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 TRIZ 理论的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7-16 17:40: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 要:TRIZ 理论为解决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提高高职学生创新能力既是时代需要, 更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对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在教学中运用 TRIZ 理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TRIZ 理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 惟创新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对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015 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号召要加大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中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 号)指出:“支持高职学校学生参加企业技改、工艺创新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满足时代要求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国家技术技能型岗位的整体水平 [1]。

一 TRIZ 理论介绍

TRIZ 是俄文单词“解决创新性问题的理论”首字母的缩写,TRIZ 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于1946 年从 250 万份发明专利中抽取出 200 万份,从中总结出 40 个发明原理、39 个通用工程参数,建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其目的是研究人类进行发明创造、解决技术难题过程中所遵循的科学原理和法则。该理论是解决发明问题的工具,实际上也是解决矛盾的工具,是实现创新开发的综合理论体系,并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起 TRIZ 理论体系。

从前苏联开始,TRIZ 理论一直被作为大学专业技术必修科目,而且还设置有 TRIZ 理论的研究生专业方向,在美国、北欧等国家的许多大专院校也都分别开设了创新教育或类似课程,这些大学都将 TRIZ 理论列为工程设计方法学的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

二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加大实训力度、开展顶岗实习等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训还存在诸多欠缺和不足,需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研究解决。

\

(一) 创新意识不强,重视不够

应试教育仍然是当前乃至以后一个时期国家和社会的主要教学模式,千军万马赶高考独木桥,好的成绩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是最公平的评价标准。长期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大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 使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框架内学习,墨守成规, 学生从小就树立了一种观念,就是好的学习成绩才是学习的目标,满足于在各类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追寻各类花里胡哨而又不切实际的资格证,以求在求职中拿出漂亮的简历。然而在学习中,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参加小发明、小创造和实践操作类的创新比赛, 或者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一般,根本没有时间去参加科技发明和创造,只有学有余力,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够一心二用,搞发明创造 [3]。

(二) 创新自信不够,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参加普通高考,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的高考统招生,另一部分是对口技工、中职院校升级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看,都是被挤下中高考“独木桥”的失败者,因此先天条件的不足,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自信不够,主动性不强,基础薄弱,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老师填鸭式的讲课和灌输,对老师讲授的内容接收能力较差,因此不敢质疑老师的讲授内容,不能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主动提出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此外在知识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冒险意识不够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信心不足,不够大胆,容易放弃。在学校组织的各类创新实践中缩头缩脑,不敢迎难而上,挑战困难。

(三) 基础比较薄弱,理论欠缺

创新需要以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的, 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人文知识以及边缘跨学科或领域的知识等等,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既需要引导学生注重打牢专业知识基础,又需要关注学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掌握专业相关领域技术、前沿技术、边缘学科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欠缺,基础薄弱,在实际的创新实践中,因受知识水平低,专业技术水平差,人文素养欠缺, 以及对于涉及跨学科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较少的影响,学生可能会发现问题,但是不能很好地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没有一套理论体系来支持创新。

(四) 教学力量薄弱,内容不全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创新教育与课程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工作实践脱节; 高职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较少,教学内容陈旧,滞后于企业技术的发展潮流;高职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创新教育手段单调,创新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学校创新实践平台短缺,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亟待健全。

三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TRIZ 是解决发明创新问题最有力的理论工具和方法途径。在高职教学中引入 TRIZ 理论,有助于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创新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研究者和创新者,对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

(一) 培养创新型教师,实施创新型教学方法

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教师必须熟练掌握 TRIZ 理论知识,使自己成为一名创新型的教师,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创新型教学,培养出创新型的高职人才。高职院校要加大创新型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加 TRIZ 创新理论培训,督促教师理解掌握 TRIZ 理论和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该理论。变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以老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发挥学生教学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TRIZ 理论解决问题——总结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灵活运用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还有没有其他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4]。

(二) 安排 TRIZ 理论课程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新活动和其他的活动一样,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创新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只要学习掌握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学生的创新天赋和潜能会被激发出来的。因此,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在课程安排上进一步优化, 在教学中开设 TRIZ 理论相关的课程,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这个理论,并能够将该理论运用到创新实践的活动中区,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在低年级的时候,开设 TRIZ 理论选修课,使学生初步了解该理论的基本知识,形成创新的概念,在高年级时,教师在专业课的讲课中,将专业知识与 TRIZ 理论邮寄结合, 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系统掌握创新方法在专业领域的运用。

(三) 开展创新实践训练

实践出真知。TRIZ 理论是关于创新的方法理论, 只有把它和具体的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闭环,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不断提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 TRIZ 理论开展小研究、小发明和毕业设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校级“大学生创新大赛”、组织参加各级创新大赛等形式,为学生提高创新能力提供一个舞台。鼓楼和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企业实际创新的研究,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新实践场所 [5]。

四 结语

TRIZ 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启发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力,增强学生自身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馨 . 基于 TRIZ 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研究 [J]. 中国市场 ,2016(51):145.
[2] 张晖, 崔玲玲. 基于TRIZ 理论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 科技视界 ,2014(36):241.
[3] 牟雅韬 , 张烨炜 . 多元智能理论在深化高职院校大学生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10):109-110.
[4] 孙奇 . 基于 TRIZ 理论的高职院校英语基础教学模式研究 [J]. 黑河学院学报 ,2018,9(10):103-104.
[5] 龙宁曲 .TRIZ 理论在高职院校“双创”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初探 [J]. 教育现代化 ,2017,4(31):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3205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