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原理》课教学内容完善之对策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15 10:46:4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scipaper.net):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着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但现行教材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学生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其教学中,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突出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旨趣和背景教学,使学生更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价值、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以及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

关键词:《原理》课;教学内容;教学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仇艳艳.《原理》课教学内容完善之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90):171-172.

2019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过,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些举措在肯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地位的同时也说明思政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意见》在第一部分就开宗明义提出了目前思政课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就提到“教材内容不够鲜活”,要求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原理》课也存在相关问题,有必要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通过教学改革活动加以解决[1]。

一《原理》课教学内容的主要问题

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材中,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现在本专科学校统一使用的《原理》教材(编写组2018版)内容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体现不足。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内涵丰富,强调从内容、形成发展过程、理论主旨等方面都要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要使马克思主义变得支离破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现行教材虽然没有明确把内容分割为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学生看不出来,但教师一眼就能看出来实际上还是分三大块来写的,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没有被充分体现。如此一来,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博大精深,再加上本专科学生无论从年龄、知识储备、思维能力,还是从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来看,学生们很难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如果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原因、伟大意义甚至科学性都将变得令人费解。很多学生在上完了《原理》课之后,对马克思主义的表述除了背诵教材上的定义之外,加上自己的理解就是由三部分组成,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形成了这么三部分,没有几个学生能说出来。也就是说,《原理》课没有打通三部分之间的联系,直接影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接受。

\

 
第二,马克思主义的终极旨趣不够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终极旨趣在于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类解放。这一旨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的动力,是理论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对于学习者而言,把握这一旨趣才能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也才能为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找到最深层次的动因。但现行教材更加强调和侧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追求与结论,而对人、人的发展、人类解放等理解马克思主义终极旨趣的关键内容没有给予充分的展现与解读,使学生困惑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也对自己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产生困惑,从而影响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积极性与主动性[2]。

第三,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的背景不够丰满。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悟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发展社会和理论背景的立体把握。但现行教材基本上都是原理性的结论,背景性的内容很少,且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特别是按照三个部分来讲授,更会使原理和重要结论显得枯燥、抽象,难于理解。不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 问题的原因分析

问题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而深入分析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客观的,也有一些是主观上的。

第一,忽略了学习的逻辑,造成欲速则不达。考虑到学生的层次,教学时间安排等,教材希望用最有效的方式让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似乎忽略了人学习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最初并没有被明确分为三个部分,是前苏联的专家学者们通过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构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三个组成部分,这也正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正常顺序,即先总体把握,之后才能自然理解三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按三个组成部分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逆向学习,难度实际上是更大的一种学习方式。

第二,惯性作用难以打破。长久以来,我国对本专科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都是按照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的,所以这种惯性还是会起作用。特别是这门课程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所以一直以来,《原理》课的重点都在基本原理上,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其他内容,比如人类解放等就会用较小的篇幅。另外,从内容的自身逻辑来看,人类解放等内容应该属于哲学部分,但哲学部分又习惯按照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来安排内容,人类解放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只能放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而按照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社会主义应该最后来讲,所以导致不是用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贯通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使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难以体现[3]。

第三,从客观限制。《原理》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在教学学时上、教材内容篇幅上都受到诸多限制,这也是上述问题难以回避的客观原因。

三《原理》课教师在其教学中的应对举措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但同时,教师必须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在这个过程中,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发挥个人才智的空间,教师可以而且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空间中弥补教材等方面的不足。

第一,采用专题式教学,使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灵活。《意见》中也鼓励《原理》课采用专题式授课,其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能够比较适当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也可以比较灵活地安排教学学时。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增加导论部分的课时,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旨趣、形成和发展过程等详细讲解,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二,详解人类解放内涵,增加《原理》课对人的关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即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悲惨的生存状态,他们正是从改变他们这种状态的愿望出发,找到了人类的理想存在状态,那就是人类解放。而人类解决对学年轻的学子而言是个比较难理解的范畴,因此,教师在课上就要对此进行详细解读,使学生对人自身的发展形成自觉,看到人发展的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使人类解放被学生真正地理解为人的应然状态,而不是被看作哲学家头脑里的抽象推演的结论甚至无病呻吟。同时,用人类解放这一价值追求来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及其三个组成部分的联系,学生就能更好地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高度,理解其理论的意义与价值,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另外,对人类解放内涵的深入展开,又能够增加学生对人自身的关照、思考和自觉。马克思主义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刻回答了人的本质、人的应然存在、实然存在,及由此及彼的方式道路等问题,是关于人的最深刻认识,能有效增强学生在自我发展等方面的自觉性[4]。

第三,丰富马克思主义各原理的背景信息。原理都是由特定背景产生的,背景信息生动了,理论本身也会生动起来。但又不能把《原理》课讲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所以要以原理为主线来丰富背景,将这些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联系起来,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原理本身,使背景为原理服务。

四 结语

总之,《原理》课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记住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要使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的原因,理解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坚持,不是对自己的形式上的标榜或嘴上说说而已,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以及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说,《原理》课只有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才算是成功的,而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是达到上述效果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5]。

\

 
参考文献

[1]易敬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09(3):85-86.
[2]卢邦柱.高中生活与哲学原理课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教育导刊,2010(1):91-92.
[3]于书伟.试论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及其改进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21-22.
[4]涂刚鹏.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及教学实现[J].学理论,2016(1):220-221.
[5]王桂琴.“互联网+”时代高校《原理》课教学改革浅议[J].教育现代化,2017,4(37):58-59+6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cipaper.net/jiaoyulunwen/300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豫ICP备2022008342号-1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