年根据评估指标评估教育效果,并反馈至各教育单位。各教育单位根据教育的实际效果,适时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实效。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去参与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深化认识,在氛围中实践感恩,同时养成良好的知恩、感恩的品德和习惯。

\

 
参考文献

[1]陈安琪.“中国梦”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解读[J].教育现代化,2017,4(35):208-209.
[2]龙献忠,陈方芳.“微时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挑战、机遇及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7(02):188-193.
[3]林楠.传媒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4]唐钰峤,丁荣乐.浅谈“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现代职业教育,2017(15):164.
[5]付金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6]屈善孝.探析加强“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03):82-8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956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