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业扶贫”促进《创业学》课程改革的影响机制研究 ——以吉首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2 09:37: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创业扶贫适应了我国扶贫开发目标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有助于建立资源整合和扶贫举措统筹平台。“创业扶贫”是创业学课程案例教学的重要来源,是教师和学生实践领域之一,可促进理论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本文提出了注重“创业扶贫”环境动态分析、开放性创业学课堂改革和“创业学”教学实践重构,来提升贫困落后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业扶贫;课程改革;影响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李湘玲,等.“创业扶贫”促进《创业学》课程改革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16):38-40.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Entrepreneurshipby 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for the Example of Jishou University

LI Xiang-ling,LI Qiong

(Jishou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Hunan Jishou)

       Abstract: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dapt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complexity of development goal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China,and was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centers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itiatives as a whole platform.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 w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ase teaching in Entrepreneurship course,was one of the practical fiel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and can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was put forward,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 of 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reforming of open entrepreneurship classroom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of Entrepreneurial,so as to enhance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poor and backward area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poverty alleviation;Reform of curriculum;Impact mechanism

一 前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强化通识教育基础地位,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拓展交叉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1]。针对高校创业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问题和建议探讨。我国创新创业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存在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式比较单一,需要多样化教学方式,采取提问式教学,改革考试办法、实验内容和方式等[2-4],应向开放、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转变,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热情[5]。强调使用各类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对创新创业有直观的体验和认识[6],针对个体差异性,还可采取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并建立健全由第三方评价机构介入的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1]。高志刚[7]总结了美国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商业计划书撰写、客座教授讲授、个案研究、企业家演讲、课堂练习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何茜[8]研究了台湾省高校推行的创新创业学程体系,课程涵盖了整个创新创业过程的各环节内容,强调体验式教学,除使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案例分析外,还采用市场调研、企业采访、实践企划书和创业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形成一套完善的学习课程包。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综合实践模式上,有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初步形成的以“范蠡创业学院”为教育教学综合平台,以大学生创业园为项目孵化摇篮,以创新创意工场为项目成长载体的全链式“双创”教育体系[9]。闽江学院“金、木、水、火、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依托双导师制,强化互动探究式实践教学方法,在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标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10],深圳大学、南开大学等实施创业精英教育计划,组建创业班。

        吉首大学所在的武陵山片区,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精准扶贫理论下的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实践等亟需高素质人才的积极参与。在以上文献基础上,本文对“创业扶贫”背景下的吉首大学《创业学》课程改革的多维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促进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模式发展,对贫困落后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

 
二“创业扶贫”的特点

       创业扶贫适应了我国扶贫开发目标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有助于建立资源整合中心和扶贫举措统筹平台,对当前主流扶贫模式产生整合优势、补充短板的效应[11]。创业扶贫通过培养市场经营主体实践,来增强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12]。

(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

       创业扶贫有两条重要路径,一个是通过政策带动贫困户创业,直接解决贫困户的生计问题。一个是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如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职业农民,通过金融支持、技术支持等降低创业的成本,带动贫困户就业,提升贫困户的市场参与能力。这两条途径都是通过合理的产业选择和生产经营来开展。创业扶贫中的产业选择需要对外界环境和自身资源进行认真的分析,紧密围绕“一村一品”来开展。

(二)以资源整合为核心

         创业扶贫主体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创业政策支持不足等困境。精准扶贫政策因注重“造血”,在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均给予了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相应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如何在资源不具备的条件下开创事业,就需要创业扶贫主体能够整合外界资源,清醒认识资源的重要性,识别资源来源的渠道,如土地资源可以通过合理的流转,资金可以来自政府、社会的合理融资渠道。创业扶贫中技术性人才的可得性远比城市困难得多。采取更灵活的吸引人才方式则极其重要,如股份分红、职位晋升等。

(三)实践的长期性

       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创业扶贫更是任重而道远。农业作为周期性长,风险性大的产业,创业扶贫主体更需要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创业理想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而创业扶贫的产业先行性需要创业扶贫主体做好长期准备。
三“创业扶贫”对创业学课程教学的影响

(一)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来源

        创业扶贫作为现阶段扶贫的重要措施,推动了本区域经济发展。它既是《创业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来源,又能够完善理论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技环境变迁。

         创业扶贫中产业选择的多样化、主体参与的多元性、分配机制的完善为创业案例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湘西州永顺县红色塔卧党性教育基地推动了当地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这是企业和政府为主体的创业案例。古丈县、保靖县、吉首市以茶叶产业价值链的延伸为核心的创业企业,永顺县茶油产业创业企业,龙山百合产业创业企业等在实践中因为主打产业选择的差异性,在资源配置、环境分析、机会把握、利润分红上都存在差异,这些不同模式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创业扶贫的过程。而在创业扶贫中形成的“合作社+农户”,“职业农民+合作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为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市场提供了有利途径。而在实践中创新的资产收益模式,如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技术入股等资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融合为分配激励机制创造了条件,也激发了农户创业扶贫的积极性。

(二)是教师和学生重要的实践领域

    创业扶贫过程本身也是创业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实践过程。由于处于起始阶段,教师和学生对其调研,有利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带着问题参与到创业实践中,识别创业的机会识别、创立、发展等。如吉首大学积极组织师生参与“走进武陵山”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乡风文明建设”千村万户大调查等,深入农村调研,提升了大学生的认识农村、沟通交流能力。注重搭建产学研基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解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平台。2018年6月,吉首大学与吉首市政府合作建设“隘口茶旅小镇研究基地”,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乡村旅游观测站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吉首大学在学科建设上也紧密围绕当地扶贫产业大力建设特色专业。如电子商务专业,注重与土特产实体店、酒店、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合作,让学生投入到具体项目的建设中,发挥互联网销售范围广、传播快、成本低的优势,服务于特色农产品营销,帮助当地农户提高收入,加快脱贫。不仅参与到营利性的创业扶贫实践,还参与公益性的创业扶贫实践,也是学生创业实践的重要路径。

(三)促进理论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

        创业扶贫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将调研的成果转化为理论。如扶贫金融支持在实践中存在模式单一、主体认识不到位、监督缺失等问题,而实践中的资金筹集模式,如“特惠贷”、“小额信贷”等启发和提升了教师和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调研,文献的学习,提出了具体的金融支持方案和建议,为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很好的来源。而产业发展中人力资源缺失也是突出的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引导,学生们完成了书面上的认知到实践的转变,提出了在主要劳动力紧缺时段,通过紧密联系政府和其他劳务服务机构来解决此问题,并引入定量模型从理论研究上获取支持。本地区创业扶贫的多商业模式也为同学们设计商业模式提供了来源。

\

 
四“创业扶贫”背景下创业学课程改革路径

(一)注重“创业扶贫”环境动态分析


      现有的创业环境分析更多的侧重于发达地区、先进产业,而针对贫困地区的创业扶贫环境动态分析较少,亟需处于该区域的教师将此块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

(二)开放性创业学课堂改革

        教师实现教学从纯理论到与案例相结合的转变,案例与本区域的创业扶贫实践相挂钩,完成开放性创业课堂的改革。将校外的创业扶贫实践者请入课堂,面对面沟通交流,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引入创业教学实验室,模拟仿真创业扶贫环境,体验创业扶贫的产业发展和经营过程。

(三)“创业学”教学实践重构

         可以从三个层次开展“创业扶贫教学实践”。一个是课程型的教学实践,主要突出课程的模块化学习,如以养老产业、“互联网+”、无人机的创业调研,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深入农村创业实践,以完成课程作业为主的实践。二是学术型的调研实践,以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科研课题为基础,围绕扶贫、农林产业化、城镇化等研究主题,学生获得一定的经费支撑,深入具体的农林产业调查研究。三是具体的创业工作实践,通过产学研等项目,学生获得深入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姜嘉乐,李飞,徐贤春等.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特色及其实践——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访谈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1-4.
[2]郑瑞伦,翟晓川,唐靖云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09):142-147.
[3]宋之帅,尚广海,冯兰.大学生就业压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8(05):80-84.
[4]蓝雅.创新创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实践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2017(02):161-162.
[5]应永胜.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解析及借鉴[J].昌吉学院学报,2015(06):87-92.
[6]刘鹏,李川,陈建.中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教育评论,2016(01):78-81.
[7]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93-95.
[8]何茜.台湾省高校创新创业学程的特点及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96-97.
[9]陈江“.众创”背景下浙江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模式探索[J].中国商论,2017(04):180-181.
[10]张志云,王贤斌,邹文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7,38(01):102-108.
[11]吴军宏.创业扶贫:对传统扶贫理论和实践的突破[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17(01):37-40.
[12]王立娜.农民创业扶贫模式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情势[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7,18(01):48-5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81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