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优化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13 16:06:4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游戏活动”,有其特殊性。它注重幼儿以其特有的方式与伙伴交流,从而体现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过程性。

文章聚焦当前个别化游戏活动出现的诸多问题,从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两个层面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目的是让幼儿的个体学习过程显性化、可视化,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过程性学习,为提升幼儿个别化学习质量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一、背景分析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几年,幼儿园积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教学改革,促进了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使幼儿的学习方式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实现幼儿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幼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现了一部分发展潜能好的幼儿,他们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得“如鱼得水”,也出现了一部分发展暂时落后的幼儿,他们常常在活动中感觉“无所适从”。

在这批同龄幼儿的相似发展进程中,他们的发展速度不尽相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优化活动实施策略,因材施教,迫在眉睫。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存在的一般问题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当前,学前教育初步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的突出问题,总体面貌有了极大改观。

但是,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即传授本应小学阶段才系统进行的符号化学习内容,存在做计算、学拼音、集体背诵、统一书写等方式进行训练的现象,存在日常管理小学化,还有教研活动小学化,即把集体教学活动作为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组织团体观摩、反复磨课等。

\
 
二、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情况分析

(一)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个别化活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综合来看,在整个幼儿园层面上,存在着全园统一作息时间表、精确到分钟、刚性执行、不因幼儿活动进展情况而有时间弹性安排等问题。

在幼儿教师层面上,教师除了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缺乏观察与指导能力外,还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以幼儿为主的意识不强,在个别化学习中变相隐含集体学习的要求,主观设定学习内容,对幼儿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视不够。二是教师对学习内容的设计更换频繁,盲目求新、求异,缺乏对幼儿学习过程的关注与支持,导致活动成效低下。
(二)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主要经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明确要求幼儿园坚持游戏为其基本教学活动,以综合课程架构为基本建设思路,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为核心,以课程园本化为基本途径,将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形成环境创设、游戏设计、活动组织、生活环节融为一体的幼儿园课程。

提高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效果应从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能力和教师专业能力两个方面综合施策。具体来说,提高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能力,必须系统优化幼儿园的时间分配、空间环境、学习材料、保育环节、活动目标、幼儿观察与分析方式六个方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必须考虑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活动的内容和玩法、观察指导与记录、分享与评价四个关键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优化幼儿园个别化学习的策略与关键环节

(一)优化幼儿园实施的六大策略

第一,优化时间分配。将一日生活时间安排统整为几大环节,便于教师根据幼儿活动进展情况进行时间弹性调整,也便于幼儿形成有规律的生活学习习惯。

第二,优化空间环境。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区域活动为主,构建户外活动空间,如山坡林地、户外阅读、沙池水系等;构建室内游戏空间,如美工、烹饪、积木、科学等。

第三,优化学习材料。整理实物资源建立教学素材库,梳理幼儿园附近幼教资源,编制课程资源分布图,梳理教师编写的结构化资源以组成课程资源库。

第四,优化保育环节。在日常餐点、午睡等生活环节中体现幼儿的主动性。

第五,优化细化活动目标。在实施活动之前,以多维方式将教学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落实到集体活动的每一个区域活动中。要根据主题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来创设相应的环境,投放相应的材料,把教育目标物化。

第六,优化幼儿观察。将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分解为若干环节,每天必须保证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追随幼儿,观察其言行并做好记录。

上述六个方面采用从易到难、螺旋往复的方式进行。

(二)优化幼儿教师实施的四个关键环节

1.优化材料的设计与投放

(1)减负增效,建立共享资源平台。借助于网络建立整个幼儿园教师共享的教玩具资料借用室。该借用室具有教玩具存量和分类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安排专人负责,教师只要在电脑上输入关键字,即可依据游戏策划的需要到这个共享资源管理库来匹配对应的教学玩具。

例如“小班、建构游戏”,适合小班幼儿的插塑玩具、积木等材料一览表便即刻映入眼帘,教师可根据系统提示到教玩具资源管理室按图索“具”,办理借用手续。

(2)多功能性。材料的多功能性指游戏材料做到一物多玩。饮料瓶、纸盒、酸奶瓶、包装盒等材料都是一物多玩的廉价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材料进行组合创新。一物多玩既节约了游戏的成本,又激发了幼儿的创新灵感,使幼儿的区域探索活动更具吸引力。

(3)合理修正材料,去除学习障碍。该方法要求教师事先确定学习区的价值,确定材料的呈现方式,观察并分析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尤其是教师要在幼儿游戏中观察游戏材料的质地、数量、摆放方式、摆放空间对幼儿学习产生的障碍,进而对材料进行修正,帮助幼儿去除学习障碍。

(4)适当删减,注重实效。教师在学习区创建初始,往往会把材料一股脑儿投放进去,导致幼儿无所适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忙于操作、体验各种材料,不仅降低了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关键经验的获取。研究发现,学习区的推进与优化,并非是一味增加材料或增强挑战性,有时恰恰是根据幼儿的学习实际,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删减。

\
 
2.优化个别化游戏内容与玩法

据观察发现,教师设计的个别化游戏活动存在一些现象。比如,许多游戏活动内容因为玩法或结果过于简单,不能通过反复操作让幼儿自主发现规律;区域活动结构化程度过高,因而幼儿参加人数少,感兴趣程度不高等。

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在设计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并没有重点关注幼儿的兴趣、认知水平、心理需要、探索方式等,只关注了自己要教的知识,而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只关注了活动的教育价值,而忽视了幼儿的兴趣的启蒙和发展。

幼儿对活动的认可往往与好奇心、可玩性有关,而与教师寄予的期望和投入关联度小。“可玩性”的主要特征为能玩、爱玩、耐玩、会玩。“能玩”是指让人能“玩”得起来,材料有趣,玩法简明易懂,能引发玩性。

“爱玩”是指让人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耐玩”是指让人持续探索的兴致,能反复体会,过程不重复,结果不唯一,具有连续性进程。“会玩”是指让人有自信,肯钻研,能积极想办法掌握玩法,增长智慧。

3.优化幼儿过程性学习的观察记录与指导

观察是幼儿教师课程实施时应具备的首要专业能力,如果教师只沉浸在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设计、玩法及材料投放,而忽略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观察指导,或许会在行动中迷失方向。

因为活动设计的方案是可以改变的,材料也是可以增减的,唯有观察才是了解幼儿、发展幼儿的依据,提高教师对幼儿学习行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现场指导能力十分必要。

(1)明确观察目的和要点。角色游戏中,教师应改变以往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不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而应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地观察,真正从观察中去获取获得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提供之间的互动信息。

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十个要点入手确立观察目的,并采用叙事式观察记录、表格式观察记录、照片式观察记录等方法。

①游戏空间:游戏空间的安排是否设置合适,能否促进幼儿游戏互动。

②主题确定:幼儿是否能在同伴与成人的影响下选择游戏并自主参与现成游戏。

③游戏材料:游戏的材料投放数量是否适宜、种类是否丰富、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是否能引起幼儿主题的兴趣。

④材料运用:是否符合游戏主题的要求变化玩,幼儿是否能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需要的替代物。

⑤游戏经验: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的相关经验,是否能利用已有经验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

⑥同伴交往:幼儿是否能主动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是否能用自己的想法影响游戏,把别人的想法纳入自己的游戏中。

⑦游戏语言: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语言大胆的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⑧角色扮演:幼儿是否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分配角色,协调角色之间的关系。

⑨游戏情绪:幼儿是否积极主动有目的、专注的参与游戏并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⑩游戏常规:幼儿是否能在成人提醒下遵守游戏的规则,是否能行为有序,及时收放材料,做到物归原处。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他们的教育目标、显性要求不同,各年龄班幼儿在游戏方面的能力发展是不同的。在观察时也要各有自己的侧重点。幼儿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幼儿间的交往容易出现冲突。因此,可以在幼儿的交往能力上注重观察。

(2)优化教师指导策略。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能力给予不同的指导,要关注现场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给予不同的指导。

4.优化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集体分享与评价环节

(1)优化集体分享,让幼儿的学习更有效。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分享环节,若教师把握契机,就能有效帮助幼儿收获成功、积累经验,从而在玩中学、学中玩中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在集体分享中,教师可以把握活动的“分享环节”,借助同伴成功的经验让幼儿发现其他游戏的乐趣,引导幼儿参与各类个别化学习活动,在分享中激发兴趣;可以帮助幼儿提出疑问,组织大家共议,以解决学习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分享中及时释疑,让幼儿的经验、思维不断碰撞,获得不同的认知经验;可以帮助幼儿在一个个小活动中、一次次操作中逐渐发展、逐步完善,丰富各种经验、发展多种能力,最终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并最终落实主题活动的目标。

(2)优化评价手段,提升幼儿经验。教师要及时评价,掌握授课内容对幼儿成长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及时改进,提高保教质量。这种评价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结束后的集体分享环节,更贯穿于整个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评价类型和评价语,对幼儿游戏行为进行了针对性的评价,可使幼儿感受成功,提升经验。

四、结语

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明晰了课程游戏化新理念,为幼儿园提高课程游戏化的能力,建构课程游戏化方案,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提供了政策和制度保障,开启了幼儿个别化学习的新阶段,践行了现代儿童观。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的:“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的发展。儿童是一种不断地渴求创造性表现的存在,真正的教育在于使儿童的这种自然本性得到发展。”个别化学习活动实践内容的全面推广和有效落实将是一项艰巨和有特别意义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魏珏兰.幼儿园个别化学习活动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6(3).
[2]殷雅竹.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探索幼儿园课程改革新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4).
[3]倪晓敏.把握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分享交流的时机[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6(10).
[4]王翠.材料,让个别化学习更有生命力[J].家教世界,2016(12).
[5]周念丽.让幼儿园教师一天只有21小时[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5(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472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