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美国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9-10 14:44: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
国际化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文章以2017-2018年度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美国高校前5所大学为样本, 探析美国一流高校在国际化战略方面的具体表现, 提出进行战略规划、课程改革、建立双向流动机制、提高教师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管理效力等具体举措, 为“双一流”建设政策制订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
国际化战略; 美国一流大学; 教育决策;

基金: 2017年度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有效路径研究” (编号NYS217012); 2017年度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江苏高等教育国际化转型发展研究” (编号2017ZDIXM126) 的研究成果;

\

一、引言

伴随全球化发展, 教育国际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引起教育决策者和从业者在国家、地区和学校层面的关注。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制定国家教育国际化战略, 包括爱尔兰 (国际教育高级小组向教育和技能部提交的报告, 2010年) 、美国 (教育部, 2012年) 、加拿大 (政府, 2012年)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联邦, 2013年) 等。顺应国际教育发展浪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高等教育国际化列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地区层面, 2013年欧盟委员会将国际化作为实现欧洲2020年基准和解决该地区面临的广泛全球挑战的核心。高校也在积极制定国际化战略, 欧洲大学协会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2013年对欧洲38个国家的175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 99%的大学表示已经制定战略、正在规划战略, 或者考虑将国际化纳入高等教育战略中。2010年, 国际大学联合会 (IAU) 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调查结果显示, 全球89%的大学表示国际化是其学校使命的一部分, 与前三年的调查相比增长78%。[1]2015年10月, 国务院印发“双一流”建设方案, 正式开启“双一流”建设。美国虽然是个年轻的国家, 但高等教育从诞生起就具有国际化的一面, 国际化取得显著成效, 其世界一流大学的数量在全球首屈一指, 大学发展思路尤其是国际化战略值得参考借鉴。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

(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界定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概念不仅在大学内部, 而且在政府和国际组织 (包括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和各种非政府组织) 中也经常使用。奈特 (Knight) 认为, 国际化对不同人的意味不同, 因此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也不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将国际或跨文化因素融入高等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服务功能的过程。国际化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确立个人的态度、信仰、技能和倾向, 使他们有与当地、国家以及更广泛的世界接触的能力。正如汉密尔顿 (Hamilton) 所言, 当前国际化的范围比教育服务的出口范围广泛得多, 涉及奖学金、研究、管理问题、工作人员、国内学生和课程等。[2]许多国家越来越认识到国际化是或至少应该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主流因素。

(二)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构成要素
国际化战略构成要素非常丰富。美国教育部2012年的国际教育战略强调, 国际化是经济繁荣和就业、全球挑战、国家安全和外交以及美国社会多样性的核心。奈特 (Knight) 区分了教育国际化的4种主要方式, 分别是活动、能力、价值和过程。活动包括教职员工、学生或技术交换, 往往更侧重于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或方案, 这些活动或方案可以与其他教育领域分开, 只针对教职员工或学生这一特定群体。通常活动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与流动性相关, 其目标是增加交换学生数。国际化主要愿景往往与流动性相关, 特别是增加的教师及学生互派数, 刺激这种流动的手段主要是双边协议和英语课程的增加。与技能方式不同的是以精神或价值为基础的方式, 包括发展支持国际化的文化。过程是最深入的形式, 不是关注独特或孤立的活动, 而是有可能涉及其他三种方式 (活动、能力、价值) 的各个方面, 并且把国际层面通过活动、政策和项目纳入研究和服务中, 将高校的国际视角融入教与学的各个方面, 也被称为综合国际化。

(三) 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特征
战略和战略方针对高校发展至关重要。奈特 (Knight) 和迪维特 (De Wit) 于1995年提出的国际化发展框架对指导后续理论与实践具有关键影响。“战略”一词意味着更有计划、更综合、更具有策略方针, 体现国际化的具体层面, 包括高校的学术计划活动和组织举措。计划反映了更全面的国际化办法。“国际化战略”指超越国际活动的思想, 表1列举了高校层面的计划和组织战略, 反映了商业国际化方面的增长以及对“国内”国际化活动的兴趣增加。该框架适用于传统的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

\
表1 高校层面计划和组织战略Knight&De Wit (1995)

三、美国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分析

(一) 样本选择
美国一流大学经过发展已经独占鳌头, 成为世界其他国家高校学习的样板, 其一流大学通常也是世界一流大学。本文通过分析QS世界大学排行榜、THE世界大学排行榜, 选取排行榜单共同位列前十的大学进行分析。根据2017-2018年度QS世界大学排行榜, 美国共有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5所大学位列前十, 麻省理工学院排名第一, 该校国际教师比例分值高达100、国际学生比例分值达96.1, 总分高达100分。

根据2017-2018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 共有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等6所大学位列前十, 其中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排名第一。对比结果显示, 两个排行榜共同排名前十的5所美国大学为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本文选取这5所大学为例, 因其代表全美乃至全球最高标准, 具有典型性和可参照性。分析其国际化战略构成及发展规律, 能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提供参考依据。

(二) 美国一流高校国际化战略构成
其一, 树立国际化目标且践行国际化行动。美国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心, 国际化发展势头明显。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 国际化发展呈现全面、复杂态势, 这一态势促使美国高校在其使命宣言中纳入国际教育的新目标, 在战略计划中采取国际教育的举措, 并将这些战略整合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整体制度功能中。高校将包括学生、教师、工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所有成员纳入实现国际化的行动中, 试图提高全球竞争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改变了美国高校的形象, 在此过程中, 学生流动性低于教职员流动性, 美国留学生和教职员最喜欢的留学目的地是欧洲国家, 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演变成一个战略过程, 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全球化影响, 它根植于经济因素而非政治因素。

其二, 教师重视并实际参与国际化。根据阿尔特巴克 (Altbach) 的观点, 大学教师是任何高等教育机构国际化战略的关键。教师在分校教授课程、为合作办学项目制定课程、与海外同事进行合作研究、为留学生上课、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等。没有教师的支持, 国际化努力往往会引起很大争议。例如耶鲁和杜克大学, 由校长计划的重大国际举措很快就在校园里引起争议。纽约许多大学的教授都质疑学校相关机构的全球计划, 另外还有许多教师拒绝接受学校分配的国际化任务, 对班上的留学生缺乏同情心, 对于学校的国际使命置之不理。因此, 对大学而言, 一大挑战是确保教师听从学校的国际化召唤。为了确保教师参与全球化行动, 美国大学的国际化项目对包括非美籍和在美国外接受教育的全校教职工开放, 促使这些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 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参加著名国际学术会议, 争取国际会议奖项, 并进行主题发言;进行跨国合作, 与国外大师级学者建立深入长期的合作关系, 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联合培养学生, 使他们真正参与国际化, 为创建全球化一流大学服务。

其三, 加强引智力度, 培养国际化人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创建于1861年的麻省理工学院认识到培养全球化人才的重要性, 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眼光的人才。[3]该校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三年排名第一, 现有学生11067人, 教师2982人, 师生比达26.9:100。外籍教师1679人, 占教师总比高达56.3%;留学生3717人, 其中本科生占比17%, 研究生占比83%, 占学生总比达33.6%。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891年, 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己任, 实施国际化战略。现有学生15875人, 教师4285人, 师生比达27.0:100;外籍教师2042人, 占教师总比高达47.7%;留学生3611人, 其中本科生占比17%, 研究生占比83%, 占学生总比达22.7%。哈佛大学非常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吸纳与培养, 接收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 营造国际化学术环境, 使来自全球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 更快融入国际化大家庭。根据统计, 来自全球125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每年可以获得该校的2000多个学位。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规模虽小, 但历史已超百年, 在科研领域贡献率很高, 其排名由2016-2017年度QS世界大学排行榜第5位提升到2017-2018年度QS世界大学排行榜第4位, 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表现突出, 化学工程学科全球排名第5。现有学生2255人, 其中本科生占比44%, 研究生占比56%;教师953人, 其中外籍教师350人, 占教师总比达36.7%;留学生647人, 其中本科生占比13%, 研究生占比87%, 占学生总比达28.7%。

其四, 加强国际科研和项目合作。从历史上看, 美国高校国际项目的发展、协调和实施的两种项目模式并存, 即哈佛模式 (分散式) 和耶鲁模式 (集中式) 。[4]哈佛模式是国际项目的典型分权协调, 其目的是“百花齐放”, 即在各个学院和部门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各种国际教育项目和活动, 在教学、研究和服务方面实现全面国际化。该行动最初源于一些教学人员, 他们带领学生出国访学、参加国际会议、招募国际学生参加课程, 或邀请国际访问学者参加研究项目。这种方式要求哈佛所有部门和单位 (每个学院、部门和系, 个别教职工和学生团体) 实施具体行动使哈佛国际化。耶鲁建立了一种统一规划、高度集权的行政结构。耶鲁大学的国际项目通过全校范围规划过程制定战略计划。该行动也是由个别教师自愿发起, 并且通过参加国际教育活动实现。决策过程是由高层管理人员到各个部门、教职工和学生, 因此国际化举措得到学校行政领导和其他高级行政人员的大力支持。

\

其五, 发挥行政机构协同作用。2014年, 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资助开展InHoPe大型调查。该调查通过分析德国高等教育机构非教学人员的国际化程度及其对国际化活动的影响, 提出国际化的有效管理措施, 包括人员招聘、组织结构和发展等。调查结果表明, 高校大多数行政人员不但没有国际经验, 而且在就业方面没有太多机会改善这种状况, 89%从未参与人员交流, 87%从未参加过跨文化培训, 60%甚至没有在大学上过语言课程。管理者对这样的活动不感兴趣是错误的, 因为2/3人员希望参加跨文化培训或工作人员流动, 4/5人员意上语言课程, 通过参加跨文化培训和语言课程提高行政管理能力, 有效服务学校的国际化建设。此外, 管理人员往往缺乏有关如何参与国际化活动的信息, 特别是员工流动和跨文化培训。研究还表明, 这样的活动不是徒劳, 而是有实质性的影响。学校通过提高行政人员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协作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我国应借鉴哈佛大学成立国际事务办公室的经验, 开展签证、财务税收、信息等服务, 为各国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 在与政府机构、立法机构的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美国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一) 顶层健全制度并进行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源动力, 必须适应国际化发展大趋势, 在发展过程中寻求发展路径。根据美国一流大学发展经验, 首先要将国际化作为一种制度优先考虑, 将提高国际化程度作为国际化发展重要战略之一,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全方位考虑国际化战略。国际化作为一种手段应该融入大学发挥其功能的过程之中。完善三级协同体系, 在国家、省市、高校间搭建良好互通平台。通过出台相应规章制度完善投入体系, 通过奖学金鼓励学生参加中外合作项目, 通过资助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合作, 逐步提升师生出国比例。

(二) 进行课程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世界一流大学的进步, 一批领先的大学与其他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 特别在发达地区, 通过建立双学位计划、合作研究和大学联盟 (如21世纪学术联盟和太平洋沿岸大学协会) 促进师生交流、分享资源和思想。我国高校应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 探索高校联盟发展路径, 由国内拓展到国际, 争取与世界一流高校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同时, 实施课程国际化战略, 推进课程改革。为更好了解别国国情和文化, 顶尖大学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开拓大学的国际合作能力, 丰富学生的多元文化学习经验, 增强他们对全球公民理念的认识。我国应该参照一流大学的做法, 积极开展国际性校际教育交流活动, 引进国外优质课程, 并引进国际最新教材及相应参考资料, 加大双语课程建设力度。

(三) 建立双向流动机制
尽管针对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使命说明和高校的承诺在增加, 流动性 (作为活动方式的一部分) 仍然是世界各国在国家和高校层面优先考虑的主要做法。高校应建立独特、持续的专业发展体系, 培养教学人员国际化能力。具体包括:通过英语进行专业活动, 根据国家和国际教育标准和国际认证机构的标准设计教学计划 (课程) , 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研讨最佳实践教育课程, 合作设计和提供联合教育项目, 与其他学术机构合作开展基于理论的研究和调查, 在国际期刊合作发表文章, 参加国际会议、比赛、跨国研究项目等。高等教育国际化往往以国际学生或教师的比率为指标进行研究。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 “国际展望”分数的主要部分是以国际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比率为依据。[5]国际化本身并不是一个目标, 而是提高教育整体质量的机制。高校需要利用国际化政策手段, 如通过联合培养增强国际学生流动性、增加伙伴关系或用英语教学, 使高校朝着提高教学和学生服务质量的目标努力。此外, 更多实质性和战略性举措要通过规划实现, 以培养全球化合格毕业生。

(四) 提高教师参与国际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师资队伍水平相比, 我国高校研究生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参加国际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提高。教师培训、国际交流及知识的更新难以满足培养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一项对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智利、英国、德国、以色列、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瑞典等国家的大学教师国际化的研究指出, 半数国家 (地区) 的大学教师中约有63%-73%有过至少一次境外学习或研究的机会。因此, 根据一流大学办学经验, 应该让教师参与国际化建设全过程。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标准和要求时, 根据国际化教学需求进行学术论证, 同时听取工商界和企业界以及行业部分专家等社会权威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征求教师意见, 改革培养方案、创新培养制度、完善培养体系, 在方案、制度、体系设置时增加国际化相关内容;政府和学校支持教师通过各种计划增加境外学习机会, 带动教师更多地参与国际化事务。

(五) 提高管理效力
如前所述, 世界一流大学的行政职能体系在大学建设及国际化效能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我国大学过多强调学术职能, 忽略管理职能, 导致目前研究集中于教学科研合作, 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 对行政职能部门发挥的作用甚少提及。大学的管理部门尤其是外事管理部门应该发挥内达外联作用, 通过构建行政合作伙伴关系, 加强与全球排名前200名的大学合作, 为科研和教学合作搭建平台。在此基础上, 尝试参与跨国联盟, 与国际组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为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在科研、课程开发、学生和工作人员交流以及其他国际活动中建立联系。通过组织培训课程进行双向选派, 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发展其国际化能力, 提高其语言及沟通能力, 这些应该成为学校和政府决策者考虑的主要内容。

国际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需要全校上至决策者、下至工作人员的协同配合, 并且在各个环节予以渗透和突破。其中, 教职工语言能力培养、学校英文网站建设、大学联盟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和开放式学习计划等软硬件设施的开拓, 对于一流大学建设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Green, M., Marmolejo, F., Egron-Polak, E..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Future Prospects.[M].CA:Sage Publications, 2012:22.

[2]Hamilton, S..Sett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Higher Education[J].The Industry Practitioner Forum, 1998 (3) :17.

[3]项凡.麻省理工学院办学经验对我国“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江苏高教, 2017 (1) :99.

[4]Edwards, J..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Planned and Opportunities Initiatives in American Institution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7 (3/4) :373.

[5]Bowman, N.A., Bastedo, M.N..Anchoring Effects i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Exploring Biases in Reputation Scores[J].Higher Education, 2011 (61) :431.

《美国一流大学国际化战略研究》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910/20180910024537818.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7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