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从《战狼2》现象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附论文PDF版下载)

发布时间:2018-08-12 23:14:1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陷入一种尴尬局面, 教育空间略显局限、教育内容相对单一、教育平台欠缺多元, 影响了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转变教育理念,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成为高校亟须解决的时代课题。影片《战狼2》对爱国主义的宣传角度新颖、手法清晰、反响热烈, 从素材选取、主题设定、技术运用等方面为高校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战狼2; 大学生; 爱国主义;

作者简介:于承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讲师 (北京100089)

\

2017年《战狼2》成为华语电影的票房之王。这次热卖既非打着国际级导演名号, 也非顺应贺岁片潮流, 而是一部普通的战争动作片, 连续创下多个华语电影史第一的奇迹。该片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 单是其爱国主义的宣传方式便是一大亮点, 也是其成功戳中观众泪点、燃爆眼球的出彩之处。

一、影片《战狼2》现象分析

影片《战狼2》的成功并非偶然, 而是近年来战争题材影片创新发展的结果。新世纪以来, 以战争为题材的影片逐渐抛开传统的制作模式, 在故事取材、情节设计、场面渲染等方面越发地真实化、时代化、国际化, 给观众的视觉、心理、情感冲击更为强烈, 影片本身迸发出的爱国主义色彩也更为真实、朴实、人性化。

自2000年以来, 电影《南京!南京!》《战狼1》《湄公河行动》, 电视剧《湄公河大案》, 再到影片《战狼2》等一系列影视剧问世, 在国内影视剧市场掀起了一股冲击波, 不仅冲击着票房, 而且冲击着观众的视觉、情感。这些作品对爱国主义因子的植入及传导方式, 恰到好处地扣住了观众的心弦, 令其沉浸其中, 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产生强烈共鸣。影片中的经典台词也被观众赞不绝口:“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杀我国人者, 皆我天敌”“脱下军装, 职责犹在”“当兵后悔两年, 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请记住, 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些影片尤其是《战狼2》掀起了全民爱国热潮,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 故事取材真实事件。取材真实是决定性因素, 也是近年来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的重要特点。影片《战狼2》中的撤侨片段是以2011年利比亚撤侨和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为原型, 将当年我国政府在海外救援的场景再次展现。该片彰显了我国政府在国际上维护国人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与果敢, 真实事件给人的触动更加真实。

第二, 影片题材时代感强。时代感强, 是这批影视作品的最大亮点。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消费群体以80后、90后、00后为主。年轻化、没有经历过战争是这个群体的特点之一。新时期的大学生, 不同于五四时期的爱国志士, 需要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亡困境的重担;也不同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 为了民族独立, 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今大学生而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即包括“社会主义教育、国家主权教育、改革开放观念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更丰富的时代内容”[1]。《战狼》系列影片之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故事就发生在当代, 时代感强。观众对这些事件可知可感, 甚至某些观众就是曾经的亲历者。我国政府在应对这些突发事件上的积极作为, 妥善处理, 激发了国人的士气, 犹如给每个中国人打了一支“兴奋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 中国理论与道路的自信, 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跻身、发声乃至在重大事件中的敢作敢为、勇于担当, 不但向世界表明今日中国有能力有自信解决遇到的一切问题, 而且让近14亿中国人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与安全感。影片以当前事件为背景, 通过大荧幕展现在观众面前, 引起观众的豪情满志。浓浓的时代感与久远的年代剧相比, 其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渲染力是无法超越的。

第三, 影片技术运用到位。作为一部商业片, 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是当前影视剧制作的主要技巧。全球化不仅是指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 而且包括影视制作的全球化。中国影视剧在制作发展方面与国际接轨, 借鉴国际大片制作经验与技巧、聘请国际知名演职人员, 从而保证了影片的制作水准。科技的发展也为影视剧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3D制作、电脑后期合成以及特效渲染, 进一步丰富了影片的观影效果。以《战狼2》为代表的影片在打斗设计、前期宣传、后期剪辑等方面, 都与好莱坞大片没有差别。观众可以近距离体会到炸弹爆炸、子弹穿梭的真实感。

二、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第一, 困于思政课堂, 教育空间不够开放。中国近现代史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等是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授课形式以讲授、资料展示以及课堂讨论为主。在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尚不发达的年代, 大学生缺乏了解社会以及世界的渠道, 知识的获得基本通过书本以及教师的讲授。然而, 随着网络的普及, 大学生有许多间接渠道去了解历史、认识世界、接触不同的理念, 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通过不同方式获取真实可感的经验, 从而生成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看法。当下的教育尤其要重视从“灌输式教育”向“引导式教育”转变,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学习求知中的主动性。教育空间也应该逐渐由“课堂”向“课堂+课外”转变, 尤其要重视实践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 走进社会、走向基层, 引导大学生去观察、调研、实践, 形成对新时期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措施方面的正确认知, 涵养自身责任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

第二, 囿于历史教育, 教育内容时代感弱。历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当前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本围绕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展开, 以鸦片战争、十四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改革开放等为主要脉络, 以图文教学为主要手段, 注重大学生对历史的记忆与认知。作为当代大学生, 加强历史学习在任何时候都是必需的, 一个不了解民族国家历史的人难以承担起社会发展、国家建设的重任。但是, 时代的发展对爱国主义教育赋予了新的含义, 社会主义教育、国家主权教育、改革开放观念教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成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中国人需要一个舞台, 向世界大声喊出积压了一个多世纪的屈辱与不甘, 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中国的崛起与复兴为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改变创造了条件, 改变其父辈、祖辈式的以屈辱历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 增加真实而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教学内容。以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成功事例为素材, 展现社会主义国家的进步与强大, 让大学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加坚定不移、对党的领导更加信心百倍, 让大学生的情感得以爆发, 从而彰显作为新时代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 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社会主义优越感, 显得必要而迫切。

\

第三, 累于党团活动, 教育平台不够宽广。党团支部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通过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红色参观、时事学习等活动, 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是, 由于支部规模、活动形式、活动频次、活动内容的局限, 党团支部的教育尚不能覆盖全体大学生, 而且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单一, 教育效果不佳。教育平台的单一、活动形式的固化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惯性认知, 导致谈及爱国主义教育, 便是参加党团支部活动。这种思维定式成为制约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创新的症结。爱国主义教育不是灌输, 尤其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更不应是单方面的说教, 而应是有来有往的交流, 是大学生近距离的感知与体会。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为加强国内外交流创造了条件, 大学生通过网络、长短期留学和交流等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差异, 以不同的视野与角度看待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与不足, 听取不同人群对中国过去与现在的看法与态度, 从而形成自己理性客观的认识。高校需要把握时代机遇, 利用技术优势, 广搭平台, 突破党团活动局限, 鼓励大学生通过多元渠道接受教育, 从而全面、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三、影片《战狼2》对新时期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

(一) 提高教育内容的真实性, 揭露、抵制不实言论
真实性是影片《战狼2》成功的一大因素, 说明观众更容易被真实事件打动、感染。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 以真实素材为内容, 同样会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当前, 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中国技术”逐渐取代“中国制造”获得世界认可, 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开始将中国视为最大“威胁”, 各种关于中国崛起、中国威胁、历史虚无主义的言论甚嚣尘上, 丑化历史人物、诋毁党的领袖、否认或篡改侵略战争历史等行为, 都是企图以虚假言论或歪曲史实, 混淆民众视听、抨击中国政府、抹黑中国形象, 并且通过网络、手机等新兴技术平台大肆传播, 严重误导大学生的判断。针对网上的不实言论及错误思潮, 在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时, 高校不仅要态度明确、据理力争, 而且要以理服人, 通过真实历史事件, 回击不实言论及蓄意污蔑;既不夸大, 也不杜撰, 坚持将历史的真实面呈现出来, 引导大学生理性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正确认识时代形势的发展、客观看待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措施, 深刻理解新中国能够取得今天辉煌成绩的历史必然性。

(二) 重史但不唯史, 加强时代感教育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根基。一个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缺乏未来的民族。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 要了解现世, 必须首先了解过去, 从历史发展中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了解民族国家发展的艰辛历程。当前世界上存在某些国家某些群体误读历史、歪曲历史的行为, 有意误导民众视听, 尤其是误导大学生的认知与判断。因此, 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历史教育。然而爱国主义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内涵, [2]体现为具有时代感的社会主义教育、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教育。新世纪的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技术引领世界潮流,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来自国内外一切突发事件的立场表现, 愈发彰显大国风范、强国风采, 新时代的中国人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带来的安全与自豪。这些成为加强时代感教育的重要支撑。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该将历史教育与时代感教育相互结合, 使大学生既要牢记过去、不忘国耻, 又要认清现世、满怀自信, 增强对中共中央、政府治国理政的信心, 增强作为一名新时代中国人的自豪感。

(三) 主动占据科技阵地, 掌握利用多种平台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而且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广阔平台。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 一是教育内容, 二是教育手段。高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不仅要重视教育内容的革新, 而且要重视教育手段的创新。创新教育手段, 一方面, 要主动占据科技阵地,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载体。[3]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等新媒体方式,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 实现对信息的快速获取、精准分析、及时发布, 促进大学生跨越时空交流, 为大学生客观、理性地认识各种问题创造条件, 引导大学生理性爱国。另一方面, 要为大学生搭建各种成长平台, 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进基层, 通过各种实践、实习、调研, 深入祖国各个地域、各个阶层, 甚至通过境内外学习交流, 让大学生了解世界变化、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脉搏, 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国家政策的走向, 深化信念与信心, 减少甚至杜绝“狭隘”的爱国主义行为, 由此生发出对国家也更为自然而真实的热爱与崇敬。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既要坚持传统的历史教育的脉络, 也要增加极具时代感的教育素材;既要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也要客观辩证地认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既要有重点地进行群体教育, 也要充分利用技术平台, 扩大教育覆盖面。只有让大学生近距离多角度地了解中国的过去、感知中国的现在, 体会中国在发展变化中的各种不易与努力, 才能让大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面对各种质疑与挑战时展现出中国人的勇敢、自信与自豪。

参考文献:

[1]徐柏才, 李从浩.深入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2) :162.

[2]赵利萍, 周先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国民性反思[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4 (3) :118.

[3]李琼.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4) :146.

      《从《战狼2》现象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scipaper.net/uploadfile/2018/0812/20180812111637410.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46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